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昭 > 第一卷 第二十五章 端倪

暮汉昭昭 第一卷 第二十五章 端倪

作者:廿九去武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42:59 来源:平板电子书

黄门侍郎,虽只六百石,却是宦官当中正儿八经有着实权的官职。自秦时起,便是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是皇帝的近侍之臣,通召令,关通中外。所以很多情况下,皇帝对于外朝的上令下达大多都通过黄门侍郎,而外朝于皇帝的谏言也多有尚书台转呈于黄门侍郎后,才递交给皇帝。

对于封谞、徐奉为黄门侍郎的这一事实,刘辩其实并不奇怪,他甚至觉得很通情理:“如此,杨公近日可有什么谏书呈于陛下。”

“杨公国之栋梁,自然是有许多谏书的。”

刘辩摇了摇头:“除了什么进我为太子的事,可还有其他紧要之事。”

“杨公并未有进殿下太子之论。”

刘辩听闻不免尴尬:“老爸,你这成了中常侍才几年?说话便如此拐弯抹角,要紧事!你可知何为要紧事?”

史子眇坦然笑言:“殿下可是说太平道?”

“自然如此,不然,我们之前说的这些都是废话吗?你与我说的封谞、徐奉也是废话吗?”

史子眇摇头轻笑:“这太平道事,老臣当真不曾听闻,杨公的谏书老臣自然是看不到的,便是这些日间与陛下私谈,却也未曾听闻一二。”

“果真如此了。”刘辩缓缓点头,微微蹙眉:“老爸,众公卿呈于尚书台的公文,自然是要经过黄门侍郎,方能转呈于陛下跟前的对否?”

“大多如此,大臣们谏书极多,上至三公九卿,下至尚书郎官,凡有谏言,皆须由尚书台批阅,择重呈于禁中官吏,起初是由王甫、曹公转呈,如今便是由黄门侍郎,也就是封谞、徐奉转呈了。”

“那这些转呈御前的谏书,最后将归档何处?”刘辩复问道。

“若是要紧事务,自当与尚书台复议,若是些无关紧要之事,自当归档于兰台了。”史子眇如实答道。

“至于这事物的紧要与否,自然是由转呈之人,也就是如今的黄门侍郎自行定夺的咯?”

史子眇欲言又止:“或许如此吧?”

“不是或许,是一定如此。”刘辩冷哼一声:“我是想尽办法不想让这太平道事发生,偏有这些居心叵测的小人意图阻挠,简直就是唯恐天下不乱!”

“只是殿下,这封谞、徐奉二人倒不似张让,赵忠。居心叵测一说倒是牵强了。”

“此言何意?”刘辩正眼相对,眉头却是蹙的更紧了些。

“此二人倒是多像吕常侍几分,为人刚正,秉性纯良,据说此二人各自族侄皆为袁绍门客,多有走动,想来是倾向士人这边的。”史子眇解释道。

“袁绍?袁本初?”刘辩愈发不解,喃喃自语:“这又是何意?”

史子眇自也不知道其中关窍,索性不再言语。

“我记得这袁本初并未出仕,却是一直戴孝家中,对否?”刘辩转身问道。

“似是如此。”

“这袁本初可是天下楷模,党人领袖,这般人物如何会与阉宦勾勾搭搭,老爸,你可不是打听错了吧?”刘辩甚是不解。

“倒也不是说封、徐二人与袁绍有什么勾搭。”史子眇赶忙解释:“只是说这封、徐二人的族侄与其二人多有联系,想来也不过沟通亲情,袁绍并不知晓也不一定?”

刘辩缓缓点头:“也只如此解释了。”

史子眇见刘辩眉宇间稍有缓和,复又言道:“殿下,这封、徐二人依老臣所见,属实不坏,这二人也是信道之人,陛下也是格外器重,今日之后,便无需再继续盯梢了吧?”

刘辩闻言一怔,猛然间盯着史子眇:“他二人是信道之人?”

“不错。”

“如此说来,竟也并不图利?”

“图何利?”

“我就实话与你说了吧!”刘辩摇了摇头:“这二人乃是太平道与禁中的眼线,专为掩人耳目,为太平道清除朝中阻碍用的!”

史子眇闻言一怔,过了半晌方才言道:“这朝中公卿,除了杨公数月前有书呈于陛下说要提防太平道众,可就再无人谈论此事了,便是如今连杨公也不再谈论了!”

刘辩依旧摇头:“不是杨公不谈,而是杨公还未曾言,又或许杨公所言恐怕早就封尘在兰台当中了。”

“不会的!”史子眇依旧反驳:“殿下如何料定这太平道就一定会反呢!”

“就这事儿,咱们都讨论了好些年了,你从来都不信我,倒是不谈也罢。”

史子眇默然不语。

“老爸,我既以老爸唤你,乃是真心诚意的重你,敬你。”刘辩摊了摊手,索性坐下身来:“这太平道之事终归与你所信重的东西有悖,咱们以后干脆就再不提了。”

史子眇长叹一口气,却也是点了点头。

“但是我依旧要说个假设。”刘辩继续说道:“若这封谞、徐奉真为太平道于皇宫当中的暗子,这二人竟会是如何下场?”

史子眇闻言又是一怔,茫然问道:“竟会如何下场?”

“若是太平道事败,此二子必然为人揭发,死无葬身之地。”刘辩微微蹙眉,缓缓言道:“便是太平道事成,此二子也难全性命。”

“为何?”

“若是太平道势如破竹,此二子与众阉宦大抵会为世族、士人诬为误国之人,该夷族的夷族,该祭旗的祭旗,到时候莫要说这二人便是连吕强和老爸你怕也难逃这一遭。”

史子眇闻言面色一青,却也并未打断。

“若是太平道事成,此二子也逃得性命,阉宦之身恐难为天下人所容,自也只能遁身江海,在不现于尘世。”刘辩说完,一拍桌案:“而这,大概算是最好的结局了。”

史子眇也是缓缓坐下,早就没了胡须的他却还是禁不住举手搓着下巴,做捻须状。

“这般我就愈发困惑了。”刘辩双手捧着额头,摇头晃脑:“事败则身死族灭,事成也无甚好处,这样稳赔不赚的买卖,竟是为何?”

刘辩沉思良久,猛然间抬头望着史子眇问道:“老爸,饶是你,你会行此事吗?”

“我?”史子眇双目出神:“若是换做以前,非为常侍,想来是会行此事的。”

“可是如今呢?”

史子眇摇了摇头:“恐怕不会?”

“为何?因为常侍之位,便不尊道术了?”刘辩不由轻笑道。

“自然不是,这常侍之位虽然贵重,可是如何能与道术相较。”史子眇也笑道:“如今为常侍时日已久,见得东西多了,自然也就明白了许多道理,还有昔日间与殿下探讨天下孰错,颇有所思,虽觉这天下无道,可亦觉得不该行此乱事。”

“为何?”

“若行此乱事,唯一不可救这天下,唯二不可救这黔首。”史子眇无奈笑言。

刘辩重重点头:“便是此理。”

“所以,殿下以为,封、徐二人若真有所为,也是多有蹊跷?”

“然也!”刘辩坦然应声:“其一不为财,其二凭这番作为也难为名,难道真就是圣人君子为天下事?这其中的道理我也想不明白了。”

史子眇笑道:“可是这一切不过是殿下的假设,恐怕这太平道本就没有反意,殿下与此二人这一番计较不过是雾中楼台,镜花水月罢了。”

“哎~”刘辩站起身来,长长叹了口气:“有些事情固然可以以假设自欺,但是有些事情便是想要其成为假设,也终究是会成真的。”

史子眇闻言,也是长叹了一口气。

“史公,我再问你一事。”刘辩道:“若是你为张角,身边黔首越聚越多,手中又无粮食,便靠一碗符水,能活这么多人的性命吗?”

“自然不能。”

“既然不能,该当何为?”

史子眇闻言,沉思无解:“我也不知。”

刘辩轻笑一声:“一反而已。”

—————————————————————————————————————————————————————————————————本卷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