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黄金耳 > 第304章 探访有田烧

黄金耳 第304章 探访有田烧

作者:雅玩居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9 17:54: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就是你们日本的瓷都有田?”

吴天缘今天专门让山中宏明带着自己来到有田,亲眼看看日本瓷都的风采。qiuyelou

“只要你走进日本佐贺县的有田町,扑面而来的,便是一片瓷器的世界。”山中有些自豪道:“从铁路公路沿线,便可遥望各处散在的瓷窑烟囱。步入街区,沿街两侧密布大大小小的瓷器店铺,一眼不见尽头。”

“若向一般日本人问起我们日本堪称“瓷都”的标志性瓷器产地,十有八九会毫不犹豫地提到“有田烧”。我们习惯于将瓷器按其产地称之为“某某烧”。尽管现如今日本各地颇具名头的瓷器产地不在少数,若论产品覆盖面,地处岐阜县的“美浓烧”占据了日本实用瓷器的半壁以上江山;若论瓷器艺术的“高大上”,京都的“清水烧”也不遑多让。然而有田依然毫无愧色地坐在日本瓷器业的“金交椅”上,自有其底蕴所在。”

吴天缘跟随山中宏明下车,徒步游览这个安静小镇,体会一下日本的瓷器水平。

“日本瓷器业至今不到400年的历史,在有田町的一侧,坐落着有田烧得以兴起的依托——规模庞大的泉山瓷石场。1616年来自朝鲜半岛的陶瓷名匠李参平在此地发现了这处日本最早的白瓷矿,并由此开始在有田一带烧制瓷器,成为日本瓷器业的始祖。”

吴天缘在泉山瓷石场一侧,看见一尊这位日本“瓷祖”的塑像,须眉修长、面容苦涩的李参平独自盘坐在玻璃与木柱构成的神龛内闭目沉思。史料显示这位“瓷祖”是在当年丰臣秀吉对韩“征伐”之际被带到这里的。

“当年泉山白瓷石的矿质十分出色,甚至不用添加物便能直接烧制瓷器。qiuyelou而眼前的瓷石场经数百年开挖,已被削去整整一座山,但藏量仍足够丰富,能维持有田烧的继续长期发展。更何况如今已在相邻的熊本县内发现新的优质瓷石矿作为主要材料来源,所以如今泉山瓷石矿的开采量已然很小,只是作为纪念供后人参观。”

“这里就是“天狗谷窑”遗址,如今这里已被指定为“国史迹”,该窑属于当年有田烧开始步入大规模生产时期的首批大窑。这个顺坡而建的“滚地龙”式的窑群,从山脚一直延伸至山顶附近,连绵相接,非常巧妙地寻求燃料火力的效益最大化。”

山中宏明一指远处群山道:“当年有田烧的兴起,与当地充沛的松树林资源也有很大关联。但现如今这里已经很少有使用传统的燃柴窑,九成以上都是新型的燃气窑,好处是容易准确把控窑内温度。而在整个的产品工序中,人工和机器的成分约各占一半,还导入电脑设计控制等手段。而即便是依靠机器,也要注重人的“气”与“思”,让瓷器体现出人的“体温”。

一路下来吴天缘能深刻感受到日本人的专业精神,虽然都是小作坊,但都是传承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家族企业。

“在人口刚过两万的这个小镇,拥有大小瓷窑企业150多个,瓷器业是这里的支柱产业。而当地仍在努力挖掘其延伸效应,比如餐饮、观光。天缘君,这就是最出名的保名店,请进去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欣赏瓷器。”

一行人进入不大的小店,开始品尝当地特色料理,山中宏明给吴天缘倒满酒,笑道:“与有田町毗邻的则是大名鼎鼎的伊万里市,有田和伊万里,其实是犹如“一胎同体”的存在。有田烧兴起后,伊万里亦属主产地。而作为出海港口的伊万里,更在欧洲客商受困于中国瓷路一时隔断而瞄准有田烧时,成为有田烧漂洋过海、扬名立万的出发港。以至于当时伊万里的名头在欧洲瓷商中越来越响亮。“古伊万里烧”成为早期有田烧的主要代名词。”

“伊万里市的大川内山,还坐落着当时主要用于烧制供奉朝廷或将军使用的精品瓷器,佐贺锅岛藩御用瓷窑!你要是步入那个山清水秀的小镇,并无通常陶瓷产地的印象,而是犹如一处“养在深闺”的风景点。据说当时将官窑设在如此深山僻静之处,意在防止其上乘技艺外泄。”

“那里的瓷窑一般规模都不大,如今除了艺术瓷外,是不太可能全用传统手工方式,因为成本太高。尽管如此,手艺人还是保持着“质重于量”的思路,努力保留完整的传统工艺。而今畑万陶苑的瓷器在东京银座的大百货店内设有专柜,也常在海外展出和获奖。”

“除了有田和伊万里,日本也有六大古窑之称,滋贺县甲贺市信乐町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独具特色的制陶工艺,成为日本六大古窑之一——信乐烧的著名产地。”

吴天缘看过资料,信乐烧的特点可以用“绯红色”、“自然釉”、“焦痕”、“雹眼”等来概括,这也是判断其品质的标准。

因为当地陶土含铁量高,且掺杂有硅石等小沙粒,经约1300度高温烧制后,这些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铁质呈现绯红色,硅石等熔化后像小冰雹粒一样点缀在陶瓷表面,被形象地称为雹眼。

信乐烧茶具受到村田珠光、千利休等日本茶道大师青睐,从此名扬日本,一度被称为“茶陶信乐”。江户时代信乐烧迎来最鼎盛时期,信乐町几乎所有人都从事陶瓷业。

按照吴天缘的理解,信乐窑和钧窑有些相似之处,都是靠着窑变产生独特美感,神秘绚丽。

六大古窑之一的越前烧,特点是古朴天然,形态厚重,表现为高温烧制后,薪灰自由地流布在陶器表面,随意,浑朴,带着大地的特征,这种自然釉拥有非常好的手感,和建窑很是相似。

濑户烧与备前、信乐、常滑等并存,为日本现存最古陶窑之一。但跟大多烧制农民使用的瓮、壶一类杂物的备前等地比起来,濑户则是仿效中国的青瓷而生产的贵重工艺品,自鎌仓时代起就开始制作。

常滑烧陶器产于爱知县常滑市,据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000年前。起初在烧制时全然不用釉料,其技法被称为“自然釉”烧制法。主要产品有陶罐等。后来常滑烧因为烧制陶管而名声大振。现在它还因为采用朱泥,一种红褐色粘土制造陶器而闻名,类似于耀州窑的风格。

备前烧所使用的陶土取自于稻田里的泥土,含有很高的铁的成分。因此陶器在摄氏1200度的高温下连续烧几天,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的颜色。另外师傅利用红松木来烧陶器,红松的灰烬粘在陶器上,就会形成特别的纹样。

在台湾几大窑场中,莺歌以摆饰或工业用的精致陶瓷闻名、南投水里以蛇窑闻名、苗栗则以材窑生活陶闻名。其中苗栗材窑生活陶就是十分类似备前烧的烧窑方式。

一趟下来吴天缘不虚此行,见识到真正的日本瓷器,虽然跟中国的官窑差距不小,但也是别有风味。这让他对未来计划有了信心,日用瓷和工业瓷他不准备弄,直接进军高端艺术瓷,利用民族传统瑰宝,重新震撼全世界。(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