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波澜起 > 第二卷 不平之处且放声 第二十三章 敝屣功名尊道义

离开了老夫子的书院依旧是那个书院,可明显的有些门前冷落车马稀的意思,小夫子坐镇书院一年,别说宫里一次都没有召见,就是待在书院的时日也不足一半,书院外的变化已经影响到院内的气氛,没有了定心丸,光是几本圣贤书可不太好拴住心猿意马。这还是在今年春闱中,上榜的弟子与往年并无差别的状况下,对此李惊澜心知肚明,老师的打算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人能看清楚,可偏偏又不足为外人道,只好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一个不温不火的书院,一个无欲无求的夫子,倒是挺相配的。

蜀中屠蛟之事,本来隐秘,李惊澜自然不会急着去师兄那里表功,而太子府那边也沉得住气,小夫子回京十日了,都没有往这边送过只言片语,这与太子以往三天两头的往书院跑的行径大相径庭,书院失势?还是太子与师弟反目?倘或是李惊澜这颗棋子已成了弃子?一时间,各种各样的猜测四起。

闫宇平和厉天行仍然在较劲,而那个初来之时活蹦乱跳的小公主,却像被霜打了一样,没精打采的,也许是实在没心情应付打着切磋讨教名义往自己身边蹭的文人雅士,叶轻尘索性缩在李惊澜的小院里躲清静,李惊澜就觉得这个小院可能风水真的不错,自己,裴小环,小和尚,元晓菲,小公主,呵呵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一年的时间人气暴涨啊!这还是小胖子李富贵出仕了,要不然真得琢磨是不是需要加盖一间。

“你就眼瞧着书院江河日下,而束手无策?”小公主没吃过猪肉也见过肥猪满街跑,几日的功夫就瞧出书院四面漏风的光景,忍不住想问一问每日除了跟小魔头例行的活动,只是练拳,练刀,吐纳,读书,抄写,闷头不管窗外事的书院主事人。

李惊澜搁下手中的半卷古籍,抬头笑笑,指着身边的椅子说:“殿下请坐!”

小公主对李惊澜少年老成的样子极不感冒,可他坐着她站着也不是那么回事,只好勉为其难的坐下。

“有些道理是说给明白人的,有些道理是搪塞世人的,殿下想听哪个?”李惊澜不紧不慢。

“你觉得本殿下如世人般愚蠢?”叶轻尘反唇相讥。

“好,那就好叫殿下知道,老师的愿望!”

“想必殿下看到门口大石上,所刻的那些字了?”

“这算是显摆?吹牛皮谁不会?”叶轻尘不说早在燕都燕无双和厉天行对那二十二个字的满口赞誉,反而如同孩童吵架般撇开主题。

李惊澜并无半点尴尬:“不瞒殿下,这是老师所述,只是为我装点门面而已。”

“哼,早就猜到了,算你老实。”叶轻尘故作高深。

“大秦百年,前三十年重武轻文,养出了万里江山的一股豪气,无论是我爹还是闫叔叔,甚至荒城边兵一小卒,面对千军万马,背靠一杆黑龙旗,从内心深处都是有底气的,这个不是装,也不是演,是武帝,先皇一句‘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从上至下的霸气使然;武帝龙陨之后,给先皇留下一幅万里江山,也留下一副烂摊子,数十年战火,世人皆苦,天下苦,圣人出,才有了夫子出世,定朝纲,抑武夫,兴文脉,继而修生养息,天下大治。今上登基之后,老师退出朝堂,创立书院,不求一时而为大秦求万世,所以,今上深感老师的厚德,对书院别有一份情义,无论是当初的云真人与书院的天人之辩,还是燕国师私下里传播‘以退为进,把持朝纲’的诛心离间之计,都不曾让以诚待国的夫子与当今心中有隙。”说到这里,李惊澜缓了口气。

“哼,明明是心里有鬼,倒说别人造谣,还不是仗着力气壮声音大污人清白!”纵然是叶轻尘知道这里不免有燕无双的首尾,但她又怎么能承认。

好在李惊澜并不准备与她辩驳这个,喝了一口凉茶,继续说道。

“是啊!无风不起浪,这是其一;也是其次,近些年老师游历天下,偶有所得,令出一门固然通顺,但在朝堂之上,一品执宰出自书院,二品座师出自书院,三品权柄出自书院,四品巡查出自书院,五品顶头上司出自书院,六品引路人是师兄,七品同僚是师弟,那么,先是叙旧还是论事,先是论情还是执法?规矩之外又有小规矩,法令之外又有先知后觉之分,如此和气的朝堂,如此鼎盛的书院,是为大秦天下选拔英才,还是不断钩织一张人情世故,法外有法,投机钻营的大网?当所有人都倒向一边,如何分黑白,明是非?不是老师怀疑人心,实在是人心不见得经得住拷问,麟德八年,山南道一个七品知县判错了案子,刑部发回重审,知县丢不起这个人,走了书院门生的路子,可殿下知道么,最后真相大白之时,从山南道,到京师,最后甚至牵扯到三品大员吏部尚书刘天茂,涉案大小官吏七十三人;四王之乱,淮南道经略使杨益光在同门师兄的苦苦哀求之下,硬生生将告急文书压了两天,之后在反往围城之时从城头一跃而下的杨经略使,不是贪生怕死大节有亏,而是,这二十四个时辰的延迟,让大秦子民丢失了十一万条性命,十一万哪!一场不义之战,一场本来能在大火初燃就能扑灭的战争,就因为同门之谊先机殆尽。这都是摆到明面上的,大秦万里山河,书院数十年出仕弟子千余人,其中的包庇纵容,沆瀣一气,暗地里又有多少?那些个寒窗苦读十年的莘莘学子,如何变成这样?书院这条捷径的存在,对大秦还有何意义?”李惊澜双目直视叶轻尘,“有教无类?书院大考之时,没有十两银子,连莫姬湖都走不进来,书院初衷已经支离破碎,殿下看到的江河日下,不是书院的教习懈怠了,而是那条捷径被堵死了。”

“传道授业解惑书院,成了牵线搭桥铺路的捐客,如此皮之不存的书院,可是配得上殿下仰慕的大秦文脉?”李惊澜霍然起身。

“不破不立?”天资聪颖的叶轻尘小声说道。

“我大秦武夫有一怒拔刀,同样老师抛下立地成圣的契机,所求的是大秦百万读书人能够扪心自问,能够百花齐放,能够有事有不平则鸣担当,和开万世太平的底气。”

“夫子离开书院,将来我也要离开书院,那些有师者之风的教习也会慢慢离开书院,去往大秦各处,大秦书院没了,可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大秦文脉,会在遍地开花,这才是老师的愿望,大秦读书人的愿望,大秦开万世太平的希望!”

“殿下,老师此举何尝不是如同慷慨赴死的燕国师一样,你可懂?”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读书人安身立命之根本,有些人牢牢记住自己的初心,像夫子,有些人为了自己的使命不惜放弃宝贵的生命,像燕无双:有些人,忍辱负重,艰难前行像李惊澜,有些话不可说,有些事千百年之后才能真相大白。

但读书人从来都只是扪心自问,无怨,无悔。

师者,扛着一代人的责任,要站的更高,望得更远,要自省要慎独,要大德要大仁要大爱;夫子无悔,但有愧,所以夫子坦然的摊开手放下过去的忧,从容的拾起现在的乐。

敝屣功名尊道义。

叶轻尘起身往书楼一拜。

恭敬,虔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