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其他 > 探案,我与案犯巅峰对决! > 第313章 寻找痕迹,重建现场!

就在三个人都觉得非常惊讶的时候,吴畏不紧不慢开始解释起来。

吴畏解释说道:“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这两条划痕距离并不是很近,两个之间大概有五厘米的距离。”

“关键,这两个划痕不仅仅是在这个地方有,在这个室内有了很长的距离。”

准确的说,应该是延伸了很长的距离。

说话间,吴畏把“延伸”两个字咬的很重。

随即,吴畏转移自己的身体,往后挪了挪。

让眼前的这两条划痕暴露在所有人的眼中。

受限于手中的强光电筒,他们并没有把所有划痕看的非常清楚。

不过,在几个人强光手电筒汇集在一起的光束,整个大致的方向还是很清楚。

当所有人都看到这条划痕很长的时候,吴畏开口说道:“在这里屋子里堆了一些树枝,堆放在房间的西北角。”

“假如说,这些划痕是托擦树枝形成,那么终点应该在堆放树枝的地方。”

“但是这条划痕却停止在房梁上悬挂绳子的正下方。”

“这说明什么呢?”

“这充分说明,这条划痕和这条绳子之间存在直接的关系。”

听到这里,三个人瞬间惊讶了。

尽管他们现在还并没有联想到死者的上吊行为。

但是,经过吴畏的这一点点指引。

他们觉得非常的有道理。

如果之前是因为某些人拿了某些东西,在这个室内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划痕。

不应该停留在那个地方。

关键是这个划痕虽然比较浅,但是接触地面的面积还是比较大,不像是一般物体的远端形成。

三个都是成年人,经过吴畏的这一点点指引。

似乎三个人心中都渐渐的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只不过有些模糊,还并不是非常的清楚。

接着吴畏说道:“我觉得大家应该已经猜到了,这两条划痕之所以停止在这条绳子下面,主要是因为形成划痕的东西就是悬挂在房梁下。”

尽管三个人心中早有预判。

不过,这个时候听到吴畏的描述,他们还是瞬间惊讶了起来。

三个人眼睛真的很大,直直的盯着那个绳子。

仿佛看到曾经有一个凶手把死者拖过来,最后挂在房梁下的样子。

接着,三个人瞬间陷入了思考之中。

张队长是刑侦专家,在刑侦打击道路上工作了很长时间。

对于吴畏的分析,他自然瞬间就能够明白了。

毕竟任何一处痕迹的形成,都不是简简单单的去解释。

只有排除合理怀疑之后,才能够进行合理分析。

在这个现场中,他实在找不出任何理由,来否定这两条轻微的划痕与吊丝之间的关系。

所以,张队长心中认为,很可能这两条划痕就是死者的双足在地上被凶手拖着形成的。

小李思考了一会儿,似乎也明白了。

他说:“吴畏兄弟,刚才你说的很有道理。”

“我也比较赞同这个地方的划痕,很有可能就是死者的鞋跟形成了。”

秦所长脑海中回想出,当时看到死者穿着鞋子的样子。

尽管事隔这么长时间了,但是他依然还是记得清楚。

那个死者的确穿着运动球鞋。

鞋跟比较大,不像是一般的高跟鞋。

如果是球鞋的话,那么形成地面上的这些痕迹就得到很好的解释了。

不过,他深深的叹了一口气,有些遗憾。

当年,他没有去观察死者鞋跟到底有没有灰尘。

如果,当年自己多一点怀疑之后,那么可能早就会把凶手绳之以法了。

也都怪自己太过于大意了,并没有抓住当时的核心问题。

反而和家属一起,沉浸在悲伤之中。

在工作中带入自己的感情,真是犯了大忌。

秦所长一阵恼怒。

随即他说:“我记得死者穿的是白色的运动鞋,不是皮鞋。”

“喂,你确定?”

“我确定!”

“因为,当时我看到这个死者的时候也是非常惊讶。”

“竟比较年轻,而且刚刚结婚不到一年的时间。”

“这突然的死去,让我一时间也难以接受,所以对于当时死者的衣着和鞋子都印象深刻。”

“你记得他穿的什么衣服吗?”

吴畏再次问道。

秦所长回答:“我记得当年死者下半身穿的是牛仔裤,上半身穿的是一个运动外套,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双脚穿的就是白色的运动鞋。”

随即,吴畏再次蹲下来,盯着地上的痕迹观察。

很符合白色运动鞋跟形成的痕迹。

因为运动鞋和一般的皮鞋也存在很大的区别。

运动鞋有很厚的鞋跟。

所以,当死者的躯体被抬起来,移动的过程中,鞋跟留在地上,极有可能形成拖沓的痕迹。

只不过,这个地面的土并不松软,因此形成的痕迹也并不是十分明显。

想到这里,吴畏心中又有了一个确定的想法。

那就是,这个死者被杀害的时候,一定只有一个凶手。

如果是两个凶手的话,那么极有可能是被抬过来,而不是拖过来。

一个人实施犯罪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拖着死者的上半身,下半身在地上不断的移动过来。

思考了良久之后,张队长说道:“吴畏兄弟,刚才你分析的的确有道理。”

“我觉得如果按照这个方式分析下去是非常合理。”

随即,他问道:“既然我们已经寻找到了这两条划痕的终点,那么我们再去找一找这两条划痕的起点。”

“我相信起点的位置就应该是凶手实施犯罪的位置。”

秦所长对于这个说法也非常的认可。

他此刻信心满满,觉得今天参加的这个现场看场非常的有意义,非常的有价值。

自己的成就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如果顺着这条划痕往回寻找,寻找到划痕的出点位置。

那么,极有可能在那个地方,寻找到凶手留下的蛛丝马迹。

秦所长此刻的心脏在疯狂的跳动着。

他从来不都没有觉得,现场勘察竟然有如此的有意思。

如此的值得去让人去思考。

也许是工作多年,对于自己的工作太过于熟悉,目前所有的所有工作都是按部就班,并没有需要太多思考的问题。

只要你按照规则去处理,细心一点,那么就不会出现问题

可是,眼前对于现场的勘察,他需要不断的转动脑筋。

任何一个现场都是不一样的。

任何一个现场留下了痕迹也是多种多样的。

寻找每一个现场的痕迹,都需要有不同的思维。

但是,正所谓殊途同归,无论任何一种思维,归根到底都是去发现凶手留下了痕迹物证。

正如刚才吴畏兄弟所说的那样。

只有在凶手活动的范围之内,我们才能够去发现凶手留下的痕迹,从而使用逆向推理的方式去寻找凶手的特征。

想到这里,秦所长信心百倍。

可是,一想到审讯室之内,看起来死不悔改的林东,他更是握紧了拳头。

此刻,他下定决心,等会再寻找到划痕起点的时候,一定要全身心的投入。

争取能够发现任何定罪的证据。

接着,四个人同时用强光电筒对准照着地面上的划痕。

从悬挂尸体的地方,往后慢慢移动,不断的去寻找。

这条划痕并不是直线,而是曲线。

他们三个在室内走了很久,因为有些划痕有些中断,但是中断了再找回来。

四个人都没有放弃。

经过了长达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四个人终于找到了这条划痕的起点。

这条划痕起点的地方,就是位于靠近西南角落里。

随即,三个四个人蹲下来,在这个角落里仔细观察。

与刚才泥土地不同的是,这个角落里,地面上放了几块砖块,但是砖块上又并没有任何破损的迹象。

如果说凶手在这里实施了犯罪。

那么当死者头部撞击砖块的时候,会不会砖块破裂呢?

张队长思考了一下,开口问道。

小李说道:“我觉得有可能,你看电视中,有些人拿砖块打自己的头,最后砖块裂了,头还没有破裂。”

秦所长也说道:“我觉得也有可能。”

吴畏道:“”是有可能,但是我们要考虑实际的情况。”

“要考虑两个物体接触的时间和撞击的力度。”

“如果撞击并不是非常大的话,很有可能并不会把砖块打碎。”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这个死者头部,并没有看到任何损伤。”

“所以说,撞击的力度有多大呢?”

“我个人认为倒应该不是很大,只不过在这个撞击的过程中,死者颈椎有损伤,这才是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

“你都说是间接暴力导致的死亡吗?”

张队长开口问道。

吴畏轻轻的点点头,说道:“就是呀,我认为在这个尸体上就是体现了间接暴力的传导。”

“单纯的撞击头部,头皮都没有破裂。”

“而且,也没有骨折,我相信头脑组织应该也没有损伤。”

“在这种情况下,整个颅脑是并没有任何破坏。”

“因此,她不是属于颅脑损伤死亡,正如刚才我在对尸体进行检验的过程中所说的那样,应该是与脊髓的损伤死亡,也就是大脑和脊髓连接的地方,那是人体的呼吸中枢。”

“其实,那个地方受到轻微的外力,也会让我们瞬间死亡,就比如电影的特工一样。”

张队长抬手摸了摸自己的下颌,这是他排解紧张,思考问题唯一的方式。

他思考了一下,说道:“按照你的分析,我觉得也的确有可能。”

“毕竟在死者的头顶部没有发现剧烈撞击的表现。”

“此刻,我们也并没有发现这砖块破损的结果。”

“所以说,足以见出凶手,当时使用暴力进行撞击的时候,力量并不是很大。”

秦所长边听边在思考。

他手中的电筒在不断的移动,忽然他的电筒范围内出现了一条钢筋。

这条钢筋虽然比较短,但是并不粗,

他慢慢的蹲下来,蹲在这个钢筋旁边。

忽然,他发现这个钢筋的前端,竟然生锈。

此刻,秦所的脑海中,回忆出当年上课的情景。

那位已经过世的老师说道:“现场的任何物品,只要有异常,都要去关注,关注他们形成这些异常背后的原因,才有可能发现线索。”

这些话语此刻在脑海中不断的回荡。

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那个课堂。

正在聆听那个平易近人老师,在课堂上一句句的谆谆教诲。

秦所长看到之后,仔细观察,果然,在钢筋的一端生锈比较明显。

随即,他说:“你们过来看,我觉得这个钢筋有问题,怎么下面生锈,上面没有生锈呢?”

张队长并没有在意,他的脑海中正在思考暴力撞击的问题。

毕竟对于秦所长,他再熟悉不过了。

他是基层工作的行家里手,也是派出所所长,但是,在现场勘察这一块,他还是门外汉。

尽管当年他是学习了现场勘查技术。

小李也并没有在意,他在刑侦队也是工作了很多年。

不过,吴畏却转头过去看了一下。

果然,在他的视野中,的确有一个钢筋。

而且钢筋的前端,有生锈的痕迹。

对于这个发现,吴畏眼前一亮,他急忙蹲下来。

此刻,一切都在不言中,吴畏看着这个钢筋。

钢筋的下端的确有生锈痕迹,但是上端却十分的光滑。

如果长期存在同一个时空环境中,那么这种生锈状态为何区别这么大。

毕竟,对于一个长约20厘米左右的钢筋来说,为什么会出现这么明显的区别。

生锈,那说明氧化程度非常高。

但是,这高的也太离谱了。

这背后一定不简单。

一定有原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