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随波逐流之神龙传奇 > 第三章 烹茶论旧

随波逐流之神龙传奇 第三章 烹茶论旧

作者:随波逐流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7: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杨宁的失神,并未瞒过吴衡的眼睛,只是在他眼中,杨宁近乡情怯的反应却成了惶惑,这反而让吴衡心意发生了变化,原本他觉得这自称许子静的少年过分冷血无情,甚至对自己的生死都漠不关心,此刻见他露出软弱神态,方觉得他毕竟是个十七几岁的少年,心中生出不忍之情,原本准备冷眼旁观的想法不由有些许动摇。

杨宁自然不知道自己的一个神态无意中改变了很多事情,很快就恢复了平静,淡淡道:“若非王爷相救,只怕我已经死在湖心了,今日王爷将我交给罗承玉,对前辈来说,这是应有之义,在下也无法责怪,此去幽冀,不论是生是死,都和王爷无关,若是我能生还,也不会因为今日之事怀恨王爷,只是临去之前,在下很想领教一下王爷的风雪刀法。”

吴衡闻言微微一怔,良久才道:“莫非尊师就是西门烈西门断水么?”

杨宁微微一怔,他的恩师复姓西门,名烈,自断水,但是这名姓几乎无人知晓,忍不住惊讶地问道:“师尊行走天下一向是隐姓埋名的,想不到王爷竟会知道他老人家的名姓?”

吴衡眼中尽是欣然之色,道:“本王也想不到昔日道左相逢的良朋竟然竟是令师,更是想不到西门先生竟是武道宗传人,难怪令师胸藏锦绣,包罗万象,不知道西门先生可是武道宗宗主?”

杨宁摇头道:“师尊虽然是上代宗主嫡传,但是却非宗主身份。”

吴衡若有所思地道:“这便合理了,西门先生雅致高洁,性情恬淡,但是出手却是凌厉狠毒,我心中常觉矛盾非常,如今想来,却是因为修练的武功和性情不甚相合,倒是子静你孤傲刚烈,意与心合,才是可以承继武道宗道统的传人,若是本王所料不差,西门先生虽然不是宗主,却有传承之责,待子静你历练出来,只怕就会继任宗主之位了。”

杨宁眼中闪过厉色,他自从恢复记忆以来,每每回想往事,记得在被娘亲逐走之前,师尊曾经用了七日时间,督促他记下了许多深奥难解的武功心法,虽然因为两年的懵懂,他已经忘记了大半,可是灵智恢复之后,却发觉这些心法几乎是字字珠玑,他也是聪明之人,联想到从前师尊偶然流露的心意,自己若能武道大成,果然就会承继宗主之位,只是这些事情乃是师门隐秘,却被吴衡说出,让杨宁纵然是在这般窘境之下,也不由生出一丝杀机。

吴衡虽然看在眼中,却是笑道:“当年本王和西门先生相识之时,正是连受重挫,几乎心灰意冷之时,便索性闭关练刀,风雪刀法刚刚有了雏形,承蒙令师不吝教益,才能终至大成,为了不忘令师恩德,这套刀法的名字改称‘烈雪刀法’,除了令师之外,再无一人知道‘风雪刀法’这个名字,所以本王才会知道令师便是昔日的西门先生。”

杨宁这才恍然,为何吴衡一听到风雪刀法四字就知道自己是师尊的弟子,他虽然从隐帝学武,但是两人之间的关系却是颇为冷淡,隐帝除了传授武艺,讲解心法之外几乎从不涉及他事,风雪刀法也是隐帝在评述天下刀法的时候提及的,所以杨宁根本不知道隐帝和吴衡的这段交情。今日听到吴衡提起,杨宁心中顿时生出渴念,很想知道师尊的过往。他少时的记忆当中,娘亲和师尊是印象最深的人,可是火凤郡主平素待他冷漠如霜,隐帝虽然和颜悦色,但是也是淡漠疏离,即使如此,杨宁对他们仍然心存敬慕,渴盼知道他们的一切,今日有机会得知师尊往事,他自然不愿错过。

吴衡能够感受到杨宁沉默中的渴求,略一沉吟,道:“今日难得遇见故人之后,子静可会烹茶么?”

杨宁早已望见西窗下面木榻之上的茶具,他虽然出身富贵,可是曾经为了博得娘亲欢颜,跟着宫人学过厨艺,烹茶虽然不甚精通,也略知一二,离宫之后,又遇见双绝姐妹,清绝先生喜爱饮茶,所以青萍和绿绮在烹茶一道上造诣极深,青萍闲来无事,便教杨宁烹茶,杨宁当时虽然失去了记忆,却并非疯癫,所以记得很是清楚,听出吴衡有意和他长谈,他心中欢喜,不由露出纯真的笑容,连连点头。

吴衡失笑摇头,转身上了木榻,拿起装茶的锡罐道:“这里是宁郡守家中珍藏多年的普洱茶,希望你烹茶的本事不会浪费了这绝品好茶。”

杨宁接过锡罐,打开之后细细的看了茶膏成色,又放到鼻端嗅了一嗅,露出欣喜的神色,道:“青萍姐姐常说陈年的普洱茶是很难得的,她那里最好的也只是存了三十年,可惜前次都沉到湖底了,这罐定是女儿茶,恐怕已经秘藏了百年以上。”

吴衡闻言笑道:“你倒是识货,这是宁郡守家中秘藏的名茶,普洱茶乃是武侯遗种,色泽乌润或褐红,滋味醇厚回甘,香气馥郁,饮后令人回味无穷,双绝已经随燕王世子北上,既然青萍小姐也是烹茶好手,本王就忍痛割爱,送你一两,请你带给青萍小姐,也算是本王的一番心意。”

杨宁面上一红,低声称谢,取水净手之后,从几案上取了玉刀切了少许茶膏,又取了碾罗器细细碾磨,手法从容细致,面上神情专注,不多时茶沫已经碾好,然后点燃红泥茶灶,从木榻一角放置的的水罐中选了一罐将水倒入茶釜之中,将茶釜放到火上,静待水沸。

吴衡淡淡瞥了一眼,笑道:“二十四年前,本王和西门先生烹茶论武,尊师特意取了玉龙山上终年不会消融的冰雪为烹茶之水,今日贤侄也选了冬日密藏的雪水,看来果然是一脉相承。”

杨宁眼中闪过一丝怅然,喃喃道:“夜扫寒英煮绿尘(注1)……”只是念了一句便住口不言。昔年在洛阳栖凤宫中,他若能得到侍奉火凤郡主两人品茗的机会,总是珍惜无比,自然将每个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其时宫中品茗喜用天下名泉,常用驿马千里迢迢地送到洛阳,唯有火凤郡主爱用无根之水,尤其是隆冬之际,定要用雪水烹茶,杨宁记忆极深,方才便下意识地选了刚从地底取出的雪水烹茶。

吴衡自不会错过这一细节,心灵的一丝最细小的缝隙,都可能影响武道上面的进境,若是敌对,那一线破绽,很可能就是生死分际,虽然此刻他对这少年已经生出亲切之感,但是身为武者的习惯,仍然让他没有错过杨宁流露的这一丝软弱,神色上却不曾流露出一丝破绽,侧耳听着水响,他淡淡道:

“本王刚到而立之年,便已经手握大权,平定南疆,不论是权势声名,都已经极为显赫,可是本王最得意的却是我这一身艺业,本王十二岁学刀,十八岁刀法初成,凭着一柄长刀往来商道之上,纵横捭阖,无人敢攘锋芒。后来本王为解民之倒悬,在南疆起义军抗暴,冲锋陷阵,马前无三合之将,也凭得是手中长刀。本王能以寒微之身平定南疆,多仗这身武艺,所以一向十分自负,自认刀法天下无双。可是世人称我‘天南刀尊’,却誉杨远为‘刀王’,其中含义自然是说本王只能在南疆称雄,本王当时雄心万丈,自然不肯心服,很想和杨远一较高下。可是本王裂土南疆,杨远身在三秦,自然无缘相见,本王也只能扼腕不已。

或许是天遂人愿,那时天下大势已经渐渐明晰,关中杨氏和幽冀许氏,兵精甲锐,冠绝天下,幽冀暂且不说,关中杨威有并吞天下之心,可却在争夺并州的时候输给了幽冀,虽然得到了上党之地,可是北方四郡和晋阳却都被燕王所据,既然不能尽得并州,便生出侵夺益州之心。益州李子善素来懦弱,世人多半以为他能够占据益州肥沃之地,是仗着他宗室的身份,不过益州沃土千里,人口百万,杨威也担心不能一举攻下,便有意和本王结盟,欲和本王平分益州。当时本王刚在南疆站稳了脚跟,还无心取岷蜀,虽然良机难得,但是计较一下厉害得失,战与不战都在两可之间。于是本王就对使者说,若是刀王杨远肯屈尊到南宁一趟,此事才有商量的余地。

杨远那时虽然还没有宗师之名,可是已经是天下有数的高手,能与贺楼启一战,虽败尤荣,更何况他败而不馁,刀法越发精进,名动天下,本王虽然自负刀法出众,也知道名声还差得很远,本来未必有资格向他挑战。可是这权势地位,当真是重要得很,杨远既然是杨氏子弟,也不能摆脱家族的约束,所以他亲来南宁,和本王比刀。

本王和杨远这场决战外人并不知道,本王的刀法虽然不错,可是比起杨远的神刀,还是相差甚远,唉,一刀既出,威凌天下,见者倾服,那一日本王才知道为何杨远被称为‘刀王’,虽然我们两人只是交手一招,可是本王自愧不如。败也就败了,本王不是输不起的人,可是这杨远为了不伤及本王,竟在最后关头强行收刀,以致被反噬的刀气所伤,本王心中愧疚,所以也就答应了结盟出兵之事。一月之后,杨威兵出散关,进攻河池郡,本王也依约进攻清溪关,兵压临邛郡。”

吴衡虽然语气淡淡,可是说得却是罕为世人所知的隐秘,若是旁人,稍知天下大势,必然连一字一句都不敢错过,只有杨宁,除了在吴衡提及和杨远一战的时候,分外留心之外,其余的话语,便如清风过耳,全无痕迹,只是此刻他已经将吴衡当成师尊故友,所以仍是恭恭谨谨地听着吴衡讲述。

恰在这时候,水沸如鱼目微有声,是为一沸,杨宁忍不住欢呼一声,伸手取了盐粒加入水中,手势轻巧,盐粒飘落如雪,寂寂无声,没入沸水当中,然后才抬起头看向吴衡,眼中满是期待之色,倒像是昔日在栖凤宫中听娘亲和师父品茗闲聊一般光景。

这极为孩子气的神情让吴衡眼中闪过一丝笑意,他身份尊贵,身边的人对他都是必恭必敬,儿女又还年幼,倒是很少有这样和乐融融的时候,所以也不禁微笑道:“结果不用本王细说你也应该知道了,若是本王胜了,今日也没有汉王了,说起来也是本王低估了李子善,他一个宗室能够在前朝崩溃之时割据益州,也是难能可贵,虽然他没有什么争雄天下的野心,也没有显露出什么锋芒,甚至内政上面也被益州的世家左右,可是说句实在话,他是前朝宗室,这个身份有好处也有不好处,不知道多少人想把他除掉,免得他名正言顺的复辟前朝,能够坐稳益州之主的位子,这人必定是不简单的。可惜本王轻视了他,他竟是腹有山川之险,在北面严防死守,在南面却是示弱于我,连连败退,诱敌深入,本王见益州南面兵力不足,也不虞有诈,轻骑突进,不料本王却料错了一件事情,以致中了圈套。这世上想要争霸的诸侯虽然数不胜数,可是若是出身寒微,纵然一时得势,多半不能长盛不衰,能够成就霸业的便如浪里淘沙,万中无一。益州世家本就排拒守旧,都是绝不愿意看到本王入主益州的,所以在有心人撺掇之下,各出私兵和本王连场血战,结果两败俱伤,益州世家实力大损,本王平白替李子善做了恶人。待本王人困马乏之后,李子善才伏兵四起,夺回荥经,益州军断了本王粮道归途,将本王困在严道。”

听到此处,杨宁虽然不知道实际的形势,也明白当日吴衡为何说与师尊相遇之前连受重挫,想来一个白手起家,成就诺大功业的人物,却在最得意的武功和军略上连受挫折,怪不得他要心灰意冷,虽然知道吴衡定然是安然而归,却也不禁问道:“王爷是怎样突破重围的?”

见杨宁虽然神色极力维系沉静镇定,可是眉宇间忧虑之色却是难以掩饰,饶是堪称一代枭雄的吴衡,也不觉心中一暖,却是笑道:“缘边如涌泉连珠,已是二沸了。”杨宁这才惊觉自己竟然忘记了留心釜中水沸,连忙从釜中舀出一瓢水,再用竹筴在沸水中边搅边投入碾好的茶末,他心知自己方才分了心,险些错过了火候,所以此刻分外用心。偏偏就在这时,吴衡已经继续说道:“其时天下诸侯多半都有一统野心,就是本王也不例外,大概唯有李子善无心争霸,他派遣心腹和本王密会,若是本王同意结盟,便可息兵罢战,本王心知南疆仍有不服膺南宁统治的势力,虽然明知道李子善是不想和本王拼个鱼死网破,才有意求和,也不得不同意了这个城下之盟,否则就是本王能够突出重围,实力大损之下,南疆也会风云再起。”

吴衡说来虽然轻描淡写,但是严道之战乃是他生平奇耻大辱,事后为了安抚境内各家势力,几乎是费尽了心思,如今他威震南疆,已经几乎无人敢提及当日的城下之盟,但是他此刻说来却是云淡风清。若是别人听到,定会敬佩吴衡的胸襟,偏偏杨宁对这些征战杀伐之事茫然无知,只听明白了谁胜谁败,全不知这一战的凶险。

昔日关中、南宁两家攻益州,而李子善虽然名义上掌控益州,但是实际上岷蜀和汉中都有许多世家割据地方,天下人都以为李子善必败无疑,想不到原本才能平庸的李子善却是毫不含糊,先集中精兵拒杨氏于散关,然后在南线示弱诱敌,利用南宁兵马消灭了表面臣服,实际上拥兵自重的世家势力,迫使南宁罢兵之后,又挟大胜余威败退杨氏,一举夺得益州的全部军政大权。大局已定之后,天下人无不惊叹李子善的隐忍韬晦和一鸣惊人,虽然自此之后李子善依旧安守疆土,不思进取,可是再也没有人敢轻视于他。

益州之战的直接后果便是李子善稳稳占据了益州,杨氏没有能够得到益州,并州之争又失利于幽冀,关中虽然势力最强,却错失了一统天下的契机,导致了天下分崩离析的复杂局势,若非如此,两年之后的洛阳会盟,杨威也不会被迫接受了帝藩分庭抗礼的局势,这样的结果在益州之战时就已经决定了。

杨宁一边全神贯注地烹茶,一边却又认真听着吴衡的说话,不知不觉间,心明如镜,身外之物虽然纤毫必现,却如明月照影,不曾在他心湖中掀起半分波澜,虽然这样的情形不过维系了片刻,但杨宁却在顷刻间迈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数年的厚积薄发,接连的挫折伤痛,吴衡高深莫测的修为的冲激,再加上无意而为的神来之笔,终于让他破茧而出。

他心境修为上面的变化不曾瞒过吴衡的双目,吴衡不动声色,心中却是狂澜滔天,只是在片刻之间,这少年竟然突破了武道路程之上最艰难的一关,虽然不过是刚刚突破,境界还不稳定,但是已经可以察觉这少年眉宇间的气质有了轻微的变化,多了些从容淡漠,少了些戾气桀骜,若是此刻他再和平烟交手,想必不会是那般惨烈的结局了,至少也能够在两败俱伤之后安然退走吧。

杨宁无意之中修为精进,自己却是懵懂不觉,毕竟这样的境界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所以隐帝在授业之时并没有详细说明,所以仍是专心致志地留意着釜中水势。他明明知道吴衡定会安然无事,但是听到吴衡安然南归,还是心中一宽。恰在这时釜中的茶汤气泡已经如同腾波鼓浪,已是“三沸”之时,他便加进“二沸”时舀出的那瓢水,使沸腾暂时停止,以育其华,又过了片刻,他取下茶釜,然后取了一个雪白的瓷盏,分了第一盏茶,双手奉给吴衡。

吴衡接过茶盏,见盏中茶沫如同云雾莲花,不由叹道:“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注2)子静的烹茶手艺倒也配的上这绝品名茶。”说罢先是闻了闻隽永的茶香,然后举起瓷盏分三口喝下茶汤,尝味,品香,回味,沉吟片刻,又道:“陈年普洱茶果然不凡,若不饮此茶,便不能知道什么是‘无味之味’,子静莫要拘束,也品一下你亲手烹制的名茶吧。”

杨宁也不推辞,便取了茶盏分了一杯,他却是仿效娘亲的模样,一口就将滚热的茶汤全部喝了下去,热茶将肺腑熨贴得十分舒坦,却觉得口中茶汤淡而无味,浑然不似寻常普洱茶初入口时候的苦涩,他不由一怔,却立时觉得一丝甜味仿佛从胸腹中升腾起来,流连在唇舌之间,沁人心脾,经久不散,直达肌骨,他这才觉出这陈年普洱茶的好处,饶是以他的心坚如铁,也是神色震动,再想到吴衡答应送青萍一两普洱茶,更觉心中狂喜。

吴衡神目如电,将杨宁的神色变化都看在眼中,他特意在叙说自己与西门烈相识经过之前,先讲了这两件隐秘,因为这两件事情一来的确和他与西门烈结交有所关联,另一个缘故却是趁机试探杨宁的来历。杨宁这次行刺罗承玉,在吴衡看来,背后定然有某一方势力指使,他虽然不想涉入幽冀的权位之争,可是若说不想知道其中隐秘却是虚词。只是吴衡心机深沉,再加上早已判断出杨宁不是武力可以胁迫的,就是想要言辞试探也未必能够让他开口,所以才设下了水阁之局。先是替杨宁疗伤,然后又声明要将杨宁交给幽冀,暗示了自己无心从他身上知道什么隐情,去其心防,然后再用言辞刺探,这本是他打定的主意,即使意外得知了杨宁是昔日故旧的弟子,也没有改变他的决心,反而更是方便他着手试探,更是特意选了这两件事情。

这两件事情其中尽有不为人知的隐秘,又涉及到了皇室、益州汉王和南宁滇王三家,若是杨宁果然是任意一家所属,断然不会不动心,凭着吴衡的眼力,若是杨宁心情浮动,必然能够看出蹊跷,甚至有可能看出杨宁究竟是哪一家的人,这原本是万无一失的法子。只是吴衡却想不到杨宁除了武道之外几乎并无所求,对于世间权势之争更是不放在心上,除了对于吴衡与杨远比武的那几句话特别留心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只是听听罢了。吴衡虽然用心观察,却也只能得出杨宁并非其他势力所属的结论。

不过这其间也有许多阴差阳错之处,其实吴衡提到杨远之时,杨宁并非不动心,毕竟那人乃是自己的堂叔祖,又曾经见过师尊与杨远比武,皇室之中给杨宁留下印象的不过寥寥数人,杨远便是其中之一,只不过吴衡误解了杨宁心绪动摇的缘故。

另一方面如果吴衡仍然是抱着开始的试探心情,杨宁虽然不懂得钩心斗角,可是对于别人的真心假意却有着野兽般的直觉,偏偏吴衡得知了杨宁是故人弟子,又发觉这少年性子如同浑金璞玉一般,却是有五分怀旧,三分喜爱,一分赏识,只余了一分试探,所以杨宁也是真性情相待,没有摆出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冰冷面孔,这身份年纪相差甚远的两人却是当真偷得平生半日闲,度过了惬意的一段时光。

——————————

注1:谢宗可《雪煎茶》

注2: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