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独掌道纪 > 第二百七十一章 天之下,道长存

独掌道纪 第二百七十一章 天之下,道长存

作者:白特慢啊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9: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剑斩神通?象榜老爷搞的什么名堂?让浑钟老爷震得发昏了?”

紫箓道官从震惊当中回过神,眉毛紧紧拧着,转身望向一众道童,厉声喝问:

“你们好大的胆子!竟敢贪墨供奉象榜老爷的灵机!

必定是象榜老爷没吃饱,饿得头晕眼花,写错了!”

紫箓道官神魂跳动,威压倾泻,身披朴素道袍,只被授童子箓,未具备官身的众人,顷刻跪倒大片,连连磕头,口称“冤枉”。

为首的青箓道官抹了一把冷汗,赶忙凑到近前,打个稽首,放低姿态:

“大人言重了。借下官一百个胆,也万万不能私吞象榜老爷的灵机供奉。

这浑钟老爷,象榜老爷,都是太上皇亲自点化的灵器,何其难伺候的性子。

凡有半点不舒心的地方,必定把鸾台闹得鸡飞狗跳。

再者,灵机份额,都是宫中调配,与咱们无关啊。”

神京城中,号称道官十万,授青披紫,皆为南北书房门下行走。

大小庶务杂事,皆由他们安排处置。

身份尊卑,地位高下,全看两点。

一是灵机分配多寡,二是谁更靠近中枢。

鸾台道官,算得上内廷中坚。

捞油水的手段,多了去。

确实不至于把主意打到浑钟、象榜上。

紫箓道官心想也是。

他两手背在身后,宽袖大袍如云低垂,俯视战战兢兢的数十道童。

随后,又抬头打量两眼悬空金榜,紧盯着那个人名:

“三关初破,剑斩神通?这种桥段写进话本,听众看客都觉荒唐。

浑钟大鸣两日两夜,说明姓白的此子,天分禀赋着实卓绝,但再怎么超脱俗世的根骨资质,就如读书人肚里的墨水,总得通过一篇篇锦绣文章表现。

哪位神通巨擘,能让一個后辈小子无端斩了?太过离谱了,委实难以置信。”

青箓道官也是这般作想,须知道,神通巨擘乃蜕了凡躯,移山填海般的强绝之辈。

一个堪堪登上象榜,鸣动浑钟的三练武夫。

哪怕神通巨擘站着不还手,恐怕都伤不了半根汗毛。

“象榜称是剑斩……莫非借助神兵?”

青箓道官小声说着。

“哪怕换成玄奇神兵,也没可能!给你一口仙剑,你能舞得动?”

紫箓道官斜睨一眼,旋即摇摇头:

“罢了,本官且把消息呈递上去,由着南北书房的两位宰执定夺。

剑斩神通……哪家神通这么倒霉,让小辈踩着脑袋上去了?

岂不让人唠一辈子!”

他嘀咕两句,取出玉符,朝着金光灿灿的象榜一拓,捕捉截取光影痕迹。

再跟浑钟、象榜两位老爷好声好气告退,快步乘坐云楼下去。

似他这等半步鬼仙,修得法力的紫箓道官,也无权在神京城驾云腾飞。

约莫半柱香左右,留影玉符通过内廷的路子,呈递到南北书房。

一位眉毛淡金,发如银丝,披着金纹绣蟒袍服的年轻男子将其打开:

“剑斩神通……什么来头?做得这等大事,也没人叫观星楼查查跟脚?”

年轻男子嗓音干哑,与面容迥异。

“回禀大人,昨日北书房就已传信观星楼了,这是玄鉴子借由圣智珠测算而出的来历底细。

白七郎,义海郡,黑河县人氏,打渔为生……”

大如殿宇的书房内,蓝衣道童双手捧着折子,躬身弯腰送到年轻男子面前。

后者并不接过,只是颔首:

“穷乡僻壤也藏麒麟子?稀奇。”

蓝衣道童将手举过头顶,展开加盖金印的明黄折子,年轻男子大略扫过,兀自嗤笑:

“我道是谁栽了跟头,尔朱隆的那位义子,赵辟疆啊。

他一缕神意被斩,折损三年五载的功力还算小事儿,但颜面大失,让小儿辈踩着脑袋扬名,岂不沦为笑柄。”

蓝衣道童心下微惊,赵辟疆受封大将军位,乃军中鼎鼎有名的一方巨擘,绝非寻常神通可比。

“天水府,义海郡……子午剑宗的地盘。那小辈既是用剑,多半与颜信脱不了干系。

估计是颜信做局,勾得赵辟疆上当,故意落他面子。

让这两帮人斗一斗也无妨,朝廷只作壁上观。”

年轻男子袖手而立,好似并不在意浑钟大鸣两日夜,早个数千年前,赤县神州也算地大物博,钟灵毓秀的天地。

莫说盖世、千秋级别的好根苗,便是长生仙种亦能百年一见。

若非浊潮来得汹涌,让诸圣道统,百家法脉遭劫,哪会凋敝到如斯田地。

况且,神京鸾台何时缺过天骄。

活得长久,走到对岸,站上潮头,才算数。

“千秋禀赋,可惜了,掉在子午剑宗。

颜信大限将至,门中青黄不接,又犯了忌讳……难出头。

对了,此事,天子可知晓了?”

道官如蟒服的年轻男子忽然问道。

“半刻钟前,鸾台的信使进过太和殿。

据说天子大喜,称是龙庭当兴,故而有此俊杰。

已经让人造册,准备为其录道籍了。”

蓝衣道童恭敬作答。

“看来,天子与剑宗还是走得近,念旧情。

传言他还未登基之时,曾与寇求跃把酒言欢,互相引为知己,或许为真?”

年轻男子淡金双眉微皱,有些不悦。

子午剑宗图谋堕元仙府一事,犯了龙庭的忌讳。

以及之前寇求跃投身浊潮,无故入魔,都让这座上宗名声一落千丈,备受打压。

“永王跟寇道子,也有类似流言。毕竟,彼时那位剑宗道子风头太盛,剑压鸾台群雄,乃观星楼钦定的长生仙种。

与其结好,总归没错。”

蓝衣道童小心翼翼接话。

“永王……他快进京了吧?”

年轻男子虚虚眯起眼睛。

“已在路上了。三天前,刚过汝南府。”

蓝衣道童对北书房平日收到的传信熟记于心。

“天子应该忧心了。”

年轻道官哈哈一笑。

众所周知,虽然永王的太子之位被废,可圣眷未失,仍然受到恩宠。

当今陛下能够登基,只不过是独孤皇后力排众议,硬生生扶持上去。

“当初,永王被贬离京,天子继位,现在永王奉诏回京,恐怕要生乱。”

蓝衣道童作为南书房的行走,也是年轻男子的心腹,言行可以放肆一些。

换成其他授紫、青法箓的道官,决计不敢妄议这等秘辛,生怕被哪路耳报神听见,平白落个把柄。

“有那位王爷坐镇,谁能乱得动。只不过,天子之位,确有变化。

你也许还不晓得,太上皇从金庐传出两份旨意,一是口谕,一是手令。

前者召永王回京,后者嘛,打算让永王搬进内廷的武德殿。”

蓝衣道童脸色大变,天子居所,名为太和殿。

往东则为太子的东宫,而武德殿同样位于东侧,隐隐有着第二东宫的说法。

随王得到独孤皇后支持,一举从众多皇子中脱颖而出,便就住过一段时间的武德殿。

等到永王被废,方才入主的东宫。

后来太上皇闭关金庐,传位大宝,于是随王登基。

“太上皇这是要……二龙相争?”

蓝衣道童压低声量,喉咙发紧。

“天意难测,本官哪里揣摩得清楚。

即便是贵为至尊的天子,终究还在天之下,咱们的太上皇,所求的……”

年轻男子手指往上指了指,仰头道:

“替了老天爷,当家再做主。”

……

……

“师爷,我一剑斩了天水府大将军,堂堂的神通巨擘,会不会被穿小鞋?”

传习馆中,白启将今日份的养剑术运转完毕,看到师爷正在给那节八寸长的枯朽逢春木浇水。

“莫慌。再过三五日,你的名声彻底传扬开来,龙庭册封道籍的玉牒,与上宗晋升真传的消息,就该一并送到义海郡。

赵辟疆好歹也是个人物,不至于为难你一个后辈。

哪怕他心胸狭隘,这笔账,也该算到子午剑宗头上。

伱用的是南明离火,又有淳于修在旁,跟脚来历,自不必多说。”

陈行慢悠悠说道。

斩掉赵辟疆的那一缕神意,定然引发天地交感,加上他没有刻意掩盖徒孙的气机,而龙庭鸾台的浑钟、象榜,最能捕捉灵机动荡,异象显化,哪能漏过白启。

这个时候,白七郎的名字,应当被南北书房所知。

“宝珠金玉,难掩光华,藏在私宅大户,免不得遭盗贼惦记。

可若出现于龙庭皇宫,谁还敢打主意?

就像你知道统摄天下灵机的六口玄奇神兵,分别位于哪座上宗、道宗山门,但你又能如何?”

陈行放下水壶,语气温和。

“剑斩神通,这份天大的名头,足以让你入龙庭的法眼,子午剑宗也不会再当睁眼瞎,哪怕赵辟疆记恨,也有颜信老匹夫替你扛,天塌下来,他顶着。”

师爷真是运筹帷幄,步步都算到了!

白启心下叹服。

往后自个儿做事之前,也要提前寻好背锅、挡枪的倒霉蛋。

万事不沾因果,这样才能驶得万年船!

“你三练境界巩固得如何了?”

陈行关切问道。

手持南明离火,斩杀赵辟疆那一缕神意,让白启气血神意交融共鸣,直接炼化体内的大龙骨,摘得汞血银髓成就。

这一步走得稳当,才可能将水火仙衣,周天采气,悉数做到行满功圆,神完气足。

“气血已经汇聚脏腑,再熬一熬,便可‘筑庙’了。”

白启运转真功,曾经让全身筋骨负荷颇重的《十龙十象镇狱功》,此时极为圆融如意,层层大力流转筋骨,如同江河奔流毫无滞碍。

他举手投足间,隐隐散发龙吟、象吼的咆哮音波,气势很是骇人。

“很好。金肌玉络养筋肉,汞血银髓炼骨血,摘得两样圆满成就,更好驾驭真功。”

陈行眼中浮现赞赏之色,真功根本乃是攫取天地万象的“神”,进而参悟、凝聚属于自身的“意”。

神意交织,方能与天地交感。

只有筋关、骨关,功行越圆满,神意越充足,才可驾驭更多玄奥真功。

这是武行中概不外传的隐秘。

通常用来留一手。

如何摘取四练圆满成就的法子,往往只会教给衣钵亲传。

“师父当时一句,唯有通文馆才能教我四大练圆满,果真是含金量十足。”

白启暗暗思忖,纵观整个义海郡,也许就鲸吞怒云江的排帮,可能具备四练圆满的门路?

即便十三行里头,势力最大的几座,也未必能够做到。

“师爷,你当真是赤阳教主?”

白启憋了两天,逮住机会终于提问。

“不错。”

陈行并未刻意掩盖,坦然认下。

他将徒孙拉到这趟浑水里,有些事自然不能瞒着。

再者,白启又非后知后觉的迟钝性子,早晚觉察得出。

没必要欲盖弥彰,让徒孙寒心。

“师父不知道?”

白启又问。

“海禅……我未曾跟他明言过,但他应当晓得,我另有身份。”

陈行轻叹。

如果宁海禅有心入教,以他的妖孽资质,这时候也许已踏破神通关了。

那座堕仙元府,牵扯天下风云。

若不是神通巨擘,很难掺和进去,做执棋之人。

“咳咳,那么,师爷,我到底算通文馆的弟子,还是三阳教的门人?”

白启小声发问。

他总不能当墙头草两边倒。

到时候师父宁海禅那边,可难交待。

“唔,以后你在义海郡,便算三阳教的人,回到黑河县,才是通文馆的亲传。

反正你师父进不了郡城,这片地方,他说了不算。”

陈行思忖片刻,很快给出解决法子。

姜果然还是老的辣,师父拳头虽硬,却架不住师爷棋高一着。

白启感慨。

继续扮作乖巧徒孙,静等师爷下文。

“阿七,事到如今,师爷也不蒙你。

三阳教并非什么反贼,大寇,真个论起跟脚,资历。

我们才是赤县神州的大道正传,可谓受命于天!”

陈行正色,神色坦诚。

“之所以,历代教主皆会刺王杀驾,搅乱朝纲,颠覆推翻那些称孤道寡者。

原因很简单,对我等而言,他们皆是窃国宵小,篡位独夫。”

嘶!

白启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听师爷这番话,怎么有种从反贼摇身一变成前朝遗孤的意思?

倘若三阳教大兴,按照辈分,自个儿是不是也算半个“太子”?

这艘贼船,好像能上!

“师爷,咱们……祖师爷当过皇帝?传国玉玺捏在咱们手里?”

白启好奇,凭啥三阳教敢自认受命于天?

“所谓,帝位,无非权势顶点所成,从无长久之说。

道丧之前,曾有皇者铸九鼎定天下,而今你可还能看到那九座鼎?早已锈迹斑斑,没落于万古岁月。

唯有‘道’,从始至终,亘古不变。

三阳教,所传的便是,赤县神州唯一的大道正统。”

陈行傲然,仿佛天公之下,唯他独尊。

其高、其贵,比统摄万方疆域,威加四海八极的龙庭天子,更胜一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