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独掌道纪 > 第二百八十三章 朝中钦差,星槎座驾

止心观那边兴师动众,原阳观这边也不太平。

冲虚子正带领一干道童,静坐诵经,宁神安心,降伏人心与生俱来的杂乱念头。

大殿之内,神像下方,老道手持拂尘,面朝案台。

身后摆着七八个蒲团,年纪皆在十二三岁左右的小童子摇头晃脑,闭目吟唱。

晦涩拗口的玄奥经文,宛若动听悠扬的乐章曲子。

充满韵律的声音与炉中焚香的青烟,轻轻敲击的钟磬,盘绕在道观当中。

让人身心舒适放松。

此乃道院的必修功课。

道艺修行,看似没有武功那样辛苦,每日站桩练拳,拿捏气血,受着风吹日晒。

实则入门更难,若无道院师长指点,可谓举步维艰。

故而,千载以来史书留名,站上潮头拨弄风云的旁门散修,极少。

几乎凑不出双手之数。

“你们年纪还小,正是打牢根基的关键当口,切莫偷奸耍滑,懒散懈怠。

也不要学城中十三行的长房子弟,动辄服药壮身,专走捷径。”

冲虚子语重心长,教诲众人:

“修道正法,在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再能安,修得‘本性如一’。

所以,道院入门第一课,便是静功。

这里头的讲究很多,尔等都要谨记。”

穿着宽松道袍,扎着发髻的白明,姿态端正坐于蒲团。

他双目垂帘,按照冲虚子所说,睁三闭七。

因为睁开双眼容易滋生杂念,全部闭上又会导致昏沉入睡。

皆不利于打坐。

“阿兄底蕴深厚,服饵辟谷水到渠成,尤其入定,那部《蛟伏黄泉经》博大精深,我仅仅只看过一遍,就觉得受益巨大。

可惜,我资质不如”

白明舌顶上颚,正所谓,兑为口。

丹经上又谓之“塞兑”,即抿口合齿。

这也是静功的诀窍之一,要把舌尖反卷过来,以舌尖底面顶到上腭部位。

因在人之上腭有两个小窝,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精。

故此必须抵住,恰似婴儿哺乳之状。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不过如此了。阿兄将我送进道院,着实是一番苦心,倘若待在黑河县,即便有柳神娘娘传授功法,很多地方也要自个儿琢磨。”

白明鼻息自然,左手为阳,右手为阴,阳手居外,阴手居内,大拇指交叉,浑如太极相抱。

这一幕落在冲虚子眼里,让他点头赞许,主动夸奖道:

“尔等入门比常明早,静功修行却远不如他。人心多变,好似奔马疾驰,难以挽缰停止。

为求身心皆静,前辈先贤创立许多法门,像听气、坐忘、守一、数息等等。

道院更是设立‘心斋’一课,将‘听息’、‘观光’、‘止念’列为必修之功。

常明他的呼吸已经做到深、长、匀、细、微,可见平时听课仔细,很是认真。”

其余道童垂下脑袋,小儿稚子心性不定,很难坐得住,更别说按部就班打坐了。

只有与白明关系最好的清风嘿嘿窃笑,结果立刻就被冲虚子拎出来:

“清风!你入门最早,静功却还比不上常明!整日打闹嬉笑,顽劣成性,罚你抄写《天尊说救苦拔罪妙经》二十遍!”

清风嘴巴一瘪,脑袋一缩,顿时不再吱声。

冲虚子起身,拂尘甩动,吩咐道童继续打坐诵经。

独自跨过门槛,于心中喟叹:

“郡城修道的好根苗,都叫止心观收罗去了,十三行的子弟也不愿烧原阳观这口冷灶,纷纷拜入璇玑子门下。

若非运气不错,发掘常明,想过京察考核都难。”

他捋着胡须,忧虑忡忡。

虽然说,自個儿即将卸任,可身为坐镇一郡的青箓道官,倘若政绩太过平平,并无任何出彩之处,告老还乡的待遇很可能被削减。

“真是羡慕府城的紫箓道官,听说他们即便致仕荣退,每月都有约莫半釜的灵机供应。

反观郡城的青箓道官,三分之一也未必落得到,相传神京中枢的道官老爷更舒坦,每年进出两次洞天福地,甚至有些,定居其中,安享晚年……”

冲虚子啧啧两声,说不歆羡那是假的,似他这等修道之人,无望冲击鬼仙,获许龙庭的转生之权。

这辈子最大的盼头,便是进到洞天福地,神魂念头受灵机滋养,免得大限将至,心魔丛生,沦为不人不鬼的浊潮凶厉。

“苦哈哈换成道籍,博得官身又能如何,终究难做人上之人。赤县神州,说到底,还是贵胄豪族、大宗仙籍的天下。”

冲虚子感慨着,宛若郁郁不得志的读书人。

陡然间,神魂一跳,他仰头望向长空。

听得夔鼓震天,金锣大鸣,几乎传遍义海郡。

大街小巷的市井百姓,皆是探长脖子,四方张望。

不晓得这股莫大的动静,由何而来。

“好煊赫的阵势,难道是天子传诏?”

冲虚子怔住,义海郡上一次听见夔鼓、金锣,还是十年前。

尔朱国公大驾光临,应龙庭天子之命,亲自收敛寇求跃的尸身。

“清风!摆案,敬香,接引皇天上使!”

冲虚子正色以对,赶忙上下安排,清理整顿。

龙庭治世四百余年,太上皇屡屡祭天,都奉“皇天”之名。

故而,像是手持圣旨、诏书的钦差大臣,皆被称作“皇天上使”。

“外面打雷了,清风师兄?”

白明均匀调息,缓缓收功,这才开口问旁边的清风。

“要么是神京那边的使者到了,或者哪位王爷国公出行。”

清风闷闷不乐,抄二十遍经书,两只手都要写断了。

“清风师兄,我替你写一半,我以前跟着阿兄学认字,天天都用木棍在沙地写写画画,后来给大户人家抄书,赚过好些铜板。”

白明主动请缨,因为时常得到冲虚子的褒奖夸赞,加上入门最晚年岁最小,其他道童对这个黑河县的“土包子”难免排斥。

唯独堪称原阳观大师兄的清风,跟白明走得近。

“小八!果然还是你够意思!”

听到白明愿意代劳一半的经书抄写,清风不由大喜过望。

“清风师兄,观主说过,道院同门要以道号相称。”

白明委婉表示,自个儿并不喜欢“小八”这个绰号。

“咳咳,常明师弟,多谢多谢。”

清风装模作样行了一礼,打个稽首。

“小事一桩,阿兄教导出门在外,最重要的就是讲义气!”

白明正色以对。

“你阿兄这话没毛病,原阳观上下谁不晓得,我清风行侠好义,赤胆忠肝……”

清风大力拍着胸脯。

“师兄,快来搬香案!怠慢上使,观主又要骂人了!”

“好嘞好嘞……”

白明跟着道院师兄一同踏出殿门,他两只手垂落,身姿挺拔如松,抬头远眺万里晴空。

只听夔鼓、金锣响彻全城,由远及近,声势浩大。

“不知道阿兄是否回黑河县了……”

……

……

“谁家孩子金榜题名了?还是新婚庆贺大摆宴席?敲锣打鼓的,忒扰民了!”

白启跨出太虚无妄斩出的那方天地,耳畔就嗡嗡响着,那阵鼓声、锣声震得屋檐瓦片簌簌落灰。

徐子荣不晓得啥时候来到传习馆,他正要上前打招呼,忽地被另一个穿得破烂像乞丐,脸肿成猪头的身影吓退半步。

“白兄弟,伱……朋友?”

白启大方介绍:

“天水府第一猛将银锤太保,裴原擎裴公子。”

徐子荣嗤笑:

“我还是一剑无痕洛覆水呢!白兄弟,我也是见过世面的,裴原擎生得可是虎背熊腰,眉清目秀……咦!”

这位渭南郡首富之子话音一顿,竟然从那张转过来的猪头大脸上,瞅出几分似曾相识的熟悉感。

“徐老二!你连我都不认识了?咱们可在神京一起吃过酒,你那个未婚妻郡主太霸道蛮横,无非就是喝个花酒,她差点放火把楼烧了!”

裴原擎如数家珍,回忆往昔。

徐子荣听得一愣一愣,心下腹诽:

“就你这副尊容,你亲娘来了,也未必认得出!”

他顺势瞥了眼在旁看戏的白启,欲言又止。

白兄弟该不会把银锤太保打趴下了吧?

这可是天水府第一猛人!

“咳咳,果真是你啊,裴兄弟!昨夜宿醉了一场,眼睛迷糊,没瞧明白……你怎么大老远跑到义海郡来了?”

徐子荣自个儿找个台阶,他与裴原擎也算有过几面之缘,当初被老爹押着前往神京应婚约,恰好赶上银锤太保问鼎鸾台。

这厮乃武痴的性子,天生好斗,自家那个霸道蛮横的郡主只因搅了裴原擎喝酒,差点被他一顿暴揍。

“说来话长,以后再聊。徐老二,弄些冰块给小爷敷一敷,你这白兄弟下手太狠,专盯着脸打……”

裴原擎迫不及待寻个地方疗伤,否则都没法儿出门见人。

“欸,夔鼓金锣?义海郡还有受天子金口册封,下诏圣旨的人物?”

相比起白七爷的浅薄无知,银锤太保的眼界见识略胜一筹。

只是竖起耳朵静静聆听,便晓得是怎么回事。

“圣旨?”

白启挑眉。

“过去好些天,我剑斩神通的偌大事迹,终于传到义海郡了?”

念及于此,他快步赶往后院,留下徐子荣和裴原擎面面相觑。

“白兄弟,你急着作甚?”

“沐浴更衣!”

裴原擎顶着那张猪头也似的面庞,满是疑惑:

“天子册封,传诏郡城,他这么喜庆干嘛?”

这位银锤太保尚不清楚,白启正是踩着他顶头上司登的鸾台。

毕竟由龙剑莫天胜来得太快,那时候消息都没传开。

……

……

义海郡与怒云江作伴,沃土千里,商贸繁华,堪称鲸吞六郡之富,充足优裕得紧。

今日不知发生什么样的大事,四方城门,两岸埠口,皆是重兵把守,严阵以待。

其中不乏道官老爷豢养的力士仆从,个个从七窍灌入金精玉液,筋骨壮实,身材健硕,披甲执锐,气息精悍。

往常自忖有门路关系的十三行商队,刚想上前套近乎求个方便,却被推鞘而出的寸许刀光吓得连连后退,老实安分缩到一旁。

“啥子情况?”

“道官老爷亲自相迎……说不得是天子巡狩嘞!”

“少在这里放屁,龙庭四百年,御驾就没出过神京城!”

“总归是了不起的人物过来!”

拦在城内或者城外的大股人潮交头接耳,众说纷纭。

远远望去,乌泱泱如同黑云,足有上千人之多。

等到两位道官的软轿落下,再无丝毫杂音。

城门口安静地针声落地可闻。

“这就是道籍官身的威权!宛若一方土皇帝,所过之处,无不敬畏!”

何敬丰暗暗感慨。

这位长房七少爷早早就听见夔鼓金锣,请示过父亲之后,同几位兄长过来凑热闹。

约莫候了两刻钟左右,响彻长空,滚滚轰隆的沉闷音波终于消弭停歇。

一道七彩华光从远处的天际飞掠而来,即便大白天烈日当空,亦是灿灿放光,明亮夺目。

众人屏息凝神,瞪大眼睛,七彩华光投下庞大阴影,竟是一艘浮空悬飞的龙牙大舰!

通体宛若玉石雕刻,船首龙头衔有磨盘般大的靛青宝珠,上百条数丈长的风龙盘绕,托举着重如大岳的舰船!

“皇天上使!”

“仙人!”

“……”

城外人群跪倒大片,如海浪般起伏着。

“神京钦差所坐的龙牙大舰,那么大,那么重,却能腾空而起,真真稀奇!

听说靠山王曾被太上皇赐过一座更为宏伟的‘星槎’,可以飞到九万丈的罡风之上……”

何敬丰微微弯腰,却未下跪,瞧着徐徐降落的龙牙大舰,满眼都是眼热渴求。

大丈夫生当如此!

“上使亲临,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坐在两顶软轿里头的道官,早早起身出来恭候。

那艘宝光冲天,气焰熏人的龙牙大舰稳稳悬停,立地七八尺高,吞纳四面八方的磅礴云气。

官道下方的百姓草民,商队车马,好些都被吹成滚地葫芦,翻倒跌落。

其中不少人惊惶之下,发出叫嚷,惹得璇玑子眉头紧皱,怒视旁边的力士:

“让这些刁民肃静!莫要吵扰到上使!”

若非这一切来的太急,他本该清水净道,驱赶百姓,免得怠慢神京的贵人。

“道兄,何必动肝火,接待上使要紧……”

冲虚子扬手捏了一个‘定’字诀,大袖一挥,摄拿卷起受惊的百姓、牛马,将其送出几十丈开外。

“贫道只是担心有没眼色的贱户下役,冲撞到上使。”

璇玑子语气淡淡,也没有再计较。

咚!

两位道官谈话间,那面竖起的夔鼓再次一震。

旋即,一袭大红袍从内步出,踏上甲板。

捏着细长嗓音,轻柔问道:

“陛下亲口嘉许的人杰英才,白七郎何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