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武侠世界的小配角 > 第一百四十四章 天灾

武侠世界的小配角 第一百四十四章 天灾

作者:庞德耀斯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5 02:30:07 来源:蚂蚁文学

如今的黄河两岸的惨状,用一句哀鸿遍野都完全不足以形容。

根本就是易子而食,饿殍遍野。

这都是要写进史书里去的啊。

弘昼紧捏住自己的双拳,原本修整得很短很整齐的指甲,都已经扎进了掌心,滴滴鲜血从掌心渗出,弘昼却毫不在意。

堂堂大清,为何会落到如此境地?

说实话,他弘昼并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荒唐王爷,所作所为,不过是为了自污,是为了解除当今皇上对自己的猜忌而已。

他那首传遍朝野的《金樽吟》,正是自己示弱于皇权的表现。(注1)

然而这不代表着,他必须忍受眼前这种屈辱。

这次来黄河赈灾,是他主动申请的。

实在是帝都的政坛风云,他有些承受不住了。

乾隆已经登基十八年了,那些原本不由他来操纵的权力,他也在渐渐收回。

然而母后不知为何,总把那些原本理所当然应该属于皇上的权力,紧紧地攥在手心里。

外人不知道,还以为是太后专权。

然而弘昼很清楚,自己的母后并非一个嗜权之人,她早就想颐养天年了。

不知从何时起,两者之间的矛盾,渐渐明朗化。

弘昼作为太后党的领头人,很多事本来也不是他说不去做就可以不做的。

比如招揽江湖人士充做助力,这本身就是太后的主意,而在被皇上斥责之后,弘昼本身已经解散了大部分的实力,只保留了一部分精英和一部分新投靠无处安置的力量。

然而太后的意思,却是让他继续保持招揽力度,无非是手段得比以往更高明一些,让别人抓不住把柄就好了。

而这一切,都意味着他是在和自己的兄长打擂台。

他的这位兄长,自小聪明果敢,为人又谋算颇多,如果可能,弘昼真心不想和乾隆为敌。

所以这次,他特地申请出来赈灾,实则是想要尽快远离朝堂纷争那个可以吞噬掉人命的漩涡。

然而没想到,这黄河两岸的一切,却让他看到了大清朝廷,那看似不可一世的国力权柄上,无可掩饰的破陋。

一个号称盛世王朝的国度,居然有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在饿肚子,在易子而食……

这还能说是盛世吗?

这根本就是亡国之兆。

大明是如何亡的?

党争耗尽了朝堂的元气,外敌消耗了国家的精气,而真正给大明致命一击的,正是全国各地纷至沓来的*。

大明,并非亡*,而是亡于流寇,亡于李自成,亡于张献忠,亡于全国各地扫不灭,杀不光的反贼。

这些反贼,本身都是辛勤劳作,含辛茹苦,只为了一口粮食而出卖全家劳力的老百姓。

是饥荒,是贪官逼着他们走上了杀官造反的死路。

这才多少年?

一百多年,不过就是两三代人。

大清的上上下下,都把这种经验教训给忘了吗?

一双坚定的手,扶住了摇摇欲倒的弘昼。

没有回头去看,弘昼便道:“回来了?查实了吗?”

“查实了,河道总督高斌昏聩无能,属下同知李焞、守备张宾等贪渎治河银两,是导致这次黄河大灾的直接原因。” (注2)

此次决堤位置,居然是在黄河河套的兰州一带,这实在是高斌等人的罪责,要知道黄河下游河道变窄,历年来决堤事故不断,朝廷的治河费用大都用在下游较多,而这河套地区,自古有“黄河百害,唯利一套”的说法。

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历来都是华夏最大的粮仓之一,只要维持基本的养护,根本不至于发生灾害,更别说这种百年一遇的灾害了。

这是在掘大清的根本啊!

弘昼双目通红,浑身都在发抖:“查,查实了就抓,该杀就杀,一个也别放过!”

几乎是怒吼,让弘昼身边的那位老者浑身都不由得颤抖了一下。

虽不是君王,却有君王的担当,可惜啊,晚出生了那么几年。

老者叹了口气,慨然应诺,垂手退下,出了军帐大门。

弘昼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吐出。

他只有用这种类似于道家吐纳的方式,才能平息自己的怒气。

这些该死的贪官,自己除了查处几个领头的,根本就无法打破整个贪腐的领域。

若是,那个人在自己身边,替自己出谋划策,就好了。

可惜。

徐阳依然是一人一骑出了帝都,庄承留在帝都作为自己的耳目,比跟着自己更好一些。

毕竟,自己还有很多秘密不能被人所知。

包括庄承在内。

啧啧,兰州,徐阳摇了摇头。

从帝都赶赴兰州,一路上最起码也有三千多里地,自己这匹马虽然不错,不过每天最多也就能跑个两百里地了,再快,那马没几天就会废掉。

当然,可以去驿站换马,不过这一路上谁知道哪里有驿站,走一路算一路吧。

这样一算,最起码得十五到二十天才能赶到兰州。

好在弘昼是押运着粮草去赈灾的,估计比自己还慢,虽然他比自己,要提前差不多一个月走,等他们到了,自己应该也不会太远了。

应该不会误事。

而红花会的众英雄,也不至于等弘昼一到就起事,这次行动,由于有了弘昼的介入,比起原先难度更大,他们也必然会花更多时间去筹划整个行动。

考虑到这些,徐阳策马行进在官道上,倒也不急于一时。

路再长,总有走到底的那一天。

二十多天的时间稍纵即逝,三千里大道也到了尽头。

此时已经是九月初了,一路上比自己想象中还要难走一些。

自从踏上河套附近,路上饥民就一日多过一日。

其惨状,徐阳都不忍看下去。

虽然他也多少带了些粮食过来,但是实在没能料到灾情如此严重,除了保留了一些干粮给自己,其它都送给了路上那些看起来最为可怜的小孩子们。

当然,也不能多给,只能给够他们吃一顿的,给多了反而是害了他们。

看着孩子三口两口吃完了干粮,然后瞪着一双渴望的双眼盯着自己,徐阳每一次都必须狠下心来起身离开。

因为周边其他的饥民也在盯着他。

小孩子如何能守住多余的粮食?

这时候,人已经不是人了,为了一口粮食,他们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相信红花会的英雄们也在做着类似的事吧?

只是这点杯水车薪,如何能救下成千上万的灾民?

打探到了黄河大营所在,徐阳径直策马而去。

注1:《金樽吟》,弘昼名篇,史学家誉为“救命诗”,表达了弘昼无心权位,只想及时行乐,醉生梦死当个荒唐王爷的心愿。

原诗如下:

世事无常耽金樽,

杯杯台郎醉红尘。

人生难得一知己,

推杯换盏话古今。

注2:乾隆十八年(1753年)兰州大雨,黄河泛涨,冲没房舍地甚多。

十八年秋,河决阳武十三堡。九月,决铜山张家马路,“冲塌内堤、缕、越堤二百余丈”,南注灵、虹等地,入洪泽湖,夺淮而下。决后乾隆帝以尹继善任南河总督,遣尚书舒赫德偕白钟山驰赴协理。时同知李焞、守备张宾侵吞工款,为学习布政使富勒赫所劾,查实后问斩,任河道总督多年的高斌及江苏巡抚、协理河务张师载坐失察之罪,“缚视行刑”。冬,决口塞。

本文内将决堤时间略提前了一些,到了六七月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