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锦衣长安 > 第五百六十四回 坦白从宽

锦衣长安 第五百六十四回 坦白从宽

作者:沐华五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7: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不知道这安南郡王死的时候,对永安帝和他的郡王妃之间的勾搭是不是心知肚明。

若是死了都不知真相,那岂不是成了个糊涂鬼。

安南郡王妃躺了足足一刻的功夫,直到外头的人都以为她已经睡着了,再无人声了,她才突然睁开双眼,看了看左右,放轻了动静爬到炕尾,揭开床褥和薄席,露出平平整整的炕面。

她抽出短刀,将锋利的刀刃插进炕边和墙壁的缝隙里,轻轻向上一拨,墙壁与炕沿儿相接的地方传来微不可查的声音,墙壁上随即多了一块凸起。

她警惕的望了望四周,将凸起轻轻抽了出来,露出个黑漆漆的孔洞。

孔洞足足有拳头大小,里头深不可测。

安南郡王妃没敢燃灯,怕惊动了外头的人,只借着微弱的月光,孔洞的深处看了看。

接连看了几眼,她还觉得很不放心,便伸手在洞里摸了摸,不知抓到了什么,摩挲了两下,很明显的松了口气,才有将凸起塞了回去,手在墙壁上摸了几下,那块凸起的墙壁很快便恢复如常了。

她慢慢躺了回去,微阖双眼,不知在想什么。

姚杳倒挂在房顶,小心翼翼的隐藏起身形,如此危险的境地,她既留神隐藏行迹,又分神去偷看安南郡王妃的动作。

真的是,太刺激了。

临近子时,本该是万籁俱寂,睡意深沉之时,韩府的前院却灯火通明,暗卫们倾巢而出。

韩长暮端坐在前厅,屈指轻叩膝头,神情晦暗难辨。

一盏盏灯火将前厅照的亮如白昼,灯影在他的脸上摇曳,那神情越发的森然。

“世子,已经按照供词将谢三公子在京城中所有的藏身之地都查抄了,抓到的人和抄出来的东西俱已带回,但是没有找到谢三公子和周无痕等人。”金玉掀开门帘走进来,还没有喘匀气息,便急匆匆的回禀道。

韩长暮原本就没指望着今夜能把谢良觌一行人都抓回来,只是想着凭借出人意料的雷霆手段,尽量多抓一些人,多带回一些物证。

抓住的人多了,能够撬开的嘴也就多了,那么他离真相,离谢良觌的图谋也就更近了。

他淡淡道:“将那些人送到密牢,严加审问,天亮之后,要问出口供。”

金玉应了声是,转身正要出去,身后却又传来韩长暮的声音。

“在李胜所住的院子外头再加派六名暗卫,保护他的安全。”韩长暮冷厉道。

金玉神情肃然的称是,十分清楚这件事情的凶险。

李胜招供的时候,金玉就在旁边,从听到第一桩隐秘时的震惊到最后的麻木,他已经能够很从容的面对了这一桩接一桩够得上掉脑袋的密事了。

至于李胜,李胜今日吐露了如此多,每一桩都是背叛,谢良觌虽然跑了,但他的老巢被一锅端了,他就算是再没脑子,也能猜得到是李胜背叛了他。

这种背叛,一刀砍了都算是宽容大度,非得一刀刀剐了才能以泄心头之恨!

把谢良觌的老巢一锅端了,还抓了不少人,搜出了不少没来得及销毁的物证,原是该高兴的一件事,可韩长暮却没有半点松弛下来的神情。

但他也没有陷入到谢良觌这件事中苦苦思索,他是在思量旁的事情。

青云寨的水匪们都已经分批送进了内卫司进行甄别,而赵应荣四个人则暂时留在了韩府中,等在京城找到了合适的地方和营生之后再搬出去,而那些从青云寨救出来的幸存的姑娘,也都销毁了身契,重新记了户籍,发了盘缠,让她们自谋生路去了。

按理说一进韩府,韩长暮就该仔仔细细的审一审赵应荣三人,但他却选择了观望,就是想等着,看赵应荣这几个人什么时候能主动来跟他回禀青云寨的事。

虽然说主动说未必就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他却想给这几人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

当然,他不但没有审赵应荣三人,连窦威岐和薛绶,他也给晾在了牢里,等他们的心神濒临崩溃之时,再审问便会事半功倍。

同样夜不能寐的还有赵应荣三个人,他们一直在等韩长暮的召见,可今日召见之后,他却只说了对他们这些人的安排,却绝口不提青云寨之事,这让他们心生惶恐。

就像是头上悬了一把刀,晃呀晃的始终落不下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落下来。

整日里提心吊胆的,老的特别快。

“大哥,咱们这样干等着也不是个事儿,总不能司使大人不问,咱们就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吧,不如,不如咱们自己去找司使大人说,兴许司使大人听了,就没那么生气,也就放过咱们了呢。”李长明经过了这几日巨变的打击,早就对韩长暮心生畏惧了,看到韩长暮这种态度,他觉得人在矮檐下,还是得有多恭敬就多恭敬。

赵应荣也心有余悸的点了点头:“我也觉得主动些好,说不定司使大人就是等着咱们去坦白呢。”他转头望着赵浮生:“浮生,你觉得呢?”

赵浮生权衡了半晌,终于定下了心思:“儿子也觉得该去主动坦白。”

此事一锤定音,三个人不再犹豫,虽然夜色已深,但抬头可见远远的正房依旧灯火通明,韩长暮显然还没有就寝,三个人便客客气气的请了院子里的小厮引路,往前院正房赶去。

韩府里住的人不多,只有韩长暮一个主子,清浅从前算得上是半个主子,可现在她背着逃妾的罪名,一进韩府便被拘在了个偏僻的院子里,外头有人看守,不准外出也不准见人。

主子少,伺候的人也不多,满府里的丫鬟小厮侍卫加起来,也不过十五六个人,剩下的全是隐秘在暗处的暗卫,这些暗卫的存在,只有韩长暮,金玉和孟岁隔知道,其他的人一概不知。

不知详情的外人只会以为韩长暮生活简朴,也会以为他托大,对长安城的治安如此放心,府里连护院都没有。

赵应荣三个人一路走来,看到稀稀疏疏的几个下人,衬得这原本就很大的府邸生出一种荒凉来,他唏嘘了一句:“这司使大人出身韩王府,何等的尊贵,可府里伺候的人却这样少。”

李长明看了看四围,也觉得十分怪异:“简朴也便罢了,可怎么连护院侍卫都看不到几个,这司使大人就这么放心那些巡街的金吾卫?”

赵浮生的目光闪了闪,压低了声音道:“不是没有护院侍卫,是他们都藏在暗处,方才路过的几个地方,都有隐藏在暗处的气息。”他微微一顿,忌惮道:“儿可以确信,咱们三人但凡有半点不老实之处,这些人断然不会手下留情的。”

听到这话,赵应荣和李长明惊愕的对视了一眼。

夜风瑟瑟,树冠簌簌轻响,像是为了印证赵浮生这话,那簌簌声一时像是人语,一时又像是呼吸声。

赵应荣和李长明二人心里齐齐咯噔一下,不约而同的生出一个念头。

这样身居高位之人的府邸,果然深不可测,绝非他们这种草莽可以窥探的。

赵应荣三人刚一离开暂居的小院,便有暗卫早早的禀告了韩长暮这三人的行踪。

韩长暮看到赵应荣三人联袂同行,一贯冷清的脸上终于牵出淡淡的笑意。

这个机会,总算没有被浪费。

空荡荡的前厅格外冷肃,只坐了韩长暮一个人,连个伺候的人都没有,灯火通明中,他抬眼看着有些忐忑的三个人,挑唇微微一笑,却没有说话。

看到这幅场景,赵应荣三个人心跳如鼓,莫名的有几分心虚。原本想要隐瞒什么的那个念头,转瞬消弭无形了。

赵应荣三人战战兢兢的行了个礼。

韩长暮神情淡薄的抬了抬手,不似下晌那般古道热肠,反倒有些冷漠。

赵应荣心里咯噔一下,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心存犹豫惹到了韩长暮,赶忙上前一步,澄清道:“司使大人,小人等有事情要交代。”

韩长暮挑眉,轻轻“哦”了一声,尾音挑的高高的,像是十分诧异:“不知道是什么事,值当三位大半夜的不睡觉?”

此言一出,赵应荣三人涨红了脸,都有些羞赧,韩长暮果然是在等着他们主动相告,只是他们想明白的有点晚了。

既然已经得罪了人,那后悔也于事无补了,不如赶紧做些什么来弥补。

赵浮生赶忙上前一步,欠着身子恭恭敬敬道:“并非是小人等有意隐瞒,实在是,实在是那些事情千头万绪,小人等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韩长暮淡淡的瞥了赵浮生一眼:“从头说。”

赵浮生的汗一下子就落了下来,讪讪道:“是,是。”

李长明听出韩长暮并没有怪罪之意,但是他们再遮遮掩掩下去,就实在是不知好歹了,便也跟着上前,拿手肘捅了捅赵应荣:“大哥,就,从头说吧,事无巨细,只要跟寨子有关的,都说。”

韩长暮又看了李长明一眼,可真难得,难得青云寨里还有个明白人。

他点了点头,缓和了态度:“坐下说。”

赵应荣三人哪敢真的结结实实的坐下去,个个拘束的只坐了小半张胡床,对视了一眼。

赵应荣轻咳一声,最先开口道:“大人,青云寨的来历,大人想是已经查清楚了。”

韩长暮淡淡道:“你说便是。”

“青云寨已有近二百年了,原先只在船上谋生,直到一百年前,青云寨的第二任寨主才在定云山中找了那片山头,安营扎寨。”赵应荣抛下了最后一丝幻想,一字一句的说了起来,只是用词格外的冠冕堂皇。

《剑来》

韩长暮挑了挑眉,水匪就是水匪,什么叫在船上谋生。

赵应荣也觉得自己太过欲盖弥彰了,讪讪笑道:“青云寨在定云山中立了寨门,就越来越兴盛了,寨子里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就连山下的村民,也有不少投奔来的。”

韩长暮闻言点了点头,他在山上时也见到了青云寨里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的盛景。

赵应荣继续道:“小人是青云寨第三任寨主的女婿,岳父大人去世后,小人接任了寨主之位。”

这些细枝末节是韩长暮早已经知道的,他想听的不是这些,但他知道,赵应荣后头的话或许是在难以启齿,才用这些只要用心便能打听得到的事情做引子。

他微微挑眉,静心听了下去,他倒要看看这三个人绕来绕去的,究竟能绕到哪去。

果然,眼看着韩长暮不紧不慢,根本没有追问的意思,赵应荣自己就先慌了,有些耐不住了,尴尬的笑了笑:“小人说远了。”韩长暮的脸色分明十分的平和,但赵应荣还是莫名的害怕,不知不觉间,他的额头生出了细细密密的冷汗,抬手抹了一把,继续道:“七年前,定云山突然山体垮塌,有几处山峦塌陷成了悬崖,小人的岳父觉得不吉利,便请了道长上山做法。”

韩长暮恍然大悟:“薛绶就是那个道长,他是七年前上的青云寨?”

赵应荣重重点头:“正是如此,一场法事做下来,薛绶甚得小人岳父的信任,俨然成了岳父的座上宾,后来便留在青云寨,明面上是教书先生,但山寨里许多事情,都少不了他的出谋划策,”他微微一顿,掩去了忐忑不安:“小人等读的书少,有时候许多事情想的都不够周全,薛绶不一样,他是个识文断字的,又有道法在身,岳父和小人都十分的依仗他,五年前,薛绶下了一趟山,回来后突然对小人说,朝中有人想与青云寨谈一笔两利的交易。”

“哦,什么交易?”韩长暮心头一凛,但脸上却不露分毫,仍旧神情淡淡的发问。

赵应荣道:“就是,每年的四月底,青云寨买一批十五六岁左右,未出阁的姑娘送进京城,说是,说是五年之后,就能设法给青云寨众人落个军户,今年正好是第五年。”说着,他咽了口唾沫,心中生出个疑问,那天夜里若非姑娘们突然乱了起来,若非韩长暮一行人也潜入了青云寨,那么姑娘们送出去之后,青云寨和寨子里的人会是什么下场,他从未仔细想过,可现在安稳下来之后,他仔细一想,越想越觉得那些羽林军们是来卸磨杀驴的。

落个军户,青云寨中少说也有八九百人,都落个军户,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韩长暮听得心头一震,疑惑顿生,眉心微蹙:“你可知道是什么人在跟青云寨做交易?”

赵应荣摇头:“这些事情都是薛绶在张罗的,小人从未见过那所谓的朝中之人,不过,”他微微一顿:“自从五年前青云寨应下此事,并且送了第一批姑娘过去之后,从前隔三差五就来攻打一回的官兵就都撤了,五年间都没再来过。”

他这样说着,心里越发的相信,那夜骤然出现在青云寨四周埋硝石筒的羽林军们,就是去卸磨杀驴的!

他暗暗磨了磨牙,以后打死也不能跟这些长了八十个心眼儿的官儿打交道,搞不好稀里糊涂的就见阎王去了。

听到赵应荣说五年之内都没有官兵攻打青云寨,心里便暗涌翻滚,究竟是什么人,不但敢应承给青云寨落军户这样的大事,还可以操控官兵动向,这个人,一定不是寻常的朝臣,或者说操控青云寨的应该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这群人蛊惑了赵应荣,让他连续五年搜罗了数千个姑娘送进京,这些姑娘下落不详,生死不明,而五年之后,青云寨没了用处,这群人又弃之如敝履,湮灭掉整个青云寨,杀人灭口。

这么心狠手辣的作风,还牵扯到了羽林军,韩长暮的心头不由的一阵阵发寒,即便他征战沙场多年,也是明刀明枪的厮杀,这样动辄灭人满门,随意欺压百姓的做法,还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想到这里,韩长暮的脸色越发不善,沉声问道:“大当家没见过那朝中之人,那么,可知道那朝中之人是谁?”

赵应荣茫然摇头:“小人不知道。”

这一问三不知的夯货模样,都把韩长暮给气笑了,他讥讽道:“大当家的还真是信得过薛绶,他说什么你就听什么,把青云寨上百口人的身家性命都压在他的身上了。”

赵应荣被韩长暮说的一阵羞愧,低下了头。

赵浮生也慌了,他知道他爹一向是个实心眼儿,可没想到竟然实心眼儿的厉害了,就是傻了,都五年了,这件事张罗了五年了,他爹竟然连幕后之人是谁都不知道。

他急切的喊了一声:“爹,儿子每回问你,你都说此事你心里有数,你就是这样有数的?”

赵应荣涨红了脸,讷讷不语。

他直到这个时候,才意识到这件事情有多严重,严重到灭门都不足为奇了。

李长明直到赵应荣老实,深怕他因为这个事情自责过度,仔钻了牛角尖,赶忙找补道:“没事,咱们青云寨的人不都好好的嘛,能入内卫司,能正正经经的当个良民,不比落什么军户强百倍,大哥,咱们这也算是歪打正着,托了司使大人的福了。”

赵应荣的心安了几分,突然想起什么一般,双眼骤然一亮,急声道:“大人,小人,小人想起来了,薛绶,薛绶下山与那朝中之人见面时,带了个小子,那小子回来说过,他无意中听见薛绶称呼那人为长史大人!”

“长史大人!”韩长暮心头一跳,惊呼出声,长史算不上官位太高的官吏,各都护府,都督府,将帅,州府都设有长史,而京城里设有长史的衙署便只有亲王府了!

圣人子嗣昌盛,平安长大的皇子足有十一位之多,而成了年自己开牙建府的皇子也有五位,幸而圣人的兄弟活下来的不多,封了亲王的更是没有,剩下的几个寥寥郡王府里没资格设立长史的,那么,薛绶面见的那个长史,就只能是出自这五位皇子府中了。

他平静了几息,淡淡问道:“那小子在哪?我要见他!”

赵应荣越发的心虚了,讪讪道:“他,就是,有一次在河道,那个时,死了。”

韩长暮皱了皱眉,拦路打劫自然是凶险的,死人也是常有的事,但怎么会这么巧,偏偏就是听到了“长史”这句话的水匪死了。

他心头郁郁,看来只能撬开薛绶的嘴,才能知道是哪个亲王府的长史了。

看到韩长暮凝神不语,李长明心里打了个突,赶忙上前一步,躬身道:“司使大人,大哥这么一提,小人也想起了一件事情。”

韩长暮挑眉:“什么事?”

李长明斟酌了一下:“是关于三,”他脸色一暗,慌忙改了口:“窦威岐,是关于窦威岐的。”他万般可惜的叹了口气,哀悼他们那已经无法追忆的兄弟情:“这两年来,窦威岐每隔一个月就会下山一回,小人原以为他是在山下养了什么人,还笑过他几回,不过他没承认也没否认,小人也从没见他买过什么妇人用的东西送过去,就起了好奇,派了人一路跟着他,谁知道他竟然是进了长安城,头一回跟到了宜阳坊跟丢了,第二回跟到大业坊丢了,第三回在归义坊丢了,后来又跟了几回,却都是刚进城就不见了人,小人当时觉得是自己想错了,窦威岐不是养了什么人,是进城办什么事儿,便没往深处想,可现下想想,却是蹊跷的很,小人惶恐,当时想的不够周全,没有深究。”

韩长暮听着那几个里坊,觉得格外的熟悉,就像是刚刚才听过一样,静了片刻,他忙拿过叠放在旁边的李胜的供词,一页页的翻看起来。

终于,在供词里发现了这几个里坊。

原来这几个里坊中都有谢良觌的人手,从前是四圣宗的分坛,现在是谢良觌的分舵。

据李胜所说,那抱着谢孟夏跳了崖的杜风是谢良觌的心腹之人,虽然姓杜,却是李胜的亲侄子,改名换姓只为了隐藏身份,李胜极为信任他,对他从来不设防,可没想到偏偏就是他的亲侄子,对他下了毒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