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我和我的插画师妹妹 > 第七章 非典型学霸

蒋玉成所遇到的,更加重要的事情,就是眼下正在进行的,大创项目答辩会――一年前的时候,蒋玉成接受了邓总的邀请,一起组建了一个项目组,申请参加大创。在导师老许强力支持下,他们成功地拿到了这个预算5W元的国家级项目。当然,这个所谓的“项目”跟大部分其他的其他的理工类项目一样,都属于挂羊头卖狗肉,利用现有成果骗经费的幌子。

不过,成果现成倒是有别的好处:蒋玉成之前有时间的时候,还三天两头往实验室跑,跟着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一起做点东西;而这段时间又是做游戏又是弄专业课,空闲时间开始紧张,蒋玉成现在去实验室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在整个项目组里,现在的蒋玉成看起来活脱脱就像是个打酱油的…不过,毕竟他还是项目组的正式成员,必要的义务还是要尽到的:像今天这个答辩会,第一次参加大创的新项目组要参加,而蒋玉成他们组虽然去年已经申请通过,但也要参与――他们的项目现在已经进行了一年了,需要做一个中期答辩,就像是某一门专业课的期中考试一样。

虽然说是要进行答辩,但是实际上真正需要准备的东西并不是很多――实验数据之类的“干货”全部都由老许一手包办,而蒋玉成他们只要负责用这些“干货”把PPT做出来就行了。正常情况下,上台讲解的工作应该交给身为项目组组长的邓总来做的――他伶牙俐齿,声音厚重,正适合做这个。

不过邓总今天有事来不了,所以就只好让蒋玉成来处理了――正好,蒋玉成也觉得虽然在组里只是挂个名,但是如果自己什么都不做的话,确实显得有点太不合适了,有这个出力的机会,自己理应踊跃才是。

可是出乎蒋玉成的意料:他走进答辩会的教室时,居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尽管是这么热的夏天,那家伙却还穿着黑色的风衣,留着黑长直的脑袋了无生气地趴在桌子上:

“余宝晨?!”

在他的印象里,这家伙似乎没有什么理由出现在这间教室里。

“……呦,骚年!”

余宝晨把头滚了一圈,沾着发丝的脸面对了蒋玉成,没精打采地应了一声。

跟蒋玉成的惊讶不同,余宝晨倒是并没有对蒋玉成的出现表示出多大的惊讶――毕竟,人大的学生在人大的会场,参加人大的答辩会,实在是很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蒋玉成做大创的事,余宝晨也是知道的,这样一来的话自然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你…你怎么会在这里?”蒋玉成吃惊地问道,“你也…报大创了?”

“嘛,也不算是报名,”余宝晨摆了摆手,“就是被拉来充数罢了…”

“充数啊…”心有戚戚的蒋玉成很容易就理解了她的意思,“那主讲是谁?”

“他。”余宝晨指了指台上的那个男生,“我们班长,诸葛明。”

蒋玉成抬头仔细看了看,正见一个男生正在和老师交谈――面色是健康的黝黑,高颧骨尖下巴,双眼总是在放光,而前额的头发有点稀疏,似乎有些未老先衰的兆头。学霸气息什么的暂且不论,至少整个人就闪着一股精明干练的气度。

原来,虽然理论上讲,余宝晨也算是大创的参与者,但是实际上她确实只是个打酱油的――这也符合蒋玉成对她的一贯印象…而真正的主角,是现在正在台上滔滔不绝的,余宝晨班级的班长,理工大学大二学生,诸葛明。据余宝晨介绍,他们这个项目组,是理工的一个教授,跟化学系的教授合作的产物――不过除了诸葛明和余宝晨之外,倒是再没有别的人大学生参加这个项目了。

“为了提高薄膜的热释电探测优值,采用多孔膜或多层膜结构设计、降低体系的介电常数是可行的途径。对于多孔来说,在薄膜中引入低介电常数的孔洞可以降低薄膜整体的介电常数。而多层膜工艺通过制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薄膜,薄膜的结构相当于两个电容器串联,串联后复合薄膜的介电常数比未复合前两种薄膜各自的介电常数都要小,通过此方法所制备的复合薄膜的探测优值也能提高。但是这两种方法也有各自的不足:多孔薄膜漏电流密度比较大,制备方法难度很大;而多层膜在降低介电常数、提高探测优值方面的作用不是很明显。

针对这种情况,本项目以bi0.5(na0.82k0.18)0.5tio3(nkbt)热释电薄膜为研究对象,结合多孔膜和多层膜结构的各自优点,采用溶胶凝胶方法设计和制备双层致密薄膜包夹多孔薄膜的三明治型复合薄膜,在薄膜制备过程中,通过界面处种子层的引入,期望同时实现三明治薄膜的低温晶化及织构调控,为复杂结构热释电薄膜的设计提供一种新思路……”

诸葛明在讲台上滔滔不绝,但是蒋玉成对于他说的内容倒是并不感冒――这个项目显然是无机方向的,而蒋玉成现在做的是有机合成,以后自己也想往这个方向上发展。至于余宝晨呢,这位爷更猛:她总算没有趴着补觉,但是坐在台下也是“目似瞑,意暇甚”,时不时地上下点头,完全就是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了――据她自己介绍,昨天晚上太过兴奋,翻腾到半夜才睡安稳,今天早上又早起来参加答辩,现在的精神已经是疲乏至极…看着这货的样子,蒋玉成感叹:幸好今天答辩的主讲人不是她,不然这项目非砸锅不可。

“喂,我说你这家伙…”蒋玉成吐槽道,“你就不能注意点,别那么明显吗?这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这是上高数课呢!”

“嘛,嘛,我本来就是一打酱油的,有我没我都一样啦…”睡眼惺忪的余宝晨满不在乎地说道,“――再说了,这项目本来就是十拿九稳,安心洗路就是…”

余宝晨详细介绍说,诸葛明和教授参加这次大创,目的跟其他组一样,当然也是为了捞点额外的资金补贴。不过跟其他的空手套白狼的项目组(包括蒋玉成的组)相比,诸葛明手头的干货可是很充足的――他跟他的导师先前已经在这个项目上研究了很久了,并且已经做出了些成果。既然其他的“吹牛组”都能通过,那他们这个有干货的组,又怎么可能被拒绝呢?在她看来,通过答辩肯定是十拿九稳的。

“话说,为什么他们会把你拉进项目组呢?”蒋玉成问道,“别跟我说你也参加了研究――我百分之百确信你不是这样的人…”

“我啊,也确实不是干这个的料,研究上确实帮不了什么忙――”余宝晨很大方地承认了这点,不过却有调侃地声称:“但是诸葛明说我有些“深刻的思想”和“广博的知识面”,项目用得上。而且参加过项目的事情写进了档案里会很有面子,考研工作都有利。这样的话,我肯定是没法拒绝他的。不过之前我已经跟他说明白了:实验研究的事情我干不了,其他方面我尽力去做――他倒是也直接答应了下来。”

眼下的项目答辩是在公共教学一楼的一间大教室里面,负责评审的教授们一字排开坐在前排,其他位置上都坐着各个实验项目组的成员。余宝晨他们组的两个人里,组长诸葛明负责一边放PPT一边讲解答辩,而余宝晨则在台下待机。听余宝晨自己说,项目导师之前跟她说,要是诸葛明卡壳了,让她尽量帮他回答。不过余宝晨这家伙,对于专业的事情向来是不怎么上心的――在答辩会开始之前,她才刚刚将项目报告拿在手里,睡眼惺忪胡乱翻了翻。从余宝晨手里接过报告,蒋玉成一边翻看,一边觉得,哪怕是自己现在赶鸭子上架,可能对诸葛明起到的帮助作用,说不定都比余宝晨要大!

“我的报告就做到这里,欢迎各位老师提问。”诸葛明鞠一躬结束了报告,他倒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毕竟之前他已经出了些扎实的成果,而且这个项目客观说来也算尖端。教室里响起些哗啦哗啦的掌声。蒋玉成看到,余宝晨似乎是为了让自己更加清醒一些,一个劲的用力的鼓掌,把手都拍红了。

投影仪上的ppt正好走到了最后一页――蒋玉成注意到,最后的参考文献中,列了四篇论文。这些论文的第一作者,全都是“Zhuge”,而最后一篇论文,赫然用黑体字写着一行小字:JounalOfTheAmeicanChemicalSociety(注1)

“卧槽?!”蒋玉成当场就吓尿了,“这哥们什么来头啊?!本科生就发JACS?!还tm是第一作者?!”

注1:JACS即《美国化学学会志》由美国化学会创办于1879年,至今拥有130多年历史。2011年影响因子为9.907,出版文章数3176篇,总引用数408,307次。2012年影响因子为10.677,出版文章数3099篇,总引用数431,286次。在化学类科技期刊中,JACS可以算的上是第一梯队的顶级期刊,仅次于《Natue》和《Science》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