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兰芳 > 第三百二十六章 奴才王杰,遵旨!

兰芳 第三百二十六章 奴才王杰,遵旨!

作者:御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9: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盛世大清繁花似锦,国力攀登上极致之时,也没有这样的发明创造诞生,或者说大清压根儿就不喜欢发明创造。

他老爹弘历最常说的话就是要“防范汉人不臣之心”,他老爹大部分的精力也都用在了这上面,他日日夜夜所想,无非是巩固自己的权力、维护自己的统治。

等所有的权力都被他掌握,真正做到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的地步之时,兰芳来了。

权力攀登至巅峰之时,也是君主专制最强力的时候,可是兰芳以十万军队北伐而来,他们却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屡战屡败,根本没有获胜过哪怕一次。

大清之败,或许真的如同赵学宁所说的,是注定的失败。

而这一切可以改变吗?

永琰忽然想到了之前恒瑞对自己说过的那些话,以及之后自己纵容恒瑞做的那些事情。

他不得不沮丧的承认,这一切或许根本改变不了。

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真正信任过这片土地上的百姓。

这一整个晚上,永琰都沉溺于沮丧和迷茫之中,他甚至都不记得自己到底吃了多少东西,只记得自己吃的很饱,差点没吐出来。

尽管如此,他也必须要承认,那罐头里的肉和菜炖出来的食物真的很好吃,口感很不错,能在战地上吃到这顿美食,他还真的挺幸福的。

第二天,五月初五,天色大亮之后,赵学宁就带着永琰来到了西安城下,让永琰亲自喊话给王杰,要王杰开城门投降,不要再做无谓的抵抗。

“王爱卿,你做的已经够多了,真的够了,事已至此,不是你的过错,是天意难违,开城吧,不要再抵抗了!”

永琰怀着凄凉的心情在城下向王杰喊话。

他喊出来的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把尖刀刺进了王杰的心坎儿里。

王杰亲眼看着永琰成为了赵学宁的阶下囚,还尊严尽丧的向城内喊话投降,所作所为一如当年明英宗朱祁镇,卑微无耻到了极点。

他心中除了绝望和悲凉就再也没有其他任何的情感了。

他在城头上跪了下来,失声痛哭,仰天长啸,怒视苍天,就差没喊出悠悠苍天何薄于我了。

当然他如果真的这么喊了,赵学宁一定会很生气。

人家诸葛亮可以这么说,人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简直是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结合的完美典范,为千古传颂!

你又算个什么东西?

数典忘祖的汉奸还敢质问苍天?

当然了,王杰最终还是没有质问苍天,就是不知道他自己内心深处究竟是否清楚的了解他是没有那個资格去质问苍天的。

毕竟他不是一个独立的人,他只是一个奴才,一个在带清灭亡之际,还上赶着要加入八旗组织的奴才。

奴才没有人权。

对于这样的一个奴才,赵学宁从来不会给予任何的同情,他冷冷看着在城头大哭失声的王杰,只觉得这家伙十分的聒噪。

于是他下令自己的士兵举起枪瞄准了永琰。派人最后警告了王杰一次。

“你只有一炷香的时间决定是否投降,如果一炷香的时间之后你还是不投降,那么你的皇帝主子就会在伱面前脑袋开花,到底要不要投降,你这个大清忠臣还是自己决定吧。”

永琰已经被吓得浑身颤抖,站都快要站不稳,没有一丝一毫帝王的气概,他朝着王杰高声喊叫,要求王杰立刻投降!

“王杰!朕命令你立刻开城投降!否则就是抗旨,抗旨不尊,是重罪!要夷灭三族!”

恐惧已经摧毁了永琰的理智,他已经没有理智可以说了,他丝毫不曾意识到他的所作所为和他所说的话才是真正摧毁了西安城防的最强兵器。

王杰顿时感受到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作为大清忠臣,他当然不想投降,他当然想要为自己的大清殉难,可是让他投降的人却是他必须要效忠的大清皇帝。

这种两难的选择,据他所了解,上一次还是出现在明朝。

叫门天子已经成为了大家永远的笑柄,眼下他如果答应,就等于让自己所效忠的大清皇帝也要成为一个叫门天子,也要成为永恒的笑柄。

可如果不答应……

如果不答应,貌似也没什么意义了,皇帝都被抓了,整个皇室都被一网打尽了,朝廷也废了,大清已经完了,继续坚持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吗?

反正王杰已经不知道自己继续下去还有什么意义了,效忠的对象都没了,还效忠个啥呢,效忠于自己心中那点点执着吗?

王杰一边哭,一边看着自己身边的守城将士们,无论是八旗士兵还是绿营兵,他看到守城将士们满脸茫然无措,他们都在看着自己,似乎在等着自己下定决心。

他看得出来,大部分人已经不打算继续战斗了,他们连手中的武器都握不稳了,如果他决定继续开打的话,说不定这些人都能直接把自己捆起来交给兰芳。

到时候,岂不是更加难看?

他是汉军旗人,他是旗人,他是主子的奴才,是忠臣,所以,他不能违背主子的命令。

于是王杰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他下达了自己最后的命令。

“奴才王杰,遵旨!”

他朝着城下的永琰狠狠的叩首,一记磕头砸在了地上,发出一声闷响。

随后,他直起身子,深吸了一口气。

“开城吧,别打了,没有意义了,大清完了。”

王杰的最后的命令仿佛是对城头清军守军的一种恩赐。

当这个命令传达下来之后,所有人都放松了。

他们快速的丢掉了武器,这场没有任何意义的战斗终于走到了尽头。

如果这场战斗继续下去,那么没有人会知道会发生什么,但至少所有人的死都是没有意义的,为一个还存在的国家战斗,好歹还有得到赏赐的可能性,但是为一个已经不存在的国家战斗又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城头的清军守军还是有那么一部分八旗士兵的,至少他们是不太愿意投降的,他们多多少少知道一些兰芳政权对八旗组织的政策,知道他们投降之后,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可事已至此,他们又有什么办法呢?

负隅顽抗?

投降说不定人还能活,负隅顽抗,必死无疑。

西安城门缓缓打开,伴随着王杰最后一声叹息,这场兰芳对带清的覆灭战争走到了尽头。

这场战争从乾隆五十二年、兰芳八年的五月开始进行,到如今,是兰芳十一年的五月。

恰恰好,整整三年。

三年的时间,让一个庞然大物一般的巅峰帝国走向了毁灭,三年的时间,让一个新兴共和国开始踏上发展的快车道。

不过对于兰芳政权来说,之所以要花费三年的时间才能击败带清,主要还是因为行政能力不足,中途还花了不少时间整顿内政培养行政人员,为此才不得不拖了三年时间。

对于带清来说,如果兰芳政权是一个拥有着充分行政能力的政权,那么带清可能连一年都挺不过去,一年就要被兰芳整个吞掉。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三年战争到这里算是告一段落了。

西安的带清小朝廷和皇室、权贵、官员的覆灭预示着带清在全国抵抗能力的彻底丧失,作为一个中央朝廷的带清已经不复存在。

从明崇祯十七年带清进入京师开始,一直到西安的投降,带清在中原统治了一百四十六年,相较于原先历史上的二百六十七年,整整减少了一百二十三年。

赵学宁的出现和北伐让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少受了一百二十三年的折磨与痛苦,早了一百二十三年从这个泥潭之中挣脱出来。

由此,赵学宁认为自己是有功劳的。

如果国家真的如同他的期待一样走上了一条未曾设想的道路,那么,他觉得自己的功劳应该是可以在历史书上记一笔的。

站在西安的城墙上,他看着城下自己的军队和带清的投降军队进行的交接投降仪式,他感慨万千。

“新兵卫,你知道改变历史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吗?”

站在他身旁的田新摇了摇头。

“不知道。”

“的确,估计也只有我知道。”

赵学宁笑了笑,缓缓道:“因为有所遗憾,才要改变历史,有些人觉得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足够了,但是我却认为,如果有能力的话,应该去改变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走上一条未曾设想的道路。

三年前,很多人都反对我北伐大清,觉得这是不自量力,可是仅仅过去三年,大清已经完了,咱们胜了,咱们已经把神州大地基本上夺回来了。

新兵卫,你知道吗?我现在真的很高兴,很高兴很高兴,我原本觉得这可能只是一个梦,但是当我看到这个梦成为现实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的很高兴很高兴。”

田新望着赵学宁,笑了。

“大总统创下如此这般的丰功伟绩,如果是皇帝,也绝对称得上是千古一帝。”

“我才不要做皇帝。”

赵学宁大笑道:“千古一帝晚节难保,我可不想做一个晚节不保的人,其实说真的,到这一刻为止,我最初的梦想已经实现了,不过现在我觉得,我又有了新的梦想。”

“属下能知道是什么梦想吗?”

“当然可以。”

赵学宁点头道:“带着大家脱离苦难还不够,我还要带着大家过上足够富裕的日子,让咱们大家都不用再吃苦,只要大口大口的吃甜就可以了。”

田新有些疑惑。

“我的父亲曾说,苦难可以磨练人的心智。”

赵学宁摇头。

“苦难只是苦难,只有对于极个别坚韧不拔的天才来说能起到磨练心智的作用,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苦难只能让他们在痛苦中加速走向死亡,没有其他的意义。

我曾经的同胞们饱受这种苦难的折磨,这一次,我想为他们多做点什么,让他们不必遭受那样的苦难了,新兵卫,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还不能停下,你愿意一直追随我吗?”

赵学宁转过身子,向田新伸出了手。

田新愣了愣,立刻伸出了自己的手握住了赵学宁的手。

“属下早就发誓要把自己的刀和性命献给您,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好。”

赵学宁握紧了田新的手

剩下来的一些无非是边疆地区的扫尾工作。

当然了,这扫尾工作并不容易,甚至可以说比较艰难。

整个蒙古草原地区,整个大西北,还有西南的青海、西藏,每一处地方都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完全拿下的。

这些地方要么还有带清的地方政府存在,比如甘肃地区的勒保所部,要么就是在之前的战争中被带清征服从而臣服的部族,比如蒙古地区的各大部族,比如青海、新疆和西藏地区的各大部族势力。

虽然经历之前的调兵入援,但是青海、新疆等地的满城并没有撤出,也还驻扎有一些清军,只是军队人数减少,满城内的人口还在。

西藏更是还有带清的驻藏大臣,也有一支清军武装。

虽然说他们不是什么强有力的对手吧,但是因为这些地方本身的交通困难,兰芳军队想要将其彻底拿下,还需要费一些周折。

除了传统的内地十八省,整个外围周边地区都是地广人稀的地方,经济价值不显,人口价值和农业价值也没有充分地展现出来,但是其战略价值是必然的。

赵学宁必须要拿下这些地方。

在骑兵部队尚未完成编练的时候,贸然向这些地方出兵还是有挺大的风险的,但是也不能就什么都不做,尤其是陕甘地区,还有带清的陕甘总督勒保存在,不把他灭掉,鬼知道他还能搞出什么事情来。

于是赵学宁决定率领军队将带清最后一支成建制的军队消灭掉。

等勒保覆灭之后,赵学宁就准备派人去青海、新疆和西藏等地宣示兰芳政府对带清政府的彻底消灭,告知当地的实权人物最好向兰芳政府臣服,抛弃掉带清给他们的一切,改旗易帜。

哪怕是名义上的臣服,也要臣服。

如果冥顽不灵,继续维持着带清对他们名义上的统治,或者有什么不轨举动,想要脱离大中华,那就是找死,赵学宁会出动军队将其彻底消灭。

在完全做好收复这些地方的军事准备之前,赵学宁并不打算主动发起大规模战争,目前还是以安抚为主,以军事震慑为辅,只要他们乖乖的不闹事,那暂时大家还能相安无事。

赵学宁需要一段时间整顿好经过战争损害的内地十八省,等内地基本的局势稳定之后,就是秋海棠恢复原样的时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