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寺是故人踏月来 > 279.人生如祺

寺是故人踏月来 279.人生如祺

作者:寺月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30 21:36: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永和宫,愁云惨雾。

不知胤祯何时能回,不知德妃何时应那太后之位。

没有大臣反这一桩,胤禛的兄弟们似乎也未曾参奏此事,似乎所有人都知道事实真相。

其实他们知道什么?看笑话罢了。皇家的“热闹”并不算少,每朝每代皆是,只是能让他们这样明目张胆看着背后偷偷笑着的,少之又少。我猜想那些可能有的茶余饭后,想笑,笑不出来。

胤禛只在登基大典后回来呆了小半日,吃了几口饭便重回乾清宫继续守孝,早晚于永和宫请安时,偶尔碰到。原是凑巧赶在一处,见着了心里便踏实,时日久了,反怕见到。母子二人一个背身靠于榻上不看一眼,一个挺身跪在塌前不说一句,两人年纪加起来百十来岁,竟比原先还要执拗几分,真真让人看了火起,偏还说不得恼不得,只剩心疼。

错开时间虽是少见,至少眼不见为净,只是这般折腾仍未休止。偶尔去到乾清宫,话是不能多说的,看一眼,安否,放心不放心都要离开。

时至岁尾,胤祯已近京城,等了几日,仍不见人影,就连沛菡也来得少了。德妃每每张望着看出去,又失望地卧回枕上。

胤禛未解释因何不见十四弟,胤祥也少相见,偶然碰到只是摇头,一字不提。这一页,不知何时能翻过去,这一笔,不知是否如史书记载,我记得不够多,忘得足够。德妃偶尔向我问上一句,总不知该如何答她,不知该如何安慰这样一位母亲,新丧夫君又念子心切焦急盼儿归的母亲。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近来,总无端念起这一句,后面几句化为无声。胤禛定也读过,不知他对这首诗作何感想,可会感念亲恩难报。在这里呆得越久,越觉记忆是该适时调整的随身行装,该留的留该弃的弃,广阔天地,无谓痴缠,比如胤禛的那些不快乐……也许他一直记得吧,我只是猜想。

因康熙孝期未过,宫里未见热闹却也静悄悄地着手着准备新年事宜,新皇元年,不是小事。永和宫的侍奉人等不敢动作,唯恐惹了主子不快,宫女太监看到我来,更是巴不得找个地方躲起来。

德妃坐于榻边手执念珠,闭目颂经。我跪在房间正中,没有出声打扰,握住腕间手串,随着她心中默念。

一声长叹,很轻,我收了手额头点地,听她又叹出一声起吧,撑着膝下铺的厚实毯子站起身,倒了杯茶行至榻边。聊了几句方才所诵佛经,无非谒语,那些或深奥或浅显的禅意,原该是修身养性,反成了女人间闲话家常的惯用开场白。

“额娘身子还好?儿媳见您前几日有些不大爽利,特请了位御医为您问诊把脉。”

“不碍,不劳你们费心。”

每一声都是叹息,似怨,更似念。

我听了尚且心中有感,似大石压在胸口呼吸难以通畅,何况胤禛。

“哪有费心之说,原就儿媳该当做的。也是因前阵子犯过困倦膳食不进,故请御医诊治,才只用了两味药便见好,所以特请来给额娘把把脉,额娘便赏个脸面让他进来看看吧。若是不好,咱再轰他出去就是,耽误不了多少工夫。”

德妃偏头看我,眼中未见变化摇头往后仰靠,我忙扶了靠枕垫住腰背。闭目间,听见一声轻语,“唤进来吧。”

我忙应了一声,拉好锦被搭在她身上小心盖好,轻悄悄地走至门前,招手让外面廊下等候的人进到内室。腊月寒凉更甚,站了约莫一柱香的时间,双手冷得似冰。

两指悬搭于腕间,德妃猛地睁开眼,我屏住呼吸不敢出声。

两人对视良久,德妃的手竟未收回,只盯着跪于脚塌上的人认真端看,缓慢坐起。

弘晖挪着双膝往前凑了些许,小心扶住。稍时,退到脚塌后跪好,额头叩在地上,隔着厚软的上好毛毯仍是咚的一声闷响。

“孙儿弘晖请玛嬷安……”

“弘晖……”

德妃甫念一声,室内复又安静,没有人说话,连呼吸声都听不见。她没看我,手却伸过来指住。我跪在弘晖身后,点头应是,她却突然抬眼看过来,满是质疑纠结的复杂神色,甚至是怨,指尖都在抖。

弘晖摘了腰间玉牌双手平举向前,德妃接过抚摸良久,眼底都湿了,泪悄无声息滴落在白玉字牌上,湿了金黄穗子。喃喃自语,“弘晖……四十三年……你……不是……你……弘晖?”

弘晖点了点头,我看不见神情,只听见满含孺慕之思的声音,微哑,“是,玛嬷,孙儿是弘晖。”他说着低下头,不知从身上掏着什么,不一会儿手又捧向德妃面前。

掌心静躺一只荷包,红得淡了,团花暗纹益加深刻,如胤禛那一只,颜色虽变,却仍被珍藏得完好,未见丝毫磨损。

德妃抬手轻抚过荷包边角,指甲颤抖着挑起开口处,隐藏其内的金黄小字现于眼前,如同那块白玉所雕。手指一抖,连着弘晖的指尖勾过去,攥紧玉牌的手颤微微地几乎摸到脸上,极似胤禛的眉眼。

我不知弘晖在她耳畔说了什么,就听见一声哭,压抑的,释放的,似悲,似喜,汇集了各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泪,滑落脸颊,直流到弘晖颈后那条黑亮亮的发辫间,泛着水光。

“弘晖,是我的孙儿,是弘晖,真的是你。”

我抽了帕子擦拭眼角,起身走向房门,才掀了帘子,听见德妃唤我留下。

嘱着弘晖好好诊脉,看要如何调理一二,德妃不敢置信地看我又看他,反倒像个听话乖巧的孩子任弘晖搭脉。她就安静地靠坐在榻上,听他说这样那样的话,无非御医所说的注意休息注意膳食,切莫焦虑云云,偏静了心地听,不再发脾气赶人出去,更不似胤禛在时背过身不理不睬。

祖孙二人坐在榻上聊了好一会,得知弘晖已娶妻生子,德妃问得更是仔细。

天色渐暗,宫女进来燃了蜡,见她似是高兴便小心询问是否传膳。德妃听了摆手要她速去,竟还记得弘晖幼年喜好,特意嘱咐加了几道菜。宫女随侍得久,也不多问更不四处转看,只规矩地应了声是便匆匆出了门。

直到用过晚膳,也未见胤禛前来问安。席间德妃愣了会,看着弘晖好半晌没说话,只搛了一筷子鱼像幼时那样细细地挑了刺放到他碗里,看着他夹进口中,咀嚼咽下,自己反倒吃得不多,却好过平日只是坐卧念经,饭菜不动。

弘晖走时,扶住欲起身的德妃靠回枕间,跪于榻边又端正地磕了头,旁的未提只说要玛嬷注意身子,莫伤了神。德妃嘱他下回若是进宫,带妻儿同行。

我被留在永和宫,看着窗外黑沉沉一片,听见德妃恢复那声叹息。

她怨,怨她的孙儿被我们藏出宫藏出府成了不能孝敬堂前的游子,怨无人告诉她瞒天遮地十余年。她老了累了失了愤怒,只是幽幽诉说,陈年往事,冰山一角。

我告诉她此事康熙知晓,胤祯亦知。她的眼睛变得空洞,越过我不知望向何处,也许那里是她思念的尽头,有亡夫,有幼子,也许……还有守在乾清宫的落寞背影。

“额娘,儿媳不敢劝,只盼额娘想开些。您若康健,子孙之福,大清之福。”

德妃不再开口,只靠在那里看我,好似在想什么,眯了眼的样子很像胤禛,或是该说,胤禛专注看人时的神情,像她。

“皇阿玛去了,把这江山交到四爷手里,是爱,是信,更是重任于肩。对十四弟,皇阿玛同是爱,更是信,信十四弟能镇守边疆,信他可与四爷一道守住这大清基业。

弘晖当年养在外面,儿媳的心是疼的,是迫不得已,是彻夜难眠。当年的决定许是错的,时至今日,谁能断定这样的他不好?父亲,母亲,给孩子生命,教会了坐教会了走,等到他们能跑能跳的时候,便看不住了,只能放手,信他们能跑得好跑得远,能跳得好跳得高,安全无虞,再无他求。

如今十四弟回来了,儿媳也未见到,儿媳也想着也念着,只是……爷们自有主张,是为朝廷是为大清。皇阿玛信他们,咱们也该信的。额娘念着十四弟,这份疼比起儿媳当年只多不少,儿媳知道,四爷也知道。

十四弟长途跋涉赶回京城,苦,儿媳知道。额娘日思夜想,苦,儿媳也知道。额娘面前,十四弟面前,儿媳不敢说四爷也苦,只是这苦,额娘几分,他做儿子的自有几分,十四弟几分,他做哥哥的就有几分,母子连心兄弟同心绝不是空口白话……四爷日夜辛劳,小家,大国,哪一样都得顾着。人前他是新皇当政,万般威风,人后呢?他不说他不怨,是他做儿子做兄长的本分,是他做天子掌天下的担当,可是这普天之下谁又知他,谁怜他苦。”

“都苦。”幽幽地一声叹,长久回旋在屋内。

烛火明暗间,看不清她面上表情,只一只渐瘦的手掌搭于锦被之上,指尖隐在弘晖留下的那只小小荷包内,似在摩挲。

静默。

德妃的唇角动了动,见我凑上跪到塌前,闭了眼睛转向窗子的方向。

“额娘。”我试着唤了一声,听见她极轻地应,便跪坐在脚上小声说话。讲起康熙带我南巡时去见弘晖,讲起弘晖被胤禛接回京后住于西郊山院,时时忆起皇玛法和玛嬷的孺慕之情人之常情,讲当年离开时胤祯来送行对弘晖各种叮嘱,还有康熙于最后一年时去到弘晖的小院,祖孙之乐。

关于德妃是否知道我和弘晖之事,我曾想过,只是不曾寻人问起。此时,可以说的讲给她听。康熙,他的心太大,也许对于他的女人,他只想给她们一份最好最尊荣的生活,无需多念其他,包括他们各自的儿子女儿。也许,这就是深宫。

德妃侧躺在那里,也说起她的祯儿,打小就极聪明,最是知道要什么,怎么要,得到便欢天喜地毫无保留地笑,若是不得便闷头较劲……她是有多清楚这个幼子啊。只是,当年的胤祯早已长大成人,长成一个同样有担当可以为国出征远离家业的男人。他做的便是他求的,我信,他是这样一个男人。

我笑着应是,说起当年初嫁胤禛,说起初见的十四。那时,他才三岁,那时的兄弟一团和气。

德妃竟说起初见康熙,有笑有泪。不知是她陷于回忆太深,还是我进到她的梦中。

听了许久,点点滴滴。

初初时,总有胤禛,那个被她怀胎十月辛苦生下的长子,在她口中不是老四不是胤禛,唤作吾儿。某一日,她日夜抱在怀里殷殷唤作吾儿的幼小婴孩被送去别的女人宫中,给她的生活和地位带来翻天覆地改变的儿子成了四阿哥,遥望不可及。

她就仰躺在我面前,说了停,停了又说,偶尔看着屋顶的雕花房梁怔怔出神,偶尔闭目弯了唇角。那些笑极少见,今晚倒让我恍惚看到一名年少宫女轻声笑语伫立于皇宫一隅,偶见龙颜……一任时光,争与弃,四十余载,情未尽。

当年圣宠不衰的德妃已该贵为今日太后,执守一如当年,放手一如当年。那些笑泪尽留深宫,锁住日月星辰,洗白了青丝,苍老了容颜,无力失意。

所有说起的事,都静静的,带着感情,带着颜色,仿佛我能亲身感受,关于她,关于康熙,关于胤禛,关于胤祯,也关于他们那些早夭的兄弟姐妹。每一个,都在她心底,不曾或忘。

当年康熙提起的幼年胤禛,在她口中,在我脑海,每每重叠。我原以为她不知晓,原来是我不知,是她的吾儿不知。

“胤禛有你,他日日来这永和宫,一早一晚,我看得见。祯儿不知在哪儿,赶回来也再见不着他皇阿玛了,见不着额娘,怕是沛菡也见不到。弘晖当年在外面,你的心里总是要多想着些多念着些放不下他,什么都给不了就疼。我是额娘,他们的皇阿玛把这基业给了一个,我总要为另一个做些什么,你也是做人额娘的,你说呢?”

我不认为她的做法是好或为公平,却说不出反驳的话。她疼时,我也疼。

人生如戏,更是如棋,落子时每每坚定,偶尔彷徨,不知前路何行。将近尾声,终发现忘了初衷本意,甚至会忘记当时执念,因何而起,源何而散,只一味前行。原以为忘却所有,当步步走过到了揭晓时分,细细回想,才发现循着踪迹子子推回,竟清晰如画卷,一一展现,只是再难退回重来一次。

有些遗憾,永难弥补。

皇家子孙,哪个不苦,人活一世,哪个不苦。她疼了一个,必要伤到另一个,只是今日这番话胤禛听不到。若能听得只言片语,过往四十年料也能放下,不必执着自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