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逆行我的1997 > 246 有眼不识金镶玉

逆行我的1997 246 有眼不识金镶玉

作者:白色米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20:49: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趁着李开跟李日和说话的功夫,李文秀去院子里刷了个牙,也没把李开来借钱的事情放在心上。

按照他的理解,自家老子也不杀二愣子,李开这种人,点头之交可以,深交靠不住,借钱的数目太多的话,李日和肯定不会答应。

再说了。

加上李开这个人跟他们家向来就交情不深,无非就是说两句客套话的事情,有刘金兰在,他老子还不会犯浑。

怕就怕着了这老小子的道儿。

李文秀一直觉着李开这人有手腕,要不然当初在梅子岭也不会独树一帜。

全村人都穷得揭不开锅,就他一家老小发家致富去了县里,没两年都捣腾起偌大的家产。

等李文秀洗漱完,院子里突然响起一阵摩托车的声音。

李文秀出了院子,抬头一看,是黄小波来了。

大热天的。

这家伙也不怕太阳晒,就穿着件大裤衩,头上顶着遮阳帽,老远看到李文秀就打了声招呼。

完了看到刘金兰杵在那里晒衣服,赶紧着过去帮她提了水桶把水从井口里拉上来。

“婶子,你这院子里早就该装自来水了,回头我找人给你拉根水管,这边上砌个水池就方便了,老是这么拉水也不是个办法。”

“这多大点事,我又不是走不动了,你们年轻人就是懒,你可别跟我家那小子学,打小就是个懒东西,小波,你去屋里坐会,热坏了吧?”

自从上次黄小波跟叶琴夫妻俩忙前忙后地帮着家里买房子那件事情之后,刘金兰也还算熟络。

加上现在黄小波又是金和实业在县里的负责人,平日里没少帮李日和跟刘金兰在店里忙活,一来二去的自然越发熟悉。

李文秀也知道自家娘老子就是刀子嘴,豆腐心,没什么坏心肠。

不过这家伙也算是有分寸的人。

前头李文秀挑人去上海那边拓展市场,原本是想让黄小波去那边做一个负责人的。

后来想着县里一时半会还找不到接班的,就硬压着没让他过去。

黄小波这个人让李文秀比较放心的地方就是没有什么花花肠子,被李文秀压着没动,虽然心里多少有点不愉快,但是嘴上也没什么不乐意的。

手上事情照样做,平日里风里来雨里去的,只要李日和跟刘金兰开了口,断然就不会找理由推脱。

人其实就是这样。

有心无错,最怕心里有鬼,面上还和善,嘴上一套,背地里又是一套。

自古人心见真章啊。

这次回县里。

李文秀也想着跟黄小波见见面。

“还行吧,婶,别看外面太阳毒辣,车开起来风大,倒是不热,就是这汗出个不停。”

进了屋子。

看到客厅里有人在,黄小波也没多说什么,问了二丫头几句学习上的事情。

这小丫头整个儿地一个小大人做派,弄得人哭笑不得。

李文秀也是眨了眨眼。

还真没看出来。

黄小波这家伙还能跟二丫头说上话。

别看他在老李家中规中矩的,但是在县里,现在黄小波也算是个人物了。

金和实业手底下四家分店目前都是他在挂名管着,除了李日和跟刘金兰负责的那家分店是自负盈亏以外,另外三个门店都是统一结算账务。

一年下来,账面上进出个几百万都是小事,去年年底金和实业进行整顿,总部搬到上海去之后,市里下面几个县的业务他也开始着手去整合。

目前黄小波虽然人在县城里,但是名下管理的分店已经有二十多家,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中级管理人了。

在县里成立还是有几分薄面的。

李开虽然不是生意上的头面人物,不过这两年自家KTV越做越大,前些日子又开了一家饭店。

县里一些头面人物也没少在饭店里消费,所以自然见过黄小波跟县里的一些领导一起吃饭。

猛地看到黄小波竟然进了李日和家的门,而且还俨然一副晚辈自居的姿态,脸上的表情虽然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肚子里早就有些按捺不住地叫起来了。

“日和,有人找,那我就不多坐了,回头你跟金兰一起去家里吃顿饭,咱们难得聚聚。”

见离开起身要走。

李日和也没留他,把人送出门就折回来招呼黄小波吃西瓜。

刚买的西瓜,用凉水泡过,贼水灵,李文秀可没那么多顾忌,一口气吃了两大块。

刘金兰说了两句别吃伤食了才停下来。

这老娘,操的心还真多。

“怎么样?听说你在县里打算搞一个大超市?”

黄小波搞超市的想法,李文秀是去年年底就听说过,不过一直没空问他详细的想法。

目前金和实业主要的经营方向就是便利店,其他的一应业务基本上没怎么涉足。

作为一个重生人士,李文秀自然明白超市的潜力很大,不过他现在并没有分散精力去搞新业务的想法。

所以这会儿提起来,其实也是随口一说,真要让他去做的话,李文秀还没下定决心。

“有这么个想法,我问了,县里的政策是支持的,不过没你点头,我也不敢擅自做主。”

闷着脑袋说了一句。

黄小波比较实诚,倒是没什么滑头。

他手里现在出入的资金量很大,虽然没有自己的股份在里面,不过作为地区性的负责人,还是有一定的决断权力的。

李文秀自然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揽在手里。

不过开超市这么大的事情,涉及到的资金少数也有几百万,他也不敢擅作主张。

“你有想法,回头可以写个东西给我看看,不过我事先提醒你,如果你要做超市的话,那上海肯定是去不了了。

少说还要在县里带三五年,这还是保守估计,公司现在最主要的业务就是便利店,彪子跟曹军目前就是在拓展国内的市场。

如果做超市的话,我很有可能会把这个业务剥离出来单独成立一个部门去管理。

你真想做,没个三五八年的时间肯定做不出成绩,你自己想清楚了。”

李文秀是思路比较清晰。

既然金和实业目前的主营业务不可能发生太大的变化,那重新整合资源去搞超市肯定是不大可能的。

如果真的可行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单独把超市的业务剥离出来,这就跟当初他从年广飞手里把沙河家具厂买下来一个做法。

单独成立一个部门或者公司去经营超市这一块的业务,但是事实就是。

一旦脱离了金和实业,要想把这个超市做大,甚至做成全国性的品牌,难度就比较大了。

目前国内的大型超市这一块,水很深,老品牌也不少,唯一的优势就是目前还没形成后来那种几大品牌割据天下的格局,相对来说,生存的空间还是蛮大的。

其实传统行业就是这个特点。

要想在原来的基础上冲出一条路,难度都比较大,实现弯道超车最快的法子,无疑就是依靠新技术或者新的市场形势。

例如互联网加的模式。

不过目前国内的互联网规模还远远不够,无法支撑起比较快速的商业发展,这个时候涉足基础不行。

所以李文秀的想法是,如果黄小波真要搞超市,那还不如直接换一种思路,专门做那种类似于京东商城的模式。

不过这个黄小波十有八九玩不转。

不说黄小波这边。

从李日和这边回去之后。

李开就一直有些心神不宁。

刚才去李日和家里,他儿子李文秀看起来白白净净的一个小伙子,自己也是一副长辈的姿态。

按理说是没什么毛病的。

但是刚才黄小波一进门,先是跟李文秀打的招呼,李日和跟刘金兰反倒成了次要的。

这怎么看都有点反常。

黄小波不认识他不打紧,但是他肯定是认识黄小波的。

目前县里谁不知道这家伙是首屈一指的大富豪,手底下听说管了十几家店面,一天挣的钱比人家一年挣的还多。

就这么个人,竟然跟李日和刚上大学的儿子那么熟悉,怎么觉着都有点不对劲。

思来想去。

等回到家里,李开还是没想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一进门。

看到家里乌烟瘴气的,儿子初一跟人搓麻将的声音越发让人一阵火大。

不成器的东西。

“爸,回来了?钱能不能借?”

“别一天到晚就知道赌,这点家底迟早要给你败光,银行那边怎么回复的?贷款能不能下来?”

开酒店的时候其实李初一就拿了不少贷款,现在窟窿还没堵上,加上去年一口气被这个败家子赌钱输了将近一百多万。

李开也有些心惊肉跳。

“别指望银行了,老杨那个缺德鬼现在看着我就头疼,哪里会松口,李日和那里怎么说的?”

“没大没小的,李日和是你叫的?混账东西。”

李开恨不得一巴掌朝自个儿子脸上抽过去。

李日和李日和!

李日和比你老子还牛气现在。

把屋子里几个打牌的人轰出门,里里外外的门窗都推开,等烟散了,父子俩这才坐下来闷着头不说话。

“你哥呢?”

“爸,你这抽哪门子的疯,他出去了,刚走,晚上老三那边还有场酒,估计明儿一早才回来。”

一听到李平又是跟那一帮子狐朋狗友出去瞎鬼混,李开差点气闷过去。

真是英雄老子混账儿子,什么玩应儿,一个比一个混账。

“日和家有个儿子叫李文秀你记得吧?”

“是有这么个人,怎么了?他儿子年纪不大吧?”

李开一家子搬来县里做生意也没几年功夫,印象还是有的,在梅子岭的时候李文秀才刚上初中没多久。

“不大,比你小四岁还是五岁,听说去年考上大学去上海念书去了,这人真不好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以前在梅子岭的时候,谁能想到他李日和也有翻身的日子。”

说着李开就叹了口气。

“爸,你是不是想的忒多了点,他一个大学生就出息了,大学生还不是给人打工的命,能有自己做老板好。”

李初一倒是说了句实话。

但是气还没喘顺呢,就被他老子妈了个狗血喷头。

“你知道个屁,你晓得我今天在李日和家里见着谁了?黄小波你认识吧?”

“认识啊,不就是金和那个老板,我前段时间还跟他一起吃了顿饭,他去李日和家里了?他们没什么关系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