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昭 > 第二卷 江湖之远 第十一章 黄巾

暮汉昭昭 第二卷 江湖之远 第十一章 黄巾

作者:廿九去武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42:5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几年来,刘辩不仅建造义舍,接济安抚流民,还在自己宫中开设学堂教会了宦官们一些现代卫生常识,并派遣身侧宦官奔走洛阳周边的流民聚集地,普及卫生知识,减少疫病带来的社会危害,如此种种,可谓是为了阻止太平道起义费劲了心思,然而即便如此,随着袁绍袁司隶的戛然出仕,这一切努力似乎皆成了泡影,黄巾起义眼看就要如期而至了。

光和六年(公元183年)末,就在史子眇离开洛阳,名义上是被贬,奔赴五原郡九原县为县令后的后一个月,顶替其人成为中常侍的封谞、徐奉二人突然被皇帝刘宏下诏逮捕,入得狱中,听说乃是一个名唤唐周的人向朝廷告密,所谓之事乃是封、徐二人勾连太平道,意图谋反。

唐周其人,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后世史书所载,其人乃是天公将军张角的弟子之一,即便是在黄巾起义军核心成员当中,也应该算是一个中高级将领,可偏偏是这个人,竟然成为了黄巾起义军当中的一个超级叛徒,突然向朝廷告发了太平道的起义计划,从而直接导致了太平道起义计划变更,失去了先机,从朝廷的角度来讲,这货自然是立了大功,可是从太平道的角度来说,这人又实实在在是个大坑货了。

而在刘辩所在的时空当中,这个名唤唐周的人,竟然如期而至了。

刘辩在这个时空已有八年,虽说身边除了史子眇以外并没有什么心腹势力,但是以其嫡皇子的身份,身侧负责服侍其日常起居的忠心宦官却也不少,而对于获取禁中乃至朝中的各方情报,这些个微末宦官,实在是一把好手,加上唐周入洛禀告太平道谋反之事实际上也称不上是什么机密,刘辩自然而然的便知道了这其中的所有始末。

负责汇报工作的乃是曾经跟随史子眇侍奉刘辩的那个小黄门,即营救史子眇计划中表现出色的那个宦官,如今史子眇远走九原,被贬为县令,封谞、徐奉又因勾连太平道免官下狱,这空缺中常侍的位置终是在刘辩的极力撮合与支持下竟然分出一个来到了自个儿身上。

刘辩嫌其胡璁姓名绕口难记,特意请皇帝刘宏赐名“玮”,赐字“萧华”予其人,名之谓胡玮,胡萧华,这个便只二十余岁,官秩六百石的小黄门,如今摇身一变,竟成了这洛阳皇宫当中年岁最小的中常侍,也可谓荣宠至极了。

“正如殿下所料,那太平道贼人,当真是要反了,而且臣还听说那什么天公将军张角一纸符咒便可召集百万天兵,那什么地公将军张梁一碗符水亦可请得十万鬼卒,恐怕这大汉……”胡玮如今虽贵为中常侍,满口言语却依旧如常,丝毫没有摆脱喜欢夸大其词的毛病。

刘辩兀自翻阅着手中的《太平经》,竟是头也不抬的问道:“恐怕什么?大汉又要如何?”

“臣是恐怕大汉难逃此劫了。”

刘辩翻书之手稍一停滞,微微抬头瞥了胡玮一眼,冷哼一声道:“你呀,也就只敢在我跟前说些这个,大汉要完这样的话,说与这朝中任何人

听,非但你胡萧华的脑袋不保,就是你那些个兄弟姊妹,姑婶叔伯,也得乖乖摘了这项上人头。”

“殿下清明宽宏,从来不忌讳这些臣心里可是明白的,这些话语,臣是停在耳中,自然不敢在殿下跟前有所隐瞒。”胡玮干笑数声,依言答道。

“你听谁说的?唐周吗?”

“是,却也不是?”

“放屁!”刘辩听闻,一声暴喝,猛地将案上书有《太平经》的竹卷掷于胡玮身上:“你一个狗屁阉宦,学什么不好,非要学那个黑面许攸在这卖弄虚实,到底是不是听唐周说的,你给我说说清楚,若有半点不清不楚,我便要陛下罚你半年官俸。”

胡玮很是委屈,赶忙解释道:“殿下息怒,臣绝非在殿下跟前卖弄虚实,只是这数日来臣寻便了洛阳城的东西南北,关照了无数朝廷命官,实在是没有找到那个名唤唐周的人呐!”

“没有找到?”刘辩面露疑惑,一双剑眉不由紧蹙起来:“那你又何必要说什么是也不是,既未寻到唐周,那便不是听唐周说的,你先前那般言语,难不成是要诓我吗?”

胡玮连连叩首,口称冤屈,见刘辩不加责罚,这才解释道:“臣实际上是听封谞说的。”

“封谞?”

“然也!”胡玮面露喜色,赶忙跪爬上前两步,凑着刘辩跟前轻声道:“殿下有所不知,昔日间臣尚为小黄门,封谞为黄门侍郎之时,我俩便私交甚笃,小人此番受殿下之命寻那唐周不成,便自作主张,往中都官狱中寻封谞探听一二去了。”

刘辩微微颔首,轻声笑道:“你这人倒也聪明,可是你就不怕封谞这个贼骨头诓骗于你吗?”

“断然不会!”胡玮猛地摆手言道:“封谞这人,性子那是极好的,此番不过是行了错事,方才落得如此下场,若是其人能够早日跟随殿下,这中常侍的位置,臣是决计做不到的。”

刘辩笑意更甚:“你倒是有自知之明。”

“臣答应封谞,他日待其戴罪伏诛之后,我当替其行人子之事,妥善侍奉、照料其在边郡老家的父母兄嫂,故而他便将与唐周的所有密谋全部说与我听了。”

刘辩冷哼一声道:“既然这般牵挂家族亲戚,为何要投什么太平道呢。如今却落得这般田地。”

“殿下有所不知,这太平道此番可真是了不得!臣与殿下实话实说了吧,若不是臣实在与殿下忠心耿耿日月可鉴,恐怕今日狱中与封谞的一番言语,臣也要去投那太平道了!”胡玮顿了一顿,终是长叹了一口气,轻声言道。

“哦?他是如何说的?”刘辩虽心中对封谞之言早有的几分答案,但是突闻胡玮的肺腑之言,反而生起了一丝好奇,故而有此一问。

胡玮满脸得意,神秘兮兮的俯身于案前问道:“殿下可知,明年是何年?”

“若要以年号记,当是光和七年,若要以天干地支记,自是甲子年。”刘辩想也不想,随口便答。

“殿下可知,这太平道欲行之事便是在这甲子年?”

刘辩好不耐烦,交叉双臂亦俯靠于案上,正与胡玮四目相对,茫茫然到:“所谓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样的言语,便是洛中街坊间的黄口小儿也都会背了,你说我知道不知道?”

胡玮尴尬一笑,突然间收束神态,极其神秘的问道:“那么殿下又可知,太平道欲行之事是在甲子年中的哪一月,哪一日呢?”

刘辩闻言,当场愕然。胡玮之问,确实触及了其人的知识盲区,在刘辩的记忆中黄巾起义似是在公元184年的二月,可是那是唐周泄密后提前起事的日子,至于定计之日竟是何日,刘辩却是从未了解研究过,当然也从未想过。

胡玮见刘辩愕然不语,心中大喜,赶忙自问自答道:“乃是三月甲子日!”

“明年三月竟有甲子日?”刘辩心中一滞,自言自语。

须知中国古代以干支历法,这眼看就要到来的甲子年乃是六十年一轮回,而“甲”为十天干之首,“子”为十二地支之首,故而甲子年往往被人们定义为新一轮周期的开始,如今甲子年又逢甲子日,正有开天辟地,改头换面之意,这样百年难得一遇的“双甲子”对于这群头裹黄巾,约定废黜苍天,复立黄天的乱民来说,所能树立的信心自也是可见一斑的了。

毕竟这个时代的所有人都迷信,从古至今,这双甲子所被赋予的美好寓意任凭何人都是无法拒绝的。

“除此之外,封谞还有言语。”

“说来!”

“乃是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不过千人;高祖斩白蛇之时,不过二千人;便是新莽篡汉之前的绿林军起义,努力数月亦不足万人,今日天公将军张角筹谋十年,联结天下八州三十立方,率众百万,覆灭大汉,复立黄天,早已是反掌之间了。”

“百万个屁!”刘辩一声喝骂,一掌劈在身前桌案之上,猛然起身,惊得胡玮一阵颤抖,也是跟着跳起身来。“这大小三十六方,人数多的不过万人,人数少的也就千人,零零总总全部加起来,也就三十来万人,何来百万一说?”

胡玮不免尴尬:“总之还是许多的,咱们大汉就未曾有过这般多的军士。”

刘辩不由摇头,眼神当中,尽是鄙夷。

胡玮却是不管不顾,继续言道:“封谞还曾有言,张角造了一致号令。”

“苍天、黄天,甲子、大吉一说?”

胡玮点了点头,复又言道:“还约定了衣着颜色。”

“不就脑袋上裹上一块黄布?其他还能有什么?这些个饥迫黔首便是连麻褶、麻袴都不一定穿的上了,还能有什么统一服饰。”

胡玮干笑一声,问道:“如此殿下可知,为何这太平道人非要选用黄布裹头,而非用什么赤布,白布呢?”

“封谞连这也与你说了?”刘辩闻言,不由好笑。

“殿下可莫要这般轻视,臣以为此间说法最为紧要,殿下若是不知,便该听上一听。”胡玮却是难得正经神色,肃穆言道。

“好,那我就洗耳恭听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