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波澜起 > 第一卷 少年春衫正当时 第三十八章 山高水远关我屁事

秋风渐起!山上的叶子在边塞上空滞留了几千年的狂风的翻炒下,渐渐的变黄,变红,变脆。卧虎山庄的下人习惯的将扫落的枯叶在桃树、杨树附近挖一个坑,攒了叶子,把它埋下去。就是所谓的叶落归根了。

佛道之辩已经没有多少时日,李惊澜要赶上队伍,不敢耽搁,辞别一向以笑眯眯欺骗世人如今却面容阴沉不定的老王爷或者是“小师侄”,下山追赶书院队伍,易行空这才真正高兴起来,临别的时候那叫一个殷切:银子缺不缺,王爷府的牌子要不要,江湖上不一定能保平安,俗世里却是香窝窝,扯大旗做虎皮的好东西,武功秘籍带两本儿?师叔祖不在身边怪可怜的,路上看着解闷儿也行啊!李惊澜被这老货一副恨不得立马一脚把他踹下山的嘴脸气的,眼珠一转:“师侄啊!你看如今卧虎山庄上上下下围了个严实,我这下山也不太方便,您呢,位高权重送我下山也不合规矩,小婵也没什么事,烦请易姑娘送我下趟山,没什么意见吧!”易小蝉在身后恨恨的瞪了他一眼,这便宜占到没边儿了,到易小蝉这里都成师祖了!

易行空也是恨的牙痒,但想想也不无道理,省去很多麻烦,扭头看看自己的孙女儿:“要不你送送内什么……”这辈分真没法说啊!

易小蝉原本冷着脸,突然眼睛咕噜一转,多云转晴杏眼含笑,走到李惊澜身边:“师祖啊!您这伤好了?确实得送一送万一这山道陡峭,一不小心摔个鼻青脸肿也说不定,您说是吧!”说罢,纤手在李惊澜肩头重重一拍。一席话听的李惊澜脊背发凉,这位姑奶奶太狠了,内伤是姜楚那一枪抽的,那百十来道外伤是谁干的,你心里没点数?还我摔的,我脑缺啊!吓唬我?大老爷们儿咋能被这个唬住,咬着牙也得应着。这不一出门,就被背后一脚,差点踹了个嘴坑泥。

“易小蝉,你疯了吧!”

易小蝉也不与他废话,低头并指压住剑锷。

“行行行,怕了你了,易女侠!”李惊澜见势不好,连狠话都不敢再放。易小蝉显然也没准备再得寸进尺,两个人一前一后向山下走去。

秋高气爽,卧虎山庄最近封山,小道之上根本没什么人,小溪潺潺,松风轻卷,在阳光充足的映照下,光影斑驳。背着手的黄衣少女脚底在蜿蜒的小道上轻盈的像一只小鹿,背后马尾辫一晃一晃,俏皮之余显的格外轻灵,李惊澜落在身后美滋滋的咧着嘴,在心底不住的发出“啧啧”的感叹,大约下次碰到付海清便有的牛可以吹了,美其名曰:携美青山拾秋色。正乐着,不妨一柄剑鞘狠狠撞在肚腹,顿时痛的弯腰跌坐在石阶上,两眼都淌出泪了。

易小蝉把剑鞘搭在他的肩膀上:“想什么呢?美滋滋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说来听听?再说了,一大老爷们儿,哭什么,也不害臊。”

李惊澜暗叫一声:不好,有些得意忘形了,一副猪哥相估计被这姑娘看个正着,心中懊悔不已。

理屈词穷也不和这疯姑娘硬抗,嘿嘿一笑:“没啥没啥!”捂着肚子爬起来,赶紧走到前面去,这次就轮到易小蝉开心了,看着李惊澜如惊弓之鸟,总感觉后面可能随时飞来一脚,又不敢回头,诚恐诚惶,下山的步子歪歪扭扭的样子实在可笑,姑娘随手从路边折了一节柳枝,在指间绕来绕去,嘴里咕嘟着,向左扭,向右扭,左 ,左,右,右……哎呀,这次应该向左,你偏向右,故意跟我作对,纤巧的鼻子一抽,冲着李惊澜背后做了个恶狠狠的鬼脸,不巧,李惊澜终于忍不住背后的高压,正扭头瞧来,四目对视,易小蝉楞在当场,李惊澜扭头抱着脑袋撒腿就跑,口中还大喊:“我啥也没看见,女侠切莫杀人灭口,冤杀好人!”

易小蝉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不由的捧腹大笑,笑一会儿,冲着山道远处大喊一声:“小贼,站住,我追到你了。”然后自己又忍不住笑出声来

“咯咯咯”“咯咯咯”,如黄莺般清脆的笑声,在山间飘荡,西山的太阳都醉了,红着脸向山下缩去。

到了山下,就显出老王爷的面子有多大,再加上易小蝉亲自相送,都是有眼力界儿的,没风都能看出雨来,别说李惊澜眉眼里瞧着易小蝉的样子,一看就有猫腻,例行询问了一下,便让开道路。李惊澜假惺惺的说道:“易姑娘,别送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就到这儿吧!来日再见!”把个易小蝉气的要不是身边几十个江湖好汉都瞧着,恨不得立马就将他揍成猪头,李惊澜报了一箭之仇,也是见好就收,扭头做忍痛诀别状,快步离去,其实更是怕这疯婆娘真惹急了不顾自己脸面扑上来,那人就丢大了。

背后传来一句“小李子,咱们宫中再见!”李惊澜差点儿一口老血喷了出来,可以想象下次在江湖上碰到山脚下这拨好汉,就一准儿会被当做是小太监了。易小蝉这招绝学太狠了,伤人于千里之外!

下的山来,一个是的确要加紧脚步,另一个初升小金刚境总要试试的能耐,寻了块布巾遮住面孔,展开身形,也不控制速度,只是绕开人多的地界一路高来高去,短程之内竟然不亚于奔马,得意之际也是一气连着一气,直到力竭气尽才寻了个大树杈躺下休息。

连日来顾不得什么晓行夜宿,终于缀上队伍,乘夜色深沉悄悄潜入马车,看到裴小环抱着虎头枕如老树盘根的睡相,这才心中大定,盘腿坐在马车一角正要入定,听见小丫头梦中呓语:“臭哥哥,说好的生死不弃,转眼就不管小环了,说话不算数,再也不理你了!”一阵又是:“澜哥哥,小环听话,别丢下我!”“哥哥,我哪里也不去,别把我送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就是这几句,一会儿眼泪就浸湿了虎头枕。

李惊澜叹息了一声,也不去修炼,斜躺在小丫头身边,把薄被从小丫头身下缓缓抽出,拉出一角,轻轻的盖住她的腰腹,腿是盖不住的,盖上就是一阵乱蹬,如同哪吒闹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十六岁过半的李惊澜就学会了照顾孩子,或许是从小被人照顾习惯了,好不容易有个自己可以照顾的人,他忍不住掏心挖肺的去喜欢这个小丫头,又或许在苦水中长大的他,觉得这丫头其实比自己还苦,除了自己谁还在乎她?所以,两个孤独的少年竟不自觉的有了相依为命的感受。世间人皆慕一时荣华富贵,又有几个为十世谋,百世谋?多少聪明人在趋利避害上栽了跟头,却不自知。

又有谁能猜得到,一个二品大员甚至手握大秦一品以下监察大权的官宦子弟和曾经的天潢贵胄会相互觉得彼此可怜,孤苦伶仃相依为命。

天欲晓,冷冷的秋风从车窗的细缝里钻了进来,小丫头使劲拽了拽被子,死死压在自己身底的被子纹丝不动,连拽了几把,小丫头就被自己气醒了,欠起身子狠狠的捶打了几下小薄被。冷不丁听到身旁有个熟悉的声音戏谑道:“哟,人家是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裴小环,你是三日不见,起床气翻番。”

就听得马车里一声尖叫,然后“乒乒啪啪”一阵乱响,李惊澜和裴小环跳下马车的时候发髻也歪了,脸上,领口全是哈喇子,裴小环站在车辕上爬上李惊澜的肩膀,一手抓住李惊澜已经蓬乱的发髻,一手在空中乱舞,李惊澜笑容清浅,双手牢牢的扣住两只乱动的小腿,任小丫头发疯。

不远处的书院教习林让,双手拢在袖中,笑意清冽真诚,如释重负。

原本就是两条道上的书院和朝廷,有着各自不同的目的,又加上这既是多年的例行公事,再说这包子有肉不在褶子上,自然不会太关心这边,所以李惊澜悄然而去无声归来,并没有惹人注目,队伍按照既定的行程不紧不慢的向云州东南方向的恒山而去。

百年前佛教神僧达摩以一苇渡江西来,发大誓宏远,普度众生之苦,不仅传下精深佛法,也给江湖武夫留下了另一条武道登峰的大道,就是一品三境的金刚法门,所以佛门金刚体魄更被成为真正的大金刚境。

教派之争从古到今,无论是当初的道门三教还是先周之百派争流,有表面上的文斗,也有暗地里的血流成河,在千余年的华夏史上,不乏多少名门大派最后消失在浩瀚历史中,成为微不足道的尘埃。

但唯有儒道两门久存于世,历经千年而不衰,如今佛门强势西来,要与道门争锋,作为儒家其实是乐见其成的,儒家久居庙堂早已把自己定位成高层架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道门自古都有隐世,显世两派,如今显世一脉看似光鲜,其实不过如儒家的戏语一般,伶人而已,所谓紫贵只是盘旋于朝廷权贵府中而已,真正能拿上台面的也只有异姓王易行空,其他人根本就是鸡肋。

道门其实很在意这每年一度的佛道之辩,气运之争。而号称能容万物的佛家,反而是顺水推舟,并不在意辩难的胜负,只是随心的派出弟子,输赢无所谓,把自己的东西讲出来就好,所以看起来道门反而落了下乘。

也只有江湖之上龙虎,武当,峨眉,青城发了狠的渡劫飞升,才堪堪抵住佛门东侵之势。其中凄苦,不足为外人道也!

恒山,既有天下闻名的,佛门大能用通天之力建起古寺“悬空”,又有道门八仙飞升遗迹,作为佛道之辩的中立场所自然是合适不过。

北岳论道,从大面上看是两朝江湖庙堂的大事,其中的草蛇灰线,又与两朝江湖庙堂的大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从分别代表朝堂的礼部,皇帝的宫中貂寺,和书院夫子的李惊澜三者的身份就能看出端倪。

恒山愈近,礼部和宫中的谍报也来的愈加频繁。书院这边表面上风轻云淡,但小夫子李惊澜可是有个好爹,天下谍子的祖宗黑衣卫的老大可不是盖的,自然有更秘密的渠道,将数条经过正式过滤解析的消息传到林让手里,送进马车。

国战虽然暂时偃旗息鼓,但两国边境暗流涌动。

李惊澜在马车中将一张张纸笺投入铜盆焰火中,寡淡无味,没有那个女子剑仙的消息,没有那个死胖子的消息,至于其他,山高水远,关我屁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