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醉饮江山 > 卷三 情若有知篇 第十五章 祝沂

醉饮江山 卷三 情若有知篇 第十五章 祝沂

作者:烦局神游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7: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柜台前头对峙了半天,聂家人最后还是集体住进了客栈之中。

既然已开了这个先例,苏青荷也就再难靠着官家的威势,把所有人都聚在大堂里头了,只能暂且放住客们在客栈中自由行动,再派人把守住各个出口,不许擅自离开而已。

而经了这么一番折腾,原本找杨歇问话的计划被迫延期,现场更是早就被破坏得荡然无存。苏青荷自顾自忙得焦头烂额,赵无安却不似他那般,还需得管顾官场事宜。案子进程受阻,他倒也乐得清闲。

自顾自从后厨摸了一壶正温热的茶,赵无安连胡不喜也没告诉,便偷偷登上客栈顶楼的露台,在唯一一张桌子上头揽袖坐了下来,独自品饮几口香茗,偷得浮生半日闲。

今日天气晴好得很,坐在此处极目远眺,甚至能望见烟云之中的那座汴梁城。

毕竟相隔甚远,以赵无安之目力,也只能勉强望见城中几处高耸的城楼,其余建筑则隐于浩瀚烟云之中,宛如海市蜃楼。

聂家出现在汴梁城外的客栈中,虽然疑点重重,但的确带来了个让人意外的消息。即便是赵无安,也难以对聂家人这次的行为有所指摘。

已销声匿迹四十年之久的雄刀百会,即将在韩家主持下,于汴梁重开。而本就以刀剑双修闻名于北武林的聂家会参与,也就不足为奇了。

雄刀百会本举办于淮扬武林,五年一届,先后一共办了七届,每一届必有名刀问世,而刀的出路往往不为人知。

与江南相比,淮扬武人往往更有一股骨子里的英气,故而习刀之人远远多过习剑,一甲子之前更是由几位刀道翘楚协力,将淮扬刀的名气给打得震天响,惊动江湖的雄刀百会,也应运而生。其初衷在于聚天下刀客于淮扬,共较高低,而能一路赢到最后者,便可获得一柄宝刀、三千白银作为奖励。

在七十年前的第一届雄刀百会上夺魁的,正是当时还籍籍无名的姜入海。

晨起开坛之时,他怀中挟着一把刚在集市上买来的卷口刀,以无名小卒的身份上台,斗至暮色四合时,便已名震天下。

一日连战一十七场,未有一败,最终卷走佳人斩扬长而去,惊得无数武林高手瞠目结舌,纷纷气急而纠集人马追杀,却始终没能奈何得住姜入海这只插翅猛虎,让他给逃进了当时天下闻名的扬州解家庄,被解晖拜为上宾。

不过世易时移,随着淮扬四刀的落魄,柳叶山庄又无心接过大任,第七届雄刀百会草草落幕后,整片淮扬地带便再无此事的风向。雄刀百会,仿佛就这么腐朽于路人闲谈之中,成了这座江湖的余话。

但是聂君怀却带来了不一样的消息。

“六月十五,韩家将于汴梁城中,举办第八届雄刀百会,冠军的奖品,便是柳叶山庄镇庄之宝,沧海归。”

柜台前头,那个一手抬起了聂家百年基业的老者如是说道。

“而我等赶赴汴梁,便是为按时参与这届盛会,又有何错?”

那个时候,胡不喜本还想再顶撞几句,赵无安却伸手,按在了他的肩膀之上。

二人相识二十余年,这个动作是何含义,胡不喜怎会不知。一下子便把所有想说的话尽数咽了下去。苏青荷见到二人这副态度,自知不该再拦,便径自提剑离去,任由聂家入住了进来。

若非雄刀百会一词对当年那北斗七友而言太过特殊,赵无安也不会甘愿退步。

姜入海与解晖、解晖与洛剑七,几乎都是因这雄刀百会而结识,虽然并无证据能够表明韩家与解晖有何干系,但能够突兀提出雄刀百会这四个字,赵无安就绝对不相信这其中没有解晖的一丝算计在。

既然洛神剑在肩,就终有一日要与解晖一战。只要能为自己添哪怕一分筹码,赵无安便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腹有算计,便不觉时间流逝。赵无安在露台之上坐了半个时辰,一壶茶堪堪见底。

正当他欲离开楼顶的时候,阁楼底下却传来了一阵脚步声。赵无安一怔,向外伸出去的脚不由又缩了回来。

本以为来者是胡不喜或苏青荷,但出现在门口的人,却是蒋濂的那位女侍。

这女子年岁已然不小,望上去便知有三十余岁,眉梢及额尖都已有了几道岁月划痕。年轻姑娘的豆蔻虽失,却多了一股寻常难以得见的雅致风韵,仪静体闲,柔情绰态。

赵无安难得地怔了一怔,很快回过神来,淡淡问道:“何事?”

“您果然在这里。苏捕头说,你喜欢找地方一个人呆着。”那女侍走上前来,自顾自坐在赵无安对面,微微低头福了一福身子。

赵无安花了片刻才回忆起来,蒋濂喊她沂娘,而这个女子的名字叫做祝沂。

“这客栈里头最了解我的那个人姓胡。苏青荷还早着呢。”赵无安漫不经心地摇摇头。

不出意外的话,祝沂现在找上他,多半是苏青荷的调查又有了进展。于是他收束心神,准备好好听听祝沂接下来的话。

孰料,祝沂却莫名丢了个问题:“是吗?”

赵无安一愣,她却接着问道:“也许,一个人根本就不知道谁最了解他。他认为的最了解他的人,只是在他认识的人当中,最了解他的那一个。”

赵无安怔了怔,低下头,手指在茶盖上划了一圈,才疑惑道:“你来找我,是为了说这个?”

虽说一向心性懒散,但赵无安也不是不愿与他人闲聊之辈。当初在清笛乡的墓道底下的时候,他就自认和安晴很聊得来。

只不过这祝沂,一上来就抛出这么个问题,实在有些没头没脑了几分。

赵无安的疑惑收到了等同的回应。祝沂显然怔愣了好半晌,精致的眉头才微微一蹙,小心翼翼问道:“赵居士,应当有过这种体会吧?被人算计,无处容身?”

赵无安抚了抚下巴,无奈苦笑道:“你是谁?关于我的事情,倒是问得清楚。”

祝沂一怔,下意识低下头去,向后仰了仰身子,才道:“祝沂……祝沂并不是谁,祝沂只是个女侍罢了。”

“嗯。”对方有所隐瞒,赵无安也不愿穷根究底,淡淡应承一句便收了那抹笑容,而后正色问道:“你来找我,应当是有事情要说吧?”

“……是的,苏大人让主上来找您,主上便派我来此处传达消息。”

祝沂从衣领里头抽出一卷纸,递到了赵无安面前。

“就在刚刚,杨歇卷了全部的金银细软,欲从后门逃走,被苏大人领人抓了个正着。如今已然缚起她手脚,派人看守。这是她的供词。”

说完,祝沂便像是要避开什么似的,匆匆站起身子,对赵无安施了一礼,便推开桌子,飞快离开了露台,留下一个仓皇的背影。

赵无安摇了摇头,轻轻叹道:“江湖啊,能不能给我个没那么多故事的人?”

说罢,他提起面前那卷案宗,展了开来。

在卷宗之上,原本写在最右头的“杨歇”二字,已由人画了个大大的红圈。赵无安曾在清笛乡读过苏青荷审理的卷宗,一看便知这红圈乃是苏青荷亲笔所为。

而这一份案宗,较之此前的,则要详细许多。

杨歇,汴梁人士,祖籍则在两浙。四十年前举家随祖父搬来汴梁,而那恰巧是罗衣阁创立伊始的年份。

五月十三日,杨歇入住沁诚客栈,开了三楼的丙字房。入住之时,随身只带着一只书箱与一件包裹。书箱之中藏书十六本,其中四本为时下正流行的话本,五本诗集笺注,剩余皆是四书五经范畴。除了两本话本尚显新态之外,别的都几经翻阅,可看出陈旧痕迹。

包裹之中,除了四十两的白银之外,就只剩两件女子衣服,并些细小首饰,并无多少可疑之处。

而杨歇所住的房间,窗框之上被查出半块脚印痕迹,靠着窗户的书柜中有几本书散落在地,其上亦有灰尘。靠着前窗的书桌上,有三根燃尽了的红烛。

被问及为何要逃走时,杨歇的说法是与家人约好了,要在雄刀百会开始前赶入城内。但再问道细微之处时,却又不肯作答。

案卷的最下头,苏青荷以朱砂简简单单地记下了自己的看法:“罗衣未褪,红烛何熄?”

虽然说的是案情,但这用词乍听之下竟有几分旖旎意味。赵无安啧啧了两声,小声道:“老苏啊,你这文采,有待提高啊。”

正坐在大堂角落闷头翻阅卷宗的苏青荷,冷不丁打了个喷嚏。

————————————

整座客栈,苏青荷是派人包下了二楼,三楼也有诸如胡不喜和杨歇这样的租客,最为潮湿、难以卖座的一楼,却也偏偏有人租了下来。

虽是初夏,风中却已有压迫的热意。蒋濂穿着一袭轻衫坐在窗边,手里还捧着一盏滚烫的茶。

“吱呀——”

木门向内打开,祝沂双手合握放在身前,垂眉走了进来。

“如何?那位居士,回应你了吗?”蒋濂并未去看来人是谁,径自低下头去,吹了吹手中的茶水。

“未曾。”祝沂摇了摇头,眼底刻满复杂的情绪。

蒋濂轻笑道:“你也不必失落。赵无安的难缠可是出了名的,苏捕头都无可奈何,何况是你。”

“我以为,他是我们这边的人。”祝沂低声道。

“他的确是我们这边的人。”蒋濂望向窗外,视线像是能穿过这百里的山水,直抵汴梁。

“只不过,他几乎从未选择,与世人站在同一边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