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兰芳 > 第二百四十二章 共和国与帝国

兰芳 第二百四十二章 共和国与帝国

作者:御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9: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稍晚些时候,李闯走上了已经没有尸体但满是血迹的八里桥,拔下了那面明亮留下的黄旗,仔细看了看,然后命人把这面黄旗收了起来。

八里桥之战,清军战死五千六百余人,自主将明亮以下全军覆没,仅有三百多人活着被抓。

兰芳军队战死九人,一百多人受伤,以相当微小的代价占领了八里桥,扫清了进军京师的最后障碍,他们的面前,便是大清帝国的首都、至高无上的皇权的象征之地——京师。

四月十九日天色还没有完全暗下来的时候,明亮战死前派回去通报消息的卫兵就抵达了京师,把兰芳军队进攻八里桥、明亮和守军决议死战殉国以报皇恩的消息带回了京师。

这个消息其实就意味着明亮已经知道自己要失败了,所以特意让人送回来自己的遗书,好让京师有所准备,好让弘历知道他对得起大清江山。

这一日,距离弘历苏醒已经过去了好一阵子了。

弘历到底还是身体底子扎实,几乎没得过什么大病,身体的衰退也是顺应着人类的自然演变过程,比绝大部分人都要幸福得多。

哪怕一而再再而三的冲击,也没有让他的生命之火熄灭,只是让他的作息、饮食规律被打破,所以看上去更加虚弱、没有精神。

尽管如此,弘历还是坚持着处理国务。

虽然祖先陵墓被兰芳毁掉、祖宗之地被兰芳霸占,这样的事实让他感到无法接受,也更让他心里充满了复仇的阴暗之火,此时此刻,他甚至有了要用京师的一切和兰芳同归于尽的想法。

只是具体怎么做,还是要商榷的。

但是没想到的是,他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了。

在他苏醒过来之前,兰芳已经出兵进攻了,在他苏醒之时,天津清军大营已经被兰芳全部攻破,大军开始败退了。

之后便是一发不可收拾。

尽管清军十分勇敢的战斗,大量八旗军官、官兵、蒙古马队战死,但是依然无法阻挡兰芳军队的前进步伐。

整体来看清军就是一溃千里。

随后武清失守,战略要地接连失陷,清军惨败多次,十万大军挡不住兰芳一万多军队的进攻,全线溃退,帝国的颜面丧失殆尽。

奎林带着三万多军队和一万八旗壮丁返回京师的时候,整个人都哭得不成样子,跪在弘历面前痛哭失声,觉得自己对不起弘历,恳求用自己的性命赎罪。

弘历心中哀叹不已,上前摸了摸奎林的脑袋。

“朕对富察氏有恩,富察氏满门忠烈,对朕也算是尽心尽力,朕没有什么好怪罪你的,你去做你该做的事情,京师防务,交给你了。”

奎林恸哭叩首,然后怀着必死之心开始布置京师防务,决心将京师变成兰芳军队的魔鬼绞肉机。

他将京城武库打开,在和珅的配合下,将所有的火炮、火枪都拿了出来,运上城墙,设置火力点,给士兵装备大量火器,又精挑细选善于肉搏的部队发给精良兵器,随时准备出城接战。

同一时刻,因为兰芳军队已经接近通州,京师的最后一道防线岌岌可危,朝廷震动,文武官员纷纷上表希望皇帝弘历可以离开京师,避敌锋芒。

弘历再次拒绝了这样的要求,并且把自己的理由公之于众。

前明面对瓦剌大兵压境,尚能坚守京师决不后退,前明能做到的事情,我堂堂大清不可能做不到。

前明有于谦,大清有朕,朕绝不会丧师失地,让祖宗蒙羞。

朕绝不离开京师,就算殉国,也要死在京师,决不后退哪怕一步!

同时,为了进一步保存京城内的粮食,延长京师的抵抗时间,弘历下令把京城内所有留下来的老弱妇孺也全部迁走,送往山西大同暂避,只留青壮坚持守城。

这下不单单是那些绿营兵和八旗普通士兵的家眷要被迁移走,弘历甚至要以身作则,把自己的后妃也给迁移走,以此作为表率,下令皇族、高官显贵们也要起到带头作用,把家眷送走。

京师将成为一座战争堡垒,只有能打仗的人才能留下,其他的都要走!

眼看着皇帝都把自己的后妃、女儿给赶走了,其他人知道不走也不行了,只能接受安排,火速把家里的老弱妇孺全部迁走。

有些人留有私心,还把自己最看好的用来继承家业的儿子给藏起来一并送走,留下次子、庶子等陪同自己,也算是给皇帝尽忠了。

弘历倒是光棍,一声令下,把宫里的女人们几乎全都赶走了。

剩下来的都是太监,太监也被要求进行武装,独立编制成军,随时准备战斗。

另外,弘历的儿子们里面,弘历只允许了皇十五子永琰随着家眷一起离开前往大同,其他的儿子都被他留了下来。

甚至于已经过继给宗室的皇六子永瑢都被要求留下来,要求与他们的父亲一起努力防守京师,直到最后一刻。

另外,弘历也认识到只靠京师八旗、蒙古军队或许难以坚持守城,于是向陕西、山西、甘肃等地以及中原尚且没有沦陷的各省发布了勤王令。

各地总督、巡抚级官员可以获得兵权,可以召集驻防八旗、绿营兵北上京师勤王,如果军队数量不够,可募集最多不超过三万人的团练北上勤王。

尽管京师危急,但是弘历的脑袋还没有开放到那個程度,依然没有彻底放开对各地督抚的限制以及招募汉人军队的限制,只是有限松绑,他认为这样的数字已经足够了。

兰芳军队再强,数量也只有一万多,他这边千军万马就算堆人命也能堆出效果来。

按照他的估计,京师守军只要坚持两个月,就能等来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地的勤王军队。

至于江南地区兰芳军队的动向,弘历此时已经顾不上了。

京师危在旦夕,不是考虑江南的时候,如有必要,战略性放弃除四川之外的江南部分也不是不能考虑,反正不论如何,他都绝对不会让出京师,绝对不会放弃抵抗。

他绝不把自己的江山拱手让给兰芳。

所以到最后,弘历咬着牙做出了最后一个决定。

为了进一步确定留下来的人都是忠诚的,弘历传令和珅,把之前被抓起来审查的广东官吏、内务府官吏、太监以及欧洲传教士全都集中起来,全部杀掉。

这个命令传达到的时候,和珅大惊失色。

“皇上,那些官员和内务府人员虽然有嫌疑,但是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他们都是通敌之人,只有消失的那些人才是真正的叛逆。

剩下来的人,不管怎么严刑拷打,都找不到他们背叛的证据,很多人都一再地表示他们是被冤枉的,奴才实在不觉得那么多人集体喊冤会是假的。”

“眼下顾不了那么多了,贼军马上就要兵临城下了,朕必须要保证所有留下来的人都愿意拼命守城!否则一旦有人城中倒戈,又该如何?”

弘历阴沉着脸,喘息了一会儿,低声道:“去,找个安静的地方,把他们都给处理掉,宁可杀错一万,不能放过一个。”

“这……奴才遵旨……”

和珅俊美的脸上满是惶恐不安。

他很不愿意这样做,也不觉得这样做是正确的,但是弘历的命令是绝对的,哪怕这一次要杀的人真的很多,但是他也不能违背弘历的命令。

否则他也不知道明天这个命令是不是就把自己也囊括进去了。

于是在这之后的某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很多人都失去了性命,他们的尸体被挖坑掩埋,主使者试图让这件事情彻底不为人所知,让被杀的人都在这个混乱的局势下“人间蒸发”。

当时,也确实没人知道有那么多人居然被杀了。

包括临死前都不相信自己会被杀掉的李俊贤。

当李俊贤被带到处决现场的时候,看到冷着脸看着他的和珅,以及大量已经死掉的人,他整个人都呆住了。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他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被带到这里处决,他明明一心一意地想要帮助皇帝陛下制造好用的枪炮,可为什么忽然间却要被处决呢?

“我之前还在想着等出去之后为皇帝陛下解决燧发枪制造的问题,可现在为什么却要被处决?”

“那已经不重要了,皇帝陛下现在需要的是你们去死,你们不死,他不安心。”

“我没有犯罪。”

“我知道,但是皇帝陛下认为伱们要死,你们就必须要死。”

李俊贤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颇有些自嘲的笑道:“我算是明白为什么巴黎的某些人很不喜欢国王权力过大了……”

“那不是你该考虑的事情。”

和珅冷声道:“李大人,你别怨我,要怨,就怨你们和兰芳走的太近了。”

“和大人,我听说,兰芳是个共和国。”

李俊贤忽然笑道:“不知道在这个国家里,他们的大总统有没有不说原因,说杀人就能杀人的权力呢?”

“这很重要吗?”

“很重要。”

李俊贤点头道:“如果这都不重要,那么共和国和帝国之间为什么要产生区分呢?”

“什么是共和国?”

和珅有些好奇道:“我始终不明白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在我们这里,共和,是年号,以年号为国号,是个很奇怪的事情。”

“具体的区别我也不是很清楚,只是隐约有所听闻。”

李俊贤缓缓道:“但是如果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大概就是共和国中掌握权力的人不能随心所欲的杀掉一个人,而帝国可以,共和国中,一个人不会随意被统治者杀死而被视作理所当然,但帝国则不一样。”

和珅沉默了一会儿。

“你觉得这样的国家会存在吗?一个掌握权力的人,会允许别人限制他的权力,而不全部掌握吗?不为了生杀予夺的大权,建立国家是为了什么?提着脑袋打天下是为了什么?当真是为了天下大同吗?”

李俊贤摇头。

“我不知道,但是我认为,那么多人里面,总有一个人或者两个人会有不一样的想法,会和其他人不一样,和大人,你觉得大清会成为一个共和国吗?”

和珅很是意外。

“你是认为兰芳可以打败大清?大清会就此覆亡?”

李俊贤盯着和珅的眼睛。

“如果他们的大总统不能明目张胆随心所欲的杀掉一个人,不能没有限制的夺取一个国民的生命,那么,我认为兰芳迟早可以取代大清,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

和珅沉默了好一会儿,才深吸了一口气,缓缓道:“李俊贤,你好大的胆子,死到临头,还敢诅咒大清将要灭亡?”

李俊贤惨笑了一声。

“大清是否灭亡,是我能决定的事情吗?和大人,我决定不了大清的灭亡与否。”

“够了,别说了。”

和珅带着一点点愧疚的情绪,让人把李俊贤的眼睛用黑布蒙了起来。

“给他个痛快,别让他受罪。”

“喳!”

行刑者领下了命令。

“谢谢你,和大人。”

李俊贤最后表示了感谢。

然后走完了自己短暂却丰富多彩也十分荒唐的一生。

和珅看着李俊贤人头落地,便转过身去,不再看这骇人的行刑之地。

不能没有限制的随意夺取一个国民的生命吗?

如果当真有那样的一个国家,或许生活在那样的国家里,倒也不必天天提心吊胆吧?

共和国……

共和国……

和珅忽然觉得自己有点看不清面前的路了。

路在何方?

该如何走下去?

受限于混乱的局势以及兰芳军队在局部地区保持的持久攻势,带清朝廷并没有意识到兰芳从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之后就没有继续发起战略总攻了。

兰芳的行政上限、军事上限已经不足以支撑军队继续北上攻城略地,兰芳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充分调动本土的先进生产体系抵达七省之地,把七省之地的战争资源统合起来进行运用,然后,才能支撑军队进一步北上。

说白了,兰芳不仅要在七省之地建立起初步的行政统治,还需要把本国内的早期工业生产体系移植到七省之地,将七省之地的人力资源、矿产资源等等战争需要用到的东西给生产起来。

战争打到这一步,还像原来一样依靠南洋本土和东南亚的战争资源进行作战的话,后勤运输难度和损耗会大大提升,带清南方糟糕的交通系统会大大拖累兰芳军队的前进速度。

所以一方面要在行政上着手,在政治上安稳人心、收买人心,一方面也要在交通上进行一些行动,并且顺利把带清的战争资源变成兰芳的战争资源,用七省之地加上兰芳本土的资源北伐,而不是还是靠着本土的资源进行北伐。

所以去年十一月之后长达四个月的时间里,兰芳主力都没有行动,而是开辟了两个分战场,利用分战场的巨大动静给予了带清朝廷充分的战略误判。

与此同时,带清西北和西南地区出现的白莲教起义也使得带清朝廷无暇他顾,没有及时发现兰芳政府正在全力消化南方七省,从而停止了战略北上。

这是他们所犯下的最大的错误之一。

当然,这个局面也是赵学宁一力促成的,他就是要让带清不能集中兵力只是应付一个战场,他要开辟好几个战场,利用封建军队糟糕的后勤和军事统筹能力的弱点,大量消耗他们的战争潜力。

兰芳军队掌握制海权之后,可以在带清沿海的任何一个地区的任何时间段发动进攻,而带清庞大的陆军力量疲于奔命、难以集结,损耗的粮食等物资是一个天文数字,要不了多久,就会支撑不住。

也就是这一时间段的带清还处在盛世的尾巴上,还没有完全堕落,弘历老儿手里的银子和国库里的存货还比较多,才能坚持到现在。

这要是放在几十年以后,带清被白莲教、天理教等一系列战斗打残了,那此时此刻,带清应该已经宣布要投降并且寻求和谈了。

而眼下,至少弘历没有打算和谈。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