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锦衣长安 > 第五百九十九回 不眠之夜

锦衣长安 第五百九十九回 不眠之夜

作者:沐华五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7: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何登楼眯了眯眼:“那,是不是可以判断,凶手虽然不是一个人,但这些人都是有功夫在身的。”

“可以,”孙瑛点头道:“不止如此,这些人还都下手狠辣,毫不留情。”

何登楼又问:“孙仵作,死者是一共六十一人吗?”

孙瑛一愣,摇了摇头:“不是,一共七十人。”

“七十人?”乔言达惊呼了一声:“这,这怎么,苎麻巷里共有四十三户六十三人,童兰英和沐沐跑出来了,那就剩下六十一人了,小人,不会记错的。”

何登楼给了乔言达一个稍安勿躁的表情,问道:“孙仵作,这七十人,都是女子吗?”

孙瑛道:“不是,六十一人是女子,剩下九人是男子。”

乔言达恍然大悟,脸上的惊恐之色更甚:“这,一定是,在苎麻巷留宿的,这可怎么好,这,死了其他坊里的人,这可,怎么交代啊。”

何登楼亦是叹了口气,这事复杂了,牵扯也大了,不是他一个小小的捕头可以料理的了的了。他招了招手,叫了个衙役过来,吩咐道:“派个人,快马加鞭去追少尹大人,告诉他修平坊发生的事情,请他拿个主意。”

衙役应声称是,拿着何登楼递过来的牌子,飞快的赶回京兆府。

何登楼望住申请惊恐慌张的乔言达,沉声道:“乔坊正,现在不是慌张害怕的时候,你在修平坊人头熟,还得你仔细辨认一下这九个人都是谁。”

乔言达艰难的应了声是,双腿就像灌了铅一样,沉重的挪到了那九具尸身旁。

孙瑛揭开白布。

乔言达看了一眼,就吓得肝胆俱裂,死活都不肯再看第二眼了。

何登楼有些不耐烦道:“乔坊正,你这样,是辨认不出来的。”

乔言达吓得两条腿直哆嗦,心里一个劲儿的喊冤叫屈。

前几日才出了那么一桩诡异的人命案子,那现场惨烈的他现在还记忆犹新,现在又一下子死了这么多人,今年这是怎么了,流年不利啊。

或者是这苎麻巷里阴气太重了,惹来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才遭了难。

他根本没心思去认尸,就想着要去请几个仙师真人回来,好好的做几场法事,给这些人超度一番,去去邪气。

他哆哆嗦嗦道:“何,何捕头,小人,小人害怕。”

何登楼愣了一下:“害怕什么?”

乔言达瞥了一眼那起伏的白布:“死,死的太难看了。”

何登楼多看了几眼那些尸首,微微皱眉:“这叫难看?你是没见过难看的吧。”

他已经很不耐烦了,这么大的一桩案子,死了这么多人,搞不好会闹得人心惶惶,若是上达圣听,别说他这个捕头了,就是府尹大人,都要被训斥的。

这个乔言达居然还矫情自己害怕。

何登楼一把抓住乔言达的衣襟,把他拖到尸首前,摁着他的后脑去看,一脸土匪样的凶神恶煞:“赶紧看,若是耽搁了破案,你吃不了兜着走。”

浓浓的血腥气熏得人呼吸一滞,乔言达闭了闭双眼,勉强睁开眼望住尸身的脸,盯了一瞬,惊恐的喊了一声:“这是,这是十字西街王家的上门女婿啊!”

何登楼赶忙仔细问了起来。

旁边一个衙役捧着纸笔,飞快的记录着。

认出了第一个,开了个好头,剩下的就很容易了。

乔言达一个一个的辨认下来。

这九个人都是苎麻巷里的常客,常来常往的,虽然有五个是其他里坊的,但乔言达还是一眼就认了出来。

这些人死的时间不长,尸首没有发生变化,辨认起来很容易。

乔言达辨认完后,孙瑛也将尸身都验了个大概。

这些人的死因一目了然,也无需剖验,更无须勘验毒物之类的东西,甚至于年龄都不需要查验,有乔言达在,他对苎麻巷里的人简直称得上是了如指掌。

孙瑛洗干净双手,沉声道:“何捕头,都验完了,所有人都是一刀毙命。”

何登楼心情沉重的点点头,这一次,或许他们面对的是一群穷凶极恶的人,功夫未必有多高,但足够的心狠手辣,对寻常的百姓下手,是绰绰有余的。

只是,这样一群人,为什么要杀掉这些苎麻巷里的人,要将这里的人统统杀掉,一个不留。

这是什么仇什么怨。

他站在赵娘子所住的那间屋子,透过窗户,正好可以看见发生诡异命案的荒宅的后窗户。

他的脑中突然灵光一闪。

是灭口,杀人灭口。

这些人一定是怀疑苎麻巷里的人看到了案发当夜的情形,怕她们泄露出去,才会杀人灭口。

他突然想到今夜走水的棺材铺,不禁声音骤冷:“乔坊正,你可认识永崇坊的宁顺祥?”

乔言达愣了一下:“认得,他也是这苎麻巷的常客,从前是童兰英的相好。”

“从前?”何登楼疑惑道:“为什么是从前?”

乔言达茫然道:“就是前头荒宅里死了人的那夜,宁顺祥来苎麻巷找了赵娘子,童兰英都恨透了,还说以后再也不让宁顺祥进她的屋子了。”

何登楼疾言厉色的问道:“你没有记错,当真是那一日?”

乔言达更加茫然了,点了点头:“是,那天的事情太吓人了,小人记得真真的。”

何登楼的脸色陡然一变。

怎么会这么巧,这世上怎么会有如此巧的事情。

苎麻巷里的人尽数被灭了口。

宁顺祥的棺材铺走了水,老老少少无一幸免。

何登楼能够确定,这是灭口,杀人灭口。

为的就是掩盖荒宅里的那件诡异命案。

那夜看到荒宅里的情形的,一定是赵娘子和宁顺祥,只是不知道他们看到了什么,为何在京兆府和内卫司查问的时候,他们却不肯说出实话。

那些杀手显然并不清楚究竟是谁看到了那夜的情形,或者他们根本就不能确定苎麻巷里的人到底有没有看到什么,只是怀疑而已。

抱着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想法,才会将苎麻巷里的人统统杀掉灭口。

想到这里,何登楼一阵胆寒,只觉得不寒而栗。

看到何登楼的脸色不好,乔言达小心翼翼的问道:“何捕头,怎么了,宁顺祥怎么了?”

何登楼淡淡的瞥了乔言达一眼:“今夜,永崇坊走水,烧的正是宁顺祥的棺材铺。”

“什么!”乔言达大惊失色。

何登楼点了点头:“正是,那铺子里的老老小小,没有一个逃出来。”

乔言达身子一软,靠在了墙上,面如枯槁,口中喃喃:“这,这不可能啊,他们,他们到底看到了什么啊,为什么不说实话啊!”

乔言达显然也想明白了,这些人为什么会突遭横祸,都是荒宅命案惹出来的!

何登楼淡淡道:“乔坊正既然知道事情有多严重,那就好好回忆回忆,今天白日里,修平坊里有什么反常的情形,苎麻巷里又都去了什么生面孔,还有赵娘子,有没有说过什么奇怪的话。”

乔言达闭了闭眼,脑中一片混沌。

鲜红的血在眼前喷洒,他只剩下了害怕,哪还想得出什么异常来。

何登楼也知道一味的逼问,是问不出什么来的,放缓了语气道:“乔坊正不必着急,尽力而为便是。”他微微一顿:“童兰英和赵沐沐二人,我要带回京兆府衙署。”

“啊,哦,带,带,”乔言达回过神来,杀手若是知道苎麻巷里还有两个漏网之鱼,肯定不会轻易放过的,童兰英和赵沐沐的确应该去京兆府,单凭他,是护不住她们的,他忧心忡忡的问道:“何捕头,那些人,会不会,会不会再来杀她们俩?”

何登楼摇了摇头:“这,我说不准,不过,乔坊正没有对其他人说童兰英和赵沐沐还活着的事情吧?”

“没有,小人没有说,小人知道轻重。”乔言达急切道。

何登楼想了想,压低了声音对乔言达道:“天亮之后,苎麻巷被灭门一事定然瞒不住,届时你就放出消息,说童兰英和赵沐沐还活着,只是受伤颇重,被接到了京兆府衙署里治伤。”

乔言达“啊”了一声,茫然相望。

何登楼点头道:“没错,就这样说,剩下的事情,你就不必再管了,京兆府衙署自会保护她们二人的安危。”

乔言达也是个聪明人,转瞬便想到了何登楼这么做的用意,重重点头道:“何捕头放心,小人知道怎么说,既不会打草惊蛇,又让他们信服。”

何登楼这才松了一口气,紧绷了整夜的心神松弛下来,转头问孙瑛:“孙仵作,这些尸首还需要再次仔细勘验吗?”

孙瑛摇了摇头:“不用了。”

何登楼点了几名衙役出来,沉声吩咐道:“你们几人去找车,把这些尸首送去义庄暂存。”

几名衙役面露苦涩,这么多尸首,他们怕是要忙到天亮,都未必能够忙完。

何登楼又想了想,问乔言达:“除了那九名男子,其他的苎麻巷众人,可有亲眷?”

乔言达知道何登楼问这话的意思,为难道:“有的有,有的没有,不过,何捕头,这些人既然住进了苎麻巷,就是为家族不容了,死了也入不了族谱,进不了祖坟,再加上她们又是横死的,怕是亲眷也不肯前来收殓。”

何登楼沉了口气:“天亮之后,你先去通知她们的亲眷,告诉他们,尸身会在义庄停灵三日,若是无人认领,京兆府衙署便会将其焚化,统一安葬。”

乔言达愣了一下,不知道这焚化二字会不会对那些人有些触动,继而去义庄接回自家亲人的尸身安葬,好歹留个全尸。

何登楼翻了翻方才记录好的名册,递给其中一名衙役:“天亮之后,你带着人按照名册,去通知其他九名男子的家人,让他们去义庄认尸。”

衙役毫不犹豫的应了声是。

料理完了苎麻巷的事情,何登楼想到宁顺祥和赵娘子之间的事,越发觉得今夜的走水不是寻常的走水,他走到孙瑛身旁,支支吾吾道:“孙仵作,还有一事,想,请你帮个忙。”

孙瑛记完了验状册子,抬头道:“什么事?”

何登楼将棺材铺走水一事,和宁顺祥可能看到了那日荒宅里发生的事简单的说了说,道:“我觉得那走水应该是认为的,但是没有证据,我也不敢擅下决断,想请孙仵作走一趟,看能不能找到蛛丝马迹,我也好给少尹大人去封信。”

孙瑛十分干脆利落的应了个“好”字,收拾起勘验箱子,举步往外走去:“那就去一趟吧。”

何登楼喜出望外,带着剩下的衙役,飞身上马,疾驰而去。

在路上,他对孙瑛道:“那宅子烧的挺厉害的,人也没有跑出来,都被烧死了,火场还没有清理出来,尸身也就留在了现场。”

“尸身验过了吗?”孙瑛问道。

“还,没有。”何登楼支吾道。

孙瑛的脸色微沉:“还没验过尸,怎么就能判断这些人就是烧死的,太武断了吧?”

何登楼神情尴尬,支支吾吾道:“那个,黄仵作,告假了。”

听到这话,孙瑛的脑中闪过一张略到奸猾的脸,他讥讽一笑:“三不五时就病一回,还真是年老体衰了。”

何登楼干干的笑了一声。

他早就受不了这个人浮于事的黄仵作了,可是受不了又能怎么样,他说了又不算,或者说,他又没当仵作的本事,也没有找到更好的仵作的本事。

孙瑛也知道跟何登楼说这些是为难了他,问道:“张友利呢?上回不是吵吵着要看我验尸吗?”

何登楼恍然大悟,揪住旁边的衙役,急声道:“快,去叫张友利,让他赶紧去永崇坊宁记棺材铺,看孙仵作验尸。”

衙役大喜,催马而去。

这一次,何登楼已经是第三次到宁记棺材铺了,头一回来,宁记棺材铺里各种寿材摆的齐齐整整的。

第二回来,宁记棺材铺被一片火海吞噬了。

第三回来,宁记棺材铺已经化为了一片残垣断瓦,夜风吹过,带起无数灰烬纷纷扬扬的飘向远方,空气里弥漫着浓重的烧焦了的气味。

几名衙役和坊丁守在废墟的边缘,夜色深了,摸着黑也查不出太多的东西来,这些人便没有往废墟深处查找,只守在外头,不叫人摸进去破坏了现场。

张友利气喘吁吁的赶到,看到孙瑛,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只差跪下来磕头拜师了:“见过,孙仵作。”

孙瑛审视的望了张友利一眼。

他从前见过张友利一次,只记得是个青涩胆小的孩子,胆小是做仵作的大忌,这次再见,他发现这孩子的胆子似乎练出来了,之前那种畏畏缩缩已经不太能看得出来了,他心头一动,又多看了张友利几眼。

他淡淡道:“我正缺个记验状的,走吧,我来说,你来记。”

张友利兴奋的搓了搓手。

孙瑛啊,这是仵作行当里赫赫有名的人物啊,内卫司看的跟传家宝一样,平日里见都难见一面的。

能跟着他验一回尸,就是死了都值得。

不,不能死,他还没拜师呢。

张友利腼腆的“诶”了一声,捧着纸笔,疾步追了上去。

宁记棺材铺的确烧的惨烈,满地的碎砖乱瓦,目光所及之处都是烟熏火燎后的黑色痕迹,房梁被火烧成了几截,连同房顶一起,在地上砸出个深深的大坑。

虽然被火烧的面目全非了,但还依稀可见宁记棺材铺房舍模样。

临街的三间屋被打通了,挂在屋檐下的牌匾掉下来,被火少了大半,只依稀可见最前头的“宁记”两个字。

这三间屋正是宁记棺材铺,起火的时候是半夜,棺材铺早已经上了门板打烊了,铺子里虽然烧的惨,寿材大半都化为了灰烬,但是没有死人。

穿过棺材铺,后头便是宁顺祥一家子住的宅邸,是个两进院落。

绕过两棵烧到焦黑的桂花树,有两个人在树下一坐一趴。

孙瑛赶忙走过去,转头看到张友利捧着纸笔,寸步不离,不禁暗暗点头。

他先大概看了眼这两具尸身,像是刻意查问张友利一般,但语气却格外的散漫:“张友利,你来说说烧死的人,有什么特点?”

张友利思忖片刻,谨慎道:“死者眼睛紧闭,外眼睫被烧,内眼睫保留,口鼻中都残留烟灰炭尘。”

孙瑛不置可否的嗯了一声,指着桂花树下的两具尸身道:“这二人的衣裳和头发大半被烧,身上的皮肉也烧毁严重。”他打开勘验箱子,从里头取出布团递给张友利:“你去看看他们的口鼻。”

张友利接过布团,用竹镊子捏着,小心的在两具尸身的口鼻处擦拭一番,两根布团上沾满了黑色的烟灰炭尘。

他谨慎的问孙瑛:“孙仵作,这样看来,这二人是烧死的吧?”

孙瑛微微摇了摇头:“太武断,若要判断一个人是否是烧死的,单凭口鼻处的烟灰炭尘和眼睫烧损的情况并不准确,还要检查尸身身上是否有伤口,是否有致命伤,需要的时候,最好进行剖验。”

“剖验!”张友利惊呼一声:“这,死者的家人怎会同意?若迁怒于仵作,只怕会,”他欲言又止,自己也觉得这话说的有些不妥当。

“做仵作的,还原死者真正的死因,替死者鸣冤,是本责。”孙瑛面色不虞:“怕被责难,怎能当好差!”

张友利心神一凛,忙应了声是:“小人,受教了。”

孙瑛抿了抿嘴,仔细查看了这两具尸身的头面胸口这些容易致人死亡的地方,并没有发现不妥。

何登楼在旁边道:“火灭之后,我已经找了永崇坊的坊正前来辨认,他认出这两个人是宁顺祥收的两个小徒弟,大的那个叫王金,十八岁,小的那个宋生,十二岁。平日里就住在那,”他伸手往西一指,紧挨着棺材铺有两间倒塌了大半的厢房:“那是棺材铺的作坊,平时他们俩就住那。”

孙瑛点头,转身对张友利道:“记下来,再将尸身上的情况记录上,”他微微一顿:“两具尸身上未见伤口。”

张友利赶忙奋笔疾书。

一行人接着往里走。

这两进院落不大,满打满算只能算是个一进半,前面半进用作了棺材铺和作坊,而最里头的一进,住着宁顺祥的妻妾子女。

整座宅邸烧的最严重的地方,就是这一进院子。

院墙和里头的房舍尽数被烧塌了,虽然火已经熄灭了,但是烟雾仍然在废墟上盘旋缭绕,久久不散。

浓重的烟气熏得人呼吸一滞。

坍塌了的二门里,有三个衣衫褴褛的人蜷缩在废墟里,其中一个人的手臂已经伸出了二门的门槛。

三个人的衣裳头发都烧光了,身上黑黢黢的,没有一块好皮肉,脸上的眉眼口鼻都糊在了一起,根本辨不出长相来。

张友利被尸身这副面容狰狞的模样吓了一跳,踟蹰半晌,才忍着惊恐走上前去。

孙瑛肃然道:“做仵作的,什么样的尸身,什么样的案子都会碰到,害怕,就不要做仵作!”

听到这话,张友利不由自主的挺了挺脊背。

孙瑛缓缓道:“这样被烧的面目全非的尸身,只能从他的牙齿,骨骼来判断年龄。”

张友利沉下心来听着孙瑛的话,仔细记录。

因为尸身上的衣裳尽数烧光了,勘验起来反倒省事一些,孙瑛仔细验过三具尸身后,淡声道:“三名死者都是男子,快要爬出二门的那个约莫二十六到二十八岁,靠在墙边的那个约莫十八到二十二岁,最里头的那个大概二十三到二十五岁。”

说着,孙瑛望向何登楼。

昨夜棺材铺走水,宁家的老老少少都无一幸免,这么严重的情况,在火灭了之后,何登楼应该是做了详细的查问,对宁家的每一个人的情况都了如指掌了才是。

何登楼赶忙拿出册子,指着上头的几个人道:“宁顺祥的次子,家里的车夫,都是二十六岁,宁顺祥长子身边的小厮是十九岁,幼子身边的小厮是十七岁,有一个借住在家里的侄子,是二十二岁,其他的年纪都不太能对得上。”

孙瑛知道,单纯按照年纪,这种面目全非的尸身是无法辨认身份的,还需要一些其他的手段,但是现在不是时候。

他微微点头,吩咐张友利记录:“三人的口鼻处都有烟灰炭尘,眼睫不完整,身体无外伤,其他情况待勘查。”

几个人一路往宅邸深处走,在废墟上走了一遍,将所有的尸身都粗略勘验了一遍,每个人都心情沉重。

宁家足足有二十几人,上至六十几岁的老者,下至两三岁的孩子,都倒在这片废墟上。

都说水火无情,所到之处哀鸿遍野。

可是这样动辄被灭掉满门,连一个亲眷都没有留下,又有谁会为他们的罹难而哭泣,而落泪。

短短一夜的功夫,修平坊和永崇坊就丧命了近百人。

如此丧心病狂的手段,根本不是寻常凶犯可以做得出的。

何登楼可以确定,这些凶犯,就是为了灭口,就是为了遮掩荒宅里的那起命案。

他的脸色阴沉,声音艰难:“孙仵作,这些死者,还要再仔细勘验,才能辨明身份吧?”

孙瑛点点头:“是,所以要有劳何捕头,找几个人帮忙将这些尸身送进内卫司。”

何登楼自然无有不应。

孙瑛又道:“验尸的结果,我今日下晌便可以整理出来。”

何登楼满脸愁云密布,长长的叹了口气:“这么惨的案子,一下子死了这么多人,我一个小小的捕头,实在难下决断,已经命人去信给少尹大人了。”

孙瑛也陪着叹气,京兆府的府尹和少尹大人刚走,京里就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也是够难为何登楼了。

孙瑛又道:“天亮之后,何捕头还要在这废墟上再搜查一遍吗?”

何登楼点头:“自然是要的。”

孙瑛道:“既如此,何捕头搜查过,若是发现什么不易辨认之物,都可到内卫司来找我。”

何登楼大喜,忙行礼道谢:“如此,多谢孙仵作了。”

孙瑛沉重的摆摆手:“何捕头不必客气,都是为了差事。”

就这般,几个衙役拉着板车,拖着尸身,跟着孙瑛离开废墟,往内卫司赶去。

孙瑛一转头,看到张友利站在废墟的边缘,他抿了抿嘴,面无表情的喊了一句:“张友利,你不走,谁给我记验状册子?”

张友利高兴的快要跳起来了,应了一声,赶忙追了过去。

何登楼笑着摇了摇头,这回张友利可算是得偿所愿了。

他转念又想到眼前的两件棘手的案子,顿时心情沉重起来。

他没干什么伤天害理的缺德事啊,老天爷为什么要这么折磨他。

看来他要去烧烧香,拜拜佛了。

天色暗沉的厉害,连绵起伏的山林成了一道道剪影,飞快的从眼前倏然而过。

姚杳不停歇的纵马疾驰,终于在天明前赶到了玉华山。

在山下驻守的北衙禁军一看有人纵马前来,班剑陌刀在身前一横,厉声大喝:“什么人!”

那声音极为的凶煞粗狂,在夜色中寒气凛然。

姚杳赶忙飞身下马,将内卫司的腰牌和韩长暮的手书一并递给了禁军。

禁军低头看了一眼,烫手似的将两样东西交换给姚杳,含笑道:“原来是内卫司的兄弟,快,快请进。”

旁边的禁军捅了捅他,笑道:“什么兄弟,明明是个姑娘,你瞎啊。”

之前的禁军多看了姚杳一眼,恍然大悟,赶忙连连告罪:“眼拙了眼拙了,姑娘莫怪。”

姚杳大大咧咧的笑道:“不妨事,”她翻身上马,走过禁军后,摘下个佩囊扔过去,笑道:“各位兄弟辛苦了,给各位添个茶钱。”

看到姚杳走远,先前将姚杳错认为男子的禁军点了点佩囊的分量,笑道:“这内卫也不像传说的那么吓人嘛,还挺大方的。”

旁边的禁军赶紧做了个噤声的动作:“你这是没看到她杀人的样子,吓人的很。”

之前的禁军挑眉:“你看到过?”

旁边的禁军摇头:“没见过。”

“那你怎么知道她杀人的样子吓人的很?”

“我猜的。”

“你厉害啊,怎么猜的?教教我。”

“你没看到她腰上的那把刀?血腥味儿重的很。”

“她,身上有刀吗?我怎么没瞧见。”

“......”

内卫司的人驻扎在半山腰上,姚杳赶过去,看到夜色中站着个黑黢黢的人影,她翻身下马,捻熟的把缰绳扔给那人,道:“快,给我弄点水喝,渴死了。”

顾辰将马拴好,无奈的摇头笑了笑:“一来就使唤我。”

姚杳停下脚步,翻了个白眼儿:“没良心的,我可是来帮你的,跑的差点从马上颠下来,我身上还带着伤呢。”

顾辰嗤的一笑:“别逗了,你那点伤,对你来说算伤吗,别人不知道你,我还不知道你?”

姚杳不置可否的笑了笑。

屋子里已经有内卫听到动静,赶忙斟了盏茶,晾凉了递给姚杳。

姚杳道了声谢,低声问顾辰:“怎么样,收到飞奴传书了吗,有头绪了吗?”

顾辰斟酌道:“现在玉华山上的厨子并不多,陛下自己有御厨,后妃和皇子公主们也带了厨子,其他的勋贵之家,估摸着也都带了得用的厨子上山,用得着厨子的,不外乎就是禁军和内卫司,还有宫里的内侍和宫女。这些厨子倒是已经在山上了,算下来共有二十四人。”

“这还叫不多!”姚杳“噗嗤”一声,喷了一口茶出来,一双杏眼瞪得又圆又亮,满脸的气急败坏:“这还不多,那什么叫多!”

顾辰躲了躲:“别激动啊,怎么,你要吃人啊!”

姚杳扬了扬手:“我还要打人呢!”

顾辰赶忙按住姚杳的手:“好,好,你厉害,离圣驾到玉华山,还有六个时辰,这二十四人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怎么甄别才最快?”

姚杳眯着眼问道:“他们现在都在什么地方?”

顾辰道:“我都把他们弄到后头的大厨房里了,外头有内卫看守。”

姚杳道:“老顾,你知不知道手上的茧子也是可以作假的?”

“......什么意思?”顾辰茫然道。

姚杳无奈的叹了口气:“意思就是说,从他们手上的老茧来判断他们是真厨子还是假厨子并不准确,还是得看厨艺。”她凝神片刻:“我饿了,能不能叫他们一人给我做一道夜宵。”

顾辰瞪着眼道:“一人一道,你也不怕撑死!”

姚杳无所谓的笑了:“这山上肉菜都送到了吧?”

顾辰点头:“入夜的时候送过来的,还新鲜着呢,你想吃什么?”

姚杳掰着手指头盘算了片刻,狡黠一笑:“有纸笔吗?”

内卫赶紧拿了纸笔,磨好墨,摆在书案上。

姚杳洋洋洒洒的,在纸上写了十二道菜,连要求的写的格外详细,徐徐吹干了墨迹,递给顾辰:“他们不是二十四个人吗,你让人把这十二道菜,每样做两个阄,记得把要求写清楚,然后让他们抓阄,按照上面的要求做菜,记得一定要安排内卫看着他们,就告诉他们,圣人想选几个厨子出来,能不能被圣人看中,就看这道菜了。”

顾辰转瞬明白了姚杳的用意,挑眉笑道:“嘴馋就直说,你这叫假传圣旨,是要掉脑袋的。”

姚杳无所谓的一笑,她干的掉脑袋的事儿多了去了,也不在乎再多这一桩了,笑眯眯道:“怕掉脑袋,一会儿你别吃。”

顾辰嘁了一声:“不吃,还陪着你掉脑袋,我岂不是很亏。”

顾辰没有将这件事情假手于人,而是亲自做了二十四个阄,拿到后院去,盯着那二十四个厨子抓了阄,在灶眼前一字排开。

这个院子是给北衙禁军做饭的公厨,一间大灶房占了大半个院子,里头足有三十多眼灶,足够这些人大展拳脚了。

哗啦啦的洗菜声,咚咚咚的剁菜声,一时间响彻半山腰,灶房里热火朝天,淡白的炊烟升上半空,腾腾热气在院子里氤氲开来。

何振福掀开门帘儿走进来,看到姚杳老神在在的坐着饮茶,他扑哧一笑:“我远远的看到院子里冒烟,还以为谁把房子给点了呢,原来是你来了啊。”

姚杳“扑哧”一笑:“这话说的,合着我是特意来点房子的。”

何振福笑得开怀:“说吧,你又出什么阴损的招儿了。”

姚杳嘁了一声:“我给大家伙弄了点夜宵,一会儿端上来,有本事你别吃。”

何振福的脸都快笑开花了:“就知道你损招多,方才我跟顾总旗还发愁呢,你一来就有法子了。”

姚杳的脸上却没有半点如释重负的神情,摇了摇头:“未必,他们既然有胆子李代桃僵,必然是做足了完全的准备的,派过来的人只怕也是厨艺高深之人,这个法子未必管用。”

何振福倒是很乐观,一拍大腿,轻松笑道:“不妨事,能吃顿好的,也是赚了。”他喝了一口茶道:“你不知道,昨日一口气赶到玉华山,连饭都没顾上吃,就开始忙活,本来今夜想睡个好觉的,又接到了大人的飞奴传书,真是,没个轻省的时候。”

自从出了京,姚杳的心里总有些不太安稳,总觉得像是要出什么事,不由自主的说了一句:“也不知道京里怎么样了。”

何振福道:“京里,京里能出什么事,没事。现在什么事,都大不过玉华山上的事。”

两个人齐齐对视了一眼,打起精神道:“走吧,去看看那些人夜宵做的怎么样了。”

灶房里弥漫着大片大片白茫茫的热气,如云海翻滚,逸出了门外。

有的人手快,已经将菜下锅了,而有的人手慢,还在奋力的切菜。

姚杳和何振福慢慢的从众人身后走过去,时不时的停下来看一眼,闻闻味儿,赞叹一声。

这两个人看起来神情轻松,但实际上没有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滋啦”一声,鲜肉下锅,溅起点点油腥,落在其中一个人的手背上,那人面不改色,恍若不知,动作连停都没停一下,将鲜肉颠出出来,又一丝不落的掉进锅里,醇厚的香气溢了出来。

何振福多看了几眼,接着往前走。

玉华山上比京城里凉快的多,可是灶房里却格外的闷热,寻常人在里头多站一会,就热得浑身是汗,更何况这些人要紧靠着灶眼,被熊熊燃烧的火苗炙烤着,汗水早已经将衣裳浸透了。

饭菜的味道,油腥味儿,汗味儿混合着,这灶房里的气味,着实不那么好闻。

姚杳仔细的审视着每个人的神情。

大多数人都眉头紧锁,似乎格外紧张。

有几个人神情轻松,似乎胸有成竹。

还有几个人离着灶眼稍稍有些远,不知道是嫌弃这味道,还是惧怕飞溅出来的油腥烫手。

姚杳格外多看了这几个人几眼,将他们的样子记下来。

走出灶房,顾辰迎上来,问道:“怎么样,看出什么来了?”

姚杳将那几个人说了:“那几个人叫什么?”

顾辰和何振福翻了翻名册,在上头圈了个圈。

顾辰道:“方才我吩咐过了,做好了菜,在盘子上贴上自己的名字,以便甄别。”

现在看来是无事可做了,三个人齐齐回了前院,说起玉华山上的事情。

何振福刚刚在玉华山上巡视了一圈,沉声道:“这片山太大了,禁军也没办法在所有的地方布防,只能在行宫的周围严密把守,深山里难免有漏洞。避暑时,狩猎是常有的事情,若这次圣人要亲自狩猎,只怕,”他话未完,但未竟之意,大家都心知肚明。

姚杳和顾辰对视了一眼。

他们二人都不是头一回上玉华山了,对这里的情况还算熟悉,也知道何振福说的是实情。

顾辰凝神道:“只能是圣人狩猎当日,多跟些禁军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