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东厂 > 第一百三十章 要有理有据的反驳杨涟

东厂 第一百三十章 要有理有据的反驳杨涟

作者:傲骨铁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2:11:10 来源:蚂蚁文学

“点将录一出,东林诸宵小必惶惶不可终日,受尽天下人唾骂而死矣!”

“此点将录外可再着人绘群丑图,另编群丑劣事,使人广布天下,可起功效兼倍之效!”

“袁兄大才,大才!”

“过奖,过奖…”

《东林点将录》编排成功,阮大铖乐在心头,袁大海也是兴奋连连,二人在那互相恭维着,俨然一对狗肉好兄弟。

见差不多了,袁大海便提起他来的目的,对阮大铖说道:“小弟还有一事要请兄帮忙,事干小弟前程,还望兄台能够出手相助!”

“哎,你我兄弟,客气什么,但使为兄能够帮上的,必责无旁贷!”阮大铖表现得很是义气,就差拍胸口打包票了。

袁大海便道:“小弟新任东厂掌刑千户,于厂内设宣教司,专为著文反击东林不实之辞,然兄也知道,小弟一介武夫,不通文墨,宣教司初创,小弟手下无几个能用之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魏公公又催得紧,故小弟这心里实在是急得不得了听闻阮兄好友傅魁文笔上佳,笔下如有生风,故还请阮兄能够为我修书一封于傅魁大人,请他为小弟宣教司撰写几篇稿文,如此,小弟在魏公公那里也能交上差,这脸上亦有光彩!”

阮大铖还道什么事,一听是要傅魁帮他写些文稿,不由呵呵一笑: “我这便为你修书一封,傅魁是我多年至交好友,有我为你说项,他必不会推脱!”

一听阮大铖肯搭线,袁大海忙谢道:“多谢阮兄!”

阮大铖也不多话,当下提笔写了封书信交于袁大海,袁大海扫了眼,心下欣喜,又和他客套几句,便说要急着将这《东林点将录》送进宫,不便多留。阮大铖也不留,说道自己明日便南下,若是京中有了动静,而袁大海又能把握得好,便可寻机南下,届时兄弟俩好在在江南发上一笔。对此,袁大海自然是满口应了,临走时,阮大铖叫阮宝取来一张一万两的银票,不由分说就塞到了袁大海手中,把个袁大海乐得喜上眉梢,假意推辞一番,欣然收了。

待他走后,阮大铖嘿嘿一笑,回耳便叫阮宝赶紧收拾,不等明天了,下午便走。

……………

有了阮大铖的这封书信,袁大海便是心定了下来,寻思是现在去找傅魁,还是先回东厂提审星和左光斗,盘思一会,还是决定先回东厂把星和左光斗两个收拾掉。待晚上抽个空专门拜访傅魁一趟,以显示自己的求才之心。

回到东厂后,却见冯铨早等在那了,一见袁大海回来,忙上前作了一辑,道:“千户大人,下官的文章已作好,请千户大人过目!”说完便递上自己熬了一夜写成的“杨涟冤厂臣文”。

“噢,写好了?”

袁大海一听,忙将冯铨那文章拿到手中,定睛一看,不禁称妙,原来冯铨这文章不是满天飞的为魏忠贤粉饰什么,也不是什么大话空话,而是针对杨涟那二十四罪疏逐条进行批驳,条理十分清晰,有理有据,绝对是篇难得的佳作。

杨涟攻击魏忠贤的第一条大罪便是:祖宗之制,以票拟托重阁臣,责无他委。自忠贤擅权,旨意多出传奉,径自内批,坏祖宗二百年来之政体。而冯铨反驳的理由则是,如果要说太监批红和口头传达圣旨,是坏祖宗二百年来之政体,是犯罪,那么,由司礼监批红和中宫传旨这个祖制便是有问题的,魏忠贤只是做为祖制的执行之人,何罪之有?

杨涟说当年刘一景、周嘉谟二人同为顾名大臣,但魏忠贤却为了剪除异己,将这二人赶出朝廷。对此,冯铨更是一针见血指出,这两年事情根本和魏忠贤无关,刘一景是主动辞职,周嘉谟之事虽然牵扯到魏忠贤,但责任也不在魏忠贤身上。他说,那时的魏忠贤,仅仅是一个秉笔太监,还没有到东厂任职,其地位和权力,比刘一景、周嘉谟低得多。因此魏即使想“剪己之忌”,哪怕是剪除身边的一个太监,恐怕也力不从心,遑论要剪除两个顾命大臣?因此把刘一景、周嘉谟的辞职和退休列为魏忠贤的大罪,既没有根据,也没有道理。

杨涟弹劾魏忠贤的第三大罪则是说魏将孙慎行、邹元标等人逼走。冯铨在文章中则揭开事实,他认为礼部尚书孙慎行于天启二年托病辞职,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他控告方从哲谋杀光宗,被皇上驳回,脸面无存,自知难以立足朝廷。而且孙慎行自天启元年还朝后,便继续拿“红丸案”说事,意欲一举将方从哲置于死地。然他的奏疏中既没有提供方从哲犯罪的证据,也没有说明方从哲犯罪的动机,却一口咬定光宗是方从哲谋杀的。并且,他要皇帝不要听别人的意见,不要去调查取证,直接杀掉方从哲了事,并杀李可灼灭口。显然,在这件事情上,他完全是道听途说,而当今天子不采信于他,所以他只能辞职。

第二个原因则是天启二年,正值换届廷推,东林党人推举孙慎行为内阁候选人,但没有得到天启录用,孙慎行最终落选。用不用他,决定权在皇上那里,根本不在魏忠贤。而杨涟凭什么据此认为魏忠贤在皇上那里说了坏话,就算魏在皇上那说了孙慎行的什么坏话,你杨涟又从何得知?

至于左都御史邹元标的辞职,一是因为邹元标受到给事中童蒙、郭允厚、郭兴治等人的排挤。二是他与冯从吾建首善书院犯了朝廷大忌,祸由自取也,完全不能视为受到魏忠贤的迫害。

一条条的看完冯铨的文章后,袁大海对冯铨当真是刮目相看了,至少,在冯铨写的这份文稿中,他完全看不出任何魏忠贤的不是,而满纸皆证据十足的指明一点,那就是杨涟在胡说八道!

“伯衡这文大好,我这就让人加印,即刻散发出去!”(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