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秦楼春 > 第九十四章 重燃

秦楼春 第九十四章 重燃

作者:Loeva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30 20:17: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赵硕不知道儿子看向自己的目光已经变得有些诡异,还有滔滔不绝地说着自己的话:“原本我还以为,永嘉侯虽说手里没什么实权,但只要皇上宠信他,太子也愿意亲近他,他还是有点能耐的,想要办什么事,大事不能成,小事总没问题。可事实证明,我还是高估他了!”

赵硕拿镇西侯父子回京一事做了例子。他其实也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但自己私下琢磨琢磨,也觉得自己的想法很有见地。

镇西侯本来在西南执掌一军,位高权重,虽说西南边境不如京城繁华安宁,但他堂堂一位侯爷,无论人在哪里,谁还能委屈了他不成?定然也是荣华富贵,养尊处优的。虽说身上有些旧伤,但有的是好大夫给他医治,就算比不得京中的太医,大不了回京来养上一年半载的,仍旧回西南边境去做执掌一方的大将,岂不自在?忽然间皇上下旨,传召他回京养伤,还说是恩典,其实是把他手中的军权给缴了。这也罢了,皇上还连他家长子都一并召了回京,而不是让他长子留在西南接手其父的军权,这意思还不是明摆着的么?皇上分明就是信不过镇西侯府了,要将苏家父子投置闲散呢。

谁知后来镇西侯回京后,上门去探望的亲友们陆陆续续传了些小道消息回来,道这次是镇西侯夫人不放心丈夫的旧伤,又想让长子早日生下子嗣,才求了亲家永嘉侯,把镇西侯父子都弄回京来的。镇西侯到家后晋见过皇上,谢了恩,回到家就冲老婆发了一顿火,还骂小儿子不懂事,没拦住母亲犯糊涂,还让小儿媳去求了亲家,连亲家都怨上了,过年也借口有伤在身,不肯过府拜见,后来还是怕皇上听到风声,以为他不满圣意,才没再生气下去,每日老老实实地请太医来家诊治,敷药吃药,用心调养,为的就是早日痊愈,重回原位。

赵硕认为,回京之事虽说是镇西侯夫人让小儿媳妇去求了亲家叔父,才求来的恩典,但如果换作是个细心周到些的人去办这个事儿,定会将事情办得更加圆满,而不是好意帮了人,还闹得人家家宅不宁,夫妻不和。

比如镇西侯有旧伤,需要回京调养,但他是位高权重的大将,丢了西南军权,总要在京城给他找补回来,另安排一个体面的实缺,他面子上才能下得来。

再比如镇西侯的长子,在西南边境也算历练多年了,论资历论人才,都足以独当一面,即使因为年纪的缘故,不能让他直接顶了他父亲的主将之位,好歹副将也要给一个吧?让他留在西南边境镇守,不是更能安抚军心,也能让镇西侯府安心么?至于香火子嗣什么的,在西南一样能行。妻子怕吃苦,长留娘家休养,那就是他的妻子不贤!做公婆的下令让儿媳前去陪伴儿子,做儿媳的还能抗命?若真是个冥顽不灵的愚妇,大不了休妻再娶就是,总不能真的耽误了香火。如果是碍着岳家势大,不敢休妻,那就纳个良家出身的二房,同样不会耽误生儿子。本来那镇西侯的长子行事也太怯弱了些,妻子不在身边,他难道就不会纳妾?拖到今日还未有子嗣,完全是自找的!

当然,镇西侯夫人年老愚昧,托人求得皇上下旨,召了她长子归家,皇上金口玉言,下了的旨意万没有反口的道理。镇西侯长子已然回了京城,没法留在西南镇守了,苏家也只能认命。可永嘉侯素得皇帝宠信,眼看着侄女的夫家忽失军权,难道就不知道帮着打点打点?别的不说,让镇西侯长子在京城周边寻个差不多的实缺,也不是难事吧?京西三大营,还有五城兵马司、御林军,哪里安排不下一个三四品的武官?如此苏家能一家团聚,子嗣有望,镇西侯父子也不至于失了权柄,投置闲散,岂不皆大欢喜?

如今镇西侯府不上不下的,没个着落,虽说小儿子有望离开原本的职位,外放实缺,但肯定不会是在西南,西南军权已然旁落,小儿子却又无法留京,镇西侯一家好不容易团聚了,又要骨肉分离。永嘉侯办事办成这样,心里难道就没有愧意么?

赵硕口若悬河,评论了半日,只觉得说爽了,也说得口干了,忙端了杯子喝了半杯茶去,回头却看到儿子赵陌静坐不语,视线直盯着地面,也不知道方才是不是发着呆,没把自己的话听进去。

赵硕有些不满:“我的话,你可都听见了?!”

“听见了。”赵陌平静地回答,心里却想起了去承恩侯府时,秦简跟他念叨起小姑母秦锦仪在夫家的近况。镇西侯确实不大乐意回京,但圣旨都下来了,他的伤势也着实不能再拖下去,回京休养是理所当然的,他并没有传闻中那么多的不满。至于他的长子苏伯雄,倒是没什么怨言,反而还高兴回京后能请到太医院的妇科圣手来为妻子调养身体,夫妻终于有团聚的一日,又有两个女儿已经到了婚配的年纪,他们夫妻正有意在京中挑两个好女婿。

至于镇西侯的次子苏仲英,其实他们夫妻俩都想要离开京城,外放几年。出于孝道,他们不敢对母亲镇西侯夫人教养子孙的方法有任何异议,但心里却为儿子们担忧不已。这次外放,是无论如何都要去的。即使父兄反对,他们也要把事情办成不可。这一点,赵陌是从秦含真那里听来的闲话。

镇西侯府苏家的几位当事人,想的念的,跟父亲赵硕的想法差别太远了。赵硕却自以为是,觉得这事儿永嘉侯秦柏没有办好,以此推断秦柏空有圣眷,实无权柄,连能力也很有问题,亲近了也没多大用处,还劝儿子少跟永嘉侯府的人往来。

他对赵陌道:“往日你与永嘉侯一家亲近,还有他家小孙女儿,年纪跟你也相配,若你们日后成亲,倒也是一桩不错的婚事。那时候你还小,在皇上面前也没什么份量,我想着你若做了永嘉侯的孙女婿,至少一个郡王之位还是能坐稳的,日后衣食无忧,我也就不必再为你操心了。但如今不一样了,永嘉侯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样能耐,而且冷心冷情的,也未必于你有意。我送了他几年的礼,他何曾对我另眼相看过?他但凡对你有一丝上心,就不会这般怠慢你的父亲。无论我如何想要拉拢他,他都不理会。这哪里是要结亲的模样?我看你还是别在他那儿白费功夫了,有这个时间精力,不如另结交几个更有权势的朝臣名将?就连你的婚事,也可以有更好的选择。你堂堂实权郡王,还怕没有公侯千金、名门淑女可娶?何必非要将就一个村妇教养的丧妇长女?”

赵陌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他幽幽地抬头看了父亲一眼。

赵硕对上他的双眼,忽然觉得身上一寒,不由恼道:“你这是什么眼神?!难不成我不是为了你好?!”

赵陌扯了扯嘴角,看起来似乎是个笑,但总让人觉得更象是在嘲讽:“那父亲觉得,我该亲近哪些朝臣名将?又该娶哪家的名门千金?我认识了这些人,又娶了这样的妻子,是要图什么?我还不满十八周岁,就已经是实权郡王了,封地也经营得不错。父亲觉得,我还需要对什么人讨好卖乖?如此费尽心思,又能有什么好处?”

赵硕的脸拉长了,心中隐隐有无数嫉恨的翻滚:“你不满十八周岁就做了实权郡王,还有了封地,你就很得意了是不是?!你以为这都是靠谁?!你以为你的富贵是能安享一辈子的?!你眼光就不能放长远一点?你这么胸无大志,也有脸做我的儿子?!”

赵陌深吸了几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之前父亲那些蠢话,他都还能忍受,只当左耳进,右耳出就是了。但是,父亲连秦表妹都编排上了,还算计起了他的婚事,唆使他为了自己的权势利益而牺牲,那又凭什么呢?!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一旦被父亲抛弃,就惶然无助只能依靠旁人的善心救助生存下来的孩子了。他如今生活得比他父亲更好,更有权,更有钱,更有人脉,地位更稳固,也不缺亲友的关爱。他没什么可怕的。

赵陌就这样直直地看着父亲,也不说话。

赵硕被他盯了一会儿,反倒是先坐不住了,噌的一下站起来,连掩饰功夫都不做了:“好了,你一个小孩子,能懂得什么?总之,初七那日的宫宴,你就给我老老实实待在一旁,陪我去见过几位元帅、将军,再去给几位尚书大人、国公爷见礼。你若办得好了,自有好姻缘等着你。放心,不会真叫你跟永嘉侯一家翻脸的,以后姻亲自然还是姻亲。只要你照着我的话去做,你的郡王之位只会越坐越稳当,将来升为亲王,也不是不可能。但若你忤逆我……就别怪我不顾父子之情了!”

他甩袖而去,留下赵陌独自坐在暖阁里,手中握着一个茶碗,神情若有所思。

父亲这几年过的是什么日子,赵陌就算不清楚详情,也能知道个大概。他忽然间变得如此积极,似乎还有借长子联姻的意思,难不成又找到了新目标?是不是有别的什么人在背后窜唆他?而他特地重点提起镇西侯府来,又有什么用意呢?

赵陌还记得那个身份不明的传信“小厮”,父亲说那是他的“叔叔”,却又不知道是哪一位叔叔上京来了?若是在京城里的宗室子弟,如此嚣张傲气,平日里行事定然也会比较张扬,辽王府的人怎会认不出来呢?难不成是京外的宗室?却不知道是哪一位?他跟重新燃起野心的赵硕,又是否有关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