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昭 > 第二卷 江湖之远 第十四章 定将

暮汉昭昭 第二卷 江湖之远 第十四章 定将

作者:廿九去武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42:5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董仲颖?”刘宏眉头一沉,显然对于刘辩脱口而出的第三人颇感疑惑。

刘辩见状,心中亦是一滞,赶忙接话道:“陛下,董卓颖虽是边鄙武夫,为公卿大臣轻视,然其人刚烈武断,颇有名将之风,若是太平道贼人其势猛烈,不能阻挡,此人正堪一用,何必在意出身呢。”

刘宏点了点头,似是对刘辩诉说之言并无反对,然其叹了一声道:“朕倒是不以为董仲颖不堪为用,也并不以为其人不过是边鄙武人,出身微贱。”

刘辩心中大急,赶忙追问:“既然如此,陛下觉得董卓不比皇甫嵩、朱儁二人,可是因为已有其他人选了?”

“阿辩,你与朕说的前两位将选,朕都是极为认可的。”刘宏并没有当即回答刘辩提问,只是顾着自己缓缓说道:“实际上,自唐周检举太平道造反之事后,前朝公卿大臣已与朕推荐了三位将选了。”

“竟是何人?”刘辩闻言,虽然是早就于朝堂议事的三位人选了然于胸,但终究还是出言询问。

“其中二人确是与阿辩所荐之人无差,乃是安定郡朝那县人皇甫义真,以及会稽郡上虞人士朱公伟。”刘宏并无多想,只是缓缓说道:“至于这第三人,乃是涿郡卢植,卢子干,其人目前尚在涿县开堂办学,并未在朝中任职,想来阿辩却是不知晓的。”

刘宏的这一番说法回答正与刘辩心中所想完全一致,实际上,从历史事实来看,唐周检举太平道造反之事发生之后,朝廷火速召开了应急会议,主要目的便是需要任命三位中郎将,持节依次征伐各地起义的太平道贼人,而这三位中郎将,正是皇甫嵩、朱儁以及卢植。

只不过此时皇甫嵩为北地郡太守,品秩二千石,朱儁更是于平定交州叛乱之后被迁回朝廷受任谏议大夫,还被皇帝拜了都亭侯,至于卢植,虽然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官至二千石,然而从目前这三人的境况来看,便只有这个卢植目前还是一个白身,在自己的涿县老家当着教书先生。

对于这一点,刘辩当然是知道的,他虽然不清楚皇甫嵩、朱儁目前在朝为什么官,任什么职,但是却清楚知道这二人当下都是朝廷命官,且颇为朝廷器重,所以其人在做讨伐黄巾人选的推荐时,毫不犹豫的也推荐了这两位,之所以将第三个人选由卢植改推荐董卓,刘辩却是有着自己的一番打算。

一来,乃是因为这三位中郎将直面的太平道反贼部队,从史书上记载来看是很明确的,朱儁、皇甫嵩将与黄巾军主力将领波才作战,继而需要压制汝南、陈国的黄巾部队,若是行军获胜,皇甫嵩当与苍厅决战卜已部,而卢植则需要直取冀州刺史部,直面河北腹地张角所率领的黄巾精锐,这之间的战斗力差距,实际上来说是太平道各部当中的实力差别自然是显而易见的。

按照刘辩的设想,亦是刘辩参考了脑海当中对于这一段历史的史实记忆,卢植方面对阵张角所统帅的黄巾主力,是没有在正面取得全面胜利的,甚至说是连局部胜利都谈不上的,应该从始至终是一种完完全全的对峙状态,这之后又因为卢植不肯向禁中宦官授予贿赂而被宦官弹劾,这才有了董卓顶替卢植,开始直面张角的后续。

可是这个时间节点上,同时向太平道贼人作战的朱儁、皇甫嵩部已经与波才、卜已部获得了巨大的军事优势,甚至是逐渐将这两股黄巾势力全数击溃,如此之后,张角部才开始因为受到战线牵连,而表现出之后一系列的军事压力,略显溃势。

那么刘辩为什么要让董卓顶替卢植?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刘辩对于卢植的认知绝不像自己的皇帝老爹所说,只不过是个在老家教书的教书老先生。刘辩很清楚,卢植这个十几年前就已经品秩二千石的中央大官,不仅有着不比常人的政治能力,同时也有万里挑一的军事能力。

卢植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可以说,此人确实是后汉时期大汉政权下的顶级大佬,其人身高八尺二寸,容颜出众,声如洪钟,单从形象上来说就是就已经是一表人才。熹平四年(公元175年),扬州九江郡蛮族叛乱,卢植被拜九江太守,出任地方,镇压叛军,这个九江郡蛮族叛乱规模在当时算是极大,当地政府皆不能敌,然而正是卢植到任,不过月余,便轻松平定了叛乱,这般之后,此人竟然并不邀功,直接称病辞官回家了。

而这之后卢植被朝廷安排为参事,品秩六百石,负责参与熹平石经的制作刻录,以及校验、编纂《东观汉记》的工作,总体来讲,卢植确确实实如刘辩心中所想那般,是一个文武全才,其人的文治武功甚至是不亚于后来三国时期那三位顶级大老板的。

而这样的人,在刘辩心目当中,自然是比那个凶残暴虐,荒淫无度的董卓是要强上百倍的,既然如此,当卢植遭遇张角所率领的太平道部队时,不能瞬间攻克,对峙时日长达三月有余,那么若是主帅换成董卓,那就自然是更加不行,甚至还有可能反被张角率部打败。

董卓若是真的能够败给张角,那便是刘辩的心中期望了。

事实上,这之前刘辩和胡玮与永安殿中所言的那个心中害怕之人,便是董卓,刘辩之所以提议董卓为这第三路讨伐太平道反贼部队的中郎将,乃是希望董卓能在这场战斗之中受到一些挫折。

这样的挫折,可以是其嫡系部队的大量减员,亦可以是战败之后的中央责难,当然最好的,刘辩最希望的结果却是董卓能够直接死在前线,这一系列的想法加持之下,终是让刘辩有了他的说辞:“儿臣心慕卢公久矣,早日间便望能拜其人为师,与其学习经传了。”

皇帝刘宏闻言倒是一喜,笑声道:“没想到阿辩竟然喜欢这么一个老朽?卢子干性格刚毅,尝责备朕为政行事,朕倒是与其人颇不喜欢。”

说罢,刘宏挥了挥衣袖,继续言道:“罢了罢了,且不说这些旧事,若是阿辩真的喜欢这卢子干,朕便要其人入宫教与阿辩经传故事,如此可好?”

刘辩心中大喜,赶忙答应:“多谢陛下,这么说来,卢公便不必上得前线,做这中郎将了?”

“那倒也不是。”刘宏摇了摇头:“卢植不但与这经传典籍造诣颇深,却是与带兵打仗亦是一把好手,昔日九江郡连反两次,其人太守上任,皆不过月余便就平定战事,从那时起,朕便以为卢子干乃是个万里挑一的将才。”

刘辩闻言,略显愁容,却是继续听刘宏说道:“如今太平道势广贼众,士气颇佳,若是三位中郎将统兵不能一蹴而就,挫其锋芒,这之后的战事便不好说了,阿辩所荐董卓,却也是个将才,然其人比之卢子干,倒是多有不及,是故朕以为,这第三位中郎将的人选,还当以卢子干为好。”

“可是卢公已是这般年岁,万一有个三长两短,那儿臣岂不是没有老师了?”刘辩心中大急,竟是嚷出声来。

刘宏闻言也是仰头大笑:“阿辩你这说辞,莫不是说我泱泱大汉,便只有卢子干一人可做你的老师吗?”

刘辩听闻,自是难言。

刘宏继续说道:“实际上,要说这经传典籍,比卢子干精通之人那可是大有人在,与阿辩相交甚好的便有一人,阿辩又如何非要拜卢子干为师呢?”

所谓的拜师学习经传,不过是刘辩口中的一个托词罢了,没想到刘宏当了真,这般说来,刘辩也只好佯装答应,应声问道:“与我交好?还比卢子干精通明白?竟是何人?”

“朕听闻此人年逾四十方有一女,而且似有将这小女嫁与你做妇的打算。”刘宏笑意盈盈。

“蔡邕?”刘辩心中一动,当即问道。

“不错。”刘宏笑意不减,说话之声似是更加爽朗了:“蔡伯喈与经传典籍上的造诣可不比卢子干强上百倍?若是阿辩真想要学习个中学问,倒不如与蔡伯喈为师,他人若是真要娶其小女为妇,亦师亦丈,倒也称得上是一段佳话。”

迎娶蔡伯喈之女,也就是那位鼎鼎有名的才女蔡文姬,这还真是刘辩心中的一个小愿望,如今刘辩年有八岁,这蔡文姬,现下却是名唤蔡昭姬,也是七岁有余,生的是粉雕玉琢,眉眼如水。就刘辩的经验来看,这已然是一个实实在在,如假包换的美人胚子了。

蔡邕若是许,皇帝若是也许,自己又何乐而不为呢?可是现下最要紧的是,怎么逃脱董卓这位命中克星,否则,若是连命都没了,还谈什么娇妻美妇,辗转温柔呢?

是故刘辩无奈苦笑道:“陛下可别再与儿臣说笑了,如今太平道之势迫在眉睫,总是要有个定断的。”

刘宏闻言,笑声即止,复远眺高台之外,慨然说道:“实际上,这三位中郎将,早于数日前朝议军政之时便已经定夺了,乃是皇甫义真为左中郎将,朱儁为右中郎将,卢植为北中郎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