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童养媳之桃李满天下 > 第690章 番外 顾乐康(五)

童养媳之桃李满天下 第690章 番外 顾乐康(五)

作者:郁雨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1:59:33 来源:蚂蚁文学

顾乐康出孝,要再到吏部排队任官。他守孝前是四品知府,按照惯例,守孝满,要么升官,要么平级调任,总不会降级。

可是其中可操作性太大,吏部虽不会降级,却可以压着不放,有了职位先给别人安排,留他一年两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告诉他还未有空缺,他一点办法也没有。

所以才需要打点,所以吏部才会是六部中和户部一样的肥部,户部是有钱,而吏部是有权。

钱可以换权,权同样可以换钱。

好在现今吏治还算清明,顾乐康很顺利的将名字报上去了,并没有花多余的钱。

而忠勇侯府早已没落,顾乐康也只能通过以前的同科和同年们打探一下消息,他不想留在京城,也不想一生一事无成,只想着外放,因此哪怕是降级他也能接受。

顾乐康的一个同年正在吏部做堂官,抽了空和他道:“我打听过了,你的职位已定下,平级调任。”

顾乐康讶异,“这么快?”

“听我长官的意思,似乎是上面打了招呼,不让为难你,我说顾兄你也太不厚道了,明明有人脉,怎么还费劲的让我给你打听?”

顾乐康忙起身行礼道:“辛兄误会了,除了你我也就拜托了周兄,实没有再找别人。”

辛兄好奇,“莫不是你家里人找的?毕竟曾是公侯之家……”

顾乐康摇头,自祖父去世后,除了几家来往得较为密切的勋贵外,府上已经没多少人脉了。他两个堂兄也要复职,也还没有消息呢。

他们任的尚且是没多少实权的官儿,都要等上许久,他又怎么会这么快呢?

要知道他才报上去不到半个月呢,他虽没在六部历练过,却也知道规矩,像他这样守孝求复职的,一般都要等待三个月左右,半年都是常态。

“难道是周兄?”辛兄低语道:“也不可能啊,他没这本事,而且若是他,他早就告诉你了。”

顾乐康低头沉思,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是谁。

没两天吏部的任书就下来了,他要平调至杭州任知府,杭州前任知府跟他一样要守孝,因为家在蜀地,他连京城都没回,直接挂印而去。

而杭州是重地,又正值春耕时节,所以上任时间很急,吏部只给他三天的准备时间。

他才接到任书,辛同科和周同科齐齐来与他践行,辛同科抽空将他拉到一边道:“我打听到了,据说是有人想要讨好顾太傅,特意将你的文书往下压,把消息透到顾太傅那里后顾太傅说了一句‘国器私用,欺君负民,多少年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大楚的吏治便是因为这些人乱的’。御史台才刚起草要弹劾他,吏部尚书就先把他以渎职查办的罪名革了,所以御史台只能弹劾吏部尚书御下不严,监管不力,要求查处吏部文案,看可还有其他渎职之事。”

这件事闹得不大,只上层一些官员知道,他这个无权上朝的堂官直到现在才打听到完整的消息。

前一段时间吏部的确被御史台攻击了,但那是御史台的职责所在,他们今天攻击吏部,明儿就有可能去挑户部的茬,御史们要是心情不好,有可能一天就把六部拎出来轮个便,他们这些跑腿的堂官早习以为常了,只不知背后还牵扯到了顾乐康。

顾乐康也没想到牵扯到自己,他沉默了一下道:“多谢辛兄提点,不然这次我真要糊涂去赴任,背地里得罪人却也不知。”

“哪里,我们能在同一科取中可是万中无一的缘分,何况我们还如此投缘呢。”辛同科笑道:“吏部的事你也别担心,那人已经被革职,就算起复也是外放,他跟你同级,犯错起复必须得降级,你压他一头呢。”

顾乐康摇头道:“小人难防,不过我也不惧就是了。”

“说来这件事还多亏了顾太傅,若不是他,你不知要被压多久,毕竟是亲兄弟,从这儿看他对你也不是全然无情,不如准备些礼物去拜谢,趁机将关系搞好点。若有顾太傅替你在京城看着,你在外面便能后顾无忧。”

顾乐康坦然的笑道:“辛兄想多了,顾太傅一心为公你又不是不知,他这样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陛下,为了天下苍生呢,只不过是我撞上罢了。”

辛同科见他坦坦荡荡,一点儿也不心动,微微一叹,在心里唾弃自己道:到底是自己功利了,这才是君子呢。

顾乐康没去找顾景云,彼此间都不打扰彼此的生活。他接了任书便开始收拾东西离开。

两位堂兄的职位还未下来,不过他们并不十分担心了,有了顾乐康的例子在前,他们的职位也不会压太久的。

而且和顾乐康不一样,顾乐康是有实权的实职,是一府长官,他们却是在京城混吃等死的,职位也没什么要紧的,要也可,不要也可。

按照祖父的遗嘱,他们接下来便是好好打理庶务,培养第三代,让乐康保持住势头,等待第三代出仕时有人脉可用。

只要家境还富裕,家中子弟也还可用功,忠勇伯府总能站起来。

顾乐康带着母亲和妻儿去上任,这一走便又是长久的不回来。

他很喜欢当地方官,因为可以做实事,管理一方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虽然日子依然难过,但每年都好那么一点点,多年以后再回头去看便有一种莫大的成就感。

他喜欢这种感觉。

所以他每次调任他都向吏部要求外放,并不愿回京。顾乐康绩效不错,每年吏部考核都为优,就连皇帝都忍不住关注他。

哪怕他是顾怀瑾和方氏的孩子,看到他的这些成绩皇帝也很难对他有恶感,因此便大手一挥让他留在地方上。

到最后方氏去世时,顾乐康上书辞官守孝,皇帝都下书夺情了。

那一年正值黄河修筑河堤,顾乐康看着完成了三分之一的河堤,咬着牙应下了。

最后黄河堤成,他也在两湖扎根下来,成了两湖总督。

这一做便是十年,他自觉在地方上已再难有寸进,而两湖也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因此便上书致仕。

二品的大员要辞职,这算得上是国家大事了,六部对他印象都深刻,一是因为这些年他们没少跟他打交道;二是因为他的身份;三则是因为他明明可以回京更进一步,但他死活不愿意回。

皇帝非常罕见的驳回了三次,顾乐康一任性,干脆就将政务交给下属,带着老妻挂印而去,既不回京城,也不回老家,直接往琼州去了。

满朝文武瞠目,这年头直接挂印而去的官员不是没有,但三品以上的官员这样做的本朝以来还没一个,更何况顾乐康是公认的稳重内敛,跟那种任性风流名士不一样啊。

这事要是顾景云来做不稀奇,但顾乐康来做就太稀奇了。

站在头排的施玮和郑旭相视一眼,不由忆起顾乐康少年时候的模样,顿时觉得他做出这样的事也没什么稀奇的。

都怪他这些年都表现得太好了,稳重内敛,面面俱到,让他们都快忘记了他年少时的飞扬跋扈,算起来,那才是他的本性吧?

而暴露了本性的顾乐康正带着妻子在海边散步,吹着海风,踏着细沙,他忍不住撇嘴道:“这么漂亮的地方,他幼时也不亏嘛。”

顾苏氏听了好笑,“那我们回去?”

顾乐康摇头,“既然都来了,可不能辜负了美景,该当好好的玩乐一番才行。”

顾乐康顺着罪民们流放的路径一点儿一点儿的走过,看见那些低矮的房屋,也看见了在地头乡间劳作的罪民,眼底慢慢有了些复杂的情绪,“原来罪村是这样子的……”

已经年老的二喜低声道:“小的打听过了,现在的罪村比几十年前好太多了,至少能够养活自己了,不像以前孩子多了就要溺死。不过他们交的税依然比良民重两倍多,所以最好也就这样了。”

顾苏氏就叹息,“所以不要做坏人,更不要做坏官,坏人还罢,自己犯事连累的只是自己,他一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可是坏官一人犯事,连累的却是整个家庭啊。”

顾乐康面色淡然,“他们也不全无辜,享受了便要有所付出,除了冤屈之人无辜外,这里的人并不需要我们过多的同情,也就兄嫂对这里有感情,这才投入了这么多的精力。”

这些年顾乐康经历得多,心肠也硬了许多,顾苏氏抬头看了他一眼后问,“要不要寄些土特产给他们送去?”

顾乐康摇头,“不必了,我就是来看看,何况他们有人手在琼州,还会缺了琼州的土特产吗?”

这么多年了,顾乐康和顾景云兄弟俩依然不联系不来往,但顾乐康总会去关注他们的消息,顾苏氏看得都焦急不已,觉得他既然这么在乎这个兄长,何不放下架子去修复关系,哪怕不能如别家兄弟一样亲近,但也能当亲戚走动不是?

但顾乐康不,他知道顾景云只是不厌恶他,最多只是欣赏一下他,却绝对不想跟他多牵扯。

既然如此,他何必去纠缠,那样反而会给人困扰。

这次来琼州他也不过是单纯好奇,好奇嫂子书中所写的琼州果然如同她写的那样美丽,有趣,如同明珠,却又蒙尘一般的委屈和悲哀吗?

走过琼州,他还想将他任职的地方走一遍,特别是西南那个小县城,那里可是他仕途开始的地方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