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锦衣长安 > 第四百二十回 动还是不动

锦衣长安 第四百二十回 动还是不动

作者:沐华五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7: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想来也是,在北方漫长的严寒深冬中,缺少取暖措施,也缺少食物,连基本的活命都成了问题,谁还有心思读书,来达济天下。

她转念想到了此次省试士子的人数,又想到了省试选取进士的人数,不禁啧了啧舌。

这古代的考取进士之路,可比她前世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要更加的难于上青天一些。

难怪古人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头悬梁锥刺股之说啊。

不这么干,是真的考不上啊。

姚杳思忖道:“打乱了分好的南北考卷,在选取士子时,必然不能按照南北方士子的人数比例了,那么,此次考中进士的南方士子一定会比北方多。”

韩长暮习以为常道:“的确如此,一般而言,出身南方的主考官会提携南方士子,而出身北方的主考官则更愿意提携北方士子。”

孟岁隔点头,接口道:“这也是人之常情。”

姚杳也跟认同孟岁隔这话,要不怎么会有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句话呢。

那么,打乱了南北考卷,必然是费尽心机的想要大力提携南方士子。

姚杳偏着头问:“大人,这四名主考官都出身何地?”

韩长暮凝神道:“若是这样问,这四名主考官都有嫌疑,他们身后的家族,皆出自南方。”他微微一顿,继续道:”王敬宗和阮平安虽然出身微寒,但也是南方士子。”

姚杳抿唇。

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即便先帝重新订立了选取士子的规矩,但南方无论是在科考上的底蕴,还是在官场上的人脉,都远非北方可以比拟的。

故而这些年来,即便选取进士的规矩看起来像是公平了许多,但在官员的外放,升迁上,包括在重要的官职的委任上,南方进士都是要大大的压过了北方举子一头的。

这也造就了朝中南方官员无论是在人数上,官阶上,还是在官职的重要性上,都压倒性的超过了北方官员。

而南方官员与北方官员之间的隔阂矛盾,也越来越不可调和。

凡是南方官员提出的,北方官员一定要反对,凡是北方官员去做的,南方官员一定会刁难。

而此次省试,若是在选取进士上失去了往日的平衡,在人数上极大的倒向了南方士子上,只怕会引发轩然大波,朝堂震荡。

士子们口诛笔伐的杀伤力,并不比将士们手中的刀剑小。

韩长暮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脸色愈发的难看,目光幽暗莫测,齿缝间逸出丝丝寒意:“蒋阁老那里,有什么动静?”

何振福摇头:“四名主考官那里,卑职都安排了内卫,没有发现他们与禁军有任何私下的联系,就连金指挥使,他们也没有见过几面。”

听到金忠这个名字,姚杳手上的竹箸微微顿了一下,随后神情如常的继续吃。

韩长暮没有漏下姚杳这转瞬即逝的变化,但他恍若不知,也神情如常的继续吃。

至于孟岁隔和何振福二人,他们

(本章未完,请翻页)

俩心大,闷头吃的欢畅,根本什么都没看出来。

韩长暮终于能体会到何振福方才的心酸了。

众人独醉他独醒的感觉,的确心酸。

他就着心酸,抿了一口酒。

这酒并不算很辣,但是却有些后劲,他并不敢肆意的畅饮,毕竟还是有差事在身的。

他一小口一小口的抿着,看起来很是斯文,斯文了半晌,他问道:“程朝颜传信过来了吗?夏元吉有动静吗?”

何振福塞了满嘴的吃食,连忙狠嚼了几口咽了下去,沉声道:“程总旗传信过来说,夏元吉一直没有动静,似乎也没有发现那双鞋子被人拆开过,那双鞋子他还始终穿着,也没有人与他见面。”

韩长暮诧异极了。

姚杳微微皱眉:“过了这么久都没人找夏元吉,他们就不怕夜长梦多么?”

韩长暮思忖道:“他们费尽了心力进入贡院图谋此物,绝不可能在最后关头有这种放弃之势,要么是他们发现了夏元吉被人盯上了,不敢擅动,要么便是原本要与夏元吉联络之人行动不便,暂且无法露面。”

姚杳却是不认同,摇了摇头道:“若是他们果真发现夏元吉被人盯上了,这怕早早的就打算起来了,至少会半真半假的试探几次深浅,绝不会像如今一般,半点动静都没有。下官以为,要么是他们与夏元吉原本就不是一伙的,只是利益驱使,如今有些利益没有谈好,夏元吉不肯轻易将东西交出来,要么便是大人所说的那个可能性,联络之人行动不便,暂且无法露面,消息也传不出去,此事便只能搁浅了。”

韩长暮凝神片刻,问何振福:“夏元吉本人可有什么异常?焦躁不安?”

何振福摇头:“没有,他读书习字一如从前,没有要跑路的意思。”

孟岁隔闻言,嗤的一笑,带着几分讥讽:“这夏元吉还真沉得住气。”

韩长暮的目光微冷,神情淡薄:“只怕夏元吉知道联络之人身在贡院,难以离开,才会如此的淡然笃定,不慌不忙。”

孟岁隔诧异无比:“大人的意思是,跟夏元吉联络的那个人,现在正在贡院里?”

韩长暮端起酒盏,一脸沉静:“正是。”

一夜无话,次日天光大亮,晨曦灿烂如金,细细碎碎的在天际铺洒,如壮阔波澜的赤金波涛。

天气晴好,高耸的明远楼融在璀璨晨光里,远处的东西号舍早已空荡荡了,一片静谧的景象。

灶房里倒是忙的热火朝天,淡白的炊烟袅袅升腾,站在灶房门口望进去,里头烟火气十足。

今日送菜的车来的早了些,刚好与用朝食的众人碰到了一处。

平日里用饭的人都是分成两波的,一波是提了食盒回到房间里用饭,而另一波人之间就在灶房旁边的膳堂用饭。

送菜的车停在角门,送菜的伙计扛着菜,鱼贯而入,在禁军和内卫的严密监视之下,将肉菜送进灶房旁边的仓房中。

蔡老大和伙计们都察觉到,今日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贡院与往日有些不同,监视似乎更加严密了些。

进进出出的时候,自然也就多了局促和谨慎,连一句说话的声音都听不到,只有沉甸甸的脚步声和呼吸声,在四下里此起彼伏。

余庆一手拿着竹箸,一手拿着肉馒头,心不在焉的啃一口。

听到伙计们送菜的动静,他的身子一僵,脸上露出转瞬即逝的不安和惊恐,抬眼看了看坐在对面的那个人。

见对面的人一动未动,连头都没有抬一下,一直埋头吃得正欢。

他暗暗松了一口气,不露声色的微微挪动了一下身子。

“别动。”对面那人仍旧没有抬头,只冷冰冰的吐出两个字来。

余庆打了个激灵,忙正襟危坐着,茫茫然的咬了一口肉馒头,满脸懵的瞪着对面之人。

他在公事厅里见过这人几次,虽是个姑娘,但一身男装别有英气。

姑娘不都应该是柔弱不能自理的吗?

她怎么就像是长了三只眼的石头,硬邦邦的能砸死人呢?

余庆叹了口气,老老实实的坐了下去。

外头的喧嚣之声渐渐大了,像是一下子涌进来了许多人,吵吵嚷嚷的。

余庆下意识的转头望向膳堂门口,只见是十几个看起来眼熟,但叫不上名字的官员,说说笑笑着走进了膳堂。

他转过头,又啃了一口肉馒头,这才觉出不对来。

今日的肉馒头馅儿有点少,头一口下去只见面皮儿不见馅。第二口下去,似乎,咬多了。

他正在仔细回味口中有没有肉馅儿的滋味,便听到对面一声轻咳。

“大人准备好了吗?”坐在对面的人终于抬起了头,正是姚杳拿张淡漠的脸,略有些不耐烦的问道。

余庆的身子一僵,紧张的磕巴道:“人,人来了?”

姚杳微微侧身,倾听了片刻外头的脚步声,她神情不变,站起身来往外走:“来了,走吧。”

余庆脸上如同枯槁,抖着嘴唇子,战战兢兢的站起来,跟着姚杳往外走去。

每一步都走的格外艰难,每一口呼吸都发涩。

走出门,他正好与鱼贯而入的那十几个官员迎了个面对面。

有人跟他打招呼,他心不在焉的回了一声,根本没瞧清楚是谁在跟他打招呼。

姚杳走在前头,离余庆远,那个距离表明了她跟后头那张死人脸没有关系,她状若无意的瞥了余庆一眼,突然停了下来,等他走近了才低声道:“大人再端着这张死人脸,就要露馅儿了。”

听到这话,余庆非但没有平静下来,反倒吓得更狠了,一双惊恐的眼睛滴溜溜乱转,慌乱无措的打量四周,看谁都觉得可疑。

他慌乱之下没有看路,一头扎进了送菜的人群中,脚步踉跄着,跟一个人撞了个满怀。

余庆今日系了那条另有玄机的腰带,被这么一撞,原本嵌的极为牢固的黄玉,便猝不及防的脱落下来,掉在地上滴溜溜一转,湮灭在了人群中。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