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波澜起 > 第一卷 少年春衫正当时 第十七章 前后两骑入长安

第十六章

皇帝的赞许很快落实下来,李云道官复原职领黑衣卫统领,晋靖北侯,赏赐无数。

妇人姚志萍温良贤淑,教子有方,赐三品诰命。

其子李惊澜升云骑都尉。

圣旨很快传到京城李府,接旨的只有李云道的夫人姚志萍,接旨谢恩之后,传旨的太监又口述了皇帝口谕:靖北侯与国有大功,大秦必将全力营救,镇北军以及黑衣卫已经展开营救计划,必保靖北侯及李惊弦安返大秦云云。

姚志萍面如止水,礼仪周备,只是少言不语。

待到宣旨完毕,送走宣旨太监等一众人等,姚夫人独自走进李云道的书房,将手中的圣旨随便丢在案几之上。喃喃自语道:“六王爷,这是唯恐李家死不尽,死不绝啊!也罢,李家从此便不欠你什么。”

“有没有比孤儿寡母更惨的?李云道你这个王八蛋,你死了无所谓,老娘守活寡也无所谓,你不是喜欢烧人祖坟么,惊弦和惊澜要有什么三长两短,老娘亲自把你李家的祖坟烧了,你信不信?”

“惊澜,别怪你爹,他不能做的更好了!自古忠孝难两全啊!怪娘,娘不该生下你来,又不能护你周全,是娘不对……”

“惊弦,苦了你了…….”

妇人把下巴搁在右臂,俯身用左手指尖摩挲着李云道书桌上的一对紫玉核桃,低声自言自语,不知不觉的睡了过去。

睡容凄惶。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常居八九,可她,求一二都不得,又如何?

李惊澜是正月初四接到柳同的传书,没有过多的描述,只是大致说明了下情况,让李惊澜不要担心,吕彦超的弟子萧拓海等人已经北上,黑衣卫也搬出沉寂多年的内线。

还有惊弦的手书:“好好待在山上,否则抽死你!”

李惊澜在烛台下把前一封烧成灰烬,把姐姐的信反复的看了几遍,整整齐齐的叠好,放在和裴小环身世有关的小包袱里。然后整理行装。

出人意料的是李惊澜原以为张宝熙这边不会轻易同意,可老道士仅仅是唉声叹气了半天,嘱咐了他一些事情,就摆摆手让他自行下山。反而把他弄得摸不着头脑。

东西不多,还是那个大包袱,还是一大一小两个人,李惊澜摸摸裴小环的脑袋,有点相依为命的感觉。

走到山门口,却是有人早已等在那里,还是熟人,易秋师兄。

易秋道长开门见山的说,每个龙虎山有望飞升的大真人亲传弟子,第一次下山游历,都有专门指定的护道人,一是酬谢大真人为龙虎山所付出的,二是表明态度,师父飞升了,徒弟还是龙虎山的弟子,龙虎山还会罩着。三就是既希望下山游历有所得,也不希望他们过早地夭折。一般情况护道人不会插手,主要还是防着江湖上一些不讲规矩的前辈出手。易秋说按说这个活儿应该是北海那位干的,可那位也是随时可以破境,弄不好就是千年以降龙虎山罕见的师徒联袂飞升,就连掌教真人都不敢轻易传书那位,可李惊澜这辈分在这里摆着,就连三代弟子身世煊赫,武道极高的守拙道人都没资格给李惊澜当护道人,张宝熙那边没和李惊澜说这个,私下里却豁出老脸跟张承乾把易秋道长要了出来。

李惊澜也是转身朝后山方向磕了三个响头,张宝熙在后山望着云雾缭绕的山顶:“惊澜,京城居不易啊!师父也只能帮你到这里了!”

这边坐镇北边的太子周安世也接到圣旨,让他交卸大军给吴庸,克日返京;三年的期限不过寥寥几月,虽说和沧军干了几仗,胜负参半,但太子已经表现出自己强硬的一面,可沧国已经发出强烈抗议,摆明了北边是要打几场大仗的,这个时候把太子召回京城,其实是有损太子的威望的,几位幕僚商议了半天,居然得出一个结论,除非前一道圣旨只是个幌子,所有的一切只是为了让沧国把注意力放在北境,从而让东北的朵颜三卫能够顺利的内附。所以,所谓太子戍边只不过是一颗棋子而已,如今朵颜三卫顺利内附,北境眼看就要迎来一场大战,自然是要调兵遣将,肯定还要调一位沙场老将来指挥的,如果太子在这里,就难免会有掣肘的嫌疑,这个解释,那就符合所有发生的一切了。

几个幕僚都恭喜太子,原来当初并不是他们所猜测的,太子看来并未失宠,反而镀上一层虽然不太厚,但足以代表军方的金灿灿的外衣。

然而,谁都没注意到太子微微的皱了一下眉头。

周安世很担心那个胖子,所以这几仗他打的很强硬,也很用心,要不是吴庸拦着,他都想打一个反冲锋,他知道,这边打的凶一点,那个胖子又多一份逃回来的机会,他虽然已经看懂了父皇要做什么,但那并不代表自己所认为的,李云道知道的太多了,可他并不在乎,即便是父皇不相信,母后不能信,天下所有人都不信,但他信,那个胖子,那个愿意给自己讲故事到深夜,那个愿意拎着血淋淋的脑袋在大内皇宫违禁的转了一圈,那个明明轻功绝伦,却愿意为自己爬树的胖子,不会对自己产生威胁,绝不会。

所以他要回去问一问父皇,求一求父皇,因为这个事,幕僚们绝对不会同意他的鲁莽,会认为他这么做只会激怒皇帝,动摇太子的根基,所以,这一切太子并没有说出来。

正月十五,元宵节,长安城内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十几丈长的彩龙,铜皮铁骨的狮子,扭秧歌,划旱船,大头娃娃满街转,踩高跷的,耍大刀,钢叉,猴棍,巨石砸钉板的,卖糖人,捏泥人的,卖布头,卖挂件儿的,李记糖葫芦,王记包子,赵记驴打滚儿的……

万人空巷,好不热闹。

未时许,一骑轻骑自北门闯入,还未到近前,一块黄澄澄牌子便飞掷到门口禁军脚下,带队的校尉捡起来一看,赶紧单膝跪地,未等门口士卒全部跪倒,一匹枣红宝驹已经穿城而过,直奔内城而去。眼尖的看到是一位十八九岁的锦衣少年,双目如星,风尘仆仆。

守门的校尉把手中的牌子用衣袖擦得干干净净,嘱咐副手看好岗位,把牌子揣在怀里,有摸了几下,才心怀忐忑的往城内奔去。

酉时一刻,北大街门可罗雀的新晋靖北侯府门口,一位年约十五六岁的灰袍少年,拉着一匹驽马,马上坐着一个粉妆玉琢,红绸短袄红绸棉裤,脑袋上用红丝线扎着两个朝天小辫的小丫头,并排的一个身材魁梧黑须,黑面的老道士手里牵着一匹骡子,双目微垂。

天色渐沉,盘踞了一天的乌云,终于耐不住性子,鹅毛般的雪片,从天空中缓缓飘落。

少年抬头看看崭新的牌匾,嘴角一扯,伸手把红衣小姑娘从马鞍上抱了下来,拂去她头上晶莹的雪花,轻声说道:“丫头,到家了!”

正月十五雪打灯,前后两骑入长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