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黄金耳 > 第136章 荷里活道

黄金耳 第136章 荷里活道

作者:雅玩居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9 17:54: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记住本站网址:69 x.

中午三个人吃完饭,翟建民带着他们来到香港最著名的古玩街,荷里活道,也是他永宝斋所在。

荷李活道,位于上环,是香港开埠后兴建的第一条街道。荷李活道的名字与美国的好莱坞无关,却来自早年荷李活道一带的冬青树。

“香港有三条古董街,其中最著名的荷李活道,曾被外国一家杂志列为全球十个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翟建民边走边介绍:“你们看这条港岛古老的街道,弯曲绵长,由中环伸展至上环、西环,大大小小竟有百多间古董店。铺陈着许许多多上好的中国古物,而且种类繁多,陶瓷、玉器、石雕、牙雕、铜器、银器、漆器、家具、屏风、字画、古籍,及至罕见的中国古代婚礼服饰等无所不有。”

三个人来到永宝斋,面积不大,琳琅满目都是各种古玩,多是清代,珍品都在保险柜里。

“我12岁那年,家道中落,父亲又开始生病。每当家里缺钱时,他就看到母亲拿着父亲早年收藏的瓷器出去,带回几百块钱来维持家用。那时候第一次意识到,这些看似普通的瓶瓶罐罐原来是可以变钱的。”

翟建民一边泡茶,一边聊天道:“15岁那年,因为生活所迫,我开始打工挣钱,以维持家里的生计。一开始在一家店里抽纱,从学徒做起。当时他的英文不大好,每当店里来了外国客人都害怕和对方交流,但老板娘英语很好,我就留心学。”

“只经过半年时间,我就能够比较自如地与外国客人进行交流。抽纱店的隔壁是一间古董店,我结识了当时这家古董店的师傅黄英豪,黄师傅问翟健民下班后能不能帮忙给客人送货,讲义气的我当然不会推辞,所以每天晚上6点下班后就帮黄师傅把货送到顾客家中。”

翟建民回忆道:“一年之后,黄师傅对我说要开一家自己的古董店,要我一起来做。这时我才明白,原来黄师傅是通过这一年的时间来考验耐性,考察我的为人。”

吴天缘感叹着,香港还保留着最古老的师傅带徒弟的传统,进门三年师傅把徒弟当孩子养,管吃管住还教本事。出师后三年,徒弟给师傅白干三年,就算还恩情。然后才能自立门户,有自己的店。

古玩行更复杂,除了要有运气遇见一个明师,自己还要有悟性和刻苦专研的精神,眼力和运气就是决定生死。

“1973年我进入了黄师傅开的福成行,开始接触古董。刚入门时懵懵懂懂,根本不知道有底款以及没有底款的瓷器应如何分辨朝代,只能努力学习瓷器知识,逐渐成为行家。”

“1976年我第一次到英国参观大英博物馆、戴维德基金会和维多利亚博物馆时,被里面眼花缭乱的中国文物震惊。在当时的香港,一般只能见到一些“行货”,偶见一些小官窑和老窑。看到如此广阔的欧洲市场,我意识到欧洲市场对于香港古董商的重要。”

吴天缘仔细听着翟建民的人生经历,他们这代正好是黄金时期,很多大藏家都是抓住机会,建立起收藏体系,很有查考价值。

“1981年我决定离开已有一定规模的福成行,但与黄师傅已经有了很深厚的情谊。为了报答师傅的栽培,在离开福成行后的一年里,每天都会回到福成行对师弟传授业务,这样持续了一年多后才离开。”

“1982年至1987年我在家中做一些老客户的生意,直到1988年,我终于在荷里活道开了自己的店――永宝斋,店名是我的太太取的,意为希望每个顾客来这里买到的永远都是宝贝。”

翟建民让吴天缘和王大刚走进内室,从保险柜拿出自己的珍藏分享,六七件清三代官窑,和两件明代青花。

“正当我在事业上一帆风顺,对瓷器鉴定信心十足之时,却差点吃了过于自信的亏。”

翟建民拿起一个青花盘子感叹道:“一个人带来一件青花盘子,我第一眼就觉得这个盘子精美绝伦,甚至有了一种即使是悬崖也要跳下去的决心。经过讲价,从2oo万元压到13o万元,并谈妥下午3点交钱。”

“那时是下午一点,我挟着盘子就走。或许是天意的安排,我并没有走常走的路回店里,而是走了一条比较远但能经过黄师傅店路。师傅并不在店中,没能让师傅亲眼欣赏这件宝物,我还觉得有些遗憾。”

“一点半我回到店里,电话就响了,是平时肯定不会回电话的师傅打来的。两点黄师傅就来到了我的店中。平时只要把瓷器打开看一眼就可以包起来的黄师傅,这回足足看了这个盘15分钟。”

“我当时还心里想,师傅肯定也没见过这么漂亮的盘子吧?但随后师傅眼镜一放,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教训:你上手过这么多永乐盘子,居然看这个真?

翟建民一脸苦笑道:“在师傅指出几处不对后,我也现这个盘子的折沿略厚,底足偏高。虽心有不甘,但基于只真货的原则,在3点前还是把这件盘子还给了主。”

“三个月后,不断有高仿品涌入香港市场,当我见到这些高仿品时,才觉得当初的决定是对的。到现在我一直留着那时候的一个高仿,作为一生的教训!”

吴天缘点点头,在他这里就没有打眼的危险,有异能,只要他不去选择元代,既不能听,上手也不能吸收能量的朝代,明清绝对不会打眼。

“香港回归后我在太太的坚持下去京城展,当年已经4o多岁的我下决心进入北京大学学习。尽管困难重重,顾虑众多,但对于知识的渴求以及对瓷器的热爱,使我顶着压力,克服困难,进入了北大考古系学习。”

“在最初的两三个月中,因为听不懂老师的普通话以及对一些专业词汇不理解,上课听得稀里糊涂,下课后还要同学帮忙。为了克服这一困难,我就在课堂上录音,回去后反复听,反复学。”

“虽然一周只有两次课,但每次听课,都要早出晚归,在两地之间飞来回。每次在听完课回到香港家中都是晚上1o点多,吃点饭后复习当天学的知识,直到凌晨,而第二天上午1o点钟还要精神抖擞地去上班。”

吴天缘这时候对翟建民真是刮目相看,原本有些小芥蒂也烟消云散,一个五十岁的人还对古玩有如此热情,这点让他很感动。

王大刚也感叹道:“如今老翟在北大已经上了五年课,五年的学习费用,五年的劳累都是常人难以承担的,但他仍在坚持着。”

“一个人获得的成功与他付出的努力成正比,这个道理很简单,但要身体力行,就很少有人有他那样的毅力。天下之最可贵者,莫如时日;天下之最奢侈者,莫如浪费时间。”

今天真是不虚此行,吴天缘见识到真正香港行家的风采,这里还保留着最传统的师徒礼仪,有最规矩的行家行规,还有一批真正热爱古玩的藏家,难怪能成为亚洲艺术品交易中心。 手机用户请打开:g.69wx.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