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兰芳 > 第一百九十四章 乾隆盛世还在吗?

兰芳 第一百九十四章 乾隆盛世还在吗?

作者:御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9: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个月的时间,弘历不知道书麟是否还能在兰芳军队的猛攻下坚持住这一个月。

如果书麟能坚持最好,可如果书麟坚持不住,那么整个两江地区的情况都会急剧恶化,带清的财赋重心也会暂时失去。

那对于带清的打击就太大了。

所以,此番是一個关乎带清朝廷生死存亡的重大时刻,必须要出动带清最精锐的部队向江南发起雷霆进攻,一举荡平这支心怀不轨的“明军”。

弘历下定决心,不仅要出动最精锐的健锐营,还要把东北老家的索伦兵招过来,让索伦兵和健锐营合兵一处,用这样一支最强大的军队形成灭国级别的战斗力,狠狠震慑江南的反清势力。

与此同时,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还决定征调喀尔喀部和准噶尔部的蒙古骑兵,与健锐营、索伦营两支军队一起南下,沿途收拾宵小,彰显大清强盛的武力。

于是,弘历一声令下,传令使者四面出击,往东北和西北快速驰骋而去。

弘历自己也迅速结束了自己的避暑之旅,率领随行军队南下返回京师,同时又传令京师的八旗部队做好整顿准备,以备随时出击。

除了直隶地区的四万绿营兵,直隶地区的八旗部队数量还是很大的。

直隶地区的八旗部队分禁旅八旗和驻防八旗两种,禁旅八旗直接受皇帝领导,是皇帝手底下最强悍最可靠的武力,人数很多。

其中领侍卫府侍卫六百六十人,八旗骁骑营一万八千九百人,八旗前锋营一千六百六十人,八旗护军营一万四千零八十人,八旗步军营一万九千人,八旗健锐营三千八百七十人,八旗火器营七千八百人。

除此之外,还有内府旗下包衣,其中内府护军营一千零六十五人,内府前锋营一百一十四人,内府骁骑营五千二百五十人,三旗虎枪营六百人,以及圆明园随同办事营六千四百人。

至于驻防八旗兵力分散,每个地方的八旗士兵人也不是很多,三五百人,一两百人,甚至是几十人都有,一般也不会完全征集。

倒是在东北之地,有盛京将军、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三名将军统领的驻防八旗共三万五千三百人,他们一直生活在满清的“龙兴之地”。

这些八旗军队相对内地一般八旗军队来说,还是比较有实力的,不过一般不会离开东北,除非真的有非常紧急的事情,比如太平天国之类的……

弘历八月初七得到了和珅传来的消息,八月初八就启程返京,但因为年老不耐高温、跋涉,所以尽管已经用了最快的速度,弘历还是花了五天才赶回京师。

八月十三日,弘历返回京师,而他的命令早前已经抵达了京师,于是乎整个京城的八旗军队都开始动员起来了。

根据弘历的命令,这一次,大清将组织相当数量的军队展开南征。

具体来看,将抽调八旗骁骑营一万人,八旗前锋营一千五百人,八旗护军营五千人,八旗步军营一万人,八旗健锐营两千人,以及八旗火器营五千人。

总兵力达三万三千五百人。

这还不算尚未抵达的索伦营和蒙古骑兵队。

按照弘历的计划,发索伦兵一千人,再发蒙古骑兵四千人,把这五千人也编入南征军队里,凑出一支三万八千人的绝对精锐。

与此同时,让正在台湾、福建一带尚未班师的福康安和海兰察也带兵北上,与朝廷大军两路夹击、会攻镇江府,以期将贼军彻底消灭!

这样,就绝对可以打一场大胜之战,彰显大清国威、军威,狠狠震慑天下宵小!

朕虽然老了,但朕依然是天下之主!

弘历对此信心满满。

军队筹备的同时,弘历也开始着手处理政治问题。

首先就是想下令处斩刘峨。

刘峨居然敢瞒着朝廷私自处理天津问题,这让弘历愤怒不已,再加上福长安汇报的消息,让弘历得知这家伙居然已经葬送了五千多绿营兵,便更加恼火了。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斩!!

另外,对知情不报的一批官员也要狠狠处理。

比如保定知府,比如河间知府,天津知府死了就算了,其他知府可不能放过。

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政令下达之后,三十多名官员丢了官帽子,十几人丢了脑袋,这简直堪称乾隆四十五年以来最大的官场动荡。

但这也只是一个开始,因为根据弘历目前所了解的,整个大运河沿岸现在也是一塌糊涂,那些不称职没有能力的混蛋也要被处理。

其实弘历看到这些消息的时候,得知因为惊恐而导致大运河沿岸一派糜烂之态的时候,他也是有些心惊胆战。

他没想到,被他治理了五十多年的国家,在一场灾难面前,居然如此的不堪一击,地方官员居然如此昏庸无能,百姓居然如此的混乱不堪、不辨是非。

其实百姓不辨是非对他来说也不算坏事,或者说他不反感这样的情况,明辨是非的人是不好统治的,不辨是非的人才是好统治的。

但问题在于,你们这些当官的怎么能和那些百姓一样也不明是非、如此庸懦?

难道朕千辛万苦选拔、调教之后的官员们,都是这样一群无能的废物吗?

在整个大清帝国,这样的废物到底还有多少?

朕的江山,真的还稳固吗?

真的还兴盛吗?

乾隆盛世,还存在吗?

这一刻,弘历自打出生懂道理以来,第一次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而原本,这样的怀疑终其一生都没有过。

弘历到死都不会明白一个道理。

专制体制下,皇帝个人的勤奋和进取经过官僚们的层层传导,到达社会基层就只剩下百分之十了。

而皇帝的懒惰、懈怠经过官僚们的层层传导,到达社会基层的时候,会扩大十倍,百倍。

专制体制给皇帝带来绝对权力的同时,也会给他的官僚体系带去不可逆转的神经性伤害,让官僚们放弃自己思考国家未来的可能性,转而全心全意揣摩上意、谋求晋升和增加财富。

这样的官僚并没有什么家国己任的责任感,十分缺少治国平天下的意气,他们宛如一具被掏空的空壳,躯壳里只剩下钻营、苟且、厚黑、甩锅。

以至于连和珅这种大贪官在一群庸碌无能的废物面前,都显得如此的清新脱俗。

至少他真能办事。

弘历一声令下,和珅是真的带着京城户部官员加班加点的处理后勤问题。

他各种调集粮草、军械物资,筹备后勤人员,准备征发民夫、大车、牲畜,顺便还派人南下看看大运河的情况,看看是否能顺利使用大运河减轻军队的后勤负担。

与此同时,他不断派人南下到大军预定的南下路线,要求当地的地方官行动起来,准备承接大军南下路过所需要的一切物资,并且要求他们提前整修道路。

如果大军抵达的时候才发现道路不堪行走,当心他们的脑袋!

和珅贪归贪,收钱归收钱,可人家真能办事也是真会办事啊。

要是没有和珅,乾隆四十五年之后的清帝国国家财政估计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弘历返回京城之后,和珅给他交出了一份很好的答卷,让弘历十分欣慰,觉得至少这个人自己没有看错,虽然外头有些风言风语,但是不管怎么说,他真的做到了临危不乱,也是真的能办事。

这就好啊,这就好啊。

经济上有点毛手毛脚不算什么,政治上听话、能干才是最重要的,这是乾隆后期弘历对身边亲信官员的普遍要求。

有了和珅和他麾下团队的努力办事,弘历明显不足的精力也得到了很好的补强。

一些他已经没有精力去处置的杂事都被和珅处理得井井有条,很快就交给下面具体办事的人去办理了,弘历只要接受讯息给出判断就好。

这点事情,弘历还是能办到的。

于是事情渐渐的推进起来,老朽的清帝国中央机器也开始转动起来,虽然噪声有点大,有些地方的运转也不是很便利,但它终于还是转动起来了。

被弘历寄予厚望的精锐八旗军队正在集结中,蒙古骑兵和索伦兵也在集结、赶路之中。

八月十九日,直隶大名府传来消息,说大量难民试图通过大运河北上进入直隶,为免惊扰圣驾,大名府知府正在调动人手阻拦难民北上。

但是难民太多,大名府有些顾不过来,希望朝廷能予以援助。

弘历得知此事,高度重视,召开会议,会议上,兵部尚书王杰建议大军先锋可以率先出击南下整顿情况,传递大军即将南下的消息以安抚人心。

弘历认为可以,于是按照这个建议传递下去,命令镶蓝旗蒙古副都统、健锐营大臣伍弥特·德楞泰率领健锐营兵两千率先南下至大名府,宣扬大清军威以震慑难民,要求难民南返,如有冒犯大军者,可杀无赦。

也是在此时,弘历觉得南征事宜很重要,应该派遣老成持重的将领予以统领,遍寻朝中诸将以后,他还是觉得没有人比阿桂更合适。

于是弘历下旨给正在河南监督黄河决口事宜的阿桂,着阿桂速速返京,准备领兵出征。

正好趁这段时间弘历也打算等一等蒙古骑兵队和索伦营,顺便收集更多的关于那支“明军”的消息。

天子用兵,不打无准备之仗,弘历觉得自己需要了解全貌,然后迅猛出击,一击解决掉所有的忧患。

然后,八月二十日,一个令弘历还有满朝文武都觉得很不可思议的消息传来了。

福长安于天津惨败身死,一万两千大军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天津贼军声势大振,主动出兵向东安、武清方向展开进攻,大有威胁京师的迹象。

得知消息,弘历大惊失色,和珅大惊失色,整个紫禁城朝廷都给吓得不轻。

不是说天津贼兵只有两千多人吗?

福长安可是带着一万多人去讨伐了,怎么还全军覆没了?

天津贼兵都是天兵天将吗?

那么能打的吗?

弘历铁青着脸把和珅喊了过来,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和珅战战兢兢支支吾吾,只能磕头说自己对那边的了解也不多,所知道的一切都是此前的地方官员汇报。

弘历大怒,一把将败报扔在了和珅面前。

“什么贼兵?他们也打着日月红旗!也是日月红旗!是那支明军!胆大包天!不仅截断大运河,还敢直接攻打天津威胁京师!威胁朕!”

弘历气的脸色涨红,须发皆张。

伺候他几十年的李玉打二三十年前开始就没见过弘历如此生气的模样了,顿时吓得一起跪在了地上,请弘历息怒。

息怒?

怎么息怒?

福长安死了,他最钟爱最关心的臣子傅恒的小儿子死了,他自己的亲戚死了,他痛彻心扉、怒火万丈。

此时此刻,弘历心里只有一个想法。

收复天津,把那支作乱的“明军”赶尽杀绝,每个人都要杀死,活着的也要千刀万剐杀死,以此祭奠福长安、安抚傅恒,以及自己那位白月光妻子富察氏。

不过到底是多年的老皇帝,人家说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能活那么久,做那么久的皇帝,弘历显然那也不是那种脑子一热就要冲上去和人家开片儿的存在。

所以他很快就冷静下来了。

冷静下来之后,他发现这一仗还真是必须要打。

不打不行,小打也不行,要大打,不然别说江南,他娘的京师都要保不住了,他大清帝国的首都都要不保了。

几乎就在自己家门口给人家的军队打了一个惨败,丢了一个大脸,现在都他娘的要变成显眼包了,这要是打不赢、收复不了天津,他大清帝国还怎么混?

弘历立刻传旨,也别等什么有的没的了,阿桂还没回来,但是大军不能不动弹。

先把大军调动起来往天津方面布置,和珅筹备的粮秣先用起来,给天津方面提供,另外健锐营也别走了,留下来当主力。

此后,弘历开始正儿八经的审视天津的这支“明军”。

打着日月红旗而不用“明”字旗这一点其实细细想来有点奇怪,要反清复明直接说就行了,画个日月图案欲盖弥彰,什么意思?

你都明明白白造大清帝国的反了,仗都打成这样了,你要反清复明,你直接说不就行了吗?

不过这些都可以放在后头,眼下最关键的是这支军队的战斗力。

强,很强。

根据福长安所部侥幸逃脱的溃军的回报,这支贼军火力极强,拥有十分精悍犀利的火器。

他们的火炮威力很大,不仅能打实心弹,还能打开花弹,且射程很远,据说能打十里地,一炮打下去冲到军阵里,人马俱碎,叫人肝胆俱裂。

不仅如此,他们还有犀利的火枪,射程很远,清军火枪根本够不到的地方,他们可以打到,所以清军火枪手还没进入射程,就被他们打的一塌糊涂行将崩溃了。

福长安带领大军要围攻天津,但是很难越过他们的火力网。

偶尔几支部队强行突破火力网接近天津城,迎接他们的是更加密集的火枪弹药,几乎没人能活着进入蚁附登城的环节。

最后,当清军被他们的火炮火枪打得士气低落的时候,他们还主动开城出击,和清军打野战。

福长安就是在打野战的时候被一枪毙命,清军随之大乱,彻底崩溃,贼军再冲击过来,全歼了清军,获得大胜,乃至于一路追击到了东安、武清一带。

勉强逃命回来的俞金鳌本身也中了枪,小腿中弹,膝盖以下几乎断裂,状况极惨。

看着这个往日里生龙活虎的强壮汉子被打成这样,弘历心有惴惴,对这场战斗的前景有些担忧。

火器如此犀利吗?

——————————

ps:关于带清政府在乾隆后期到底是个什么模样,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一下《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这里头较为详实的再现了那一年半个带清是如何被一种子虚乌有的妖术带来的恐慌给席卷、清政府上至弘历下至乡野小吏又是如何全员发癫的。

pps:或许有人觉得我写的1787很离谱,但是我已经收着写了,还给安排了几个正常人,那场大恐慌,他娘的带清除了几个军机大臣,地方上极其荒诞,整个两江官场愣是一个正常人都找不到,我真怕照着真实的写我自己都圆不回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