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灵异 > 地狱的13张契约 > 第931章 上学

地狱的13张契约 第931章 上学

作者:地狱中的废物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7: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卧槽~!你不是上校难不成还想上天吗?!”

“爹……上校的话,不就不能跟小五子他们一块儿玩儿了么?我不上……”

“瞧你这点出息,又不是让你现在上,爹的意思是让你明年上学,今年先给你个心里准备。”

“唔……唔……俺知道了……”

这一世的宋瑜可不像现实世界或是地狱空间那样,是个老实孩子。

因为打小被宋老蔫惯坏了的他,只知道和村子里的小朋友乱跑,不像某些农村孩子似的小时候就很听话懂事。

“唉~~上校有啥美的……”

离开屋子继续找小伙伴儿去玩儿的宋瑜,摇了摇头叹气道。

一晃又一年过去了,1979年的时候,下半年,宋瑜挎着娘亲给他缝的书包,跟着爸爸到乡里的唯一一所小学念书去了。

这一年宋瑜7岁。

“记住了幺娃子,到了学校以后要好好听老师们的话,不许再调皮,知道吗?”

“呃……啊,知道了~”

很明显,宋瑜没有把他爹的话听进耳朵里。

21世纪的现在,乡村小学都很破,更别提那会儿。

宋瑜他们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能有座小学,也不过是地狱任务对其的优待。

在办理好相关入学手续后,宋瑜跟其他村里乡里的小朋友们一样,开始进入学校课堂听课。

“同学们好,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们咱们一年级的班主任了,我姓张……”

这位30岁上下张姓男青年老师,是一名下乡的知识分子。

说是一年级,其实就只有一个班。这个班里汇集了周围村庄从6岁到9岁的所有小朋友上小学一年级。

说起来,宋瑜和他三姐也是同校校友了,大家都在同一个小学念过书。

整个十里八乡也就这一所小学。

宋瑜他们整个一年级也就30多名学生。

不少适龄入学的孩子,家大人都觉得上学没用,又费钱又费工夫的,还不济等10来岁以后,跟家里干农活呢。

那时的小学可不像现在有什么音乐课、美术课、计算机课、手工课、自然课、思品颗什么的。

只有语文和数学两门……最多再加门体育课。

人家过去的知识分子肯委身下乡教课,即便是村长和村书记都得供着,就连乡长什么等“大官”,见面时也得露着笑脸。

1966年至1976年期间的文化da革命期间,老师都是一些必须批斗的牛鬼蛇神。

可现在已经过去2年时间,高考都恢复一年了。改革开放也一年了。老师们又都受到极大重视。

这一世的宋瑜,脑子倒是也不慢,语文和数学课他听一遍,基本上就会得差不多了。

年纪30多人里,他不说排第一第二,起码也在前十范围内。

那时候没有自动笔、黑水笔什么的,只有铅笔,是不是2B的不清楚,也没有转笔刀,大家就用小刀削铅笔,竟是有削着削着就把手弄破了的。

基本上每天上午9点上课,下午15点放学。

中午就吃点从家待的窝头,就点凉水喝就行了。

大家都是这样的,也就他们老师吃的好点。

时间来到了1985。

改革开放,是1978年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经济上至1978年为止,尽管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3000多亿元,并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但是人民依然贫苦,技术比较落后。于是就有了之后的“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85年是改革开放的第7个年头,中国的各大城市经济繁荣体现突出,但跟宋瑜他们所在的来溪村关系不大。

这一年十三岁的宋瑜已经完成小学学业,顺利地升入所属县的县第二中学。

他们那个所属的骏平县只有两所中学。

这两所中学都是高中与初中合并的那种。

初三毕业后只要中考成绩通过,就能直接升入本校高一。

俊平县的这两所中学分别叫“县第一中学”以及“县第二中学”。

前者县第一中学,都是给本县或其它县所谓官二代、富二代上的,或是一些普通家庭出来的孩子,在小升初考试时,取得了非常优越的成绩上的。

县第一中学的“官富二代”或是家里经济条件还可以的学生,起码占据了一半,剩下一般则是学习尖子生了。

相比第一中学的教学楼建设和师资配备力量,县第二中学就有些操蛋了。

教学楼装修和课桌不如人家第一中学,师资力量不如对方,在县里的受重视程度不如人家;但相对的,第二中学的学费还是很便宜的。

宋瑜最后升入哪所中学自然不用多说。

他们那个年纪的小学生里,只有前4名考进了第一中学,而宋瑜则是班里的第十二。

要知道,最后小学毕业的时候,学校整个年级从原先的30多人,最后由于各自家庭的种种原因,只剩下20多名学生。

而这20多名学生了,最后仅有17名学生报名参加小升初考试。

那宋瑜最后的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他绝对是有脑子不用的那种。

不过他最后能顺利升入中学也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起码在他们宋家,除了那个念完初三就不上了的三姐外,就属宋瑜的学历最高。

在县第二中学上学的孩子,既有当初学习成绩优秀,但就因为家里没钱,上不起第一中学的;也有家里条件还可以,但因为孩子学习不好,好让其混个初中文凭的。

而宋瑜则属于学习成绩中上,家里经济一般,有脑子但是不太钻学习的那种。

说起来,由于他上面的大姐、二姐、三姐相继出嫁,除了父母外,再上面也没老的了;所以宋瑜他家的经济状况也有所好转,起码二老不用再去管那三个“泼出去的水”了。

宋瑜的父亲宋老蔫今年也55了,母亲赵淑娟也有52、3了,这个岁数还能勉强下地干干活。

不过好在有时候女婿们有时间忙完自己地里的活,就会过来帮助老丈人们。

因为宋瑜是老来得子的孩子,他才13岁,自己的外甥们都有的上小学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