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昭 > 第二卷 江湖之远 第五十九章 渡河(上)

芦苇小舟本就是将枯败的芦苇一卷一卷的扎成了堆,再将一些稍微结实一点的木棍将几捆芦苇固定在一起制成的,从材质上来讲本就都是些可以浮于水面的东西,再加上如此一番操作,一舟载上一人实在是戳戳有余。

刘辩与王老七虽是下水稍晚了些,却也并不似王老七说的那般赶不上趟,到底也是因为此处的芦苇杂木实在是太多了,即便是没了现成做好的小舟,这二十余王氏族人稍一努力,便也全数为自己造好了渡河之物,亦如这些个水贼一般,纷纷下入颍水当中去了。

颍水本就是条支流,论及河道宽度远远不及长江与黄河,刘辩虽于前世不曾坐过几次船,却也因多看了些影视作品,于这架舟渡河之术并不陌生,双手鼓捣着一根长竿,却也做的是有模有样。

三两王氏族人与其并舟而行,将刘辩的小舟围在当中,亦足见王老七于刘辩的看顾了。

大河滔滔,河上水汽袅袅,又想到王端大抵未死,如此一来唐麒亦有生还之可能,刘辩登时觉得心中畅快无比,大声诵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王老七或是与刘辩一般心情,又突闻刘辩吟诵,亦不由轻声附和:“好一个千古风流人物!”

只听刘辩再道:“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王老七自是不知什么三国,什么周郎的,只觉刘辩所吟词句壮阔非常,又是这般应景,实在好极,当即立于芦苇舟前,曝露胸膛,纵声长啸!一并王氏族人也是一般形状,长啸不绝。

先前下水的水贼与刘辩一行人遥遥相隔约有十余丈,听得王氏族人长啸之声亦纷纷回头观望,然不及片刻,或是觉得无甚差池变数,又都纷纷回转头颅,再不理会了。

众人长啸声中,刘辩只觉心中豪情陡升,也是站直了身躯,高声再诵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王老七喃喃不绝,忽地转头望向刘辩问道:“娄老弟,你这吟诵的词句可是你自己作的?”

王老七的小舟本与刘辩相隔的不远,此时又为其人撑杆停在原地,竟是片刻间到得刘辩身侧,与其小舟挨在了一起。

两舟相撞,刘辩不由一个踉跄,赶忙蹲下身子扶着芦苇舟头,面色一红,笑道:“王大兄为何这般说辞?”

“这些个词句我是从未听过的。”王老七摇了摇头,叹道:“早日间我随大兄读书,所知诗赋却也不再少数,可是如娄老弟口中的这些个词句却是从未听闻。”

刘辩心中哑然,暗道:“若是这些个词句叫你知道,这大汉预言家的身份可不得由你王老七来做了吗?”

如此想来,口中却是另一番说辞:“或是这些个词句实乃凡俗,自然未有记载罢了。”

王老七慨然失笑,旋即亦是蹲下身子,从怀中取出了三根极长的麻绳,竟是一边探手于水中,要将刘辩的小舟与身下小舟绑在一起,一边自若言道:“若是这等言辞也是凡物,这天底下又还有怎样惊天动地之词句了呢?”

说罢,王老七又是抬头长望颍水啸道:“江山如画,我等皆为豪杰!”

刘辩不觉哑然,暗道:“要说苏东坡这篇赤壁怀古竟是凡俗之物的,这天底下莫不是他刘辩一人了。”

然既见王老七再不追问,刘辩自也不再多说,却是转而问道:“王大兄早前与那你那王端兄长莫不是世家豪右?”

王老七正撑着船眺望远方,突然听闻刘辩直呼其兄长王端名讳,竟是有些不知所措,之后又听得刘辩问话,不由长叹一声道:“世家豪右倒也不敢自居,不过是族人多了一些,在这颍阴当中颇有一些虚名罢了。”

“哦?”刘辩一脸惊诧,似是自言自语道:“颍阴王氏?若是任由尔等发展,他日或可归得曹孟德麾下?”

或是江上风声太大,王老七却与刘辩这一番低语并未听闻,只是叹息再道:“若当真如娄老弟你所言,我等乃是世家豪右,又岂能因这一地太平道事起,落得竟乎灭族的地步!”

“这便是王大兄如此憎恨太平道之缘故?”

“可还有比这般仇恨更甚之事吗?”王老七怒目圆瞪,直愣愣的望着刘辩,咬牙切齿道:“若非太平道举众造反,我王氏一族如何能够远走投亲,又如何能受制于区区水贼?”

说罢,王老七猛地朝着颍水吐了一口唾沫,继而取出第二根麻绳,又要将两艘小舟的舟身捆绑在一起。

刘辩点了点头,却并不辩解,只是平静如常,继续问道:“远走投亲,又是要投往何处?”

王老七朝着江水下游之处遥遥一指,道:“琅琊。”

“琅琊?”刘辩一脸惊诧:“可是徐州境内的琅琊国?”

“莫不是这普天之下,竟还有另一个琅琊国不成?”借着月光,王老七于刘辩脸上的惊异神色看的是清清楚楚,故而有此一问。

刘辩不自觉的有些心潮澎湃,摇头笑道:“应当便只那一处琅琊国,只因小弟有一……有一故人在那琅琊国中,故而这般相询。”

王老七哑然失笑:“娄老弟这般年岁,故人竟也是遍布四海。”

“如今又得王大兄这个颍阴友人,幸甚至哉。”刘辩也是笑道:“这许多时日,却还不知王大兄名讳。”

王老七笑意不绝,道:“某唤做王献,不过因为年岁在族中排行老七,故为一众弟兄唤作王老七罢了。”

刘辩连连点头,自语道:“既是如此,想来王大兄尚未取字了。”

“正是。”王老七叹了一口气,道:“本该在今年行加冠之礼,由族中老者赐字,却是因这些个太平道贼人……”

说到伤心之处,王老七又是叹息连连,凝望颍水波涛,再无言语了。

刘辩见状,只好岔开话题,转而问道:“王大兄,眼下我等要前往的小寨却又是在何处呢?”

王老七干笑一声,道:“说是个小寨,实际上不过是几口烂锅,几间草房罢了,娄老弟且往远处看,我等这般横渡颍水,最先触地的浅滩处,便是小寨坐落所在。”

刘辩亦随王老七所指方向极目远望,然或是因为距离实在太远,又或是因天色已黑,颍水之上水气弥漫,竟是半点也看不真切,只好假意瞧见,点头笑道:“如此看来,可是在颍阴城池附近。”

“不错。”王老七微微颔首,道:“颍阴往南约莫五十余里,便是大兄与我等安营扎寨之处了。”

“这便稀奇了。”刘辩微微蹙眉,自语言道。

“有何稀奇?”

“如王大兄所言,尔等王氏族亲为这些个水贼囚禁之所,就在这颍水之畔,对否?”

“不错,只不过其所在乃于我小寨以东三十余里处。”

“然所依地势,却又相同,皆依水而建,对否?”刘辩继续问道。

“确是如此,有何不妥吗?”王老七愕然答道。

刘辩蹙眉更甚,微微摇头道:“我闻古时战事,背水扎营而战者,胜迹寥寥,这些个水贼不知兵事,这般结营倒也算了,为何如王氏大兄这般学识颇丰之人亦有如此作为?若是如此,他日若得官军剿杀,岂不是有如自掘坟墓,绝无活命道理吗?”

王老七闻言一时愣神,继而大笑不绝,道:“未想娄老弟年纪虽幼,竟是既知诗书,又懂兵法,若是再通晓孝经,是于太平年间,侥幸谋一出身,或可成就一番功名犹未可知啊。”

刘辩只觉王老七这番言语更像是在讽刺,心中颇有不悦,不由问道:“可是我说错了?”

王老七连连摇头,笑道:“若是在战时,如娄老弟这番计较,绝无半分差错,只是如今官军剿杀太平道反贼尚且不及,如何还能理会我等零星流民?故而我等又何须惧怕官军剿杀?”

“至于为何紧邻颍水结营,不过是因为此处取水容易,又是流民迁徙的必经之所,与贼人而言,方便劫掠罢了。”

刘辩似有所悟,继续追问道:“方便取水,倒也说得通,至于这流民必经所在,王大兄又如何能够断定,这往来万千流民皆是沿着颍水迁徙的呢?”

“这其中也无外乎两个道理,一乃延水迁徙,更容易寻得村落人烟,其二则是因为河道当中自有吃食,若是所携粮食食用尽了,自然可以于河道当中捕鱼捉虾充饥而已。”

刘辩方才因王老七的一番嘲弄搅的颇有怒意,现下听其人这般说来,不由轻笑一声,继而问道:“既是可从这颍水当中取用鱼虾果腹,王大兄又如何要做截杀流民,抢夺吃食的勾当,王大兄自命与前处水贼非为同类,可是为何行事却又一般暴戾呢?”

“原来娄老弟还是在怪我滥杀流民之事。”王老七长叹一声,干笑摇头言道:“说到底,娄老弟不过是襄城人,非我颍阴人士,自是不知这太平道起事前的一般光景的。”

刘辩又是轻笑言道:“愿闻王大兄细说。”

王老七稍稍用力,将自己与刘辩的两条芦苇小舟的舟头用最后一根麻绳绑在了一起,这才与其并肩坐下,慨然言道:“娄老弟本为我颍川郡人,自是知道颍川本是繁华富庶之地,而这其中更由颍川、颍阴两座城池为冠。若非太平道事起,裹挟良善农人弃农从贼,以至于田亩荒芜,我等良家子又如何需要在这颍水当中摸鱼抓虾以图果腹?故而虽是这颍水当中鱼虾肥硕,然我等渔猎技艺本就平常,捕鱼捉虾为食自然非为易事了。”

“然于截杀流民一事,悔之晚矣。”刘辩见王老七双目出神,借着水波月光只觉其中精光闪动,亦不由长叹了一口气。

良久,方才出声言道:“或是我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