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兰芳 > 第四百七十五章 带清没有科学

兰芳 第四百七十五章 带清没有科学

作者:御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9: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之后,孔多塞在激动之下主动作为了介绍人,为赵学宁介绍了随他一起前来的法兰西科学院的同事们。

比如拉格朗日、拉普拉斯、蒙日还有拉瓦锡等人。

其中,拉瓦锡尤其着重的向赵学宁表示了谢意。

“大总统先生,真的非常感谢您,如果不是您的帮助,我可能已经上了断头台了,真的非常非常的感谢您!我和我的妻子都非常感谢您!”

对于拉瓦锡和他的妻子的感谢,赵学宁只是微微地笑了笑。

“拉瓦锡先生,华联对您伸出援手,是因为华联认为您的那颗脑袋对人类的帮助会非比寻常的大,让这颗脑袋在断头台上落下实在是太可惜。

不过,这可不意味着华联以及我个人对您曾经的包税官这份职业的欣赏,中国有一句古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喜欢财富是正常的,我也很喜欢财富,我也有很多财富。

但是我不会通过伤害他人的方式去获取财富,华联的法律也不会允许这种行为,我希望您可以通过您的智慧和努力工作去获取合法的财富,而不是通过包税。”

对于赵学宁的提点,拉瓦锡露出了一些惭愧和后悔的神色。

他连连向赵学宁表示他再也不会涉及到其他的职业,这次的教训足够他警醒自己,他将一直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继续生活在华联,并为此努力工作。

而对于这件事情,拉格朗日、拉普拉斯等人也分别向赵学宁表示了谢意。

他们表示他们竭尽一切努力也没有挽回这件事情,而赵学宁却远隔万里办成了这件事情,他们对此表示非常感谢,他们会用自己的工作成果来回报赵学宁。

对于这两位赫赫有名的学者,赵学宁只觉得他们没有自己想象中那般的“容貌特异”,倒像是个随处可见的小老头,不过那闪着精光的眼睛的确能够显示出他们的不平凡。

对于这一个个曾经只在教科书当中看到的人物,眼见他们活生生的站在自己面前,用诚挚的表情和语言向自己表达感谢,赵学宁只感到莫名的激动和兴奋。

虽然他的脸上依旧保持着世界第一人气爱豆该有的冷静、随和、温柔,但是他的内心正在尖叫。

那么多教科书上才会出现的牛逼科学大拿、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群星,就在他的面前,这个时代整个欧洲、整个世界最顶尖的科学家团体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他的眼前。

他们即将为自己、为整个华联工作,他们的到来会让华联目前非常缺乏的基础科学领域的人才得到重大补充,他们的存在会以极快的速度为华联的科学界补充上最后的短板。

他的这次出手当然是蓄谋已久的。

一直以来,赵学宁对于英国、对于普鲁士、对于意大利乃至对整个欧洲的科学家都有十分狂热的需求,他希望把那些大名鼎鼎的家伙们全部都揽到自己这边来,成为自己身边重要的智囊团,为自己的科研团队提供解决难题的办法。

没办法,带清在科学研究这方面实在是弱的可以,而兰芳共和国积累下来的科技班底又是主打技术而非科学体系。

后面赵学宁接手的是带清留下的一个破盘子,一个完全不成体系的、极其落后松散且没有组织的学术团队。

这个带清官方的学术团队刨除掉那些百无一用的酸腐书生之后,就不剩多少了,剩下的那些掌握一些自然科学知识的人对于学术的真理也并不是很关注。

就比如带清比较著名的天文团队,比起天文星象本身所代表的意义,他们更关注天文星象所引申出来的玄学性质的祸福吉凶。

他们的确观测到了非常多的重要的天文景观,收集到了非常多的一手的天文数据,可他们并没有从中总结出重要的天体运行规律,反而从中找到了升官发财的途径。

按照统治者的需求,他们把日月星辰对照成了皇宫里的达官贵人们,通过日月星辰的动向为皇宫里的达官贵人提供占卜服务,以此获得他们的欢心,并且为他们的政治行动提供理论指导,由此获得升官发财的机会。

古往今来,很多政治人物的政治行动都有日月星辰的动向作为理论指导或者某些人的心理安慰剂,自打天人感应推行以来,一直如此,本该光辉灿烂的中华天文学直接变成了占卜学。

这些人的确懂一点科学,但是他们学习科学的直接导向是玄学,是升官发财的学问,是政治斗争的领域,指望这样一群人为自己构造出一个伟大的科学世界,但是想都别想。

尤其是作为诸多理工学科最基础的数学方面,赵学宁在带清灭亡之后,在整个带清的官方学术团队当中愣是找不到一个对近现代数学有所研究有所成果的数学家。

或许曾经有过,但已经死了,也没有留下任何传承,带清的统治者们不需要臣下钻研数学。

然后带清的学术团队里只有会计,只有账房先生,没有了数学家。

蒸汽时代,赵学宁的千里眼和华联科研团队所积累下来的一些技术上的优势是可以起到很大的主导性作用,可以实现军工产业和交通产业乃至于钢铁冶炼产业上的一些飞跃。

所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家们多是技术人员出身。

但是想要从蒸汽时代向内燃机时代和电气时代飞跃,就非要深厚的基础科学、尤其是数学基础不可,需要手搓公式,需要探究真理,这方面的东西是不能缺少的。

赵学宁早前搜罗到的人才所组成的兰芳大学数学系一直以来都是兰芳大学当中比较平庸的一个学系,靠的都是从欧洲引入的发现和教材,自身的研究能力十分有限,很少能够为兰芳大学的科研工作提供有力的帮助。

也就是因为军事上的需要,所以在弹道学方面有一些成果。

而他们的弱势也让赵学宁深切地了解到了这一时期中华基础科学的薄弱。

欧洲之所以可以迎来二次工业革命、电气革命之类的诸多产业革命,其背后是长达数百年的基础科学的积累,是无数天才堆积而成的真理的公式。

赵学宁想要弯道超车,不是不可以。

但是他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团队为他把此前欧洲几百年所积累下来的全部科研成果都复制到华联来,直接灌输到华联科研人员的脑袋里面,用短短几年的时间让他们直接追平欧洲的科研进度。

在此之上,再去开创属于自己的未来。

科技点不是随便伸伸手就能点出来的,科技点是真的需要一些积累的。

所以自从陆航在伦敦出任大使之后,赵学宁就指示过他多去接触一些科学研究人员,什么物理学家、数学家、化学家之类的都可以接触接触,看看他们有没有来自己这边帮助自己工作的想法。

只可惜当时的兰芳共和国名声太小,不够吸引人,就算是在华联建立之后的最初几年,陆航的行动也没有收获到什么很大的成效。

不过这一切从赵学宁所写的《共和国》第一卷西传之后发生了改变。

事实上,赵学宁一直认为自己让陆航为自己宣传《共和国》是一招妙棋,这一招出手,直接把华联和赵学宁本人的名声在欧洲从“略有耳闻”进展到了“头版头条”的状态。

华联的名声开始暴涨,赵学宁的名声也开始暴涨,欧洲人惊讶的发现原来共和国的光辉居然在古老的东方大国是那边绽放了出来。

古老的东方大国已经摆脱了王权专制,已经走向了共和民主自由和先进,与之相比,欧洲才是落后野蛮愚昧的代表。

就算是最顶尖的欧洲思想家也开始相信古老的东方大国不仅仅在物质上十分的充裕、富裕,在精神上也已经超越了欧洲人。

自此之后,陆航再去接触那些有名气的科研人员,他们的态度就有了十分关键的转变,当陆航再次提出国立兰芳大学希望邀请他们去任教、讲学的时候,有一些科学家就表示他们会考虑接受华联的聘请去华联任教的事情。

但是因为路途遥远且前程不定,而且这些有名气的科研人员往往也会被所在国的统治阶层所重视,他们实际上并不是很需要去往其他国家从事自己的研究。

所以陆航的挖角计划还是不怎么顺利。

结果陆航没有想到,自己努力了那么久都没获得什么值得称道的成果,结果赵长安才去了巴黎几个月,就接连搞出了大动静。

他甚至促成了一次法兰西科学院的科研人员们大量搬家去华联的大事件,为赵学宁送去了他日思夜想苦苦追寻而不得的牛逼的科学人员们。

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一系列牛逼的人物都在这个团队里聚齐了。

有了这样一个团队的帮助,赵学宁完全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兰芳大学的教学研究水平往上拔好几个层次,直接追平当今世界各大顶尖学府,让兰芳大学直接飞跃到世界前列。

并且由此以兰芳大学为基地,在兰芳大学中不断培养本土科技人才,再以此为基础,将科学的火种遍洒华夏大地,让整个华夏以最快的速度追上欧洲的基础科学步伐,并由此顺利开展内燃机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曙光。

华夏需要这场基础科学的革命,而这场革命不可或缺的重要助力,就是这群来自法兰西的科学家们,他们会为华联走向新时代做出重大贡献。

码头的初见结束之后,由赵学宁亲自带队带着这些科学大家们一起乘坐火车从松江港口去往天京。

对于火车这一欧洲没有的新鲜事物,这些科学家们体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这和赵长安对他们所说的关于华联非常注重科学发展与科技进步的说法是完全吻合的。

这种在欧洲没有见过的超级高速的交通工具使他们大开眼界,极快的速度,可以在一两天的时间里从这个东方大国的南疆来到首都。

宽敞舒适的车厢和柔软的床具使得他们可以在这段高速旅途当中以相当舒适的睡眠的形式度过,这在过往是他们难以想象的。

即使之前他们已经亲眼目睹并且乘坐了华联的铁甲整齐战列舰,对于用蒸汽机作为动力推动的铁甲战列舰感到非常的震惊,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华联的强大,但是这份强大属于军事,而非民用。

而火车这一出现,是真切的运用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一个普通人也可以乘坐这样的高速交通工具去往天南地北完成自己的工作。

这对于社会进步的意义实在是太大了。

数学家们、物理学家们和哲学家们就此展开了一场大讨论,他们盛赞这种交通工具的出现会永久改变人类历史的进程,他们认为仅仅靠着这种交通工具,华联就能远远走在欧洲前面。

然而这种交通工具带来的舒适感还不仅仅如此。

就算是肚子饿了,火车上也备有厨师和餐食,他们可以吃他们想吃的任何东西,只要火车上的厨师可以做出来,车上有菜单,他们想吃什么,就问厨师要,一切费用由赵学宁赵公子买单。

这就让他们可以不需要随身携带食物也能满足自己的食物需求。

这实在是太便利了。

除此之外,更让这群人感到惊喜的是,他们可以和华联大总统赵学宁坐在一张桌子上,一边吃东西,一边畅谈人生畅谈理想、畅谈共和主义。

这就让这段路途变得无比珍贵。

比如赵学宁的狂热粉丝孔多塞就是这样做的。

在整个旅途当中,他没有休息,他让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去包厢内休息了,而他则在赵学宁的建议下吃了一份小笼包和一份鸭血粉丝汤。

之后,他称赞了食物的美味,然后要了一杯酒,就坐在赵学宁的对面,目光灼灼的看着赵学宁向他咨询关于共和集权主义和公民主义的相关问题,与他探讨中华历史上的共和故事共和的脉路,以及赵学宁是如何提出共和集权主义的这么一段心路历程。

作为狂热粉丝,能够和偶像近距离相处是一件做梦都难以梦到的事情,所以他必须需要喝一杯酒,用酒精稍稍麻痹自己的感官,让自己不要激动地流下泪水。

他对赵学宁的一切都非常的好奇,他特别希望知道自己的偶像到底是怎么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他是怎么从一个海贼王式的人物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成为华联大总统,成为共和主义的象征,成为整个西方世界最有名气的中国人?

这一切实在是太奇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