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北平往事:我和三里屯的男人们 > 第024章 三里屯的和平年代

江生回到学校后已经是傍晚即将放学,小五拉着江生问长问短,看似对看戏这件事也颇感兴趣。

“前年的时候咱们屯子里就来了一帮人,穿着古代人的衣服,脚下踩着木棍,还能喷火,可把我乐得,你怎么也没让先生把我一块带去啊!”小五哼哼着说道。

江生一副无可奈何地样子说:“你说的是跳大神吧?不是京戏。”

“都是唱大戏的,蹦蹦跳跳咿呀哇啦的喊,一点都听不懂,有什么不一样吗?”小五疑惑道。

“自然是不一样。”江生扶着脑门说道。

“那你跟我解释解释。”小五晃着江生说道。

江生只好和小五解释半天,小五听得云里雾里,最后听到上课的铜锣声才一脸无聊地回了座位。

张先生来到教室后一一检查大家的功课,小五被提问时照旧是一问三不知,不过先生看起来心情极好,倒是没教训小五,而且还提前放了学。

在浅塘镇小学上一年级的三里屯孩子有十个,还有几个三里屯的大孩子是在高年级读书,春耕农忙,高年级的学生便成群结伴一起上下学,未让大人接送,我们便跟在他们后面一起回家。

那时上学下学一路上野花遍地,一路疯跑玩耍也饶有乐趣。赵大海见天色尚早,便提议再去澡堂洗澡。

江生皱着眉头,因为母亲上次已经说了让他不要去澡堂,万一被父亲知道了会不高兴,小五倒是很想去,澡堂里洗澡又暖和又好玩,比在家里用浴帐洗澡冻得发僵好多了。

我见江生想去,但是又担心我一个人站在澡堂外面不安全,我便开口道:“哥哥你们去吧,我和屯子里的其他小孩回去了。”

小五打着哈哈说道:“江绒终于懂事啦,你说你要是个男孩多好,这样就能跟我们一起洗澡啦!”

江生说道:“那你赶紧跟上他们吧,千万别掉队,回家后妈妈问我去哪了就说跟小五和大海在屯子后面玩,晚上吃饭前我肯定回去的。”

我点了点头,转身跟上三里屯的孩子们,小五人模狗样的叹了口气说道:“江绒真可怜,连**都没有。”

晚上洗澡时江生由于在澡堂洗过了澡便没再洗澡,我则主动央求着母亲给我洗澡,还跟母亲说明天我要穿新衣服去上学。

母亲还笑着说我竟也知道了干净。

父亲回家后有些愁眉苦脸,他最近这些天一直如此,一来是担心外面战火连天随时会传来爷爷的死讯,二是给日本宪兵队盖房子,最近日本兵抓了很多壮丁,除了他们几个有技术的建筑工,不少壮丁都被活活打死。

虽然有警署和建筑队保着,警署的人也请秦叔公动用关系跟日本宪兵队沟通,让小日本无论如何也不能动建筑队的人,但是父亲看到有人被饿死和打死心里总是害怕的。

我的爷爷叫江远尧,认识他的人都管他叫老江。包括父亲有时候都这么叫他。

老江原本是三里屯的土医,年轻时候在镇上的药堂做抓药伙计,常年见郎中配药,日熏月染之下自学起《本草纲目》,几年之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医术远超他的师父,便留在那家药堂做起了坐堂郎中。小日本攻打北平城的时候药堂被封,所有草药都被抢空,他这才回三里屯做起土医。

有一年他外出看诊时遇到了一个重伤垂死的**军官,将那人救活后就被推荐进了**编队做随行军医。

这几年战况越发紧张,老江三年未回家看看,以前倒是还经常写信,或让人捎来些草药和药水,近来这一年多就音讯全无了。我隐约地记得老江走的时候我才刚会跑,那时候他整天把我扛在头顶,任由我敲他的脑门揪他的耳朵,非常疼我。

睡觉的时候,江生一如既往地安静躺在床上,身上隐隐散发着只有我才能闻得见的奶香味。

按照往常来说,我早就应该贴在他的身边,或者任性地抱着他的胳膊睡觉,可这次我没有。

我的脑海里不断地回想起当初他刚来三里屯时哭泣的表情,回想起父亲让他改名时的委屈,还有张先生将王伟安排在他旁边时他不情愿也得接受的样子。

我想起江生来我家的第一天晚上因得知要跟我在同睡一张小床时,他在责问母亲为什么我不洗澡,最后生气自己也没洗澡,他夜里小声地偷偷地哭泣,小小的肩膀耸动,委屈极了。

我在想,他对我的好,是否也像面对丑八怪王伟时的不得已而为之。

甚至是我每天贴在他身边时,他是否也会在我看不见的黑夜里表现出厌恶的神情。

我在深夜后再次被噩梦惊醒,江生也一如既往地醒来,他悄悄地转过身面对着我,等着我向他的怀里钻,可是我却躺在被窝里没动,直到我睡着,他也睡着。

江生没有出现在三里屯时,我是个多么没心没肺的丫头,为什么现在变成了这样?

我自己也不清楚。

三里屯的远山不知不觉间覆盖上一层绿膜,屯子里的杨树也长出嫩芽。那个年代的小学只有一到五年级,学校按照孙先生推行的七天一周的历法每七天放假一天作为休息,周六的时候也会上课,但一般都是课外活动,由学校的老师组织进行。

放假在家时江生一大早会早早地爬起来找小五玩耍,自从打春后三里屯周围有水的河沟早已化冻,孩子们就会三五成群拿着自家脸盆找个水浅的地方捉鱼虾泥鳅。

小五看得眼馋,也兴冲冲地回家抱着脸盆让江生跟他一起去抓鱼,江生虽然怕脏了衣服,但终究是小孩心性经不住小五的蛊惑,最后也跑回家拎着脸盆和小五一同出去。

江生有时会抓满满的一盆鱼虾,有时抓得少了就会送给小五,小五嘴馋得很,自然都是让牛爱花下了锅。

母亲有一次在清理鱼肚的时候说道:“以前你爸和张光棍也会去捉鱼,张光棍以前捉过一条十多斤的大红鱼送给了咱家。”

母亲突然提起张光棍,不由地让我心里有些害怕,毕竟他已经是一个死人了。

我向来害怕死人,总觉得人死后就会变成吃人的鬼,脑子里时常会出现乱七八糟的想法,而张光棍家离我们家很近,就隔了三排人家,他被枪毙后据说家里的东西都被村里的一些少年拖去卖了,还有人在他家的床底找到了一沓钱。

张光棍家的门口有两颗大洋槐,到了春天后叶子铺展开来会形成很大的阴凉地,以前他时常不在家,所以村里的老人们乘凉聊天时会去他家门口坐着,现在再也没人敢来了。

张光棍死后他家的墙倒了一半,屋顶也开始漏雨塌方,院子里长出不少野草没人清理,门上的锁也不知被谁砸成两截。

我经过他家门口的时候总觉得阴森森的,甚至都不敢往他家的院子里看,总觉得他就站在日渐荒凉的屋子里看着我。

而因为张光棍,刘兰英也死了,当年他们在商店小屋里所进行的苟且之事被我瞧得正着,这个秘密在我的心里一直掩藏,我从未跟任何人讲过。

刘兰英死后赵富贵家的商店便由赵富贵的爹赵福喜看着,我每次去买东西的时候都站在远处先望一会儿,若是赵福喜在商店的窗口坐着我便过去,若是没人我便不敢过去,生怕那昏暗的小屋里会有东西把我拖进去。

那时候沈阿娘依然每个月都来三里屯看一次江生,有时会带一些糖果有时会带一些羊角蜜,江生不喜吃糖,所以那些东西基本上都是我吃了。

沈阿娘有两次来三里屯时我们都在浅塘镇小学上课,她会到家里和母亲坐坐,讲一些以前发生的事情,一来二往间两人也就成了朋友。

还有我们中午放学时在学校门口碰见沈阿娘,她专程在学校门口等着江生,要带江生去吃小笼包子。沈阿娘知道江生和小五、赵大海关系好,所以也会把他们一并带上。

我们晚上回去的时候听母亲讲起沈阿娘的事情才知道她的过去,她在北平举目无亲,并没有找到她死去的丈夫的亲戚,进镇上的纺织厂时没有人担保,干得都是最苦最累的活,和一帮大老爷们装车卸货,后来厂里领导见她勤快才将她调到流水线上。

母亲听说沈阿娘在纺织厂上班,一问之下才晓得原来她和小五的父亲马爱国是在同一家工厂。

不过马爱国平日里也是早出晚归,并未见过沈阿娘,就算在厂子里修机器时见过也认不得。

母亲到小五家把沈阿娘的事情说了后牛爱花并不感冒,指着母亲的鼻子说:“张秀梅,你不要乱管闲事好不好咧,那个沈秀梅一看就不是正经女人,你看看她的头发梳得跟牛舔的一样,你让我男人跟她认识是什么居心?你要是在这样乱拉关系,小心我跟江正阳告状去,真是的,一天到晚的没事找事,一个外来女人你瞧你多上心。”

母亲被牛爱花骂得狗血淋头只能硬着头皮忍着,等我们从镇上放学回来后母亲让江生将小五喊来,让他悄悄地告诉马爱国这件事。

三里屯的孩子们对沈阿娘印象极好,都说她是大好人,小五吃了沈阿娘不少好处,从母亲口中得知沈阿娘是个可怜人后,更是想要自己父亲在厂子里是照映一下沈阿娘。

而且不知道为什么,提起沈阿娘,小五总会想起刘兰英,想起刘兰英让他交给马爱国的却被他弄丢了的信。

马爱国得了母亲的嘱托,在纺织厂找到了沈阿娘,两人见了几次面后便也不再认生,日子久了在工厂的食堂吃饭倒也能说上两句话。

沈阿娘时常想念江生,忙着加班走不开时就会买些零食糖果让马爱国给带回去,不然一个来回她的脚底就会磨出水泡。沈阿娘也疼小五,毕竟他疯癫的时候小五也经常拿家里的东西给她吃,便叮嘱马爱国留一半在家给小五吃。

马爱国是个实诚人,也知道沈阿娘是怕他心里不是滋味才这样说,便回绝了沈阿娘。不过牛爱花知道这件事后就不乐意了,所以一包糖分到最后能到我手里两颗就已经不错了。

有一次牛爱花还说道:“都说这个沈秀梅好,送个糖就给你两块,也不知道值不值我这个跑腿钱!”

后来沈阿娘也觉得每次都让马爱国带东西给其他孩子不好,就事先将要送的东西分好再让马爱国带回去。有时沈阿娘特别想念江生的时候会跑到学校来看看他,给江生钱江生又不要,买衣服江生也不要,只能请我们一帮人到外面吃顿饭,三里屯其他的孩子也能沾沾光吃些好吃的。

这么一来二往间,三里屯孩子们口中的沈阿娘就成了又漂亮又贤惠的好女人,她偶尔来三里屯时也会带些东西分给村里的老人们,老人们得了一点好处就闺女长闺女短的跟沈阿娘拉家常,沈阿娘三十岁不到的人,又能干心眼又好,自然是有人给她说媒。

母亲也劝沈阿娘找个好人家嫁了,毕竟一个女人家孤零零在世上活着是多不容易,万一哪天生了病都没人在床前照顾。

沈阿娘虽有些难为情,毕竟那个时代女人的贞操还是挺重要的,她是个结过婚的人,观念里也有女人要守着贞操牌坊的意思,只是一想到自己无依无靠,夫家和娘家的人全都在逃荒的时候饿死光了,便也就有了这么层意愿。

沈阿娘跟母亲说,不求那男人家里有几亩地,只要对方踏实肯干不嫌弃她就行。

母亲当然愿做这个媒人,而且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们三里屯的地主,赵富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