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锦衣长安 > 第二百一十回 帝王之心

锦衣长安 第二百一十回 帝王之心

作者:沐华五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7: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永安帝看着看着就笑出了声:“还真是人不风流忹少年啊,久朝难得逛一次青楼,都能有所得,巧合吗,这世上哪有这么多天定的巧合,多半都是人为的。”他顿了一顿,言语微冷,隐含着浓浓的杀意:“那个姓姚的参军就不必查了,没什么问题,问题就出在那个清浅身上,去给朕查,把她祖宗十八代都给朕查个底朝天,朕倒要看看,是谁想往剑南道里插一手,是谁要借着久朝的亲事在韩王府里兴风作浪!!”

高辅国应声称是,急急退出去了。

永安帝脸上没有恼怒的神情,只是脸色微沉,若有所思的敲着书案,他素来都是个心深似海之人,在登上这个九五之尊的位子后,就更加的阴沉深邃了,喜怒都甚少形于色,唯独在面对高辅国时,才能呈现出几分轻松的神态来。

高辅国安排好了方才永安帝吩咐之事,重新回到殿中时,手上多了个紫檀木托盘,上头搁着一只白瓷阔口药碗。

永安帝上了年纪,脾气还是一如年轻时那般暴躁固执,身子却不如年轻时那般康健了,别说忙于政事熬个几天几夜不睡觉,就是宫宴上多喝了几杯睡晚了一些,次日都会精神不济倍感乏累。

而这两日他苦于饷银丢失一案,不断地权衡利弊,思量如何处置才能既泄了心头之恨,又不会在朝中引发大的震荡,从而打草惊蛇。

如此辗转难安,他已经两日没有睡个安稳觉了,灯影绰约照在他的脸上,蜡黄的脸色里泛起淡淡的青色,显得格外的憔悴。

高辅国觑着永安帝的脸色,将白瓷药碗轻轻搁在书案上,试了试温度,轻声细语道:“陛下,喝点参汤养养精神吧。”

永安帝端过来,一口饮尽琥珀色的药汁,眯了眯眼:“高辅国,上次让你整理的适龄贵女的名单,可有眉目了?”

高辅国赶紧把整理好的名单呈给了永安帝,恭恭敬敬的笑了:“陛下的旨意,老奴哪敢有半分懈怠,都整理好了,陛下请过目。”

永安帝却抬了抬下巴,示意高辅国把名单搁在一旁,看也没看一眼,只是深思熟虑缓慢开口:“每年春闱放榜,民间都有榜下捉婿的习俗,今年朕也想过一把当月老的瘾,牵几根红线。”

高辅国愣了一下,转瞬笑道:“陛下牵的红线,必定是极好的姻缘。”

永安帝不置可否的阴森道:“姻缘好不好不知道,给他们添添堵是肯定的。”他微微一顿,指了指边上方方正正的锦盒道:“把这个送去韩府,告诉久朝,他安安心心的待在京里,尽职尽责的替朕办差,这药,朕会按时给他送去的。”

高辅国躬身称是:“韩少使会明白陛下的苦心的。”

永安帝面无表情道:“神医那你要加派人手,制药需要什么,就给他什么,但是他在宫里的消息不能走漏出去半分。”

高辅国神情一凛,忙低声道:“陛下放心,老奴知道轻重。”

这时候,小内侍在殿外通禀,说是北衙禁军柳晟升到殿外,永安帝顿时来了精神,高声道:“传。”

高辅国十分识趣的摆上了棋盘棋子,沏好了柳晟升素来爱喝的香茶。

柳晟升进殿行礼,十分自然的与永安帝相对而坐,看着永安帝落下一子,他也跟着落下一子。

永安帝落下一子,沉声道:“都查清楚了?”

柳晟升跟着落下一子,点头道:“房宽死前,见过贤妃娘娘身边的内侍,杨幼梓的妻兄乃是宋雄的家奴,丹珠郡主是在贤妃娘娘的赏梅会上见到的简王,之后便提出与冷少尹退婚。”

永安帝紧紧抿唇,看不出神情,又落一子:“那么,隐藏朝中之人,乃是贤妃的娘家?”

柳晟升摩挲着棋子,斟酌落下:“看起来像。”

永安帝哦了一声,挑眉道:“说来听听。”

“眼下条条线索都指向了贤妃,但这每条线索都是有人刻意翻出,引导臣查出来的。”柳晟升落下一子:“臣以为这幕后之人,才是真正的黑手。”

永安帝的神色波澜不惊,冷笑道:“是朕让贤妃抚养了园景,把她的野心也给养了出来。”

柳晟升默然无语的低下头,圣人后宫的事,他可不敢随意置喙。

永安帝静静望着柳晟升,突然就笑了:“你个老狐狸,一说到朕的儿子们,你就装哑巴。”

柳晟升笑着调侃了一句:“微臣没有儿子,不能体谅陛下养儿子的辛苦。”

永安帝嘁了一声:“你那么多义子义女,你不知道谁知道。”他微微顿了下,若有所思道:“京兆府的参军姚杳,是禁军死卫吧。”

柳晟升平静点头,毫无隐瞒道:“是,她是微臣的义女。”

永安帝思量片刻:“她是与韩长暮一起回京的,想来有几分交情。”

柳晟升道:“陛下是要下旨,将姚杳调入内卫司吗?”

永安帝斟酌道:“不必,还让她留在京兆府,京中这几桩案子,朕已经下旨由内卫司主理,明日,朕再下一道旨意,京兆府协理内卫司查案,你吩咐她。”他的声音渐低,最后只有柳晟升一个人能听到他的话。

柳晟升神情肃然的应声称是。

次日朝会,永安帝又连下几道旨意,对饷银丢失案做了个最终的处置,而对近日来京中的流言纷纷下了明旨。

内卫司总旗杨幼梓的冤屈得以洗清,其入狱待审的女儿杨英华无罪出狱,发还被封的杨家府邸,圣人明旨给了阴封和抚恤,至于害人的恶毒继母李氏和其兄,皆判了斩立决。

只可惜的是,杨幼梓的长子杨观义被继母所害,已成了一具白骨,阴封和抚恤尽数落在了继母所出的幼子杨新义头上。

更出人意料的是,杨幼梓的长女杨英华和杨玉华却离开了杨家,另立了女户,誓与杨新义不再往来,将年幼的杨新义托付给了杨家族老照料。

这样的作为,不但没有引发京中众人的指责,反倒是一片唏嘘感慨,任是谁面对杀父杀弟凶手的儿子,也做不到以德报怨泰然相对,这两位杨家姑娘没有夺了杨新义的财产,反倒另立了女户从此自谋生路,着实令人钦佩。

饷银丢失一案的影响在京中已经渐渐消弭,但是不少有心人还是察觉到了变化,普宁,醴泉,布政和靖恭,崇化五坊的祆祠都在一夜之间人去楼空,有人说是官府查封,有人说是四圣宗的人卷了银子跑了。

众说纷纭,说什么的都有,但唯独没有人把祆祠的事和饷银丢失一案联系在一起。

圣人的旨意说的明白,把安抚吐蕃使团和查办宋怀德命案这两件差事,都一并交给了内卫司。

虽然旨意上没有明说交给内卫司的谁来办,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摆明的在给韩长暮添政绩,为他将来顺利接掌内卫司铺路。

不过旨意上命京兆府协助内卫司一同查办宋怀德命案。

这层意思倒是没有引发太多人的意外,毕竟宋怀德命案就是砸在了京兆府的手里,刘景泓想要安安稳稳的三品荣休,只能接下这个烫手山芋。

韩长暮接到圣旨后,也很是犹豫了一阵子,不知道老谋深算的京兆府尹接了旨会派谁来。

刘景泓接了旨,想了半晌,把姚杳给叫了来,交代她协助内卫司查办宋怀德命案。

其实他也不想派这个惹祸的刺儿头去内卫司,但是他把京兆府里的人划拉了个遍,也没找出个比刺儿头更合适的人选了。

他在心里把菩萨和三清拜了个遍,求他们保佑刺儿头别惹祸。

韩长暮破了饷银丢失一案平安回京,在京里引起了轩然大波,随后又传来消息,汉王谢孟夏也在重兵保护之下,启程在返回长安的路上了,这消息一出,也令朝中的风向变了几变,原本打算倒向秦王谢晦明的那些人,也都悄无声息的收了心思,按兵不动保持观望了。

谢晦明是个聪明人,心思敏锐,只是短短一日的功夫,他就已经察觉到了朝中风向的改变,他人前不动声色,人后却砸了个白瓷花囊,随着砰地一声,碎瓷片滚落满地,心火泄了几分。

夜幕降临,深幽的屋檐在夜色中高低起伏,天边墨色浓云飞卷,恍若深不可测的人心。

谢晦明食不言寝不语的用完了暮食,兰苕又伺候他漱了口擦了手,斟了盏热茶奉上,才躬身低语:“汉王启程了。”

谢晦明平静道:“本王已经知道了。”

兰苕道:“要沿途做些手脚吗?”

谢晦明挥了下手:“不必了,他已经平安归来,做什么都来不及了,把之前做的都清理干净吧。”

兰苕应声称是,疑惑低语:“殿下,宫里传来消息,高辅国这几日整理了一份京城适龄的贵女的名册。”

”京城贵女的名册?”谢晦明愣了一下。

兰苕低低称是:“殿下,高辅国一个阉人,打听名门贵女做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