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玄幻 > 请天下赴死 > 第17章 最后一子(求月票 )

请天下赴死 第17章 最后一子(求月票 )

作者:阎ZK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8: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到底谁人,胆敢攻我大城!?」

「是,是太平军——”

「太平军。!」

「太平军早死,汝等勿要在此招笑!」

应国北域关附近的守城战将王川宁被吵闹的声音吵醒之后,愤怒率领大军踏上城墙的时候,见到的,正是那古老的太平军战旗在风中狂舞。

在太平军的前方,数名战将一字排开。

一柄一柄兵器举高。

于是,太平军鼎盛时期的锋芒,在此展露一角,兵器放平,燕玄纪怒声之中,王川宁手脚冰凉。

我?

面对鼎盛时期的太平军一道锋芒?

甚至于,并不仅仅是鼎盛期的太平军,这些老将们的境界都比起当年更强,气血体魄不足,但是此刻,是比起【哀兵】更强烈的一种情绪涌动在他们的心中。

这必将会是太平军的最后一战了。

无论胜负,此战之后,他们都将会从战场上退下。

太平军这三个字,或许终究会被席卷到这岁月的一角,最终会被人所遗忘,但是在这之前,在你我的荣光被时代所淹没之前,尚且有此一战!

此战,不可败!

只是一日不到的时间,这一座城关就被攻破。

应国将军王川宁被原世通当场斩杀,士气大振,太平军连连克敌之后,

不再如寻常那样,封锁后方,占据城池,而是犹如一柄利刃一般,直接朝看东都的方向杀过去。

在这个时期,顶尖名将和一线兵团在前方对峙。

其余的二线兵团不得不前去镇压起义军,而现在,这一支同样是顶尖兵团的太平军,犹如长驱直入,几乎没有多少可以阻拦他们的人。

在舍弃其他诸多思考事情的情况下,只需要数日就可以直接突入到东都门下。

这种消息飞速传递到了皇宫之中。

姜高坐在皇宫的大殿当中,证证失神,他已有数日不能睡着,即便是休息也只是短暂闭着眼晴,前方一卷卷卷宗铺开来,上面都有用朱砂写出来的,红色的文字。

代表着的,正是整个天下最紧急,最为十万火急的军情。

这种级别的军情,就和十万军级别的战场一样。

在以前的时代里,是十年时间里面都没有几次的。

但是现在,却是以一种极高的频率,不断出现。

「报!!」

「秦玉龙将军为越千峰所败,不得不后撤五十里,固守于山川之间一一「军队损失十之三!」

「禀报!」

「偷袭镇北城的乱军失败,镇北城中仍有将军驻守!」

「报一—!

「太师姜素欲要后撤,秦皇李观一进军,太师姜素被秦皇牵制,不能够回撤援助!」

「报,军情急报!」

「将军太叔逸斩朝廷使臣,自立为将军,称王!」

「报一一个个消息,几乎是不停歇地被传递进来,疾驰进入了应国皇宫当中的斥候和精骑几乎是连绵不绝,为了让这些情报的传递更为迅疾,姜高甚至于直接将皇宫大门打开。

然后将原本防止刺客的诸多筛选措施都停下。

一切都是为了让整个应国的情报传递更为迅速,

魏懿文说如此不可,如此,则陛下之安危,不能够保证;姜高却只是道,天下已经到了如此的情况,消息处理哪怕是迟了一次,都将会影响到了整个大局。

岂能够为了防备莫须有的刺客,而将天下和家国放在后面?

于是尽数将皇宫大门拆去。

情报得以络绎不绝地传递进来,然后以诸多文臣谋臣为核心,帮助姜高处理了这些情报,再以同样快的的速度传递出去,只是,天下疲至此,已经不再是一个人能够改变局势的了。

即便是姜高已经如此拼命。

抬起头看去,眼前尚未处理的卷宗和情报,仍旧堆积如山,非但是没有丝毫的减少,反倒还是比起之前,数量更多了些!

魏懿文的眼袋明显大了不少,即便是姜采都有些疲惫,此刻抱着卷宗,

就只是坐在红柱旁边,靠着这支撑着应国皇室大殿的柱子小睡。

只是,支撑着这皇宫和皇室威仪的,是柱子还是人?

姜高没有去吵醒他们,只是放轻了脚步,慢慢走出去了,看着天空,如今天色已是有些昏沉了,夏日的夜空,就算是入夜,天也还带着些微的亮蓝色,隐隐看得到天空云海的轮廓。

姜高数日没有休息,此刻看看天空,证证失神。

这威严的,华贵的皇宫,像是一座锁,锁住了辽阔的天空,也锁住了姜高,他安静站在这里,宫殿安静寂静,仍日繁华,却莫名有一种萧瑟之感让他想要沉浸在这种情绪当中,远离现世。

背后传来了脚步声。

「”..·陛下。”

姜高回头看,看到魏懿文站在身后,老丞相的脸上颇有疲惫,在这之前,魏懿文对于身子的保养养护,其实颇为看重,白发里面多少还有黑发,

发丝也带着一种莹润的光泽。

自有一种雍容华贵,养尊处优之感。

而现在,也不过只是才过去了十几天的时间。

这老人的头发就已经全部花白了,头发犹如火焰燃尽之后留下的白灰,

脸上的皱纹每日多刻出几道,这半个月的时间,似乎是老去了十多年的时间。

耗费心力太重。

一日却过一春秋也。

魏懿文知道自己的身体,已经犹如烈火烹油,现在之所以还可以支撑着,只不过是因为还有这天下的大事支撑着,还有一口气,堵在胸口,不肯下去!

一旦此事过后,就算是大应国暂且保存下来了国祚,没有最差的情况,

没有被秦皇击破,那他也已经没有多少寿数了,恐怕长则月余,短则数日,

就会溢然长逝。

他忽然明白了当年姜万象的状态和心境。

死则死矣。

唯恨余愿未成,身躯已朽。

姜高道:「魏相熬了许久,不好好休息一下吗?」

魏懿文道:「陛下犹自如此,老臣怎敢说疲累?」

姜高没有说什么客套的话了,他只是看着远处,手掌背负身后,

道:「朕在之前,只作为太子,只是觉得,解决一件事情,就只是一件事情,一处战场的胜利,就是胜利。”

「如今才发现了不对。」

「这天下辽阔,竟然只是一处战场就是如此地耗费心力,镇北城,北域关,南部战场,这些都是这巨大战场的一个部分,一处胜利,一处失败,只能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最终的胜负。」

「这天下犹如人之呼吸,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

「也唯独此刻。」

「朕才知道,战场不只是战场,还有民间,还有江湖,还有地势和时局;而如此层层叠叠累加起来的,繁复立体之状态,才是真正的战场。」

「每一日,每一处战场,都有着种种不同的情报。’

「来自于百姓,来自于过去,来自于敌人,来自于战场,甚至于后勤”

「这些情报,本已是极多极繁复。」

「而其中的每一处情报,彼此之间有影响,有干扰和配合,而其个体,

又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战局和天下的走向,无数信息情报,汇聚起来,要在极为短暂的时间里做出判断。」

「做出的判断又会影响到之后的情报。」

「极消耗脑力啊—」

姜高伸出手,拈着鬓角的头发,本来的黑发之中,已经多出了许多白色的头发,他神色复杂,隐隐自嘲:

「这种以整个天下为战场,以未来走向为结局的大兵团,长战线,多区域作战。」

「古往今来,从不曾有过。」

「只是这十几日的时间,朕就好像要被彻底耗干了,想来即便是名将,

一生之中,也无法支撑几次这等级别的大战消耗吧。‘

「李观一啊李观一,他怎么能够在这个年纪,就有掀起这等波涛的能力呢?!是武道传说么?」

「是他修成武道传说才立下这样的功业,还是说正是在立下如此功业的过程中,才成就了传说的尊名。”

「才十几天啊。」

「我这大应国,就已经有了那几分大厦将倾的萧瑟。

魏懿文缄默许久。

这个老臣垂首,道:

「陛下,臣有一句话,不知道该说不该说。」

姜高道:「卿但说无妨。」

魏懿文呼出一口气,终于说出来,道:「陛下,迁都吧-——”

姜高住,看着这个白发苍苍,似在十几天里面耗尽了剩余寿数的老者,魏懿文脸上带着苦涩,道:「如今兵马皆被调动,只剩下了东都城当中的这些禁军。」

「这等禁军,没有太大的力量了。」

「听老臣一言。」

「兵家所言,天时地利人和。”

「秦皇一开始就把握住了天时,抓住了我大应最衰弱的弱点,导致我等从一开始就陷入了被动当中,短短半月多些,死地皆起狼烟烽火。

「陛下,唯有遁逃,方才可以有那一线生机。

‘留得大势,未必不能够东山再起!」

姜高看着老臣,忽而轻笑起来,道:

「卿等,尽心竭力,朕知道;卿等,和父皇他君臣相得,朕也知道;而卿等因为远儿的事情,对于朕和父皇心中抱有一种愧疚之心,朕更是明白。」

‘朕知道你希望我大应国尚且可以存续下去。」

「但是,失去了百姓,失去了土地和宗庙,失去了都城,那样的存续算是什么呢?不过只是苟延残喘罢了。」

姜高微笑道:「朕也是大应的皇帝。」

「就算是死,也要和社稷共存亡。」

「休息的时间差不多了,魏相,我们继续回去处理卷宗罢。」

魏懿文猛地转身,这老臣几乎是控制不住了,声音提高道:「可是,陛下,此刻东都城里禁军和御林军加起来不过只有两万人,但是,那太平军,

可是足足有近十万人!」

「陛下,十万人啊,怀揣哀兵之志,谋臣武将齐齐奋勇,厮杀过来,我们,我们拦不住的!!!」

魏懿文是名臣,也算得颇有计谋。

但是,正因为是名臣,有计谋,所以此刻复盘过去这几年,才能够意识到,此刻在那太平军当中的那个谋士之可怕。

那几乎是能够名列千秋最强谋士前十的位置上。

他更知道,当阔别天下二十二年的太平军,卷土重来的时候,会进发出何等灿烂的光辉,展露出何等强大的战意和锋芒。

不要说是以两万军对十万人。

就算是真的有十万禁军。

却也缺乏和太平军兑子的名将,绝对不是对手。

皇宫禁军,就算是说破了天,那也只能够算得上是二线兵团的精锐,可此刻回归天下和战场的太平军,别的不敢说,攻东都的这一战,是定然毫无半点疑问的一线顶尖兵团。

那是足以八千人冲碎两万禁军的恐怖存在。

而现在,有八万人!

加上七王阿史那重组的两万铁浮屠。

两万禁军,打这个阵容?!

根本打不过啊。

在得到情报的这三天里面,魏懿文不曾合眼,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想着如何去击败,不,甚至于不能够说是击败,是拖延,对峙这等阵容。

他也算得是天下名士,苦思冥想了不知道多少个想法,计策,但是这等,堪称是巨大到了绝望的力量差距面前,所谓的名士计策,没有半点的意义。

这才是魏懿文绝望之下,提议【迁都】的原因。

姜高看看这老臣,道:「打不过,就不打了吗?」

「趋利避害,这是谋臣的道理。」

「却绝对不是君王的抉择。」

魏懿文惬住。

姜高缓步前行,帝王的袖袍翻卷,眉宇疲惫,但是在这种疲惫之中,仍旧有一种堂皇的从容感觉,道:「若是胜的话,我等尚且还有后来可言,可若是败——..”

「君王死社稷。」

「理所应当。」

「就以朕的死,来开启太平时代的惟幕。」

脊背笔直的姜高,和拱手行礼,老泪纵横的魏懿文擦肩而过了,他的鬓发落下,神色坦荡,平静有力,恍惚之间,旁边有那龙行虎步的老迈君王似的,道:

「亦是,与有荣焉!!!」

魏懿文张了张口,却是哽咽。

这等气魄和决绝的君王,如果是之前出现的话,他将会何其地欣喜,何其的骄傲,但是在这个绝境出现这等君王,却又根本回天无力,只会让心中越发悲痛,越发痛苦。

并不是姜素,贺若擒虎,宇文烈不强大,这三位在过去的太平时代里面,都有着追逐天下第一的可能;也不是应国的疆域不够辽阔,数万里疆域,当得起中原的堂皇大国。

更不是此刻的姜高气魄不够堂皇正大。

姜高已经在这等压力下高速蜕变了。

在过去的任何一个时代,这一些人的组合,都是足以削平天下和乱世,

开辟一个时代的人物,他们很强大,堪称青史第一流的强横。

只是这一次,他们遇到了更强的对手。

这一次的天下一统,四海太平,不是弱者和弱者之间,靠着欺辱孤儿寡母,背弃主君,欺瞒世人的所谓登基称皇,而是最为堂皇浩大的君王,以顶尖的神将,一流的兵团。

以最浩荡磅礴的姿态,狠狠对撞,分出胜负。

自有壮阔的豪气。

可是败北的一方,却又何等不甘。

姜高回到了大殿之中,他看着从四面八方送来了的一卷卷卷宗,上面正是这天下各处的军情情报,兵家的基础,说起来就是兑子,只是此刻,应国已无能为力了。

这无数的情报,这来自于各处的情报,彼此联系,彼此配合,而每一个都足以影响到天下走势的情报汇聚在一起,犹如一道一道锁链,犹如乱世千千结。

姜高看着这许久,感知这等压抑的氛围。

即便是魏懿文这样的名相,也无计可施。

即便是姜采这样的纵横家,也无能为力。

姜高握着剑,忽然起身,这把君子剑自剑鞘之中飞出,剑光肃杀凌冽,

猛然劈斩下来了,剑光将桌案,以及桌案上的情报就这样当中劈斩开来,

一股肃杀之气猛地散开来。

这里的谋士,臣子,姜采,魏懿文都被这一股烈气冲击,似乎有针刺在他们的皮肤上,一股麻麻痒痒的感觉散开来了,让他们的头皮发麻,让他们一下紧绷,看向中央。

身穿苍龙纹皇袍的姜高眼神沉静:「事已至此,已再无半点转圜余地卿等辛苦,之后的事情,就交给我。」

「朕已有决断。」

「传朕的旨意—.」

东都城,是整个中原的大城,城池虽然不如那陈国的江州城那样的富丽奢华,却也是巍峨肃穆的,这一日,应帝姜高亲自下令,召集百姓。

而后,令百姓锁门,出城而去。

百姓们都住了。

姜高站在本来祭祀天地的地方,他的旁边,姜采捧着一个托盘,上面放着玉玺,姜高站在高处,看着远处,密密麻麻的百姓,他轻声道:「秦国的太平军不日将抵达这里。」

「这里会有一场大战,但是此战乃我们之间的战争,无关于百姓,诸位,请先离开这里,等到大战最后结束的那一天,等到不再有刀兵的时候,

你们再回来!」

「等到天下太平的时候,你们再回来!」

姜高的声音借助国家的气运远远传开来了。

他读史书,知道青史之中,守城的时候会征讨百姓,妇孺去守城,最后甚至于会去吃百姓之血肉,皆是为了守住城池,姜高不知道,到了绝境的时候,自己会不会这样做。

他知道自己不过只是个寻常的人,

但是,他可以提前规避这个可能性。

你我之争,无关百姓。

姜高呼出一口气,然后他的右手搭在左手上,就朝看这人海,朝看这百姓,弯腰深深一礼,嗓音哽咽,却大声道:「姜高,德薄之人,能有此位,

皆为侥幸。」

「却上不能够保家卫国,下不能安定黎民。」

「诸位同乡,抱歉———””

「我终究,不是一个合格的君王。」

东都百姓知姜高之善,知之前那些事情都是姜远做的,因为要远离故土,故而痛哭,却还是被姜高劝说,引导看离开了这里。

东都城中,只剩下了原本卫兵一万,禁军两万。

而在他让百姓离去之后一日,太平军已抵达了附近。

姜采,魏懿文看着眼前的姜高。

他把那种用最上乘的绸缎,用金丝绣出来的皇袍退去了,只穿着一身甲胄,外面罩着墨蓝色文武袖的战袍,手掌握在一柄长枪上,手指缓缓拂摸长枪。

指腹感受到了这兵器传来了的,钢铁肃杀的气息。

他忽而恍惚。

想到很久很久之前的事情。

那个事后,娘亲还活着,他还是少年时,姜远还是个单纯的孩子,父亲让两个孩子坐在他肩膀上,然后握着长枪,大笑演武。

世事轮转啊想要享受什么,先要背负着职责。

「世人说因果,可是我看来,皇室子弟的因果,其实是颠倒了的,朕已经提前将皇室子弟的尊崇地位享受尽了,之后,只需要履行【因】,履行职责就可以了。」

姜高握住了兵器,握住了姜万象之枪。

转身,袖袍翻卷。

他看着姜采,看着魏懿文,这个曾经的温润君子,后来的弑亲君王,此刻的气度却更加的不同了,他轻声道:「兵家的规则,不过只是兑子罢了。」

「现在四方都在兑子,他们多出了窦德等人,也多出了之前的太平军,

但是兑子,兑子,我大应国,却也还有一个棋盘外的棋子,他们还不知道啊。」

太平军的旌旗在大地上鼓荡,如同浪潮,而在这巍峨的东都城上,姜高亲自踏上了战场,旌旗在四方翻卷,飞鹰传遍了四方。

应国大帝姜高下令各路兵团,各依过去命令,拦截窦德等诸多的流军。

即便是君王战死。

也请诸位,继续驰骋于战场之上。

君王可死,社稷不可死!

姜高可亡,家国不可亡!

「朕,将亲自为一子。”

「为诸君,开辟前行之道路!”

穿着战袍和甲胄的帝王亲自踏上战场,站在了东都城之上,他将百姓尽数放走,然后率领最后的禁卫前行,那苍龙旗在他的头顶狂舞着。

「天下名将兑子,尚且还有我这一子!」

「未入局中!」

「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