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东厂 > 第二百零五章 东林狗咬狗(上)

东厂 第二百零五章 东林狗咬狗(上)

作者:傲骨铁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2:11:10 来源:蚂蚁文学

任敏同意下嫁,无风无浪,皆大欢喜。乐得魏忠贤呵呵大笑,王体乾也是大乐,梁栋更是乐得不行,就只有李永贞为此大为郁闷,皮笑肉不笑的恭喜着袁大海。至于袁大海和小姐在屋内那么长时间都说了些什么,众人可都是知趣的不去问。

本着好事赶早的念头,梁栋提出应尽快筹办小姐出嫁,魏忠贤和王体乾皆认为可以,李永贞见木已成舟,无法阻拦,便做个顺水人情,也笑着说如此大喜之事,自当早办。

不想当魏忠贤问袁大海意见时,袁大海却摇头说成亲之事还须缓上一缓。

王体乾问他为何要缓一缓,袁大海说如今东林仍执掌朝政,对千岁虎视眈眈,一日不诛尽东林,千岁便不能真正安心,因此他要将东林党诛除殆尽后才考虑成亲的事,如此,也算是报答千岁的赏识之恩。

闻言,魏忠贤老心一暖,望着这个“半子”竟然落下两行老泪,十分的感动。

梁栋生怕事情会有变化,好心劝袁大海还是及早成亲,王体乾也暗示袁大海,任敏毕竟是奉圣夫人点名要送进宫的,连名份都拟了,要是现在不把生米煮成熟饭,万一夫人那边发作起来,怕千岁不好交待,要是闹到皇上那,说不得这到手的老婆便要飞了。

可是袁大海却坚持要等诛除东林再成亲,见他执意如此,王体乾无奈的摇了摇头,也不好再坚持要他马上成亲。对魏忠贤说道小姐嫁人乃大事,理当通知其亲生父母,另外还要袁大海将他双亲接来,在京中置个宅子,如此才能名正言顺,风风光光的把婚事办了。

成亲嘛,自然要有两家父母在场,浙江巡抚任国远是魏忠贤的心腹,肯定不会对这亲事有什么意见。不过任在浙江,且不能轻离治地,嗯,还得使个名目叫国远回京一躺,魏忠贤如此想道。

另外,一直以来魏忠贤还不知袁大海家乡何处,家中还有何人,便问了问他,袁大海则是有些痛苦的说道他双亲早已去世,现家乡并无什么亲人在。

一听亲家不在了,魏忠贤一阵唏嘘,安慰袁大海两句。

梁栋想得周全,说结婚肯定要有房子,不过眼下袁大海还没有自己的宅子,这亲事总不能在东厂办了吧?

袁大海忙接过这个话茬,说道自己正要趁这几日清闲四处找找看,有没有合适的宅子,魏忠贤哈哈一笑,说道房子好办,咱家未搬至东厂胡同前,在恭子厂曾置过一处产业,现在空着,正好拿来做嫁妆。

一听有不要钱的方子送,袁大海心里一乐,嘴上客气几句,说那是千岁的产业,我如何能受?结果魏忠贤故作不悦的说了句“你我翁婿,分什么你我?”

袁大海不再推辞,跪下重重磕头谢恩。

这几日反正无事,皇上那又压着杨涟的事,星和左光斗又被刻意冷置,韩他们又因为那和氏壁的事在皇上面前碰了钉子,一时半会想必也不会闹出什么事。

念及于此,魏忠贤便做了主,要袁大海先去收拾房子,这几日什么事也不要做,这月十五便成亲。

魏忠贤发话,袁大海不敢不听,刚才说什么东林未除,绝不成亲不过是效仿“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表一表态而已,难道当真要等到把东林党杀光再成亲不成?

袁大海答应下来,便又是皆大欢喜,魏忠贤笑着就叫来管事太监王启年,叫他带袁大海去看看恭子厂的宅子。

待袁大海随王启年走后,魏忠贤便带着王体乾他们回宫,到了司礼监后,叫李永贞和梁栋各自去忙,只留下王体乾。他要和王公商量下东厂的人事安排。

………………

袁大海忙着看房子时,朝中又生了一件大事,不过这回不是针对魏忠贤的,而是东林党自己狗咬狗了。

事件的起因是山西巡抚邱德病逝,结果山西巡抚一职出缺。山西巡抚可是一省大员,自然引起不少人觊觎的目光。

这些谋求山西巡抚的官员中便有东林党人,时任河南布政的郭尚友。郭尚友的想法很简单,现在吏部是党人朱国祯掌着,都察院是党人高攀龙管,内阁是党人韩在打理,而他自己又是老东林人士,当年与顾宪成可是一起共过事的,资历摆在这,往上升一升还不是板上钉钉的事。

不过郭尚友也是久,对官场的门道摸得是门清。明面上虽然都是党人同僚,但私底下该做的事还是要做的。于是他四处托人,多方行贿,甚至暗示曾做过他门生的山西籍东林党人潘如、尹光等人替他传布名誉,好形成舆论,使朝野达到共识,这山西巡抚一定要郭尚友出任才行。

老师相托,做门生的焉能不尽力?

潘如、尹光很是热心且积极的为老师活动着,不过让他们措手不及的是,当他们极力向吏部推荐郭尚友主政山西时,却遭到吏部尚书朱国祯的极力反对。

朱国祯为什么不同意郭尚友出任山西巡抚?

原因很简单,因为郭尚友是前尚书星的人。虽说星眼下在东厂大狱中,但谁也保不准哪一天就会被放出来,弄不好还可能官复原职,他若是官复原职了,自己这尚书岂不是没的做?

因此,阻止星复出便是他朱大人责无旁贷的事情,而要阻止赵出狱,最好的办法便是剪除他的羽翼。只要他的那帮门生亲信靠边站,就不会有人敢跳出来为星上疏,如此一来,星这牢便得继续做下去!

出于这个目的,朱国祯自然不同意郭尚友出任山西巡抚,因为如果同意的话,那郭尚友可就成了一省巡抚大员,这说话的份量凭白可是增了许多。若是让星的那帮门生弟子全部向他靠拢,时不时的上疏为星鸣冤,那皇上说不得还真能把星给放出来。

都是东林党人,你不同意,肯定要有个理由,否则无法向党人交待。朱国祯的理由也很简单,他对吏部一干人说郭尚友这人素来品行不端,听说他以往经常向朝廷显贵送礼,曲意逢迎,以达私人之利,如此品德低下之人如何能为一省大员?

将郭尚友定性为品德低下的人之后,朱国祯为防万一,便找到了高攀龙,他知道高攀龙一定会支持自己,因为早在万历年间,高攀龙就说过郭尚友寡廉鲜耻。高攀龙人老记忆却没老,肯定记得这事,只要自己一说,他肯定会赞成。

果然,高攀龙也不同意郭尚友出任山西巡抚,他心中早已有了一个中意的人选,那便是时任太常卿的谢应祥。

当着朱国祯的面,高攀龙毫不掩饰自己对谢应祥的赞赏,夸谢廉洁,且沉静有为,当为地方督扶大员不二人选。

只要不是郭尚友,东林党内随便谁都可以到山西去。朱国祯果断附和高攀龙,也同意谢应祥当为山西巡抚。

和高攀龙达成共识后,朱国祯立即回到吏部,找到吏部文选司郎中夏嘉遇,告诉他吏部认可的山西巡抚人员是太常卿的谢应祥。

尚书大人发话,夏嘉遇如何敢有不同意见,当即表示赞同吏部尚书的意见,文选司会呈文内阁,推荐谢应常为山西巡抚。

都察院那边,高攀龙又将此事知会了袁化中,要他和一帮御史知会下,叫他们不要刁难谢应祥。袁化中没什么主见,心道既然朱大人和高大人都说谢应祥可以,那自然就是可以的了,于是他也表示同意。回家途中,袁化中又巧遇了魏大中,便把吏部准备推举太常卿谢应祥出任山西巡抚的事转告了魏大中,要魏大中他们不要节外生枝,魏大中连连答应,心里早已经是狂喜万分!只差高兴的手舞足蹈了!

魏大中为什么如此高兴?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莫名其妙的恨!

魏大中狂喜的原因其实并不是什么秘密,因为他是谢应祥的门生!而且魏大中是浙江嘉善人,谢应祥早年也担任过嘉善县令!

身为门生,魏大中自然熟悉老师的人品。他一直认为老师恬淡无欲,为国惜才,而且他一直认为,若是没有老师,就没有自己的今日。当年他少年求学时,家中拮据,常以野菜充饥,学业几经周断,多亏时任县令的老师周济,这才得已完成学业,一举中第。

试问,有这等恩情在,又是座师门生关系,魏大中能不替老师荣升高兴吗?

都察院那边没有意见,朱国祯的担心便不复存在,责成夏嘉遇上疏向皇帝推荐谢应祥。

夏嘉遇的推荐书呈到内阁后,被魏广微看到了,虽然魏大人现在对东林党恨之入骨,但是却唯独对郭尚友很是青睐。因为他之前曾受过郭尚友厚礼,原本以为郭尚友是东林党人,吏部是东林党把持着的,没理由不推荐郭尚友,哪知名单呈上来,却是谢应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