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锦衣长安 > 第一卷 故人归 第一百八十三回 活着回来了

“那你们是什么时候认识的。”韩长暮问道。

冷临江笑了:“阿杳刚进北衙禁军的时候啊,她那会儿也就八九岁吧,可厉害了呢,就像只刺猬,摸不得碰不得的。”

韩长暮眯了眯眼,没想到冷临江和姚杳竟有这样深的渊源。

他又问:“那,阿杳又是怎么离开的禁军。”

冷临江抬眼看着白茫茫的积雪,露出一丝怅然:“那一年冬天很冷,下了很大的雪,阿杳不知道犯了什么错,在禁军卫所跪了三天,我去找她的时候,雪都把她埋住了,后来我就听说她被逐出禁军了。”

韩长暮轻轻哦了一声:“阿杳犯了什么错,竟会被逐出禁军。”

冷临江摇头:“我不知道,北衙禁军里口风最紧,什么都问不出来。”

“那后来呢?”韩长暮问道。

冷临江在马上晃动着身子,啧啧舌:“后头的事情就简单了,京兆府贴了告示招用衙役捕快,阿杳就进了京兆府,慢慢做到了参军。”

韩长暮的心一寸寸沉下去。

这不对,完全不对。

姚杳犯了什么样的错,会被逐出北衙禁军,要知道在北衙禁军里犯了错,小错不会被逐出去,只会罚罚俸禄,大错也不会被逐出去,因为早被打死了。

那么,她是怎么做到被逐出北衙禁军,又顺利进入京兆府的呢?

若说背后没有人推波助澜,打死他也不信。

他在马背上晃晃悠悠的,心潮起伏,反复思量不停。

“诶,不对,还有件事儿。”冷临江突然想起什么,侧身低语:“久朝,我出京来找你们的时候,禁军柳大将军特意叮嘱我,要我一定找到阿杳,对她照应一二。”他微微一顿:“北衙禁军里足有上万人,据我所知,阿杳在禁军中从未晋升过,始终都居于末等,如何会跟柳大将军有牵连,还得他如此看重。”

韩长暮默了默,姚杳得金吾卫李将军的亲传无影丝,那么,与柳晟升认识也就不足为奇了。

冷临江突然一拍脑门,低声笑道:“哎呀久朝,你说阿杳会不会是柳老头儿的私生女啊。”

“......”韩长暮无语望天。

“不对不对。”冷临江又摇了摇头,自言自语的碎碎念起来:“不对,阿杳跟柳老头长得一点都不像,难不成阿杳其实是柳老头的相好跟别人生的,然后落了难,柳老头就把她给救出来了?哎,那这么看,柳老头还真是有情有义啊,这么大一顶绿帽子扣下来,他居然还能这么淡定的照应情敌的女儿,诶久朝,你说这是不是就是爱屋及乌啊。”

说着说着,他就自行脑补出了一出爱恨情仇的大戏来,且说的跟真的似的。

“.....”韩长暮无语了半天,凉飕飕道:“不然回京后,你去问问柳大将军?”

冷临江眼前晃动着一样生人勿进的狠脸,赶忙缩了缩脖颈:“这种事儿,还是你干比较拿手。”

就在冷临江和韩长暮讨论姚杳和柳晟升的关系时,远在长安城中的柳晟升,突然“阿嚏阿嚏”的连着打了几个喷嚏。

蹇义赶紧倒了热水,递了帕子过去,关切问道:“义父,您没事吧。”

柳晟升不知道冷临江已经把他给卖了,他要是知道冷临江这么没城府,这么快就把他给卖了,当日他才不会装作不知道冷临江跟姚杳私交良好,去求他照顾姚杳呢。

他冷冷的瞥了蹇义一眼,不耐烦的斥道:“我能有啥事,你要是真心疼我,就再去看看有没有小七的信儿。”

蹇义忙从袖中取出一封信,恭恭敬敬的交给柳晟升,讨好的笑道:“义父,孩儿知道您惦记小七,这不是刚收到密信,就给您送过来了嘛。”

柳晟升粗粗一看,猛然拍了下食案,畅快的大笑起来:“我就知道七丫头没事儿,肯定能护得住汉王。”

蹇义撇撇嘴,毫不手软的揭了柳晟升的老底:“也不知道是谁,前些日子长吁短叹,整日愁的吃不下睡不着的。”

“敢笑话你老子我,胆儿肥了你,老子打断你的腿!!”柳晟升扬手,一巴掌重重呼在蹇义的后脑勺上。

蹇义吃痛的缩了缩脖颈,但却不喊痛,只是嘿嘿直笑。

他很明白,有了姚杳平安的消息,这天就晴了。

蹇义觉得天晴了,可有人却觉得天一下子就阴了,阴沉的暗无天日。

汉王谢孟夏平安走出莫贺延碛,回到第五烽这个消息,在韩长暮刻意的推波助澜之下,就像一阵狂风,极快的在民间和朝中席卷而过。

谢晦明气急败坏的一脚踹翻了书案,案头的书册笔墨纷纷砸下来。

兰苕稳稳当当的跪在下头,一动不动,不敢躲避,任凭一个砚台砸到自己的肩上。

谢晦明再维持不住温雅大度的风姿,指着兰苕厉声训斥:“兰苕,当年本王能把你从掖庭里救出来,现在就能把你再扔回去,让你生不如死。”

他的声音不负往日的温厚,又尖又狠又利,兰苕打了个哆嗦,重重叩头,声音打颤:“婢子知罪,请殿下责罚。”

“责罚?”谢晦明冷笑声声:“责罚你,就能弥补这次的罪过吗?”

兰苕瑟瑟发抖的跪着,不敢求饶。

绰约灯影下,谢晦明的脸上神情晦暗。

他长得眉目周正,自有一番端方气韵,与谢孟夏那种妖娆截然不同,他与谢孟夏并肩而立,分明他才是谦和温厚,为国为民的太子。

他是有不甘的,他不是从元后肚子里爬出来的,他的生母是个妃子,说不上得宠,只是在宫里熬日子罢了。

他隐忍多年,终于等到了有机会取而代之,可却功败垂成,他如何会不怒。

他紧紧攥住双手,手背上青筋爆裂,声音寒冷和狠厉:“本王身边不养无用之人,本王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若失败,你该知道后果。”

兰苕听得遍体生寒,胳膊上布满了细细的鸡皮疙瘩,她细细的颤声道:“婢子遵命,定不辱命。”

谢晦明终于消了气,长长的叹息:“如今形势危急,容不得一步步慢慢来了,若容他安安稳稳的回了京,之前做的一切都付之流水了。”

兰苕跟随谢晦明许多年,如何会不知道他的不甘心和苦楚,他对她有救命之恩,而她对他的主仆之情中,不知何时起又掺杂了一些若有似无的别的情绪,她低低叩头,稳稳当当道:“殿下放心,婢子定然不会让他平安回京的。”

谢晦明伸手扶起兰苕,脸上的暴怒神情已经敛尽,温和道:“你亲自去,即便杀不了他,也要重伤他,让他回京后暂时无暇顾及其他。再有,把兰溪带回来吧,她长大了。”

兰苕低低称是。

连着几场雪落下,敦煌城里的黄沙尽被积雪掩盖,溶金般的阳光映照下,积雪上折射出点点碎金光彩,这座粗犷的城池竟然呈现出富丽堂皇来。

而城中熙熙攘攘,到处都挂满了彩灯,沿街的铺子也摆了各色的干果点心,羊肉菜蔬。

临近年下了,百姓们都忙着置办年货,远行的人也都在这几日赶了回来,长长的驼马队车队在城门口蜿蜒远去。

这日晨起,天色刚明,敦煌城中的一众官员,不管官职高低大小,都穿着齐齐整整的官服,齐聚在了城门口,伸长了脖颈望向远处。

日头渐渐升高,日光明亮可却冷得厉害。

沙州刺史袁峥容站在最前头,一身紫袍在风中猎猎作响。

在风里雪里站的久了,他的脚都冻麻了,轻轻跺了跺脚,他转头问道:“是今日到吗?”

刺史府长史冀英赶紧拱手道:“回大人的话,昨日来的消息,的确是今日到。”

袁峥容微微颔首,两手交叠搁在身前,不动声色的来回揉搓。

太冷了,实在是冻死人了,脸都吹僵掉了。

因为今日要接个十分要紧的人物,怕有所失仪,所以什么汤汤水水有异味的东西一口都没敢吃,就用了些干巴巴的点心,在冷风口里,一直从晨起站到了晌午。

远远的扬起一道浮沉,哒哒哒的马蹄声由远及近。

原本已经浑身僵硬的官员们,赶紧提起精神,把脊背挺得直直的,就看到一马当先冲到众人面前,一个男子从马上翻了下来。

男子躬身行礼:“刺史大人,汉王殿下马上就到了。”

袁峥容赶紧狠狠拍了拍被风吹得僵硬的脸颊,转头朝着身后道:“都精神点儿,别让汉王殿下挑出错来。”

官员们赶紧跺脚的跺脚,搓手的搓手,揉脸的揉脸,让自己恢复最好的精气神儿。

他们都知道,汉王谢孟夏是个最看脸的人,长得不够赏心悦目的,穿得不够富丽堂皇的,说话声音不够委婉动听的,在他那统统讨不到便宜。

长相是爹妈给的,这改不了;衣裳只能穿官服,出不了彩;那就只能在声音上讨个巧了。

袁峥容轻轻咳嗽了几声,清了清嗓,就看到滚滚黄沙漫天袭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