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昭 > 第一卷 第十六章 往事

暮汉昭昭 第一卷 第十六章 往事

作者:廿九去武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42:5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入秋的洛阳昼短夜长,天还未大亮,刘辩便出宫了,这已经是鸿都石碑建成以来刘辩的第七次出宫了。目的地也很明确,正是洛阳鸿都门处的鸿都。起初还是大小黄门加上虎贲甲士多达三百人的出行队伍,可刘辩一觉累赘,二则是因为这鸿都所在实在又太近,故而大大降低了人数,便只一百虎贲军随行。

皇帝全国下旨寻找《洛神赋》填赋之人曹植数月无果,最终还是让蔡邕将这篇精彩绝伦,完全可以流传百世的美赋抄刻在了洛阳主碑之上,而一经抄刻,便是正式宣布,鸿都文宗永远缺位了。一定程度上,倒也算是对的起曹操那还未出生的儿子曹植曹子建了。

不得不说,杨谷自诩小人物,但正是这个小人物的这番操作,愣是将洛阳城里的好几方势力的大人物搅扰的很不安宁。

而且这种搅扰后的结果,竟然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连锁反应。恰恰又碰到了连日秋雨,洛水现白龙的神异现象。自然又牵扯到了皇帝立储的争辩之上。

这《洛神赋》一经问世,刘辩便几次三番亲临鸿都,一待就是一天,这直接引起了士人集团的强烈不满。堂堂皇子未尝开蒙,便亲重鸿都之学,不论儒学经传,于士人而言这是万万不该有的行为。更有甚者竟直接上奏表示:“皇子行为轻佻,有失国本,不可为人君。”算是直接公开抵制刘辩进位太子了。

当然鸿都才子们于刘辩的所作所为自然是喜闻乐见的,其中上位中枢的一些鸿都尚书,鸿都侍中也上奏表示:“皇子幼而好学,才思敏捷,当国之重器。”所要表达的意思实际上也是挺**裸的,无外乎支持刘辩进位太子。

毫无疑问,皇帝又一次站在了士人这边,虽说刘辩并不在意这太子的进与不进,毕竟再有个四五年,这大汉便要乱七八糟,支离破碎了,他还真就懒得替他这现世老爹来收拾这么一大盘烂摊子,但是到底是对这个老爹的选择和态度有点无语的,怎么招就不能肯定自己一次吗?自个儿才四岁不到,便能主动跑到鸿都来自我学习,且不论学啥,但是就此一点,天下间哪个小娃娃做的到?

若要说有,呸,根本就没有!

当然啦,若不是因为鸿都碑林主碑上的《洛神赋》,刘辩倒也是真不愿意来的。后世的他通读的精美诗赋何其多?这所谓的七十二才子的诗赋是真的入不了他的眼的,虽说自己写不出来,但是不代表自己的欣赏水平不行啊。

与刘辩一样,喜欢到碑林发呆的还有一人,正是这座碑林的总工程师蔡邕蔡伯喈。

刘辩还未到得碑前,遥遥便看见一个白发老头正对着主碑,抱膝而坐。

“蔡公来得好早!”刘辩早已在鸿都遇见过蔡邕多次,已然是熟的不能再熟了。

“小殿下又来了!”蔡邕见是刘辩到来,不由喜上眉梢,这个小娃儿虽然身份贵重,但是却是明明白白的实在人,谈吐之间既不让人局促,亦不让人尴尬,甚至其人未及四岁,对这些诗词歌赋便有自己的见解,更是让蔡邕刮目相看。总而言之是很对蔡邕胃口,见其年龄与自己的女儿蔡琰相仿,甚至还生了未来嫁女的念头,只不过这个念头转瞬即逝,自也不便于一个小儿提及罢了。

“怎么着,蔡公可以来,小子我便不可以来嘛?”刘辩自也是挺喜欢这个老头的,这老头看似古板,但到底是个正儿八经的艺术家。刘辩自从来到了这个世界,就没有得到过艺术精神层面的享受,直到第一次见到蔡邕,这老头正自抚琴,简直是替刘辩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不想汉时的琴音竟也是美妙如斯。更何况这老头还自带一个超级大的惊喜,蔡琰,蔡文姬啊!才女加美女的刻板印象,刘辩如何能错过这个机会。

与其说刘辩这后几次的鸿都之行是为了这《洛神赋》,倒不如说是为了蔡邕专程而来,甚至如果可以,刘辩是真的乐意做蔡邕的女婿的,毕竟蔡邕虽然年近古稀,但是浓眉大眼,棱角分明,就凭这基因,想来蔡琰的美女之名必然是要坐实的,至于才女嘛,这当爹的一身子艺术细胞,还愁遗传不到一二?

“殿下,老臣这几日一直在想一件旧事,却又不便于旁人诉说,殿下可想听听?”

“蔡公,你就别逗我了,我亦是旁人,如何就能与我诉说?”

蔡邕捻须笑道:“老臣我一介老朽,思虑古板,此事颇难启齿,自不好与人言,只是见殿下天真烂漫,却又不吐不快了。”

刘辩行至蔡邕跟前,坐定,装作古怪,正襟危坐道:“如此,蔡公请言。”

“时至今日,大约八年了。”蔡邕转头看向主碑上的文字说道:“建宁四年(公元171年),桥公为司徒,老臣尚为桥公椽属,时孟德年方十六,机敏聪慧,颇得桥公喜爱,那时他还未取字孟德,唤作阿瞒而已。”

刘辩又是听闻孟德,又是听闻阿瞒,心中猛然一动,不由打断道:“孟德?曹操,曹孟德?”

蔡邕听闻转头望向刘辩,问道:“殿下竟也识得孟德?”

刘辩赶忙摆手道:“只是听闻,只是听闻。”

蔡邕不以为意,故而继续说道:“说来可笑,时桥公年逾六十,老臣年近四十,然桥公与臣皆无子嗣,殿下可知孟德如何戏言我与桥公?”

刘辩不由翻了个白眼道:“蔡公,我非曹孟德,如何知晓,你直言便是,卖什么关子。”

蔡邕笑着长叹一口气道:“孟德那小子着实可恶,竟说他至少要生三个儿子,还都已取了好名,长子曰昂,次子曰丕,三子曰植。”

“曹昂,曹丕,曹植。”刘辩不由接话道。

蔡邕不以为意:“然也,这小子还说,长子曹昂定是要留于身侧的,次子曹丕当赠与桥公。”

“三子曹植,自当是赠与蔡公的了。”这样的古老的趣事,饶是后世研究汉末三国的书籍如此之多,刘辩也是从未见过,当即便来了兴趣。

蔡邕说到往昔故事,也不由眉开眼笑:“不错,这小子可是个霸道之人,还说此二子自是与我和桥公养老送终用的,叫我二人不可擅改姓名,坏了他曹氏香火。”

“莫不要说蔡公你和桥公应允了?”刘辩目瞪口呆。

蔡邕笑道:“说来惭愧,老臣确实有点心动,可是桥公何其人物,当场便将阿瞒……嗷,当场便将孟德赶出去了。”

刘辩点头道:“桥公自然不会如此儿戏。”

蔡邕摇了摇头,捻须笑道:“桥公将孟德赶出门后,曾对老臣言,这曹丕的姓氏自然是要改的,定要姓乔,只是这乔丕之名却着实难听,怕是也要更改。”

刘辩听到此处,当真是目瞪口呆,无语至极了。

“天下竟有如此巧合之事,曹植啊曹植,汝之文采,不亚汝父啊!”

刘辩见蔡邕看着石碑,兀自出神,最后这句话,竟像是隔着一个时空,对那曹植曹子建说的一般。

刘辩突然间感觉有点难过,据他所知,蔡邕将死于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植却出生于初平三年,饶是蔡邕所说,这对文采斐然的义父子竟是在无数个平行时空中都不曾相见过,这简直是刘辩前后世加起来听过最遗憾的事了。

刘辩依稀感觉到了重生在这个时空的意义,遂问蔡邕道:“蔡公,曹植之名当如曹操所言不可更改,可若是叫你这个义父给他取个字,你会取何字?”

“若要给阿植取字,不如就叫子建吧。”蔡邕缓缓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