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昭 > 第一卷 第六章 卖官

暮汉昭昭 第一卷 第六章 卖官

作者:廿九去武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42:5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日食,于后世来说仅仅是一种天体运动产生的物理现象,算是一种天文奇观,然而在两千年前的大汉王朝,却是一件非常严肃且恐怖的事情。

天象,向来都是让人琢磨不透的东西,然而越是捉摸不透,越是神秘莫测,就越能让人浮想联翩,甚至强行附加上一些政治见解,无论是士人集团,还是宦官集团,这都是约定俗成,司空见惯的事。

皇帝知道,王甫知道,刘宽自然也知道。

日食的政治解读其实很简单,无非是天人感应,太阳代表皇帝,黑暗遮住了太阳,那自然就是有奸佞之辈蒙蔽了皇帝。至于这奸佞之辈是谁,无外乎士人集团指认宦官,宦官集团指认佞臣。

这个时间段的外戚势力确实还比较弱小,与宦官、士人这两个集团的实力不成正比,自然也就站在了最为安全的地方。

然而士人阶级与宦官阶级针对忠奸一说的碰撞,多少还是士人阶级占着点上风,士人们能引经据典,借古讽今。而宦官却多少只能唯唯诺诺,连称吾皇圣明。可是不管怎样,只要是皇帝不打算诛宦,也不打算得罪士人,那对于天象妖异的最终结果却又往往会丢给三公背锅,这是百年来亘古不变的道理,士人没脾气,宦官也不会反对。

刘宽当场被免了太尉,不过皇帝到底还是孝敬老师,后又给刘宽加官卫尉,以示皇恩。刘宽自然也不会多说什么。

只不过如此一来,士人们对鸿都门学的反对之声变得更加高涨,而宦官们也对鸿都才子的选拔出仕变得更加急迫与重视。虽然皇帝足够信任宦官,也足够倚重宦官,但是以曹节为首的宦官集团却能真切的感受到,他们的政治话语权实在是太小了。鸿都门学于宦官集团来说,是一个机会,是一个培养亲宦中枢势力的绝佳机会。而且这还远远不够,王甫越发觉得,昔日间和皇帝在殿中无意提及的“卖官鬻爵”似乎真的可行!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点,对于王甫来说,超强的行动力和执行力就是他最大的优点,既然觉得卖官可行,王常侍一回头就整理出一份明明白白的官职清单。

“凡三公、九卿、侍中、太守等秩二千石官职收钱二千万,凡尚书,刺史等秩六百石官职收钱六百万……”皇帝一边看着官职清单,一边不禁微笑点头:“甚善,甚善!”

“陛下,臣愚钝,若是有才俊买(谐)官,自然如此,只是以德次应选者,该当如何?”王甫舔笑问道。

“若是以德行、才干应选或提拔调动者,便交一半钱吧,余下一半就当是朕替他们出了,以作赏赐。”刘宏甚为大方:“若是连一半也交不出来的倒也可暂缓,到任地方后加倍奉上便可。”

“陛下圣明!”王甫早已是笑的合不拢嘴了。

“朕以为,可与西园开建邸舍,设钱库储钱,这些钱货,朕自然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爱卿以为如何?”刘宏转身问道。

“陛下所为,定使政通人和,四海归一。”

刘宏大笑不止。

东汉的选官制度由察举制和征辟制构成。

察举即选举,初期是以“乡举里选”为依据,注重乡里舆论对某位士人德才评论的权威性。察举制发展至今,日趋腐朽,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长期把持中央和地方的政治权利,世代为官早已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譬如大家最熟悉不过的四世三公的袁氏一族就是最好的典型。

至于征辟制,原本就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官吏选拔制度,高级官员任用属吏,多会选用地方豪强、世族,以达到强强联合的效果。所以说天下官吏一半来自于像汝南袁氏、弘农杨氏这样的超级大世族,另有一半则出于这些大世族中的向下征辟,归根结底,无非一家或者说是几家垄断而已。

所以说王甫确实说的也没有错,莫要说是满堂文武,便是天下百官,皆出士族,也说的并不夸张。

西邸卖官,这甚至是比鸿都门学更让士人们不能接受。

如要说鸿都学子虽然都是些旁门左道,但是毕竟是有所学,有些许才华之人。而买(谐)官做的这些人又是什么东西?我堂堂世族公子,最快升大官儿的途径也不过,数十余年经典苦读,能笺奏,通章句,还要保证能活到四十岁方才有机会被举孝廉,茂才,然后才能入中枢当个郎官。

至于那些二十几岁举了孝廉,茂才的怪物,不是著有特殊功勋,便是有“颜渊,子奇”之才的当世人杰,亦或是有袁氏,杨氏这样庞然大物作为倚仗的顶级贵人,但是这些毕竟都是少数,天下十三州,如此人物也是屈指可数,而这样的人才也是得先爬进中枢,做个小小的郎官,然后在一步步往上向内做尚书、九卿、侍中、乃至三公;向外呢也无非从县令做起,再到太守。

可是如今这明码标价的官职一出(谐)台,六百万钱便可买个尚书,两千万钱便可买个太守,而且就算是走正规途径当了尚书或者太守,也得出这一半钱。你要说没钱出不起,皇帝还给你赊账,这也是够人性化的了,如果这样你都不当这个官儿,那就是不给皇帝面子,可是大大的不忠不孝的表现啊!

这一次,士人们是真的真的傻眼了,士人们一点儿也不愤怒,他们是真的被皇帝的这一波操作给整懵了,甚至开始同情起那些在鸿都表现优异,早已成为尚书台储备干部的年轻才俊们。

就是远在洛阳北郊的刘辩,甚至都有点佩服起他的这个现世老爹。

用刘辩的话说,他甚至都怀疑他这个现世老爹简直是下了一盘特别大的棋,演绎了一出真正意义上的史诗级操盘。

鸿都送官,然后收钱,简直是一波完美到不能再完美的韭菜收割,而且这还不算,皇帝还留了后手,有钱的才子们交了钱直接留在中枢,钱权交易,直接达到了这群人想要光耀门楣,提升阶级地位的目的。没钱的,没有关系,这不是还能赊账嘛,出去地方当个县令太守,搜刮一下民脂民膏不就有钱了嘛,这叫替朕纳赋,一个个都是实干家,这不叫人才?难道那些天天只知道在御前嚷嚷,屁事儿不做的士子才算?

这是昏庸吗?不不不,全款,贷款,利息整的明明白白的,这分明就是个商业天才好不好?

史子眇对他这个便宜儿子向来是佩服至极的,他甚至已经慢慢接受了这个便宜儿子说给他的那些乱七八糟,稀奇古怪的故事。

要不然,凭一个三岁小孩,如何能有这般严密的思维逻辑,又如何能写出《美人赋》那两句惊天动地的句子,只是他和刘辩相处了一年有余,他已经实实在在把刘辩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也和刘辩成为了互相最为信任的人,这是一种莫名奇妙的默契,所以即便是何进甚至是何贵人,竟也不知道刘辩和史子眇的小秘密。

只是经历了鸿都,日食,还有最近才发生的卖官事件,刘辩觉得自己该回皇宫了,不知道为什么,前世的他对这个时代历史并没有刻意去深入了解,但是自从穿越到了这里,这段历史在他脑海中却是变得格外清晰,甚至很多细碎的事情,他也都记得清清楚楚。

今年是光和元年,也就是公元178年,再有三年,他那倒霉弟弟,也就是后世的汉献帝刘协就要出生了,他得回去部署或者说参与一些事情,不管说有没有用,但是也要主动去干预了。北郊确实好,北邙山的空气和景色都是绝佳的,但是再好也不能指望眼前这手无缚鸡之力,只知道摇头诵道的干爹史子眇未来能干死董卓吧。

刘辩已经接受了这个时代,接受了自己的身份,这一年来的听闻,见识,主动了解,让他清楚的明白,这个时代的人并不比后世的人蠢笨,而且这个时代却比后世更难生存。

因为后世更多是为了活的更好,而在这个时代,却是为了活下去。

刘辩一边吃着一年来一成不变的麦饭,一边朝着摇头读书的史子眇问道:“老爸,你想不想当官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