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锦衣长安 > 第一卷 故人归 第四十三回 失魂香

锦衣长安 第一卷 故人归 第四十三回 失魂香

作者:沐华五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7: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韩长暮挑眉:“掖庭里有位姓吴的宫女,做的一手好针线,你在掖庭多年,吴宫女没有教习你针线吗。”

姚杳揣测了一下韩长暮的意思,觉得没有什么陷阱,便笑道:“学过几日的,吴娘子后来放出了宫,我也出了掖庭,进了十六卫,就没学下去了。”

“永安四年,京畿一带旱灾,圣人放了一批年长宫女出宫,你就是在那之后不久,入的十六卫吧。”韩长暮说起话来漫不经心,可每一句都落在要紧的地方。

姚杳知道韩长暮一定查过她的底细,这些底细,也没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真正不可告人的,他轻易也是查不出什么来的。

她点了下头:“不错,永安四年五月,吴娘子出宫,同年八月,过了中秋节,我入了十六卫。”

韩长暮抬眼,不动声色的注视着姚杳,她侧身而坐,微微低头,神情如常恭敬,像是的确什么都不知道,但她绝非无辜,而是太会掩饰。

还是小看了她。

他没有情绪波动,淡淡道:“与你一同入十六卫的,还有八个掖庭罪奴,但女孩儿,只有你和另外一个姓李的姑娘,”他顿了顿,言语间锋芒毕现,步步紧逼:“那女孩和你同岁,都是七岁,名叫李玉清。”

姚杳骤然泄了口气。

不是同岁,她五岁入掖庭,但不久,年纪就被刻意改小了两岁。

她是十六卫惨无人道的训练出来的,越是险地越是从容,她平静点头:“那时候年纪小,记不大清了。”

韩长暮深幽的望了姚杳一眼:“九个孩子,狼嘴里就逃出了你们两个人,你会不记得她?”

姚杳叹气:“许是吓得狠了,忘了。”

韩长暮本意就是敲打姚杳,挑明了告诉她,他知道她隐瞒了些事情,也最终会查出来,若她是个聪明人,要么在他查出来之前抹干净,要么就在他查出来之前坦白。

可她倒真是死硬,一句拙劣的忘了,根本不屑找借口撇清自己。

她不是内卫司牢里的犯人,也不是他握在手中的内卫。

不能捉拿不能动刑不能审问。

他抬了抬眼皮儿,目光愈发冷而深,就像内卫司牢里的刑具,落在姚杳周身:“十六卫选人严苛,训练残忍,你能熬下来,实属不易,能全身而退离开十六卫,更是难得。”

姚杳笑了笑:“能熬下来的不止我一个,能离开的也不止我一个。”

韩长暮的眸光闪了闪:“那么,李玉清呢,她没有留下,也没有离开,十六卫中,就像她从未存在过一样。”

姚杳闭了闭眼睛,心底一片挣扎疼痛。

十六卫中,有的是法子让人无声无息的不存在,但韩长暮也是个有手段的,竟能查到这些。

只不过李玉清却不是十六卫有意让她不存在的,那是个意外,十六卫眼中的意外。

姚杳默了默,笑道:“十六卫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档可查,公子若有手段,尽可去查。”

韩长暮的脸色有点难看。

查,查得出来才怪,十六卫中每一个人的薄书,在那个人消失的同时,就全都销毁了。

他能查到李玉清,不过是巧合。

永安四年,一批宫女放出宫去后,掖庭留下的宫女人数和薄书上记载的,有所不同。

十一年过去了,如今已是永安十五年,很多薄书都遗失了。

可他留了心,一个个比对下来,发现少了几个宫女,其中一个叫李玉清,正好与姚杳住在同一个院里,都在吴姓宫女手下当差。

薄书上记着姚杳入十六卫的时间,而从那个时间过后,有关李玉清的所有记录,都消失了。

这个人,彻底从掖庭消失了。

一个无足轻重的,年仅七岁的小宫女,究竟背负了什么样的秘密,要人费尽心机的销毁掉她此后存在的所有痕迹。

欲盖弥彰罢了。

韩长暮也有些累了,姚杳平日里看着傻乎乎的有点缺心眼儿,嘴比脑子要快一些,可遇到要紧事儿,她就像个刺猬,没处咬没处下嘴,难对付的很。

他摆了摆手,看到她就火大,像是一拳打在棉花上,有力使不出,还是让她走吧,以后有的是机会慢慢收拾,怕再这样问下去,他会忍不住掐死她。

入夜后,船行的慢了下来,黑漆漆的山峦,暗沉沉的水光,都在窗外慢悠悠的晃过。

韩长暮翻窗而出,扒着船体外墙横着攀援几下,轻轻推开一扇窗。

他整个人都挂在窗棂上,探头向房间里看了看。

房间里没有燃灯,月光落里头,亮光微弱,照着胡床上细细弱弱的身躯。

满头乌发散着,落在胡床沿儿下,薄薄的锦被搭在身上,勾勒出起起伏伏的线条。

韩长暮翻身而入,轻巧无声的落在地上。

他面无表情的看了眼胡床上的少女,转身往青瓷香炉里添了一炷香。

浅紫色的薄烟穿过细细碎碎的月光,似有若无的升腾而起。

少女的眉心痛苦的蹙了蹙,像是沉沦在梦魇中。

韩长暮拿出一枚拇指大小的青色叶片,放在唇边吹了起来。

那声音极低,呜呜咽咽的不成曲调,像是夜风,刮过窗棂。

少女紧蹙的眉心揉开了,发出一声松弛的闷哼。

韩长暮嘴唇一动,叶片被卷入口中,嚼了嚼,咽了下去。

他嘴唇没动,却传出轻悠悠的声音,像是从胸中传出来的魔音:“你是叫姚杳吗。”

少女双目紧闭,额头上渗出汗珠子,浸湿了鬓角,像是说梦话一般,低低唔了一声:“是。”

韩长暮身姿不动,夜风从窗户闯进来,掀的他的衣裳猎猎作响。

他的声音悠悠荡荡,和夜风应和着:“你是掖庭罪奴吗。”

少女的情绪渐渐平和下来,气息平稳的吐出梦魇般的一个字:“是。”

韩长暮继续问:“你是十六卫吗。”

少女一派沉浸在梦境中的平和:“是。”

韩长暮停了一下,问出了他想要问的重点:“你是死卫吗。”

少女没有片刻停顿的平和道:“不是。”

韩长暮微微蹙眉,心生疑虑,莫非真的是他猜错了。

他凑近了少女,仔细看了半晌,的确睡得极熟,没有醒来的迹象,也没有装的模样。

他按下疑虑,继续问:“你认识李玉清吗。”

少女依旧情绪平静,没做思量:“认识。”

韩长暮松了口气,继续问:“李玉清去哪了。”

少女没停,双目紧闭,平静如昔:“不知道。”

韩长暮噎了一下,睡着了还这么能气人。

他郁结的叹了口气,睡着了嘴还这么严,看来是问不出来了。

他默默灭了那炷香,把香灰倒到窗外,迎风飘散,飘的无影无踪。

随后清理掉他来过的痕迹,无声的翻窗出去。

就在窗户关上的转瞬,少女突然睁开了眼,眼中精光一闪,没有半分迷糊的睡意。

她望着韩长暮消失的方向,冷笑:“失魂香,用在我身上问话,太浪费了吧。”

这几年,朝廷与突厥几次大战,夺回了突厥盘踞的伊吾旧路,高昌国上书修好,年年纳贡,朝廷重开玉门,八百军马戍关,五千玉门军屯兵沙州。

伊吾道被突厥盘踞之时,商队使者多从敦煌道取道西域,那一路上多沙碛,多风沙,道路曲折难行,常被风沙掩埋,常是古来行商,几人能回。

现在朝廷重开玉门,设十驿,大多商队都从敦煌道改至玉门行走,商队络绎不绝,十分繁华。

从玉门关入,在城中歇息半日,再行几日就是肃州,这一路便不再有凶险。

虽然敦煌道渐渐为商人使者所弃,但敦煌城却不减繁华,玉门阳关两关都尉治所和沙州州治皆在此地,每三个月的军饷发放和换房图更替,皆在城中进行。

这敦煌素来外松内紧,尤其是丢失了饷银和换房图后,城中的戒备顿时森严了起来。

先是从玉门军中调了二百铁甲,驻守在城外方圆数十里的烽驿驿馆,后又征调三百兵卒,进入敦煌城中。

肃杀的气氛,一日比一日凝重。

敦煌城里胡汉杂居,衣食住行胡风极重,房舍建造的与长安城截然不同,多是穹顶彩瓦,更有彩幡迎风。

随处可见黄肤乌发的汉人和高鼻深目的胡人,夜幕降临后,雪肤貌美的胡姬临街当垆,只是看看,不喝也醉。

城北被高墙圈出了一大片,墙内隐约可见雕梁画栋,有时有秋千高高荡起,才看到那秋千上的胡姬,雪肤碧眼,格外貌美。

这宅子的主人姓万,不知与长安城的万家有什么关系,但字却是一样的。

入夜,寒星闪烁,月影稀疏。

一顶紫檀木夹纱清油车驶过街巷,这车并不奢华起眼,没有引起路人的注意,车上也很安静,只有驾车之人的扬鞭声。

马车驶过,留下浓香盈鼻,久久不散。

有路人低低惊呼:“是红妆院的姑娘。”

“是红妆院的姑娘,你高兴个屁,你个穷鬼,也就闻闻味儿。”有人笑骂了一句。

“闻闻味儿也是舒坦的。”那人不屑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