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秦楼春 > 第二百六十一章 热闹

秦楼春 第二百六十一章 热闹

作者:Loeva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30 20:17: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皇帝的举动里透着蹊跷,可是秦柏不肯说明真相,秦含真心里再好奇,也只能将疑惑藏在心底了。

或许是她太多心了吧?说不定皇帝纯粹只是想在小舅子离开京城之前见他一面,赐他一些东西,因为不想惊动太多人,才会选择在晚香阁里见面,顺道还能缅怀一下亡妻。至于带着南下的管事人选,周祥年、周昌年兄弟都是内务府拨过来的人,徐应年却是从前叶氏夫人留下的人手,对皇帝而言,自然是前者更可靠些。这都不是什么大事,他多说两句,秦柏都不在乎了,旁人又何必多言?

虽然牛氏觉得很麻烦,啰嗦了两句,但她也就是抱怨抱怨而已。抱怨完了,秦柏要怎么做,她还是照样会听从的。两人做了将近三十年的夫妻,牛氏一向对丈夫的决定十分信服。那点子怨言,也就仅仅是怨言了。

就在秦家为秦柏一行人南下做准备的时候,赵陌的父亲赵硕,大概是从儿子的劝说里得到了新的启示,他前往王家,与王大老爷商讨了半日。第二天的早朝,便有与王家交好的礼部官员上了奏本,言道辽王府诸子长幼不分,是乱家的根源,为了以正视听,请求皇帝正式册封辽王嫡长子为世子,平息辽王府因世子之位悬而不决引的种种混乱。

早在蜀王在朝堂上提到应该册封赵硕为世子的话之后,满朝文武的心目中其实已经有了共识,那就是辽王府的世子之位,除了赵硕,再没有旁人能得了。

辽王嫡次子触犯国法,眼下还在宗人府大牢里候审;辽王的嫡幼子又嫉恨同胞兄长,脾气暴戾,如今还与父母争吵。这两人都不是能承担重任的料子。也就只有赵硕这位嫡长子,履历表上暂时还是清白的,虽说有些心高,但并不是大罪。除了他,也没别人配做世子了。皇帝及早把他的身份定下来,也省得辽王府诸子相争的乱局继续维持下去。

皇帝心里一向不大看得上辽王这位弟弟,明知道他更属意继妃所出的两个儿子之一来做世子,皇帝还是选择了会令弟弟不快的做法。礼部的官员才上奏,有几名朝臣表示了赞成的意思,皇帝没询问过辽王的意见,也没有让朝臣们认真议一议,便直接下了旨,册封赵硕为辽王世子。

事情这么顺利就办成了,赵硕实在是喜出望外。他原以为,怎么也要耗费上十天八天的,兴许辽王听说消息后,还要跑出来拦一拦。如今皇帝直接下旨,看来也是厌烦了辽王与他两个小儿子的种种算计。这种厌烦,赵硕往日只会如临大敌,如今却现并不是坏事——若不是皇帝讨厌辽王的做法,哪儿可能这么干脆就下旨封了世子呢?

赵硕掩不住面上的欢喜,高高兴兴接了旨,立刻就换了礼服,进宫谢恩。他的妻子小王氏也兴高采烈地按品大妆,跟着一道进了宫。赵硕在前廷叩谢皇恩,她便在后宫中拜见太后。太后的心情不能算很好,但面上是不会露出什么痕迹来的,微笑着接受了小王氏的大礼。

不久,皇帝带着赵硕来了慈宁宫。赵硕与小王氏夫妻会合,再次叩拜太后。太后看着他们俩,沉默了一会儿,才叹了口气:“往后好好过日子吧,不要动不动就吵闹,象什么样子?做了辽王世子与世子妃,身份就不比以往了,要记得时刻维护宗室体面。”

赵硕瞥了小王氏一眼,正色应下了。小王氏心知太后是在敲打自己,心中有些不悦,暗道不就是因为蜀王一家倒了霉,自家却得了好处么?老太婆倒会说这些漂亮话来唬人。她心下不以为然,面上却露出微笑来,一副端庄柔顺的模样,温声应了一声“是”。

这时候,宫人来报,说蜀王幼子来了。

皇帝有些意外地看了太后一眼。太后微笑着命人将赵砚带进来,小王氏心不甘情不愿地回避了。

赵砚进殿后,直接跪下。太后对皇帝说:“这孩子是个懂事的,他原不知道他父亲都做了些什么,那日听说后,就一直十分懊恼,说要亲自向硕儿赔不是。我想着他小孩子家知道什么?自然是听他父亲摆布了。可这种事他若说他父亲不好,定会叫人说闲话,何苦呢?他硬是不听,说世间的是非对错,总是有道理的。既然是他父亲犯了错,他就不能昧着良心颠倒黑白。违逆父亲的意愿,固然有不孝的嫌疑,然而明知道父亲错了,还要助纣为虐,却不劝说父亲改正,就更加不孝了。你听听,明明是好孩子,却叫他老子连累了,岂不可惜?”

“哦?”皇帝有些意外地看向赵砚。赵砚一直低着头,端正地向他行礼,道:“虽太后娘娘怜悯,然而家父错了,便是错了,再辩驳不得的。砚替家父,向皇上请罪,求皇上看在家父也是一片爱子之心的份上,饶恕他吧!”

太后十分感动,皇帝也不好当着她的面扫兴。横竖只是一句话的事,并不会更改对蜀王的处置,他便微微一笑:“好孩子,你既然一片孝心,我又怎会铁石心肠?只望你父亲能明白你的苦心才好。”

赵砚抿抿唇,一脸坚毅地说:“父亲总有一天会明白的。”仿佛他今日请罪之举,是顶着被生父埋怨的巨大压力而来,但他是个明事理的正派好少年,绝不会因为这点压力而动摇。

待他拜完了皇帝,又转向赵硕,同样拜下身去:“砚替家父向硕堂兄赔礼了。都是家父糊涂,请硕堂兄恕罪。”

赵硕有些措手不及。他还以为蜀王一家已经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万万没想到其幼子会来这么一招。旁的不提,赵砚这两拜拜下去,请罪的话说出口,在太后、皇帝看来,便是心善知礼的好少年。蜀王行为给他带来的污点,几乎完全被洗干净了。

然而,皇帝都松了口,赵硕又怎能摇头?他还想要塑造贤王形象,赢取皇帝与太子的信任呢。

他挤出一个微笑来,亲自上前扶起了赵砚:“砚弟不必如此,我知道你的为人。有你这样的好儿子,蜀王叔早晚会明白过来的,今后想必也不会再犯错了。”他小小地给蜀王父子俩挖了一个坑,便笑吟吟地作出好兄长模样来。赵砚也配合得很好,不一会儿,他俩已经亲热得象是亲兄弟一般了。

太后见状十分高兴,对皇帝说:“看呀,都是好孩子,和和睦睦的不好么?何必吵闹个没完呢?”又转向赵硕与赵砚,“今后都要这般和气才好。你们都是皇上的亲侄儿,原不是外人。太子身体不好,政事上还需要你们这些兄弟帮着分忧呢。”

赵硕抓紧时间跪下道:“太后教训得是。”又表白了一番愿意做贤臣,为皇帝分忧,辅佐太子的话,听得赵砚一愣一愣的,不得不也跟着表白了一番,心里却憋闷无比。

太子早晚是要死的,如今不过是捱日子罢了,谁有闲心去辅佐他?!可这话却不能说出口。赵硕表了忠心,赵砚若是不表,就落了下风,只得附和他了。

赵硕重新赢得了太后的信任,似乎也颇得皇帝欣赏。赵砚则得到太后开金口,与母妃一道留在京城议婚。只有辽王夫妻俩,在王府里接到旨意的时候,又气又悔,但终究还是没胆子抗旨,生怕惹恼了皇帝,还在宗人府大牢里的次子会吃苦受罪。他们一边要想办法为赵砡洗脱罪名,一边要忙着教训小儿子赵研,已经没有闲心去管赵硕了。

赵硕被封为辽王世子的第二日,皇帝又下了另一道旨意,释放了原晋王世子赵碤,改封了一个辅国将军的爵位。

赵碤身上本来有欺君、企图杀叔与杀害边境将士三个重罪罪名。然而,由于他母亲原晋王妃管氏将所有的罪名都给揽了过去,坚持所有罪行都是她自作主张,身在京城中的儿子并不知情,连晋王重病的消息,也是她命人封锁的,赵碤便算是被洗白了。

管氏已经在外界不知道的时候,被赐了白绫,这是太后亲自派宫人前去颁的旨。而被母亲洗脱罪名的赵碤,在宗人府里被关了将近一年后,终于让皇帝放了出来。这让很多人都感到意外,但仔细想想,又似乎是在情理之中。

晋王的爵位已经不可能落到赵碤这个前任世子头上了。不过他那两位侧妃所出的庶弟也没能正式继承父亲的王位。皇帝分别封了他们为宁化王与广昌王,都是郡王衔,继续在晋地镇守边关。至于赵碤,虽说被洗白了,但身上的嫌疑未消,如今只能落得一个辅国将军的爵位,比庶弟低了两等,身份更是差得远了。然而,他能重获自由,已是难得的幸运,实在没有埋怨的理由。

凭着辅国将军的爵位,赵碤在京城里能得到一处不大的宅子,每年八百石的俸禄,别的就没有了。但凭着俸禄,只要他不大手大脚,日子还是过得去的。他妻子王三姑奶奶的处境也大有改善,至少,如今她也能被称一声夫人,可以过上安稳的生活。

只不过,王家已经改变了支持的对象,赵碤与王三姑奶奶的处境会变得相当尴尬就是了。其实在王家看来,赵碤若是被关在宗人府里一辈子,反倒是件好事。他出来了,反而会给王家带来不小的麻烦。

可王家却不能埋怨,因为王二老爷那边递了话过来,说这是对王家的赏赐。皇帝觉得王大老爷劳苦功高,就把他的女婿给放出来了。王大老爷心里怎么想的且不提,面上他还得挂着笑容,亲自进宫去替女婿谢恩呢。没人知道他内心的苦处:三女婿若出来了,不肯死心,跟七女婿闹起来,王家岂不是要背锅?

这些热闹与秦含真无关。出的日子到了,她随着祖父秦柏、祖母牛氏,还有大堂兄秦简与赵陌等,辞别了秦家长房众人,前往通州码头,正式踏下了南下的旅程。

(第三卷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