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兰芳 > 第三百四十六章 想都别想

兰芳 第三百四十六章 想都别想

作者:御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9: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怀着如此愤慨的心情,德川治济召集幕府官员制定了一系列的反制措施,打算对萨摩藩、加贺藩、仙台藩、长州藩等不愿意听话的刺头外样大名实施政策制裁。

比如撤销仙台藩卖大米到江户城的许可,要求仙台藩就之前大名不来江户城参觐交代的事件作出解释,并进一步表示要对仙台藩的海产品进行制裁。

如果仙台藩不做出表示让德川幕府满意,那么他们将会面临德川幕府在经济上的全面打击。

萨摩藩也是一样的,目前萨摩藩最引以为豪的拳头产品就是奄美大岛的黑砂糖,如果萨摩藩不老老实实的接受幕府的要求,那么幕府就会对萨摩藩的黑砂糖进行禁运。

加贺藩、长州藩等等外样大名也是一样的,德川幕府会利用他们掌控了全国重要商业道路和关卡的优势,对这些藩所出售的商品流通实施制裁,如果不支持幕府在战争赔款上的需求,幕府就会让这些大名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

对于德川幕府这种一言不合就开大的行为,仙台藩首先就非常的不满和惊慌。

别的藩如何仙台藩不知道,但是仙台藩知道,如果幕府在这件事情上对自己实施制裁的话,仙台藩的经济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全日本最有实力的消费市场就在江户城,如果没有了江户城的商贸许可,仙台藩的大米、海产品就很难卖得出去,仙台藩自大名以下所有藩士都会遭到非常惨重的损失。

这是仙台藩无法承受也不愿意接受的。

但是四十多万两白银对于仙台藩来说也不是一笔小数目,这四十多万两白银足够仙台藩进行十次参觐交代,而幕府方面给仙台藩的特殊优待就是可以两年不去江户进行参觐交代,这笔账怎么算也不划算。

仙台藩藩主伊达重村对于这件事情感到十分的不满,但是与家臣们商议之后,又意识到对于这件事情,仙台藩其实处在非常弱势的地位。

幕府现在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就是让仙台藩花钱买未来、花钱买安全,如果仙台藩不花这个钱,生意就没得做了。

反复权衡利弊之后,伊达重村咬着牙决定向幕府妥协。

少了四十万两白银,未来还能赚回来,可要是失去了商路,失去了商贸许可,仙台藩会立刻陷入大动乱、大衰退的,到时候自己这个藩主的位置还能不能坐稳就不一定了。

无独有偶,仙台藩如此,加贺藩也差不多是一样的情况。

考虑到加贺藩与德川幕府多年的姻亲关系,双方各自都有不少的中间人可以进行政治协商,加贺藩作为天下第一大藩,本身就有着非常雄厚的财力基础。

更别说加贺藩需要承担的仅仅只是九万两百银,对于这样的数目来说,加贺藩绝对不至于拿不出这个钱。

相对于仙台藩请求的分期支付,加贺藩甚至不需要分期支付,之前之所以拒绝,只是因为加贺藩藩主在接到消息的时候正好在和妻子闹矛盾,夫妻两個吵了一架,心情不好,于是顺势就给拒绝了。

其本意并没有想和幕府作对。

于是,经过双方的中间人协商之后,加贺藩决定答应幕府,表示愿意出这笔钱,并且帮助幕府与其他较为熟悉的大名进行协商,劝说他们也缴纳这笔费用。

所以,别制裁我,好不好?

为了进一步增加这一波政治攻势和经济攻势的效力,德川治济还主持幕府放出了幕府军正在请兰芳帮助训练新军的消息,并扬言幕府军将会建成一支强大的超过万人的新式陆军。

这支幕府新军将采用一水儿的兰芳装备,并且聘请兰芳教官进行全方位的训练,训练完成之后,幕府新军将成为一支天下强军。

这个消息对外公布之后,的确引起了一阵波澜。

再加上德川幕府与兰芳进行军事合作的时候,江户城里那那些大名也都亲眼看到了,他们是亲眼看到兰芳那边带来了武器装备和军事教官前来帮幕府训练军队,虽然具体的人数和规模他们不太清楚,但是这件事情在江户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所以这个消息被证实之后,不少大名感到了惊慌,一些之前不太愿意出钱的亲藩大名和谱代大名逐渐意识到为了那么一点点钱和幕府闹矛盾实在是不合适,万一因此失去了地位,乃至于被幕府问罪,他们可没有实力能够对抗幕府。

乃至于一些辖地比较小的外样大名也意识到了幕府放出这样的消息就是赤裸裸的武力威慑,摆明了说我的军队很强,问他们要钱还是要命。

大部分大名都还是比较从心的。

他们认识到了命比钱重要这个事实,所以决定向幕府妥协。

到兰芳十一年年底,原先只有三分之一大名愿意接受幕府要求的情况被扭转,已经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大名愿意接受幕府的要求,愿意帮助幕府渡过难关。

以加贺藩和仙台藩为首,他们纷纷表示愿意接受幕府的要求,京都以东地区,包括东北地方,几乎所有外样大名都已经服软,不再与幕府对着干,幕府取得了初步胜利。

剩下所有不愿意答应幕府要求的大名,几乎都在京都以西,也就是本州岛西部和九州岛地区。

日本列岛多山地,少平原,地势破碎,交通不便,交通上的不足必然带来经济上的割裂,经济上的割裂就必然带来政治上的割裂。

历代幕府为代表的中央政府并非不想直辖各地,只是因为过于恶劣的交通环境使得他们始终无法对全国所有土地进行有效管辖,他们那里的情况就和中国在西周时期的情况一样。

因为交通限制,不得不在偏远地区设置诸侯进行地方的有效管理,并且赋予诸侯行政、财政、司法军事等等各项权力,实质上等同于他们在地方的封国。

日本其实也是这样的情况,且时间越久远,这样的情况越严重,到江户时期,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德川幕府较之前代所有的幕府和中央朝廷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

尽管如此,仙台藩为代表的东北地方和京都以西、九州岛等地区依然是幕府难以管辖的地区,所以这两个地区集中了最多的外样大名。

距离江户越远,地方上的自主性也就越高,幕府的武力威慑也就越低,所以德川治济的双重威胁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大的威慑力。

只不过德川治济在经济上的制裁策略让仙台藩服软了,仙台藩的服软就带动了周边地区的不少大名一起服软,所以东北地方向幕府竖起了白旗。

然而在京都以西,外样大名们并没有简简单单的向幕府竖起白旗,幕府的经济制裁和军事威胁因为相对更远的距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的威慑力,再者说了,幕府对京都以西地方的外样大名们的要求也确实是太高了。

这些地方的大名们确实付不起那个钱,想对幕府妥协,内部的巨大压力都使得他们无法对幕府妥协。

随着幕府的武力威慑开始进入他们的视野,各方内部的主战势力也随之抬头。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萨摩藩。

尽管有作为将军正妻的岛津重豪的女儿在其中斡旋,试图为萨摩藩争取更好的条件,但是幕府对萨摩藩依旧没有多少让步,最后仅仅是同意萨摩藩可以多一年不来江户,也就是将之前的三年改为四年,等同于在经济层面对萨摩藩予以二十万两白银的豁免。

可尽管如此,七十一万两白银的要求依然是萨摩藩不可承受之重,实际掌权者岛津重豪和名义掌权者岛津齐宣都不愿意妥协。

父子两人尽管在经济政策上有一些分歧,但是在这件事情上,他们的意见却是高度一致。

此时此刻,自宝历治水事件以来萨摩藩内部积累的对幕府的强烈不满已经无法压制,岛津重豪和岛津齐宣不仅自己不想妥协,他们也无法承受妥协之后将会面临的反噬。

到此为止,萨摩藩高层意识到他们与幕府之间似乎一定会有一场战争发生。

萨摩藩的中下级武士已经举行了多次集会,他们宣称如果藩主决定妥协,他们就会集体切腹以示抗议,宁愿死,也不做幕府的奴隶。

一时间,闹腾着要切腹的萨摩武士数量多达五百多人,声势浩大,引来越来越多的藩士进行表态,表示不愿意和幕府妥协,要求萨摩藩高层做出强有力的对应。

之前不是花钱买了兰芳的武装吗?

训练军队呀!进行军事准备呀!幕府练兵,让他们练,我们也可以练兵!

幕府有新军,我们也有新军,为什么要妥协呢?

幕府对萨摩藩过度的压迫终于引起了萨摩藩上下一致的反抗浪潮,于是岛津重豪向佐贺藩、长州藩、熊本藩等外样大名送去了自己的表态,表示自己已经决定和幕府对抗到底。

萨摩藩的钱宁可用来买武器、武装军队,也绝不交给幕府换取屈辱的和平。

一百多年的压迫,他们已经受够了,从此刻起,他们将与幕府分庭抗礼,争取尊严。

七十一万两白银,想都别想!

萨摩藩的这一表态可以说激起了西部诸多外样大名们的震撼,相对于萨摩藩的决然,不少大名其实并不觉得有必要和幕府真正的撕破脸开干。

比如熊本藩就觉得或许一切还有转圜的余地,然而萨摩藩的意思非常坚决,他们绝不妥协。

受到萨摩藩的影响,同样遭受重大财政威胁的长州藩内部也出现了大规模的抗议浪潮,长州藩高层也在诸多藩士的要求之下决议对幕府不妥协。

他们决定与萨摩藩联手,共同应对幕府的威胁。如果幕府一定要求他们接受如此屈辱的要求,他们将决定和萨摩藩站在一起共同对抗幕府,不惜开战!

过去的纠纷全部搁置,全力对抗幕府,有什么问题,对付完幕府之后再说!

再往后,佐贺藩高层也因为诸多藩士的强烈要求而做出了决定,他们也愿意和萨摩藩站在一起,他们也不愿意向幕府缴纳那笔屈辱的钱款。

钱,要么用来买武器,要么用来付赔款,没有其他的选择!

他们选择买武器!

并且在藩士们的建议下,岛津重豪还决定效仿幕府,商议和兰芳进行军事合作,也邀请兰芳军官顾问团到萨摩藩这边来帮助萨摩藩训练军队。

只要训练出一支万人军队,面对幕府的威慑,他们就有了对抗的底气,哪怕幕府真的决定开战,他们三藩联合在一起,也有一战之力!

大不了请兰芳帮帮忙就是了。

大家的敌人都是德川幕府,对不对?

岛津重豪一念至此,再次派人代表三藩前往广州,试图与兰芳秘密结盟。

日本这边是闹腾的非常激烈,整个国家都不安稳,俨然是一种大战即将来临之前的状况。

兰芳这边相对来说就安宁多了。

兰芳目前所控制的地区在赵学宁和兰芳政府的带领下,已经进入了战后整顿和快速发展时期,要做的事情很多,千头万绪。

赵学宁甚至来不及把国都从长沙迁到江宁,甚至也来不及举办新国家的建立仪式,整个人就完全投入到了战后的恢复工作当中。

他原本打算在兰芳十二年年正月正式定都江宁,在江宁举办建国典礼,但是因为过于忙碌,要做的事情太多,只能把建国典礼延迟一段时间。

从兰芳十一年的年中到兰芳十二年的年初,大半年的时间里,赵学宁都没有就新国家的建立进行什么准备,而是全心全意的在战后恢复工作当中做了很多的工作。

对于带清的残余势力的清算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完成的是差不多了。

在兰芳目前所控制的地区,旗人阶层和与其人阶层关系比较近的利益阶层团体的清算已经完成,可以说对带清的总账,已经算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