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随波逐流之神龙传奇 > 第七章 入骨相思(三)

随波逐流之神龙传奇 第七章 入骨相思(三)

作者:随波逐流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7: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十二卷 第七章 入骨相思(三)

青萍失踪的第六日,金陵城已经是风云变色,暗流汹世子唐伯山突然下令取消封城的禁令,这一下,原本被困在金陵城的各方豪强几乎都是喜笑颜开,这些日子以来的龙争虎斗,已经让他们心惊肉跳,尤其是最近两天,越国公爱子义兴侯唐十一的惨死,以及石头城水军被锦帆会突破的讯息,被传播得沸沸扬扬,这些人既担心魔帝继续大开杀戒,又担心越国公府迁怒于己,早已经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所以一得到封禁解除的消息,几乎都收拾行李准备上路。当然,这些人也不是没有眼色,魔帝的“十日之约”早已经人尽皆知,都知道如果逾期还寻不到剑绝的下落,魔帝就要血洗金陵,正是为了这个缘故,唐家才限制各大势力不得随意离开金陵,并且因此下了封城令,可是这不过是为了寻找剑绝而订下的权宜之计,并非唐家的本意,可是在这种密云不雨的情势下,唐家却突然解除了封禁,分明是和魔帝唱上了对头戏,这也是理所当然,因为义兴侯之死,魔帝和唐家已经是势不两立,现在还没有开战分明是在等候时机,自然不愿意再为魔帝得罪这许多势力。可是这样做却也并没有触发魔帝的底线,毕竟唐家不是魔帝的臣子,不需要助他封锁四境,可是这样一来,却将矛盾直接转嫁到了他们这些人身上,如果留下来,不免遭到池鱼之殃。若是离开,却又违背了魔帝的禁令,一旦他们和魔帝冲突起来,只怕是死伤叠籍,平白做了唐家地马前卒,可是虽然知道这个道理,趋吉避凶的本能仍然让他们想尽了办法瞒天过海,或者易装偷渡,或者结伴而行。都不愿继续留在金陵这样的是非之地,唯恐遭遇池鱼之殃。

第七日,经过了一夜的合纵连横,最后各方势力结成了两个联盟。吴越闽粤等地的豪强世家纷纷从东北出城。经桑泊湖、鸡笼山直向幕府山、燕子矶而去。燕子矾位于江宁东北,长江南岸的直渎山,素来有万里长江第一矶的美称,也是江宁东北方向最重要的渡口和兵家要地。在战略上的重要性和石头城相比毫不逊色,只是石头城主要是防备北军渡江南侵地要塞,燕子矶则是防备水军从江宁下游逆流而袭的第一道防线。这些人打算在燕子矾上船顺流而行,借着风势水势。足可一日千里,远远避开金陵的风浪。他们之中为首的正是南闽俞家,虽然俞家地势力未必能够压制作这些江东豪强。可是想要顺利东下。俞家的战船绝不可少。而且俞家的少主人俞秀夫这一次在宛转阁为了保护剑绝身受重伤,险些丧命。已经人尽皆知,虽然杨宁没有公开表示什么谢意,可是这些日子几乎有头有脸的势力都接到过明里暗里地威胁,却只有俞家一直风平浪静。如果跟着俞家一路,纵然被魔帝截住,也未必真的会翻脸动手,这就是这些豪强世家心底深处的真正想法。东向的这些势力其实不过是二三流地势力,包括俞家在内,大势当前多半只能附诸骥尾,没有争夺天下的资格,选择西向的才是当今天下一等一地豪雄霸主,更包括了豫王杨钧、荆南将军段越、岳阳剑派少主雷剑云、凤台阁主吴澄、殿中将军战恽这样有权有势地强横人物,只不过这些人可不是有心逃走,而是被唐家地最后通牒所迫。

在他们看来,与其离开金陵,违背了和魔帝的约定,结下不解之仇,还不如留在金陵,解决了十日之约之后再走得好,这样一来,即使发生了冲突,他们也是理直气壮,甚至还可以联手对敌,将魔帝逼退,可是现在这样一走,只怕在魔帝看来,已经有了畏罪潜逃地意味,就算魔帝追上来兴师问罪,他们也是有苦难言。可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唐家连遭剧变,义兴侯唐十一之死也就罢了,毕竟这是唐家和魔帝杨宁之间的恩怨,可是石头城的变故,他们多半都要蒙上一些嫌疑,反而是魔帝杨宁,虽然和锦帆会有些渊源,却没有人相信他会在这个时候助锦帆会一臂之力,毕竟双方之间原本是因为剑绝才产生联系的,而锦帆会却在剑绝生死未卜之时发难闯关,不免有些显得无情无义。魔帝杨宁究竟是心机深沉,还是心无城府,这一点各方势力都有自己的见解,可是魔帝生性桀骜,只知有己,不知有人,这却是大家的共识,

会相信杨宁会如此牺牲,要知道闯入石头城那个黑衣已经身负重伤,如果不是石头城的守军被他的凶猛吓破了胆,再加上那个无影无踪的杀手的存在,说不定那人就葬送在石头城了,魔帝不是贪生怕死的人,可是似乎也不是急公好义的人,所以大家都怀疑这个黑衣人可能是某方势力派出的高手,这样一来,各方势力难免心怀鬼胎,都有些疑邻偷斧的味道。

数艘船只静静地停泊在新亭西面的渡口里,等待着将要远行的客人,新亭山上,觞筹交错,依依相别,若非主客都是心存鬼胎,倒也是其乐融融。前来送行的正是越国公世子唐伯山,这两日来他屡遭挫折,但是神气上半分也没有显露出疲色,反而是言笑晏晏,令人觉得如沐春风,只是座上的客人都知道唐伯山的心机深不可测,就连说话都小心了几分,唯恐中了圈套,被这位想必早已经怒火中烧的世子害上一害。

豫王杨钧容色和悦,丝毫没有被臣子逐客的懊恼之色,酒过三巡,他便举起酒觞朗声道:“唐世子当真有心,当日本王南来金陵,世子到新林浦远迎本王,可算是殷勤周到,只是和今日新亭相送比起来,却不过是礼数罢了。昔日东晋南渡诸公,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自晋代以下,新亭送别更是频有佳话,世子选在此地相送,本王深感盛情。”

座上众人,虽然并非个个文采飞扬,却都不是莽夫,哪里不明白杨钧的言外之意,别人也还罢了,吴澄却是一声冷哼,漠然道:“衣冠南渡,新亭对泣,说得好听,却不过是朝廷腐败,丢掉了中原大好河山,若是天子恪守信义,礼待臣下,政治清明,海晏河清,纵然分封诸王,也不会有八王之乱,永嘉之变,胡人南侵,这也是朝廷自折股胘,不自量力的报应,今日唐世子在新亭相送,豫王殿下已经深感盛情,却不知道若是有朝一日,中原板荡,洛阳失陷,豫王殿下携百官南渡之时,会不会更感盛情呢?”

杨钧脸色微变,虽然他是有心挑起话端,意在谴责幽冀的厉兵秣马,不臣之心,却想不到吴澄竟然毫无顾忌,公然指责朝廷,即使以他的城府,也觉得怒火上升,但是他心知肚明,现在还不是翻脸的时候,不由暗自沉吟,想着如何措辞才能敷衍过去这个僵局。

见杨钧受窘,包括唐伯山在内,都是心中暗自好笑,都想着看好戏,却无人出面转,毕竟他们所属的势力,不管是明里还是暗里,都算得上是割据一方的霸主,自然对杨钧指责他们称王称霸的暗示心中不满。这其中却有一人心中不忍,出言道:“吴先生这句话可说得不妥,衣冠南渡,固然是朝廷昏庸,却也是因为边关不守,五胡南侵,不得不尔,若无衣冠南渡,焉能保存中原汉统,如今天下太平,西疆、北疆均是稳如泰山,这其中燕王殿下居功甚伟,怎会让胡人南下牧马,再破洛阳,以致衣冠南渡呢?”这人语声娇嫩,犹带几分稚气,言语间带着单纯挚诚的意味,虽然吴澄心知肚明,这人不是误会,就是故意扭曲了自己的意思,却也不愿反驳,只是微微一笑,举觞向杨钧遥敬一杯,缓缓饮下,隐表歉意,那双黯淡的眸子更是想着说话这人“望”去,唇边露出一偻笑意。

此人却是小郡主李芊芊,这次被下了逐客令的自然也有这位汉王的爱女,汉王的正式使者李溯身份不够,所以坐了上席的乃是李芊芊,只是她的身份虽然尊贵,若论年纪权势,比起其它诸人却是相差甚远,所以并没有她插话的余地,更何况她心中还有疑忌,这一次李还玉突然放了她出来,命她立刻返回益州,却在她身上下了禁制,更让李溯牵制她,让她觉得心中分外不安,只因她深知自己这个姐姐的性子,若非时十分的把握,是万万不会轻易纵放她这个麻烦的,明明知道有阴谋,却不知道阴谋到底是什么,想要向魔帝通风报信,却又不能脱身,所以她心中郁郁,更不愿说话。虽然如此,她的性子毕竟善良,见杨钧难堪,虽然不解两人言外之意,却也凭着过去从母妃口中听到的片言只语,帮着杨钧解了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