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波澜起 > 第二卷 不平之处且放声 第三十六章 端茶送客

皇宫大内,春雪湖边江南新贡的三千锦鲤群头促动,在秋天的大日头下,五彩斑斓,令人目眩神池,皇帝最近总是在批阅奏章累了的时候,独自坐在湖边小半个时辰,对于在位以来一直勤政不懈的他来说,已经算是很奢侈了,而一向阴沉的皇帝突然改变习惯,让太监们极不适应,内心更加惶恐,更别说宫里的其他有心人了。林大貂寺似乎想到了什么,苍白的脸色变得更加苍白了,这一幕如今见过的人不多了,前皇后见过,马骞见过,李云道见过,他也见过,皇帝回头瞧瞧远处的林大貂寺紧皱的眉头,似乎感觉到了什么,站起身来走到他身边。

“老家伙,有些担心?”

老太监并没有向平常一样诚惶诚恐,但一样的恭敬,低着头说道:“陛下的身子重要,老奴行将就木,做事情可能比不上那个胖子,但比起别人却也不差,愿为陛下分忧。”

“行啦,行啦,朕已经想明白了,你就不要多想了,以后不会这样了。”

老太监并未放松胸中一口气,身子伏得更低了。

皇帝轻轻一脚踢在他小腿上,笑骂了一句:“胆儿挺肥,还敢在朕面前提那个胖子!”这才缓缓向前走去。

孟门山在距壶口瀑布下游五公里处,“十里龙槽“下方,在黄河谷底的河床中,有两块梭形的巨石,巍然屹立在巨流中,形成两个河心岛.这就是被称为“九河之蹬“的孟门山。孟门山腰有一座小庙,香火不旺的小庙却有个非常响亮的名字,紫霞观,庙外有三株两人合抱粗老柏,老柏挺直插天,树冠郁郁葱葱,给小庙添了不少的风采。

今天的小庙内,来了几位投宿舍的客人,所以特意挂了几盏灯笼,因为其中两位客人出手阔绰,一位抬手就是一百两的香火钱,另一位更是足足拿出三百两的银票,对于一般情况只是面对附近的老弱妇孺的小庙,这件这是天降横福,几个小道士分别给师父派送了五十文铜钱,便屁颠屁颠的忙前忙后,采购烹煮食物,照应几位大爷。

孤身前来,掏了一百两现银的年轻人,虽然身负刀剑,可偏偏在三清祖师面前恭恭敬敬的上了几炷香,礼节周备一丝不苟。让老师父很是开心。银子是银子,信仰是信仰,如果两样都有了,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所以当年轻人扭头出来,老师父特意上去问了一句,小先生是否要算上一卦?

年轻人笑眯眯的说,家里就有卦算得特别灵的,就不叨扰了,因为要出远门,家里人算的不错,讨了个好彩气,就不多此一举了。

老道士心知不是年轻人心疼银子,一边唏嘘,一边故作大气的说:出门在外,当然是有个好彩头顺顺当当,小先生这话说的在理。

甩出大额银票的却是四个人结伴而行,三位豪壮的汉子,以为中年儒生,此时正在偏房里饮酒,声响倒是不太大,但在夜里安静的小庙,也显得很热闹。

年轻人路过热闹的小屋,嘴角带笑,温润如玉,恰巧被屋中面对他的以为莽汉看到,竟是不自觉的一愣神,刹那间感觉这个年轻人仿佛多年的老友一般,“朋友,不如过来吃一杯酒如何?”

年轻人依旧是面带微笑,微微躬身,双手一拱,朗声说道:“承蒙抬爱,只是明早还有事,不便饮酒,多谢大侠!”说罢,转身离去。

夜色深沉,灯下少年轻轻拂过书页,屋外风过古柏,屋内,清风翻书,沙沙作响。

庆城,风雨欲来。

接连的人事调动,让人摸不着头脑,各种利益纠葛牵扯却变得更加剪不断理还乱。

原本还能相安无事的各大势力,开始互相试探,边缘接触在烦躁的情绪中逐渐激化。

大户纪家,最近就因为因为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族子弟,祸害了一位父亲也是家主刚刚意外去世的少女,而引出了一桩大麻烦,头疼不已。

去世的这位也是在刀口上舔血,一步一步爬上来的,在庆城其实这种人最脆弱,上不靠天,中不靠官,人走茶凉,以纪家的势力,若是以往,这根本不算个事,甚至连官司都不需要打,可纪家最大的靠山如今平调到陇右,这时候正在跑门路,冷不丁出了这么一件事,还被别人盯上了,这就很麻烦了,嗜血的庆城豪强很快就闻到了腥味,在原本人命如草芥的庆城,同为布匹生意大户的王家掀起波涛之时,加上其他人的浑水摸鱼,一根稻草就能把一个巨大的家族压垮。

孤儿寡母面对豺狼虎豹,举告无门,王家的强出头也让大家把目光都集中在这里,可谁也没有注意到少女的娘在许多年前曾经在李府做过几年厨娘,而注意到的人也没怎么当回事,李府一直是小姐做主,李家小姐据说已经出门远行一年左右了,主家不在,以李府低调的路子,没人能想到他们会趟这趟浑水。

与纪家世代交好的樊家,亦有通家之好,平时来往走动频繁,在最初的时候,也是力挺纪家,可经略使衙门递出话之后,樊家就送出一封信,不顾唇亡齿寒,远远的站开。

并州将军府里,新上任的年轻人并没有接下前任在纪家的这段香火情,纪家几次拜访都碰了壁,这位见过大世面的年轻将军,恰好知道一丝个中关系,又恰好知道一些千里之外京师中发生的事情。乐的隔岸观火。

纪家四处奔波却所投无门,正在没办法的时候,一个旁支子弟却带回了以外的惊喜,在外游历三年有余的他,被徽山大宗看上,收为弟子,如今与宗派的师长同行,正好路过家门,便回家瞧瞧,纪家自然不肯放过这根救命草,及时雨,不知许下什么承诺,让同行的两位指玄师长竟然愿意坐镇纪家宅院。风云突变,几股暗流顿时被阻住去路。

年轻的并州将军听到这个消息眼皮子都懒得抬,只是问道在李府大门跪拜的老妇人如何?亲兵回报说,门倒是没进去,但府里的大管家亲自出来不知道与老妇人说了些什么,老妇人哭哭啼啼的就走了。并州将军将手中的鱼钩再次扔进小湖,支起鱼竿,两手垫在脑后,睡倒在躺椅上,闭上双目。秋声已歇渐入冬,罕见的冬日暖阳可要好好享受。

原本撕破脸皮的两家又站在同一起跑线,搁下手中的恩怨,先把刀尖对准待宰的羔羊,外围的生意,货铺,茶馆,没几天就已经被瓜分殆尽,只有城南一百五十亩肥田,和那座大宅子,老妇人把宅契,地契揣在怀里死死不肯松口。无论威逼利诱,就是不肯拿出来。纪家王家很快就失去了耐心,仿佛约好了一样,这一日两家摆开阵仗同时杀向城南大宅。

官府这边早已打点好了,只是说动静不要太大,否则谁都不好交差,一般来说这就算庆城的潜规则了,虎也好,狼也罢,总得给上面留点面子,要是惹恼了,真以为五万边兵是摆设?

那就摆擂台呗!都是混江湖的,按江湖规矩来,五场较技之后,恐怕就是血腥的手段,两家的几百号人,加上看热闹的,整个城南黑压压围成一片。

家中的婢女,仆人已经四散逃奔,大院里一片狼藉,老妇人独自坐在正堂,佝偻着身子,无神的双目望着洞开的房门,心如死灰。

不远处的庆城南门,一位相貌俊朗的少年独自牵着一匹老马,晃晃悠悠的走进这座熟悉的城市,不久前接到府上的书信,大致对城内错中复杂的关系有些了解,书信的末尾用寥寥几笔将此事说了一下,其实当他看到前面并州将军的名字之后,这点事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可一个是他想起那个半师半友的家伙一脸的猥琐,就头皮发麻,另一个是,他想讲讲道理。

于是,他并没有回复大管家,也没有加快行程,而是掐着点儿来到庆城。进了城门,李惊澜顺着空旷的大街,穿过小巷,来到了大宅的后门,十来条精壮的汉子守在门口,正插科打诨,唾沫飞溅的说着纪家小公子的风流韵事,懒得理他,直到走近门口才大喊大嚷起来,李惊澜也懒得跟他们讲道理,一股脑的全扔进大宅,在一棵柳树前拴好老马,踱着步子来到正堂。

老妇人盯着这个出乎意料的来人,有些紧张,再加上老眼的确昏花,并没有认出这个小公子。

“高姨,还记得惊澜不?”来人轻声说道。

“惊澜?哪个惊澜?”老妇人早已想不起那个调皮捣蛋,经常跑到后厨偷取吃食的那个三五岁的孩童。

“李家,惊澜。就是在后厨偷吃被娘堵了门,藏在您围裙下菜躲过一顿臭揍的李惊澜啊!”

“李家!惊澜!”老妇人浑身颤抖,哆哆嗦嗦的站起身来,走到近前仔细的端详这个年轻人,“一点都不像啊!”

“高姨,有些其它的原因,这张面皮是假的。”李惊澜笑着说道。

老妇人将信将疑。

突然大门外传来震天般的叫好声,想必是两家决出胜负,等一下就要行那霸道之事,老妇人脸上浮现出一丝狠厉。

李惊澜上前扶住妇人,把她送回座椅,顺手将她暗藏在手里的火折子拿了过来,拍了拍妇人的小臂:“高姨,等下不要害怕,办完了事,咱们回李府,等您缓过来,咱家的东西一点儿都不会少。放心。”

少年进到里屋烧了一壶水,沏了两杯茶,给老妇人端过一杯,自己面前放了一杯。

端茶送客,这是很久以来大户人家的规矩,李惊澜如今也要送客,就是不知道怎么送,送到哪里。

正堂之上,一老一少正襟而坐,坐等恶客登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