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大神之光是如何炼成的 > 第80章电影《迦太基的失落》上映

葬礼过后,一切再度恢复了平静。

人总会是死的,没有谁能长生不死,也没有谁会将死人常常挂在嘴边,说个不停。很多时刻,选择了遗忘。

毕竟死去的亲人,代表着心灵的一点痛楚,没有谁愿意再度回忆,也不愿意再度提起。

“12月13日,电影《迦太基的失落》上映!”

电话中传来了张馨予的声音。

又一个电影要上映了,是那十个剧本中的一个。

“你有时间吗?”李清问道。

“有时间!”

“那我们一起去看电影吧,这是我的剧本拍摄而成!”

“一定去!”

约会上丁思雨,在一个电影院小包间坐了下来,静静的等得电影开播了。

在几分钟之后,电影开始上映。

这是一部外国历史电影,主要是讲述着两千年前,发生在地中海的战争,主要是迦太基与罗马争夺世界霸权。

而为了争夺地中海霸权,发生了三次战争,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主要是第二次战争。

而在战争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迦太基将领汉尼拔。

汉尼拔越过了比利牛斯山和阿尔比斯上,深入到了意大利半岛,深入到了罗马城附近,靠着运动战,避强击弱,一次次击败了罗马,让罗马损失了大量的男丁,几乎是让罗马败亡。

只可惜了,汉尼拔的命运太悲剧了。

或者说,汉尼拔好似岳飞一般悲剧,前面拼命的大战,后面却是下绊子,签订投降协约。

在历史上,签订了和约之后,岳飞被害死。

而在罗马与迦太基签订了和约之后,汉尼拔被迫流亡国外,可敌人还是不放过他,最后他服毒自杀。

总之,汉尼拔是一个大悲剧。

电影拍摄的有生命张力,富有渲染力,悲剧色彩。

在观看电影之前,李清一直想象着张馨予的拍摄水准,只是真正到了电影上映的时刻,李清还是大吃一惊。

开篇,以悲壮的局面,以迦太基战败,签订和约开篇,有着剧烈的悲壮之感。

接着,罗马与迦太基的第二次战争开始,在战争中,可谓是一路爽文,身为主角的汉尼拔,先是奇迹般的越过了阿尔比斯上,出现在了意大利,多次与意大利交战屡战屡胜,好似不败战神一般。

而罗马一次次战败。

接着,罗马开始进攻迦太基主城,实现围魏救赵。

汉尼拔不得不舍弃了运动战,回去救援,与敌人正面对决,优势尽数丧失,结果大败。

一场大败,迦太基签订了屈辱的和约。

“罗马能经历一百次失败,依旧血战,不签订和约;可是迦太基只要是经历一次失败,就是求和。

罗马能失败一百次,可只要有一次战斗胜利,就是能彻底的翻盘;可是迦太基,哪怕是胜利一百次,只有要一次失败,就是彻底败北。

罗马能血战不断,哪怕是国内人口损失惨重,依旧是能血战不断;可是迦太基可能因为战争,损失了一点金币,就是屈辱求和。”

战败了,看着屈辱的合约,汉尼拔无奈的控诉着,好似一个末路英雄。

他想要再战,只是迦太基的国民不想再战了。

他想要血战到底,不灭罗马誓不罢休,可是可是迦太基国民却是喜欢和平,哪怕是这种和平是屈辱的。

看着电影中的这一幕,很多观众都是心中堵得慌,难受至极。

战争结束了,迦太基开始重建,而他却不得不走上流亡之路,在国民眼中,他不是英雄,而是引发战争的罪人。

一个将军最悲剧的不是战死沙场,而是一个将军为了祖国而奋斗血战,可是最后,却被祖国出卖,被人民出卖。

最后,很多迦太基人想要逮捕他,送给罗马人,讨好罗马人,他只能是流亡;只是天地之大,再也没有他存身之地,最后他喝下了毒药,选择了自杀而去。

他年纪大了,不想被关在笼子中,押解到罗马受审。

看着这一幕,很多的观众眼圈变红了起来,似乎悲伤至极,悲伤着这位英雄。

主角死亡了,电影该结束了。

只是没有结束,接着第三次战争爆发了,罗马大军围攻迦太基城,而这时迦太基人开始爆发出了爱国情操,积极抵抗罗马军队。只是可惜了……

有种爱国,叫垂死挣扎;

有种爱国,叫死到临头。

很多人多数时刻是不爱国的,只有到了死到临头,到了垂死挣扎时,才开始爱国。

就好似历史上的崖山一般,在崖山之战,宋朝军民拼杀的最有血气,最敢于战斗。若是宋朝军民将这股血气,用来对付蒙古大军,十个蒙古大军都是被团灭了。只可惜,只有在崖山时,只有在死到临头才有血气,才有爱国心。

可是已经迟了……

最后第三次战争爆发了,迦太基城毁灭,一场大屠杀发生了,相当于另一个版本的南京大屠杀。

六十万人口中,五十万被屠杀殆尽,只剩下五万被贩卖为奴隶,迦太基不复存在。

似乎为了渲染悲壮,整个街战场景,血战场景,拍摄的分外悲壮,让在场的观众看着,恍惚之间,想到了几百年前,满清入侵时,在扬州制造的那场大屠杀一般。

这是一部西方的历史剧,又是两千多年前。

似乎距离现在,很是遥远,很是模糊,可一切又是如此的真实。

看着这一幕,总是能回想起满清入侵时,扬州十日屠。

后来清史专家、满学会会长阎大汉奸,在央视“百家讲坛”讲座中所言,将“为什么60万人的满族能够征服1万万人的汉族”归结为6个字:“天合、地合、人合”,“在人合方面,其中之一是少杀人”。这是从宏观上来看清军军纪。联系到扬州,阎崇年认为,“攻城、巷战在一天内结束,一般说没有必要大屠杀”;“当时的大炮没有多少杀伤力,由此引起的报复也就没有根据”;扬州十日”屠杀事件不存在。

满清很幸福,有阎大汉奸洗白;

而罗马人很悲剧,没有人洗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