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兰芳 > 第二百五十一章 李闯预判了他们的预判

兰芳 第二百五十一章 李闯预判了他们的预判

作者:御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9: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没有人会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他们只知道自己打出去的子弹、射出去的箭,真的可以要人命。

原先怎么都打不中兰芳军队,但是现在对付自己人,一打一个准儿。

或许是因为他们太靠近了,完全在鸟枪、弓箭的最佳射程之中,甚至有不少旗人被鸟枪、弓弩直接爆头,死的时候整一个死不瞑目,无神的双眼望着天空,仿佛正在控诉着什么。

但是没有人会怜惜他们。

内城八旗壮丁们的抵抗在第二天的清晨接近结束,六個旗的驻地尸积如山血流成河。

因为死人太多,兰芳军队完成初步点数之后就开始焚烧尸体,焚烧尸体的黑烟直冲云霄,那股子怪味儿刺激着皇城守军的嗅觉神经。

只能说火枪和火炮杀人的效率要远远超过冰冷的钢刀和弩箭,热武器在这方面远远地把冷兵器甩在了身后。

当然了,除了大量战死的八旗兵丁,也是有一些实在是被杀怕了,于是选择了投降,成批成批的跪下来,交出兵器,接受兰芳军队的俘虏。

然后,他们在兰芳军队的安排下抵达原先只有民人才会居住的外城,在这里成为受管制者,被城墙上巡逻的兰芳士兵武装监视,做一些后勤方面的工作。

五月初六,除皇城之外的其他部分的京师已经基本上被兰芳军队完全控制,李闯遂下令全军向皇城靠拢,封锁皇城,准备全面进攻。

此时此刻,皇城内的守军在庆桂和奎林的点数之后,发现只剩下不到两万,除却这些正规士兵之外,还有一些家奴、太监之类的也被组织起来,人数也有将近一万人。

加在一起,这不到三万人的兵力是守卫皇城、紫禁城的最后依仗,一旦他们都战死的差不多了,那城内的大家也就彻底完蛋了。

没有选择离开以及无法离开的人们只能死守皇城,别无他法。

在兰芳军队全面靠近,并且架起大炮轰击皇城城墙和城楼的时候,他们依然没有能够改变自己的处境,依然是顶着狂轰滥炸艰难守城,艰难还击。

面对兰芳军队的进击,他们必须付出十倍百倍的伤亡才能有所建树。

好就好在对于这种情况,他们已经有所预见,所以虽然艰难,虽然伤亡惨重,但是皇城作为大清最后的荣耀,这些人并不打算丝毫退让。

包括紫禁城内的弘历也是一样的。

弘历现在唯一的期待就是之前离开京师的人们可以真的不辜负他的最后嘱托,能够顺利抵达大同,为他的儿子、即将即位的新皇帝永琰提供一些帮助。

至少,能够稳定山西、关中。

同时,如果四川地区白莲教起义可以尽快平定的话,那么他们还能利用四川的力量对抗兰芳军队,这样一来,说不定还能重演秦国故事,利用地形上的优势打兰芳的反击。

大清的胜利他弘历或许是无法活着看到了,但是这不要紧,他会在九泉之下好好的等着,等着那个素未谋面但是让他恨得咬牙切齿的赵学宁与他成为同路人。

不过弘历显然是要失望的。

因为从西城门逃出去、想要抵达大同的那些人并未真的有一条通畅的道路可以离开。

李闯的确没有封锁西城门,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对可能逃走的人就没有任何防备,万一弘历从这边逃跑了,李闯岂不是要抓狂?

打了那么久的仗,终于要收网抓大鱼了,结果让大鱼跑了?

开什么玩笑!

围三缺一,也是为了让一些大鱼主动从乌龟壳子里钻出来,好让他们包围全歼,更加轻松便利的抓住大鱼。

所以李闯专门布置了军队应对可能会出现的大鱼从西城逃跑的情况。

为了让想要逃跑的大鱼尽可能的多逃跑一些,李闯还特意让堵截队伍埋伏起来,到距离京城稍微远一些的地方设伏。

至于设伏方向,李闯做了一番考量,觉得应该在北边设伏。

“这群达官显贵一定会想到我们会在西边和南边设防,所以他们可能往北,甚至往东逃跑,以此迷惑我们,让我们怀疑他们会前往承德地区,或者前往蒙古寻找援兵。

但实际上,我认为他们只可能往山西去,不会去其他的地方,所以我们主要还是在北部设伏,在前往八达岭、古北口、大水裕、黄崖口等道路关口设伏,关门打狗!”

李闯随即布置了兵力。

该说不说,跟着和珅、王杰、刘墉等人一起逃出京师的队伍人数还挺多。

因为不仅达官显贵们的家奴、私人家丁等等武装队伍跟着一起跑了,正红旗和镶红旗两个旗活下来的壮丁们都跟着一起跑了。

逃跑的官僚们等人也需要武装保护自己,也需要更多的旗人壮丁跟着前往山西。

之前前去山西的旗人壮丁数量并不多,大部分旗人壮丁都留下来守卫京师了,二次人口疏散的时候去的比较多,但是眼下能把正红旗和镶红旗这两个旗的大部分壮丁都给带走,那绝对是好事。

和珅等人为了确保安全,打算兵分两路,一路由王杰、和珅带领,一路由刘墉带领。

王杰、和珅带领的那一路先往北走,从昌平州方向继续向西北行动,从八达岭地区绕道长城,然后再折向西边,过土木堡,通过宣化再进入山西。

这样的话遇到兰芳军队追击、阻挠的可能性最低,因为兰芳军队很可能会认为他们会直接往西边跑,但是却没想到他们是从北边跑的。

而刘墉带领的那一路则是首先往东北部逃跑,过密云,出古北口长城关口,出了长城之后再折道向西,这样多走一些路,但是也总比直接向西或者向南要好。

向西或者向南的话,极有可能立刻遇到兰芳的封锁部队。

虽然两路逃跑队伍加一起有三万多人,但是兰芳军队人数虽然不多,可战斗力极强,真要野外遇到了,就算只是一千人,他们这边几万人都未必冲的过去。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所以还是要兵行险招。

计划定下来之后,这群人便趁夜出城,原本打算突围,但是没想到城西只有大约百余名兰芳巡逻兵,遇到他们之后打了几枪就快速撤退了。

王杰隐隐觉得哪里有些不对,但是巨大的恐惧之下,他没有继续自己的思考,还是与和珅、刘墉按照各自的方案行动。

他们先派了一些人往南部和西部运动,假装大部队往南部和西部逃跑的架势,但是主力还是朝着北部逃跑而去。

看起来,这次突围计划很是顺利,但是这群人万万没想到,李闯已经预判了他们的预判。

王杰、和珅的队伍往北行动的时候,一开始并没有遇到兰芳的阻击,也没有遇到兰芳的追兵。

王杰与和珅等人商议之后,大家一致认为不是逃跑方向有问题,而是兰芳军队人数不多,之前进攻京师耗费了太多的兵力,或许真的已经没有兵力可以围追堵截他们了。

结果跑到距离昌平州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他们忽然遇到了兰芳军队的袭击。

一支兰芳军队忽然从面前的小山丘后面翻了出来,使用火炮轰击他们的逃跑队伍,一下子把他们的队伍打得人仰马翻慌乱不堪。

撤退队伍大惊失色,一下子就乱了套,人也在逃跑,马也在逃跑。

兰芳军队多竖旗帜、枪炮声大作,使得和珅、王杰等人误以为兰芳大部队追击而来了,于是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在各自的家奴的保护下骑马飞奔而逃。

高官显贵们和他们的家丁随从们有马,正红旗和镶红旗的一些上层人物也有马,他们同时还携带了大量可以带走的细软装车,这些都是由牛马驴等牲畜运送的。

但是大部分八旗壮丁和随行兵丁并没有骑马,也没有牲畜能够提供脚力,面对巨大的乱局,只能慌不择路、甩开双腿埋头逃跑。

这些人甚至没有注意到前来攻击他们的兰芳军队到底有多少人,庞大的队伍就直接溃散了。

兰芳军队勇猛进击,枪炮齐鸣,因为占据优势地形,打死打伤很多逃跑的兵卒,接着竭力包抄,尽可能的追击围堵更更多的逃跑旗人。

最后这支一千人的兰芳军队野战击杀了逃跑旗人一千多人,俘获了一万余人,根据事后审讯,还有约三千名旗人跑得飞快,兰芳军队没有马队,没追上,也就放弃了。

之后一统计,发现战果还真的很大,大鱼真的很多。

三品官六个,四品官十七个,五品以下官员一百多个,还有很多旗人都统、副都统之类的上层人物,可谓是带清官僚系统大杂烩。

但这些都不是最大的收获。

最大的收获是清帝国铁帽子王之一的豫亲王裕丰和礼亲王永恩。

这两位在整个清帝国都赫赫有名的顶级权贵家族的家主以及他们身边的子嗣都被抓住了,活着抓住的,是开战以来兰芳军队的最大战果。

这两人身边的卫兵还真是拼命死战,但是战到最后也抵不过兰芳的刺刀冲锋,全员战死。

裕丰和永恩没胆子死战,在血腥的刺刀的面前跪地求饶,完全没有了原先那一身的【王八之气】。

另一头,刘墉所带领的那支突围队伍在前往密云的途中被兰芳军队袭击了。

同样的结果,战死一批,被打跑、打散了一批,最后只有两千多人靠着马快逃跑了,大部分人被俘虏。

三品以上官员被俘获六人,三品以下官员被俘获三百余人。

领队的刘墉本来能跑掉的,但是因为战马摔断了腿,把刘墉也给摔下了马,摔得他头晕眼花站不稳,身边的亲卫也全部战死。

于是刘墉非常倒霉的被俘获了,成为了清帝国第一位被俘获的军机大臣。

另外,原本被弘历任命统领正红旗和镶红旗旗兵镇守内城城西的睿亲王淳颖也在这一路逃跑。

兰芳军队追过来的时候,他身边的武装家丁们勇猛作战,竭力保护淳颖,护着他和他的财产要逃跑。

其实他本来也能跑掉,奈何他无法舍弃自己的财产,觉得没有这些财产的话以后没好日子过,所以一定要带着财产一起跑,结果被兰芳军队追上了。

一阵齐射,他的家丁们战死了,自己的战马也被打死,整个人摔落在地,被一名兰芳士兵武元春一脚踩在了脑袋上,狠狠一枪托打晕了,然后俘获。

肃亲王永锡则是更加明白命比钱重要的道理,知道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死了钱没花掉,所以顺利逃跑了,没被抓。

至此,带清的两路突围战略算是失败了。

大量官员、旗人以及他们的财产被兰芳军队俘获,突围队伍三万多人加起来只有不到五千人成功逃脱,且大多数逃散了,不知方向。

兰芳的追击战略算是勉强成功,因为没有马队,无法追击那些骑着马跑得飞快的家伙们,多少有点遗憾。

不过根据事后审讯,确认皇帝弘历等人并未离开皇城,而是决定死守皇城,这倒是让李闯觉得有点意外。

这老皇帝看起来还有点骨气?

另外,年轻的庄亲王绵课属于年轻气盛的壮小伙儿,受不了兰芳的折辱,在大量宗室决定逃跑的时候,主动留了下来,决定参战,死守皇城,所以不在逃亡队伍里。

郑亲王积哈纳体弱多病,不堪远行,无法跟着逃跑,只能被动地留在皇城内避难,不过他的家人们早就撤去大同了。

雍正帝时期册封的怡亲王一系的当家人永琅也是留了下来,作为雍正帝十分信任的十三王胤祥的后人,他与绵课一起主张抵抗。

可以说皇城内此时此刻依然有相当数量的清皇室人员和重要官员留守,也有足够数量的军队。

只要他们坚持抵抗,这皇城倒未必会被兰芳军队快速突破。

也就在此时,河南巡抚伍拉纳以及山东巡抚长麟统领的勤王军也赶到了直隶地区。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