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武林外传之名捕燕小六 > 第二百八十八回 百里崤函三关路 十年难忘家国仇

盛夏的烈日下,山谷间的清风徐徐吹来,走在荒凉的古道上,小六的心中充满了感叹。

来时匆匆,却是未曾仔细欣赏这满载着兴衰往事的千年古道。此刻返程,走在这蜿蜒曲折数百里的山道上,看着两侧那直插云霄的峭壁。小六的心中不由感叹,果不愧是百二秦关,天下九塞。

路盘两壁狭,地绝千仞危!他原以为这不过是古人夸张的表述罢了。但此刻才知,这竟是此地最真实的写照。

只见那两侧崖壁拔地而起,高数十丈有余,而相距却不过数尺,车不并辕,马难同行,就宛如深涧一般。

而且这前后群山连绵不绝,蜿蜒曲折,一眼望去,尽皆是山。

“哥哥,这路也太难走了吧,什么时候才能够走完啊?”

与小六同乘一匹马的小七,看着这已经走了好几天却依旧走不完的山道,不由是疲惫的望着小六。

就连另一匹马上的无双,闻言也是不由的望向了小六。

而小六看着这前后山道连绵不绝,其山尽石,其石尽险,纵使是过目不忘的他,此时也分不出这是到哪儿了。

不过他大概估算了一下路程,觉得应该是快到了。

“放心吧,很快就到了。”小六安慰着两人说道。

说着,他还摸了摸小七的小脑袋。

“要是觉得累了的话,那我们就先休息一下吧。”

“不,小七不累,既然快到了,那我们就快点赶路吧。”

小七疲惫的脸上强打起一丝笑容,她目光坚定的望着小六。

虽然确实很累,屁股也很疼,但她明白这一路来,就因为要照顾她,所以才一直走的很慢,可实际上哥哥早就想回家了。

包括无双姐也是,这几天来,她都是闷闷不乐的样子,想来她也一定很想早点见到她的那个师兄吧。

可他们都因为她。。,但她真的不想成为累赘。

看着小七疲惫脸庞上那倔强的目光,小六的心中既是心疼又是欣慰,他摸了摸小七的小脑袋,笑着说道:

“行,那我们就继续赶路吧。”

“嗯!”小七高兴的点了点头。

“对了小七,你知道这里是哪里吗?”小六突然岔开了话题。

“嗯?哪里?”小七听着小六的话,不由好奇的问到,虽然她已经猜到哥哥又要开始卖…不!是给她讲故事了。

“这里可是鼎鼎有名的崤函古道哦。”

“古道?”

“嗯,百二秦关,天下九塞!”

小六侃侃述说着这崤函古道的由来,不仅是勾起了小七的好奇心,就连他们身后的无双也是被吸引了过来,颇感兴趣的听着。

崤函古道,南依秦岭,北塞黄河,东接河洛,西通关中,是华北平原与关中平原的连接要道,也是两地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枢纽。

在这条古道上发生了太多的故事,承载了太多的记忆,有着数不尽的兴衰更替,道不完的风起云涌,而这其中光小六耳熟能详的就有:

假途灭虢,唇亡齿寒,秦晋争霸,穆公东出。

犀首合纵锁函古,张仪连横扫六合。

紫气东来,老子过函古而留五千字真言;白马驮经,佛学由此而入中原。

还有杜甫的石壕吏,张养浩的潼关怀古,孟尝君的鸡鸣狗盗,公孙龙的白马难说等等

听着黄河荡荡,观这绝壁巍巍、空谷幽幽,千古兴衰过往是不禁浮现于怀。

虽然这一路走来小六已经给他们讲了太多的故事,但二人听着小六那富有感情的侃侃述说,也是不经意间回浸在了那千年的兴衰更替之中。

甚至就连那兵戈交击之声都宛如依旧回荡在这山谷之中。

‘嗯?不对,这不是错觉。’

听力过人的小六最先发觉了不对,这并不是幻听,而是真的有兵器交击的声音,而且就在前方不远处。

小六连忙对着无双二人示意前方有打斗的声音。

随即他翻身下马,将马背上的小七转交给无双看护。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无双二人也明白小六的意思,不过她们也都知道小六武功高强,她们跟着反而会是负担。

“燕大哥,一定要注意安全。”

“哥哥…”

“放心吧,我去看看就回来,很快的。”

小六笑着对二人点了点头,随即就是纵身一跃,踏着山石向着前方飞驰而去。

仅仅只是一个眨眼的功夫,小六的身影就消失在了两人的视野之中。

看着小六的身影消失,小七的心中有种难言的失落。

一旁的无双则是连忙安慰道:“放心吧小七,燕大哥武功高强是不会有事的。”

话虽如此说,但就连无双自己的心中都不免有些担心。

————————————————————————

小六几个闪身就来到了兵器交击之处,他悄无声息的攀附在崖壁之上看着下方几人的打斗。

只见下方三名大汉,两人持刀,一人用剑,正围攻着一衣着奇特,手中还拿着一把造型类似唐刀的兵器的男子。

‘嗯,居然是日本、不,应该说是,东瀛人!’

小六一眼就认出了男子手中的东瀛武士刀,以及他那身非常有辨识度的东瀛服饰。

‘好大的胆子,居然敢穿着东瀛的服饰走在大明的土地上,而且还是深入到这关中之地。不过能走到的这,恐怕也是有些本事。’

小六心中暗暗思索着。

大明与东瀛之间来往密切,不说是血浓于水吧,也可以说是仇深似海。

自大明开国以来,这两百年间,东南沿海的倭患问题就是和北边蒙古鞑子的入侵问题一样是让大明头疼的存在。

甚至在民间、在江湖、在那些普通百姓的眼中,这倭寇要比那些鞑子还要更加的危险和可怕。

毕竟鞑子的劫掠是有目的性,有时间限制,而且是呈大规模军事化行动的。

这就导致明军很容易防备鞑子的入侵,再加上朝廷的重视,在一般情况下,北边的鞑子甚至就连九边之地都过不了,更无谈入侵中原腹地了。

而倭寇则是不同,他们并无准确的目标,基本上是流窜到哪就劫掠到哪,并且依靠着东南沿海海岸线辽阔的特点,倭寇更是横行无忌,使得明军无法很好的防备倭寇。

再加上倭寇数量虽少但却精锐的很,他们中甚至还有大量身怀武艺的东瀛武士,这些武士混迹在流寇之中,对大明军民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残杀。

如嘉靖三十四年,倭寇劫掠东南数省,攻掠芜湖、徽州、南京等江南重地,所到之处挖掘坟墓,掳掠妇女,烧杀抢劫尤其狠辣,穿婴孩于矛尖,分女尸于路野。

而这其中就有一股倭寇武士,共七十二人,自浙江衢州、严州,过江西饶州,历徽州等地,而到南京。南京明军与之接战,死者达八九百人,而这七十二人却不折一人而走。

这伙倭寇流窜数地,据闻共造成4000余明军死伤,引得朝野震怖。

不过好在,最终在武林同道和明军的同心协力之下,这七十二贼被围歼于慧山寺中,无一生还。

而随着江湖和朝堂对倭寇问题的逐渐重视,双方达成共识,一致对外,共剿倭寇。

余后十数年间,在当世名将俞龙戚虎的带领之下,曾经为祸东南百年之久的倭患被一扫而空。

甚至不仅是倭寇被扫空了,就连与倭寇同流合污的东南海盗也被一并剿除,整个东南海域为之一清。

而这持续了十余年之久的平倭之战,也牺牲了众多的江湖高手,这血海深仇直至今天也依然是记忆犹新。这也导致了许多的武林侠士只要一见了东瀛人,就不由会想起那段记忆,恨不得是提刀就上。

“倭贼你今日必死!”

下方三个大汉很明显就是那些有着满腔热血的爱国侠士,不过他们虽然嘴上喊的厉害,但手上的功夫却着实是差了点,那东瀛人一打三,不仅是游刃有余,而且很明显他还在试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