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波澜起 > 第一卷 少年春衫正当时 第四十七章 说规矩讲道理

在城内东北隅的崇教禅院、又名东禅寺。占地约六十亩,著名的阿育浮图塔前有浮图高数丈,中为殿,殿后为阁,左右为廊,为法堂,为丈室,为钟鼓楼。座北向南,大殿为中进。元鼎五年李云道破淮南之时,大殿遭火毁,今存大殿为元鼎六年由准提庵僧际清倡资重修。复修大殿时,建毗卢阁于殿后,移山门于中,形成以佛堂、二佛殿、大殿、毗卢阁为一直线序列,三进重院,基础渐次升高,布局严谨,主次分明。

报恩寺最著名的是泥塑十八罗汉。据说当年大军入寺,名为捉拿逃禅的淮南豪族,实为泄愤,看到佛门圣地遭殃,十八罗汉目眦尽裂,眼角渗血,故以为神明。

殿高四丈的大雄宝殿是报恩寺的主体建筑。四尺高的的台基上,面阔5间,进深3间,前出一廊,重檐歇山顶;外檐方形石柱,四角内出;额枋上置平板枋,枋上设柱间斗拱;檐墙正面明次间设通隔扇,雕梁画栋,庄严雄伟。殿内后排砌双层佛台,上塑大佛像三尊;殿内东西及后檐墙,砖台上设泥塑十八罗汉像

紧靠大殿右侧的一间禅房里,却与端庄简陋的寺院风格不同,一个青瓷大盆万年青虎踞在左上方的案角,一只巨大的哥窑花囊,满满的一把时令水晶球白菊,右侧案角,搁着一串包浆浓厚,状如琥珀的菩提子,一对儿错金独角瑞兽貔貅。

赵孟严饱蘸浓墨,凝神静气,书了四个大字,搁起笔来,却是眉间微皱,“折戟沉沙”,有些靠右,左侧竟余出十五厘米左右的空白。

意犹未尽?还是暗藏机锋?

对面一个相貌儒雅的中年僧人,从紫檀木雕花靠背椅上站起身来。

“李云道还有后手?”

李虎拿起桌边的白巾抹了抹手,“后手?不值当啊!李云道没那么无聊。不过就算李云道没有后手,皇帝这一手也不好拿捏,就说小武帝吕定秀,斡旋在京城和东南之间,无论智计武功还是地位,想在东南出点事都难。真要是听了宫里那个蠢夫人的话……哼,她以为我们都是傻子?”

“李云道的儿子凭什么能够得到儒道两门的垂青?这里面又有什么玄机?”

“永熙,有些话到了该说说的时候了。”

“这世上的事,多半是知易行难,眼高手低,艰难不过两个字“规矩”,我们淮南大族能咽的下这口气,这个是多年的门风,十几辈子的经验教训一点一点修来的,也是皇帝那边懂规矩,拿了该拿的,送来该送的,首尾都做的够齐整,打的是那位的脸,对淮南又是打了耳光给个甜枣,这是帝王之术,当今在未曾继位的时候就使惯了的手段。这个不难,而我们淮南一体,自然对那件事心知肚明,也对京师那边抛来的媚眼儿心领神会。要是连这点眼力界儿和规矩都不懂,那门阀百年岂不是成了笑柄?关键是我们这些年的布局,如果真去做了头脑发热的事,还多半有成功的把握,可在庙堂之上就不入流了。棋盘上的输,盘外拿回来,这个功夫,是我们这些老不死的几十年修炼出来的,藕断丝连,锦上添花不新鲜。但这是小规矩。三十年众生牛马,六十年诸佛龙象,这才是大气象,李云道为什么会失宠?作为孤臣多半是生前显贵,死后骂名,可就是这么一颗黄澄澄的铜豌豆,如今不得不避祸北沧,这里边就是他过早的参与到夺嫡这件自古以来的君王大忌的原因,所以这个大规矩要看不穿看不透,就不只是一场大劫了,是要抄家灭族的。我们在要往下看的时候,也要往上看一看,规矩是死的,也是活的,做人留一线,还是斩草除根,不要手起刀落,想一想,再想一想,太平世界,定盘的终究还是大规矩。老祖宗的话,不是没道理,多听一听,多看一看,有好处,当年师傅送我六个字,但力行,毋苟同。我今天把它传下去,前三个字有这巍巍气象撑着,我们不过是顺水推舟,后三个字,是要吃一辈子的,慢慢来。”

“说到底有些事,没必要雪中送炭,但更没必要落井下石,掉我们面子的甚至谈不上是李云道,归根结底我们都不敢提那个尊讳,跟孤身而来的李云道的儿子争长短,赢了不足喜,输了成了大笑话,摆明了的蚀本的买卖。再说,还是你的那些所谓的至亲骨肉,是什么猥琐心思?你心里有数,京师里的老夫子说:不迁怒,不贰过。这就是规矩,我不是给那个年轻人讨人情,左右不过一条鲶鱼,顶死了搅一阵子浑水,淝水江头不看人,死了就死了,对于你我有什么意义?我说的还是你这盘棋,都算不上中盘,还谈不上落子无悔。”

赵孟严慢慢悠悠的,将这番话说完。

中年僧人没有点头,也没有大彻大悟,只是踱到桌案前,轻轻拿起松烟墨,细细研磨,静气?他从来都不缺,傲气,需要点水磨工夫,慢慢来,淮南富足,从来都不缺的是勾心斗角,背靠大树没有后顾之忧,斗着斗着就成了老奸巨猾了,淮南地下世界的盘根错节,是他的依仗,但要撑起这个摊子,没有明面上的官府豪阀支持,那是痴人说梦,累世簪缨的赵孟严对他说的这些话他何尝不明白,但对于规矩一说,他还是第一次听,多年前的一场大劫,背后的黑手到底是谁,他也何尝不明白,只是掩耳盗铃而已,说实话别说是大势已成的李云道,就是那个年轻人又岂是好相与的?之所以请赵孟严过来,不过是想看看,想听听,这些猥琐怎么用官场的冠冕堂皇说出来,比起这些经久藏身湖底的千年王八,李惊澜是过江大蛟还是小爬虫,对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一招袖里乾坤遮蔽半个淮南的刘家,都是小虾米,可对法号永熙,却是淮南刘家的嫡子长房来说,注定要成为参天大树的,站的太低,离得太近不好,站远了反而更容易看出点什么。

边走边看,淮南富足,江山俊秀,风景看不够啊!

桥面太窄,首先你得站得住,才有资格欣赏。这是跌不破的道理。

信阳鸡公山,雄踞于三关武胜关、平靖关、九里关之间,其间苍松翠柏都是百年古木,所以气候湿润,素有“青分楚豫、气压嵩衡“之美誉,又有有“三伏炎热人欲死,清凉到此顿疑仙“之美誉。引得众多名人骚客、达官显贵、富商巨贾来此游玩,李惊澜没经得住吕定秀的“花言巧语”,在山脚下寄存了马车,两人步行登山。在山顶远眺武胜关之后,两人对李云道的狠辣又有了一番新的见识,下山的时候李惊澜更多的是沉默,而吕定秀的目光却闪烁不定。

走到半山腰,心神恍惚的李惊澜却不小心惹出一桩祸事。

一路行来,李吕二人轻车简装,遇到各色人等也是语顺言和,不曾与人发生冲突,上山之时也有碰到嚣张跋扈的富商官宦,江湖豪客,也多半只是让道而已并不在意,下山的时候,偏偏是因为李惊澜闪身有些慢,惹怒了对面一帮登山贵人,为首的恶奴便要棍棒相向,都把李惊澜气笑了,扭头看看吕定秀却是往后退了几步,抱定了看热闹的心思,笑眯眯的依着粗壮的翠柏,两手交叉前胸,眼神飞舞一副你随意,别扯上我的意思。

李惊澜顿觉无趣,一个闪身纵出十几丈远,看的一堆人目瞪口呆,我的个妈呀!这得撞多大运,才能遇上这神仙般的人物。几个恶奴扑通扑通都跪了下来,面朝山下磕头如捣蒜。

刚以为避开了一场祸事,没料到身后这位才是狠角儿,随手折了一根树枝,噼里啪啦一顿狠抽,打的一众人等鬼哭狼嚎。

李惊澜在下面听到,也不回头,他不在意是他的事,吕定秀莫名其妙的出手,是吕定秀的事,他李惊澜还不至于那么矫情。

不过,在不一会儿吕定秀拎着一截柏枝,哼着小曲儿,走下山来的时候,却皱眉问道:“为何要多此一举?”

吕定秀下巴上抬说道:“纨绔子弟不都是这样?能凭本事揍他们,不需要亮牌子吧!”

“你知道我不是问的这个!”

“哦,你问的是哪个?讲道理?那是你们读书人的事,难不成还要我让他们排成一排,一个一个跟他们费吐沫?”

“你不与他们好好说,他们怎么会懂?再者说,不说就不说,走开便是,以你的身份气度多惹这份麻烦又是为何?”

“呵呵,你不懂得积弊难返的道理?李少侠露了那么一小手之后,与这种人好好说话,自然是水到渠成,他们当面肯定是唯唯诺诺,表示心悦诚服,嘴上说些以后肯定不再犯的有的没的不相干的和气话。转过身去,就刚才那跪地求神拜佛的怂样,就成了拍胸脯吹大气的资本,和酒桌上浅尝辄止的一杯薄情酒一样,八杆子打不着的权贵,就成了生死之交,下了这座山,你就成了这帮孙子沾仙气,抱佛脚的牛皮底子,你李惊澜就是这么在书院混的?儒家的敬畏你是怎么教的?没有‘恶人自有恶人磨’的道理,哪来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淮南不缺的就是牙尖嘴利的文人名士,就你这两下子,就等着被吃得骨头都不剩吧!”

李惊澜如遭当头棒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