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北平往事:我和三里屯的男人们 > 第076章 终于成了我们仨

那时我们远远地看着一个小小的身影消失在东大河河岸,江生和赵大海边跑边喊着小五的名字。

他们将书包扔到岸边,跳进河里将小五拖到岸上,小五呛了水,趴在地上咳了半天。

赵大海哭着说道:“小五,你怎么还跳河咧,咱以后还敢不敢来这洗澡了?”

江生也吓得脸色苍白,见小五失魂落魄的样子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小五把脸转到一边,眼睛通红地说道:“真想死了算了,一点儿都不想活了。”

小五跳河的消息很快传遍三里屯,村长拉着小五教育半天,见小五赌气不说话,站了半晌,将村里所有的村户都集中起来,商讨小五的收养问题。

村长说道:“乡亲们,爱国一家横遭劫难,只剩下小五一个孩子,如今大家也都看到,孩子已经没饭吃,我觉得咱三里屯的孩子还是要三里屯的人来养,送不得外人,有谁家愿意将小五这孩子收养,家家户户都会捐点余粮!”

“村长,不是乡亲们心狠,您也看到了今年收成不好,这瘟疫刚过没多久收成就败了,家家户户这点粮食还要纳一半的公粮,就算想要这孩子也只是让他跟着一家老少饿死啊!”

“对,咱谁都知道小五的力气大,养大了能干活,可问题是现在已经活不下去了,您看家里那小半仓粮食,上哪够吃的,天天刨野菜根将就着也过不了冬。”

村长听着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说着,突然有一个人说道:“赵富贵家这么有钱,为什么他不能收留小五?”

“嘘!”立马有村民示意噤声,一些村民们看向站在不远处的赵大海。

村长召集村民们前来,家家户户的当家人都会前来开会,可赵富贵是地主,就算是村长也管不了他,一般的村里会议他懒得参加,再加上他知道村长召集大家就是为了商议小五的收养问题,他就更不会参加了。

再者说,地主拥有千亩田,承包给农户每年也要收不知多少钱,就算地主家天天大鱼大肉也吃不穷,这样的家庭谁不想去,只怕穷人家的孩子高攀不起。

村长对于赵富贵收养小五的问题也是只口不提,对于赵富贵来讲,别说收留一个孩子,就算收留十个他也养得起,但问题是人家根本不想再养孩子,家里本身就有个赵大海,现在沈阿娘又怀了身孕,谁都是看着自家孩子亲,养了别人家的孩子多少总会出点问题。

这时候,赵树根说道:“要不小五跟我吧,我省吃俭用养着他不难。”

“树根儿你就算了吧,你养活自己都难,还养孩子?”有村民说道。

赵树根养个赵壮都出了大问题,谁也不放心小五放在他家养,赵树根在村里面算不得老实巴交,人虽然不错,但还是有些好吃懒惰的,村长也看在眼里,最终问了问小五的意见,见小五没同意,他也就婉言拒绝了赵树根。

赵树根一个单身老汉,妻子死得早,儿子又被枪毙了,平常一个人过得都困难,家里懒得收拾,衣服随意往床上一扔,生活一团糟乱,屋里和身上都有股霉味,小五要是到了他家,还不知道要被折腾成什么样。

村长见商议了半天还是没有哪家能将小五领走,最后他叹了口气说道:“那就按照祖上的规矩来,吃百家饭,任何一户都不得有异议,有异议的现在就提出来,不要等到明天早上磕了头再说不愿意!”

村民们小声议论,村长再次扬声说道:“还有哪家有异议提出来,没有异议的话现在就可以解散了,从明天开始,小五先在我家吃住一天,依次按照顺序往下排,谁家要是有事儿不在家,下回轮到了就是吃住两天,咱三里屯向来一家,大家都拿出点责任来,天灾**这年头谁也指不准哪天就降临到自己头上了,到时候自家孩子和子孙后代有了困难,我三里屯的人依然秉承老祖宗的遗训,不会让孩子活活饿死!”

村长说完,走到小五身边,拍了拍小五的肩膀说道:“明儿个早起别忘了。”

小五擦着眼泪点头,想要活下去,这就是规矩。

在三里屯的遗训中,吃百家饭,就要先磕百家头,男儿跪天跪地跪父母,给自己一口饭吃的即为衣食父母,磕个头并不算什么。

那天晚上小五是在我家睡的,第二天打早的时候,天才蒙蒙亮小五就起了床,他在院子里坐了很久,等到东方的红霞铺满屯子才走出院子。

那时候有些孩子已经起床,远远地跟在小五后面,小五从村头的第一家开始磕头,那时候沈阿娘站在门口,挺着大肚子,她流着眼泪想要把小五扶起来,说道:“孩子,苦着你了,不用给阿娘磕头。”

小五砰砰砰地磕了三个响头,说道:“阿娘,以后到你家我就多住两天,你多做点好吃的给我吃哦。”

沈阿娘点着头,看着小五向下一家走去,第二家是村长的家,他平静地接受小五的磕头,然后嘱咐了小五几句话。那时家家户户的大人都已经起床,准备接受小五这个百家儿的跪拜。

小五从村头磕到村尾,直到到我家门口的时候,母亲并没有出现在门口。

小五皱着眉头,看向院子里的江生,江生看向堂屋内端坐的母亲,喊了一声:“妈。”

母亲起身,走到家门口,小五说道:“婶婶,小五给您磕头了。”

小五还没跪下,母亲就扶起小五说道:“咱不吃百家饭,这百家饭不是人人都吃得起的,你这性子,遭不得别人白眼。”

母亲站在门口,拉着小五的手,对其余望向我家方向的村民们说道:“从今以后,小五就是我儿子。”

“秀梅,你家里都两个了,再多个小五,你养得起吗?”村长问道。

母亲说道:“养得起,我三个孩子将来都会是从三里屯走出的状元。”

母亲将小五领进院子,她看向小五说道:“我虽然与你母亲不和,但却也没什么大矛盾,认你做儿子就像对江生和江绒一样,你若是愿意就给我磕个头,叫我一声妈。”

小五转头,看向一旁的江生,江生自然是欣喜,他们从兄弟变成了亲兄弟,而我却板着脸。

小五见我不高兴,看向母亲说道:“婶婶,江绒不喜欢我。”

母亲瞪着我,我说道:“我和江生叫妈妈,你要叫娘,不然听着不舒服。”

母亲也点头,说道:“那就叫娘吧。”

小五听见我和母亲都这么说,当下跪下来给母亲磕头,喊道:“娘,儿子小五给您磕头了。”

母亲点头,说道:“起来吧,以后你跟江绒和江生一起上学放学,你力气大又学了武,要保护好他们,他们吃什么你就吃什么,他们穿什么你就穿什么。”

于是小五从此就成了我的家人,他比我大半岁,是江生的弟弟,我的哥哥。

起初小五是和江生住在一张床上的,后来母亲找屯子里的王木匠给小五打了一张床,偏屋容得下三张床,小五就和我们睡在一间屋里。

小五自从和我们成了一家,脾气就收敛了不少,他在学校依然会打架,但很少是为自己打的,有时路上有小混混拦着我们要钱都会被小五打得鼻青眼肿。

小五从来不会违逆我的小脾气,他也不像之前那样喜欢在我面前脱裤子耍流氓。

最关键的是,他的成绩直线上升,从倒数第一,到班上的中等生,再到前三名,我们兄妹三人就真如母亲说的那样,将来都会成为状元郎。

母亲是个执拗的人,她跟村里的人保证说养得起三个孩子,那就一定养得起,除了简单的家务,母亲从来不舍得我们三人下地干活,她唯一要求我们的,就只有我们的学习成绩,要我们好好读书。

学校有个很小的图书屋,一共两个书架的书,我们兄妹三人除了课本上的内容要背得滚瓜烂熟,其余时间多数都泡在图书屋里,张先生看不起小五,可后来的一次测验发现小五的成绩到了全班第三也就没多说什么。

那时候学生读书从民国初年起就是壬子癸丑学制,主要精神是废止读经尊孔,但张先生是一代儒生,这学校是他开的,他尊崇儒家文化,依旧让我们读经背诗,教学理念自己掌控,不上报北平教育总部,只有考大试的时候才是和北平城其他城区的学校是统一试卷。

浅塘镇小学是按照五年制教育,并没有中学,要上中学只得到外镇,或者考上北平一中,北平一中是北平城最好的中学,能进去的人都是出类拔萃的尖子生。

那时的北平一中每年只招收几个班,分散到各个城区后,每个学校能有一个考上的就不错了。

母亲一个人在外面找了份苦力活,供我们读书和平常的生活费。

那时的日子虽然苦,但是我们一家相依为命,从一九四七年到一九四八年,母亲从未让我们三人饿过肚子。

而这一年来我却时而被噩梦惊醒,我看见小五就想起牛爱花,母亲以为我能忘掉,说牛爱花的死和我无关。

我想起那天早上,小五从家里去镇上找吴青云和吴耀,母亲则到牛爱花家里帮小五收拾家务,将前一天我们家的汤碗拿回家,牛爱花看见了,就说母亲偷她家的东西。

母亲晓得牛爱花头脑不清醒,就把汤碗给了牛爱花,可牛爱花却不依不挠地追出来打母亲,那时候我刚好看见,就上前打牛爱花,牛爱花和我撕扯起来,母亲将我拉开,让我不要跟一个疯子计较。

牛爱花像是想起了什么,说马爱国是母亲害死的,她说要不是我们家借给马爱国那么多钱,马爱国不会死的时候也不会死不瞑目,嘴里还念叨着要还钱。

我护着母亲,和牛爱花吵了起来,我说道:“说到底还不是你自己把马爱国害死的,没看现在小五整天也因为你萎靡不振早晚被你作死,你要是真爱他们,不如跟着马爱国一起去死,去上吊。”

我只是一时气话,没想到牛爱花转头就进了堂屋吊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