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玄幻 > 浅山神话 > 第49回 李明当面训徒弟,李德仁背后教

浅山神话 第49回 李明当面训徒弟,李德仁背后教

作者:李和义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3 03:49: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49回 李明当面训徒弟,李德仁背后教妻

诗曰: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斗转星移多少事?可怜天下父母心。

李武胜枪挑孙飞龙,协助杨六郎在洪州城建功立业,谢绝了佘太君和杨六郎的挽留,带着牛星和任炳权,离开了宋军大营,快马加鞭,往家里赶。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单说老神仙李明,悠闲自在的回到了家中,没有和任何人提起,皇宫献技,救了萧太后一命的事儿。更没有说,请萧太后下旨,促使韩昌韩元帅,解除围困撤兵的事儿。老神仙一路已经想好了,要把自己的徒弟和女婿,李德仁培养成一代名医,造福一方。当她回到家中的时候,一切都恢复了平静,和往常一样,在自己的家里,开诊行医,布医送药,帮助别人解除病痛。

大公子李德仁,经过牛圈村这次的动荡,成熟了不少。体会到母亲操持这个家不容易,也体会到老管家牛和的忠心耿耿,最深的感受就是,自个儿有一个天下最好的媳妇儿。李玉娟虽然比你的人大了3岁,也只不过是一个17岁的女娃娃,但是她在这次劫难当中,处乱不惊,带领着乡亲们,平安的度过了这次危机。

虽然牛圈村,在幽州城西南,仅仅50里的路程,也算是天子脚下,但是莫名其妙的,被一个掌握重权,手握百万雄兵的兵马大元帅,团团围住了数天,差一点儿就造成了村毁人亡的惨剧。这纷乱的世界,对平民老百姓来说,没有任何道理可讲,没有任何安全可言,只不过是统治者脚下的一个蚂蚁,随时的,有意无意的,就会被踩死。残酷的现实告诉她,家族要得以延续,亲人要想平安,她必须加倍的努力,不仅仅需要把技术学到手,学到精,而且更应该,提高自己的名誉和地位,提高自己的能力,尽量的保护家族和家人的平安。弱肉强食,这就是人间最浅显的道理,在她14年短短的人生中,从来没有像现在认识的这么清楚。

作为家里的长子,对家庭的责任,对家族的责任,对家人的责任,是责无旁贷,她第1次感觉到责任的重大。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她必须靠着自己医学的技术,出人头地,不仅仅是要造福一方,更应该护卫自己的家族,家庭和亲人。虽然她不知道,这个目标有多么的遥远,但是她知道,从现在起,必须加倍的努力,增长本领,增加才干,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捍卫家族的尊严。

在1000多年前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深入人心,仁义礼智信,是人们生活的信条,是社会评价的标准,大到国家施政,小到家庭生活,到处都是儒家的道理。这种思想基础的结果,男人的本能,以修身治国平天下为使命,但是家规有规定,只上学不做官,那么唯一的出路,就是做一代名医,光耀门庭。

这个道理,她今天越来越明白,越来越清楚了。既然不能够,用寒窗之苦,金榜高中,去光耀门庭。那么学好师傅教给自己的一生本领,悬壶济世,造福一方,就成了自己唯一的出路。认识到这一点,就需要自己加倍的努力,迅速的成人,尽早的担负起家庭重任。这也证明了一句话,没有风雨不见彩虹,不经历坎坷不能造就成人。14岁,在封建社会里,在这偏僻的农村,应该是一个顶门立户的男人了,更何况,从小就没有父亲,男人的责任,早早的就扎根在她的心中了。她暗暗的下了决心,要和兄弟李武胜一起,扛起这个家,兄弟俩齐心协力,把牛圈村李家发扬光大。家族的责任,家庭的重担,早早的压在了这个少年身上,让她有了明确的努力目标,早早的树立了人生的方向。

她把这股压力,变成了动力。她用心的研究着各种医学病例,仔细的观察每个病人,认真的在心里制定每一个病人的治疗方案,根据师傅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提高自己的医学技术和技巧,更加主动的去思考,去研究,去判断,寻找更准确的病理原因,广泛的学习前人的医学典籍,搜索各种医药良方,再制定每一个病人,每一种病,最佳的治疗方案,和用药配方。

没有病人的时候,背起背篓,拿着锄头,进山采药。按照师傅教给的方法,观察各种中草药的植物外部形态,不论是一根枝条,还是一片叶子,一个花儿一个果儿,都能准确无误的辨认这种中草药。各种毒性巨大的小动物,小昆虫,也是她认真的研究对象。研究她们活动的地点,繁殖的方式,繁殖的季节,捕捉的技巧,调制的技术,所含的毒性种类,和所对症的病症。她不在沉迷于药房,而是沉溺于观察,往返在山间小道,植物丛中,河流小溪,虫卵的繁殖地,不仅把她们认出来,还要把它们写出来画出来,特别是把自己的体会写出来,记下来。

所以说,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随着她勤奋的学习,刻苦的锤炼,她的医药技术和医学技术,都达到了质的飞跃。

老神医李明,对于李德仁的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更用心的去教她,施展了自己平生所学,倾囊相授。李明最擅长的就是中草药,为了尽快的提高李德仁的医学技术,除了面对具体的病人和疾病交涉以外,她把仙师传授给她的神农百草经,增加了许多的篇章,增加了许多的偏方,有朝一日她要把这部书传给她。让她成为一代国医圣手,医学宗师,成名成家。

师徒两个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公子李德仁,成长的更快了。由于李德仁的勤学苦练,她的医术突飞猛进,最负盛名的就是她的针灸,行真快,穴位准,效果好,给她吸引来了大批慕名而来的病人。这些病人中,除了一些常见的病基础病以外,大量的疑难杂症,对李德仁的医术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促进,一种实践。越是疑难的病症,越能够引发她的思考,调动她的观察,制定不同的治理方案,采用不同的针法。书到用时方恨少,再博学多才的人,也有不知道,弄不懂的事情。大量的疑难杂症,虽然都能够手到病除,但是也有个别的疾病,病理不清楚,病灶不准确,查遍医学典籍都没有记载,她只能够探索着治疗方案,虽然不能够手到病除,减轻病人的痛苦,缓解病人的病情,她还是能够做到。

在众多的疑难杂症中,老人中风,小儿惊风,是她遇到最多的病例,也是她最拿手的医术。针灸配合偏方,短期内就能够达到神奇的效果,基本上不留什么后遗症,让她赢得了很多的赞誉。

在所有的病症当中,最难治的,一个是小儿,一个是妇女,特别是未出阁的少女。小儿科的病,必须靠自己的观察,因为她不会说话,必须要根据病状情况,准确判断是哪个病,然后对症下药,而且这些药必须针对性强,要量要小,力争很快的缓解病痛。

在她所有遇到的病人当中,因为母亲带着一位少女来看病的过程,让她最为深刻。人们说讳疾忌医,这就是一个最生动的例子。

有一天下午,太阳已经西斜了,一抹晚霞映红了西边的半边天,,一位衣衫褴褛的中年妇女,带着一个腼腆的妙龄少女,也就是十三四岁,来到了诊所里,找到了李明,妈妈不张口,女儿不说话,面对她们痛苦的表情,再看看少女的身材,李明心里有点儿明白。

她检查了少女的舌苔,又翻了开她的眼皮看了看,然后坐下来给她号脉,李明的心里咯噔一下,这个未出格的女孩,竟然是喜脉,她突然的一下子明白了,妈妈和女儿为什么都不说话?而是羞于启齿,说不出口。初步的判断,顿时又引起了自己的怀疑,虽然脉相上是喜脉,但是少女的外表表现上,是典型的病症,又不像是怀了孕。由于这些话不能够问出口,李德仁对她的怀疑也不能够证实,所以,只能够进一步进行检查。

李德仁,“这位小姐,你最近恶心吗?”

姑娘摇了摇头,脸蛋红红的。

李德仁,“你最近是不是不想吃油腻的东西。”

姑娘的妈妈,“她最近可能吃了,最爱吃油腻的东西了。”

李德仁,“你最近哪里不舒服啊?”

姑娘的妈妈,“就是老肚子疼,只要你饿了,肚子就疼,疼的在地上直打滚儿。”

李德仁为了姑娘避免尴尬,把它让到了外边儿,专门和姑娘的妈妈聊起天来。“大婶子,您这个闺女的病是不是到别处看过呀?”

姑娘的妈妈,“不瞒大夫,您说,我们看了好几家,都说我姑娘有喜了,她爸爸要把她活埋了,说她丢人现眼。”

李德仁,“大婶子,你的姑娘可不像怀孕了,好像肚子里有虫子,按照您说的,这种虫子还不是我们一般的虫子,喜欢吃油腻,就不会是怀孕,具体是什么虫子,我还真不知道,”

姑娘的妈妈,“我们也找了一个大夫,让她开了点打虫子的药,怎么打也打不出虫子来呀。”

李德仁,“其实我有一个办法,也不用吃什么药,您可以试一试,如果这种办法再没有效果,您得赶紧去找别的医生,要不然我担心您的姑娘会有性命之忧。”

姑娘的妈妈,“只要是有办法,您就告诉我,我这么好好的一个大姑娘,不能说没就没了呀,这孩子可仁义了,在家里天天帮我干活,看着弟弟妹妹们,话不多说一句,每件事儿都抢着干,可真是我的贴心人啊,我不能没有她呀,什么办法?您就说吧。”

李德仁,“你回去,用猪油烙大饼,然后大饼外面再涂上猪油,让您的闺女,脱了衣裳,什么也别穿,坐在大饼上,你要在身边待着,可千万不能离开,估计有一个时辰,您的姑娘病就好了。如果我这个办法没错,您的姑娘的病就不用在这了,你也就知道什么原因了。”

姑娘的妈妈,“好了,我回去就按照你的办法试一试,小大夫,如果不成,我还来找你,我一看你就成,你一定能够救救我姑娘的命。”

说完了,姑娘的妈妈领着姑娘,回家去了。

第2天天还没有亮,咚咚的一阵敲门声,把李德仁从睡梦中叫醒,李德仁赶紧披上了衣服,下了床,开了小门儿,一看正是姑娘的妈妈,眉飞色彩的说,“小大夫,你真是神医呀,不愧是神医李明的徒弟,我真得从心里谢谢你啊,你可是救了我闺女一条命。”

李德仁赶紧穿好了衣服,开了门,这时候李明也从屋里出来了,姑娘的妈妈兴高采烈的描述着。“我昨天晚上回到家,就没给姑娘吃饭,而是按照你说的,烙了一摞大饼,割了好多猪油,又抹了一层,用湿手巾盖着,让大饼热气腾腾,姑娘肚子开始疼了,我就让姑娘光着身子坐在大饼上,没一会儿的功夫,一条一条的大蜈蚣,从姑娘的下身爬出来,一共十几条啊,吓得姑娘和我,真是不知所措了,大约半个时辰,姑娘的肚子也小了,肚子也不疼了,估计是那些蜈蚣已经爬干净了。然后我又换了几个新大饼,又让姑娘坐了一会儿,直到没有动静了,我们才结束。我把事情跟姑娘的爸爸说了,那么一个钢铁的汉子,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后悔自己冤枉了自己的姑娘。一会儿我们两口子,带上我那苦命的姑娘,一块儿给你来磕头,你可是救命恩人哪。”

李德仁,“婶子,只要大妹妹身体好了,没人怀疑她,也证明她的清白了,比什么都好,千万别过来了,可得姑给姑娘多做点好吃的,因为她身体很虚弱,我看瘦的都皮包骨了,原来吃的东西,都被那些蜈蚣给吃了,所以您要让姑娘好好的补补身体。”

李德仁送走了千恩万谢的姑娘的妈妈,看见师傅李明,正对着她默默的笑着。

正是:

奇病奇人奇怪事,好方好人好医生,

还了清白女儿身,国手神医救性命。

那么李德仁怎么就能够判断出这个姑娘不是怀孕?为什么能够出这样的一个办法来解决姑娘的病痛呢?请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