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东厂 > 第六十二章 黑狱(三)

东厂 第六十二章 黑狱(三)

作者:傲骨铁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2:11:10 来源:蚂蚁文学

正气长留海岳愁,浩然一往复何求。

十年世路无工拙,一片刚肠总祸尤。

麟凤途穷悲此际,燕茑声杂值今秋。

钱塘有浪胥门目,惟取忠魂泣髑髅。

黄尊素

……………

胡闹?谁敢如此说我!

听了那“胡闹”二字,周朝瑞循声望去,张嘴便要驳斥,但见一人满脸怒气的向自己走来后,唾沫一咽,到嘴的话却是咽了回去。神情也瞬间变得极是恭敬,朝那人作了一辑,称道:“黄大人!”

这个让周朝瑞态度大变的人便是御史黄尊素,其虽为御史,但却与汪文言一起成为被东林上下公认的智囊人物,号为“南黄北汪”。

黄尊素年轻时为乡村塾师,万历四十四年中进士,授宁国推官等职,天启二年升御史,仕途一般,但他却有着一颗与其官职十分不匹配的脑袋。但凡事情到了黄尊素这里,不管什么,他都能一眼看出其背后的意图,深谋远虑之处就是连魏忠贤都怕他几分。而且和汪文言不同,他不好钱财这等身外之物,在东林之内也是以廉洁著称的。很多时候,首辅叶向高都会向他亲自讨教,可以说,内阁的政事,十之五六都是黄尊素最终拍板的。如此人物,周朝瑞自然是不敢与其硬顶的,哪怕对方是一脸愤怒的走向自己,他也是硬不起头皮来驳斥什么。

一众御史见到黄尊素到来,也纷纷施礼称呼,一时风头无二,这让杨涟十分不是滋味,撇了撇嘴没有说话,冷眼看着黄尊素,想看看他搞什么把戏。

黄尊素自后而来,并不去理会杨涟,而是直接走到周朝瑞面前,怒哼一声:“周大人,你让我说你什么好!你既明知汪大人入了诏狱,就该想法去营救,为何却在此跟着杨大人胡闹呢!”

这话可是一点也不给杨涟面子了,直指杨涟此举为胡闹,饶是杨涟再如何沉得住性子,也不能淡定了。“哗”的一下快步走到黄尊素面前,怒道:“黄尊素,你这是什么意思?”

高攀龙见杨涟发火,暗道不好,大洪这人是急性子,爆脾气,藏不住话,要是和黄尊素闹将起来,对东林党可不是什么好事。当下便要上前做和事佬,却听黄尊素说了句:

“杨大人,我问你,你可有十分把握叫皇上下旨杀了那阉贼?”

这?

杨涟一怔,他没想到黄尊素会问自己这个,说起来,自己确是没有十足把握能借这黑旗扳倒魏忠贤,之所以要煽动这些御史随自己进宫,无非是借此告诉皇上、告诉百官,自己与他魏忠贤誓不两立,同时也告诉叶向高等人,在东林之中,谁才是真正的领袖!

虽然没有十足把握,但杨涟也是直性子人,倒也不虚伪,实话实说:“没有!”

黄尊素知道他没有,听罢,摇了摇头,劝道:“既没有十成把握,你不如听我一言,这宫里还是不去的好。”

杨涟闻言,把手一扬,激愤道:“如果因没有把握而不去做,那我也不是杨大洪了!当日先帝尚在东宫之时,百官无人敢出面,独我杨大洪敢!李选侍霸占乾清宫,欲挟持天子之时,百官何人敢说不字,唯我杨大洪敢!试问这些事,我杨大洪可曾做不成了!那魏大裆昔年不过是我喝斥小儿,今日再如何宠耀,我又焉会怕他!黄大人,你如不愿与我等一起去,那我自不会劝你,但也请你休要阻挠,今日便是除贼之日!”

杨涟说的这些事都是和移宫有关的,且都做成了,而魏忠贤当年便是被他喝斥的众监之一,还当面挖苦过他几句,故杨涟在魏忠贤、王启年等一干李选侍老人的心中,还是着实有些阴影的。好几次魏忠贤都想除之而后快,但一想到当日情景,都是后怕得很。无他,这杨涟实在太过泼皮,甩起狠来天王老子都拦不住他,没有十足把握,魏忠贤是不敢对付他的,他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了。但这一次却是星那老匹夫要借京察置他于死地,再加上听闻杨涟给自己罗列了什么二十四条大罪,一心要置自己于死地,故魏忠贤只能出手反击,否则,断不会有好死!

…………

一听杨涟又把当年移宫的事挂在嘴边,黄尊素不禁暗叹一口气,这杨涟,什么都好,唯有一点不好,那就是太过于好出风头,行事不计后果,他一人不要紧,但却关系着东林上下,着实叫人太恼了。而且每回有人质疑反对他时,他总要将当年的功劳摆出来,叫人不知道说他什么才好!

或是换做从前,黄尊素或许不愿和杨涟翻脸,因为杨涟是左副都御史,自己只是御史,要受他管,若是得罪了他,纵有叶阁老保着,也难保这人不会给自己小鞋穿。但这次,无论如何,他也不能让杨涟就这般带人去闯宫,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念及此处,黄尊素沉声说道:“杨大人,说到这移宫之事,我想大人不会忘记你曾写过的那《移宫两朝始末记》了吧?”

听黄尊素提到自己当年写的《移宫两朝始末记》,杨涟不禁面色一变,打了个寒颤。一边的高攀龙、周朝瑞他们也均是脸有异色,靠得近几人都是神情有变,离得远的御史们听得不甚清楚,只见杨涟变色,却不知为何。

《移宫两朝始末记》可是杨涟最不愿提及的,原因无他,只为他差点因此而永远退出朝堂。

事情的缘由是泰昌元年十月,被杨涟赶出乾清宫的李选侍刚搬到哕鸾宫,宫里就突发大火,火势极大,将整个哕鸾宫给烧个片瓦不留,结果引起内外不安。李选侍身边的一些太监趁机造谣说给外朝李选侍的待遇不好,她已自缢身亡,其唯一的女儿“皇八妹”也投井自尽了!

先帝的妃子自杀,皇女投井,这可是天大的事!

御史贾继春等人听信谣言,便给内阁写信为李选侍鸣不平。内阁也对杨涟十分不满,其多次未经内阁,擅自出头攻击内廷早让内阁不满了。而且对李选侍的安置几乎是杨涟一人在安排,现在出了事,内阁自然无意替杨涟背黑锅。风头他出尽了,惹出的烂摊子难道还指望别人替他擦屁股不成?

随着谣言的散布面越来越大,很多官员早就看不惯杨涟好出风头了,于是不但内廷在骂,外朝也在骂,东林党内也在骂他,杨涟处于内外皆骂之下,苦不堪言,只好写了《移宫两朝始末记》予以辟谣。天启因念着杨涟将自己扶上皇帝宝座的情,再加上谣言查清了,没影的事,自然没有追究他。

杨涟没有受到处置,贾继春等人不服,谣言被澄清不要紧,他们还掌着杨涟的致命要害,那就是杨涟结交近侍王安,图谋入阁!

这实际上是东林党与三党之争,因为当时内阁首辅是浙党的方从哲,杨涟结交王安,为的就是想挤走方从哲,自己来出任内阁首辅之位。贾继春这次上折说得可不是听来的谣言,而是确切之事,仅从杨涟每见王安总要高呼“王公”,与王安门客汪文言称兄道弟便可看出。试问,纵然杨涟不是想通过王安谋到首辅之位,他一外臣结交内侍又是所图为何?

贾继春等人以结交近侍的罪名上疏,正切中杨涟要害,杨涟恐惶之下,想到以退为进的办法,便上疏自请引咎辞职,请天启定夺。他相信天启是不会抛弃自己的,因为他爹和他都是自己带人保当皇位的(他以为是,事实却是不须他保,皇位也不可能轮到别人,他是拿皇帝当赌注,搏自己的名声和前程!)

交了奏疏后,既然是辞职了,杨涟便要装好样子,当天就打好行李,跑到京城之外去听通知了。按惯例,臣子被御史弹劾,自请免职,只不过是臣下做的姿态,皇帝肯定要下诏挽留一下,然后当事人推辞一下就可以继续当他的官。杨涟的算盘也正是如此,只要皇上不同意,他便可以留下来继续当他的官,别人不能再说什么,当年张居正不就是这样做的吗?

事情一开始,正如杨涟所想的,天启觉得杨涟有功于自己,如今自己刚登基,正要这等忠臣扶保,如何能让他就走了?再说御史说他结交内侍,这内侍不就是自己宠信的王安嘛,有什么打紧的?于是准备下诏挽留杨涟了。

但是,杨涟为了把戏演足,出城后便逢人就宣扬自己肯定不当官了,一定回乡去,以显示自己不图当官,不为名利,乃真正“君子”!他却想不到,戏演多了却容易假戏真做,当锦衣卫将他的这些举动报告天启后,搞得天启也糊涂了:杨涟是真的不想干了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