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现言 > 对照组互穿后,满朝文武暴走了 > 第十二章 重新燃起夫妻情火

一半儿多的大臣默默退了回去。

只剩下兵部侍郎‘李代’、都护‘魏严’。

“皇上,不知者无罪啊!”

“这都是误会啊,皇上......”

“长公主监国,是先帝留下遗诏,委以皇姐的重任!”沈渊冷哼,“李侍郎这是逼朕不孝——”

“皇上,勿要伤人。”哭泣的陆小仙扭头嘱咐。

沈渊:“李侍郎七十了,朕当然不会打他板子,否则不又给了大臣们理由弹劾皇姐吗?那就罚李侍郎抄够《官戒》三十万遍好了。”

李代当即晕了过去。

“魏都护,你不是看朕皇姐不顺眼吗?那——”

陆小仙:“皇上,也莫要革官。”

沈渊:“呵,魏都护是良将,朕以‘仁’政治天下,当然不会革他官。那就派魏都护到沙漠挖金子,永远见不到皇姐好了。”

“皇上恕罪啊!”

李侍郎与魏都护被大内侍卫拖出去剥官服。

陆小仙含泪吸吸鼻子,”还好还好,没有闹出人命,政权也保住了,简直皆大欢喜。”

沈渊望着陆小仙叹口气,“皇姐,你还是太仁慈了……”

一通折腾,大臣们个个儿像霜打了的茄子……呆若木鸡。

他们明明都商量好了,只要长公主敢发火动怒,再加上这么多大臣弹劾,皇上不得不发落长公主。

谁知道长公主又玩儿起了“委曲求全”、“隐忍大度”……

失算,失算呐。

站在群臣之首的赵戈心绪复杂,他明知长公主是两面三刀的性子,可架不住那三言两语的哄骗,便又重新燃起了熄灭已久的夫妻情火。

令他忍不住......心疼长公主。

赵戈只恨自己没出息。

“皇上,长公主,微臣身子有些不适,可否先行退朝?”

珠帘后的倩影点点头,“定是昨日在江中浸了寒气。我会代你向皇上告假的,赵将军这半月就留在府中休养。待会儿我回去后,再为你艾灸、砭术。”

“......臣不敢劳烦长公主。”赵戈受宠若惊,“行军旧疾,臣养养便好。”

“李必,宣几名御医。”沈渊面露关切,“让他们先留在公主府,务必调养好赵爱卿的身体。朕重重有赏!”

“微臣谢主隆恩。”

昨日宣医是罚,今日就是赏。

君恩莫测......皇上如何待他,全凭长公主心情。

赵戈走后,李必悠扬的嗓音传遍宣明殿:“有本启奏,无事退朝——”

“启禀皇上:臣吏部尚书‘周勉’,有本启奏。”

一名穿着深褐色官服的老臣站出来。

沈渊:“周爱卿讲。”

“臣近日负责在‘天子门生’中选拔官员及考核,已有进展。”

周勉从袖中抽出几封卷宗,李必呈到皇帝跟前。

“皇上,新秀官员的家室,臣都曾一一亲自到访过。当今天子‘重孝道’,这些门生也皆有双亲的‘荐子涵’。”

“其中最当得起‘贤孝’二字的,当属出身寒门的‘状元郎’窦斐。他父亲久病在卧,状元郎自打五岁时便侍疾,迄今十多年。他帮衬母亲耕田、放牛、卖布,时常在夜深人静借着月光读书。日子虽清贫,但其母并无苦相,其父精神奕奕,可见状元郎乃孝中极品。”

周勉说这话的时候,好似发掘了瑰宝般两眼放光。

皇帝颔首,眼眶倏然泛红,“先帝弥留那段时日,朕还尚小,都是皇姐不眠不休的侍奉先帝。整整三个月,皇姐消瘦的只剩骨头。记得有一夜,朕做了噩梦,缠着要皇姐抱,皇姐便一只手抱着我,一只手喂先帝喝汤药。自此,朕心中种下了‘以孝当贤’的种子......皇姐,那段相依为命的日子,你可还记得?”

“......啊?”陆小仙正感动着,冷不丢撞上沈渊的大脸。

“......我当然记得,我这辈子都不能忘。”

陆小仙拿帕子拭泪。

年轻的帝王缄默的看她一眼后,扭过头去。

“状元郎为父侍疾十多年,是个能担大任的!周爱卿,朕相信你的眼光。窦斐不日就职‘大理寺录事’,周爱卿看着安排,误要亏待了我朝的‘孝子贤官’。”

寒门出身的状元郎,一无背景,二无帮扶,从九品基层做起,才是天子惜才!

若一把将窦斐提到“大理寺少卿”的位置,朝中多少双含着妒火的眼睛盯着,无异于将人架在了铡刀上。

这其中的门道,周勉比谁都清楚。

“臣替状元郎,谢过皇上!”

周勉这才陆陆续续举荐了其他人,多是考中科举的官员之子。那些官员的风评也在朝中上佳,他们的儿子当官,必然要高于九品。

皇帝都无异议。

正当陆小仙听得昏昏欲睡,一个熟悉的名字,如惊雷般炸响了她。

“皇上,臣举荐的最后一名门生,则是三甲进士之一:秦刺史之子——秦英。”

“......”

陆小仙哆嗦了一下,瞬间坐直了身体。

皇帝察觉到,他翻看了卷宗的最后一页,食指敲了下龙案,“朕记得,秦刺史的夫人,好像并不识字。这双亲的‘荐子涵’......母亲一章,是谁写的?”

“那老臣就不得而知了。”

周勉故意看向朝臣末尾。

周勉为官清廉。早些年先帝还是藩王时,被贬到西北守城池,那里风沙漫天,周勉作为先帝身边一个小小的文官,与先帝共同度过了好几年无人问津的苦日子。

周勉早就看透了世态炎凉。后来朝中生变,先帝登基,他作为先帝信臣,被提拔成吏部尚书,专门替朝中选拔贤才。不管谁塞来金银珠宝、绝色美女,周勉都无动于衷。

周勉的发妻,亦是在老家替他侍奉老母多年,苦苦等到周勉从西北回来。

先帝一生,虽被迫娶了不少女子,但只与先后孕育了一双儿女。

先帝那句“男人终其一生,不能忘本”,一直影响着周勉。因此周勉最瞧不起酒色贪庸之人。

秦刺史的家事,周勉多多少少听到了一些。

秦书怀刚刚生了官儿,便请旨娶“何县主”做平妻,不是“忘本”是什么?

听说还把发妻赶出了府......

这“荐子涵”的母亲那份,连署名都没有,这秦书怀明显是心虚。

仗着皇帝日理万机,无暇过问这些小事,秦书怀想故意糊弄皇帝?

周勉偏故意将“秦英”放到最后举荐,正好引起皇帝注意,瞧秦刺史怎么做解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