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侠武无敌 > 第487章 战前会议

侠武无敌 第487章 战前会议

作者:清风淡菊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7: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黄道周的两大弊病一说,罗战军、夏铁古立即哑口无言,辩无可辩。

细思之下,他之考虑一为攻、一为守,极为周全。

如果合兵一处,力量确实要大得多。

……

但想要进攻?

恐怕连敌军的影子都摸不着。

退一步说,不四处寻找敌军,只进攻被敌占据之城池。这样一来,敌军倒是见着了,可区区数万余人马,又如何能够攻克坚固之城池?

要知道,敌军不但势大,而且还有火炮支撑,更别说还有城池作支撑了。

可以说,其防御力强得一匹!

……

想要防守?

在无坚固工事可依托的情况之下,仅凭简易栅栏,恐怕既挡不住敌军的火炮狂轰,也挡不住其铁骑的残暴冲击。

因此,合兵一处,看似强大,但却攻不了、防不住,委实极不科学。

……

其次,黄道周充分阐述了兵分三路的理由。

兵分三路,当然要灵活得多,灵敏得多。

优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指挥方便。

消息的上传下达,要快捷得多。

必要时可以直前指挥,无须中间转达。

如此一来,既能做到明白无误,又可做到及时迅捷。

……

其二,灵活机动。

人马少,不但目标小,而且行动快。

可以采取“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的游击战术。

你有火炮?你有骑兵?

无所畏惧!

因为我选择的作战地域,全是高山丛林附近,届时往林中分散隐蔽,你火炮也好、骑兵也罢,又能奈我何?

……

其三,利于生存。

由于人数不多,兵力有限而战线极长的敌军,不会引起重视,也就不可能调集大军进行围剿。

这样,也就减少了全军覆没的可能。

而且,即便战败逃亡,散兵游勇也比大队人马利于生存。

因为无论寻找食物,还是隐蔽躲避,都要方便得多。

……

兵分三路虽然可取,但弱点却也不少。

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不利于打攻坚战。

北伐义军本来就不足五万人,一分为三之后,每路不过万余人。

这点人马,打打迂回战、追击战、遭遇战、袭扰战、游击战还行,至于攻城拔寨、两军对垒等正面攻坚战,根本不做他想。

当然,如果是城墙不高,守兵不多的小城,倒也可以出其不意的尽力一战。

……

其二,很难形成合力。

兵分三路之后,虽然两两相距并不算太远,最远的左右两军之间,也不过只有数百里之遥。但由于全是步兵,而且缺乏有效的通讯工具,就连信鸽也是一只皆无。因此,沟通甚难。

只能是各自为战,既难做到相互支援,又难形成互为犄角之势。

当然,分头而进的三路人马,还是具备一定的牵扯作用。

……

然而,计划不如变化快。

未等北伐义军分兵,却在江山牛头岭与一股为数不少的清军,骤然相遇。

直到仅相距两百余里之时,北伐义军方才探得此消息。

而看清军模样,好像比北伐义军还要迟钝,尚不知有敌。

也难怪他们如此,清军自入关以来,一路烧杀抢掠,势如秋风扫落叶,很少遇到像样的抵抗。

在清军眼里,如今大明已亡,气数已尽。

只有几股不成气候的余孽,尚自垂死挣扎。

而且,这些人还很不团结。不但各自为王,还互相倾轧,势同水火。

这样的势力,又如何能与如日中天的清军相抗衡?

与螳臂挡车、蚍蜉撼树又有何异?

……

一场遭遇战,不可避免的即将打响。

在罗战军建议下,黄道周立即遣派人手,紧急收集了江山的地形地貌,为即将打响的战斗,抢占“地利”之便。

至于“天时”、“人和”,只能听天由命了。

很快,一份颇为详尽的介绍,摆在了一众将官面前。

华枫作为精兵营最高长官,也是位列其中。

经过研究讨论、反复斟酌,最后一致决定:伏击地点,就在牛头岭。

此时,双方距离牛头岭略有不同:敌军约一百二十余里,北伐义军约八十里。

……

江山地貌类型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

其中平坂及溪间谷地占一成余,山地丘陵占近九成。

该地域地势复杂多变,整体为不对称之“凹状”。

其中,东南高,为仙霞岭山脉,山势陡峻,大小山峰上百座;西北低,为怀玉山支脉,山势较缓;中部为河谷地带,呈长条状向西南延伸。

牛头岭,正是江山较大的山头之一。

外观酷似牛头,是以得此名。

其地形地貌,正是标准的“凹状”。

山势较缓、丛林茂密,用来设伏,当真再好不过。

……

伏击地点取得一致意见之后,接下来要确定的,就是战略战术。力争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采取正确的打法,取得理想的结果。

战略无须多言,就是遭遇战。

当然,也可变为阵地战。

不过却不可为。

面对强劲之敌,改遭遇战为阵地战?除非想自取灭亡、早死早超生,否则无人会这么愚蠢。

……

战术呢?

这个可就灵活得多了,具体采取何种战术,需全面衡量而定。但无论何种战术,都离不开一个原则,那就是“最大限度的打击敌人,尽可能的保存自己”。

目前可供他们选择的,大致有三种。

其一,正面抗击。

其二,三面埋伏、小股袭扰、诱敌深入。

其三,“口袋设伏,等君入瓮”。

会上,众人各抒己见,商讨得甚为激烈。

“正面抗击”这一战术,毫无疑问,被一个排除。

毕竟,以弱势之兵,撼强大之敌,避之唯恐不及,面对面的进行阵地对攻战?

显然很不合适!

……

如此一来,讨论主要集中在第二、第三种战术上。

这两种战术,各有千秋,各有弊病。

但凡战术手段,都是为达成战略目的服务。

此役之战略目的,毫无疑问就是消灭敌军。

因此,这两种战术,哪一种更容易达成此目的,当然就采而用之。

当然,“更有效的保存自己”,也必须考虑其中。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侠武无敌》,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